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诊冠心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病例186例,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和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加重(P<0.05或P<0.01).结论 颈动脉IMT和斑块可用于辅助预测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表劲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被检查者均为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将颈动脉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根据CAG和IVUS计算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成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  缪金虎  赵慧群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11-12,封3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3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结构、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IMT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心肌梗死组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心绞痛组有明显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3)。结论颈动脉IMT的增厚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监测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冠状动脉口及外周血血浆MMP-9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MMP-9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和外周静脉血血浆MMP-9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MMP-9水平与ACS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88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冠心病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级分为无斑块组、1级斑块组、2级斑块组和3级斑块组。并检测88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液中hsCRP。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四根血管中任何一根血管狭窄≥50%即诊断为冠心病。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hsCRP水平在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IMT在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无一例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与cIMT无相关性。结论通过检测血浆hsCRP水平可反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9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即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AASI、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MT厚度、AASI、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颈部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发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AASI、颈动脉斑块积分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徐刚  袁涛  韩增雷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53-115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208例,152例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根据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冠脉病变组之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G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升高(P均〈0.05);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对冠心病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为对照,测定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个炎症因子相互之间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合并2型糖尿病(DM )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规律以及与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CE)的相关性,并且评估上述指标在ACS合并DM早期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ACS患者120例,分为ACS合并DM组、非DM的ACS组. 选择 DM患者为DM组,体检健康人员为健康对照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颈动脉IMT,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ib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L-18、MMP-9浓度,并分析ACS患者CAG特点及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ACS患者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1 ) ,其中 ACS合并DM组较非DM的ACS组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两组ACS患者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Gensini积分五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性. ACS合并DM组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 61. 7%) ,而非DM的ACS组以单支和双支病变为主( 61. 7%);Gensini积分ACS合并DM组高于非 DM的ACS组(P<0. 01),其中ACS合并DM组血管病变以重度和极重度为主( 73. 3%) ,非DM的ACS组血管病变以轻中度为主( 56. 7%). 两组院内发生 MACE 的 ACS 患者血清IL-18、MMP-9、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的ACS患者. ACS合并DM经标准化治疗后,随时间延长,血清IL-18、MMP-9、血浆Fib呈下降趋势,具有时间-效应关系. 结论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的检测可作为定量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判断ACS合并2型DM危险程度及近期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52例(ACS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AMI组);另选取同期CAG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者58例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Fas、sLOX-1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ACS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升高(P<0.01);UA组和AMI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均高于NC组,且AMI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高于UA组(均P<0.01).ACS患者血清sFas与sLOX-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25,P=0.001),但二者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高水平sFas和sLOX-1可能是AC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与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OX40L、MMP-9。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积分并与sOX40L,MMP-9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sOX40L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组(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5),后两组间病变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OX40L及MMP-9水平均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sOX40L及MMP-9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可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hs-HS-CRP、cTnI、Mb、CK-M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组又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 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0例。AM I组患者的hs-HS-CRP、cTnI、CK-MB和M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UA组hs-CRP和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但两组间CK-MB和Mb阳性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发生与hs-HS-CRP和cTnI的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选取12例已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MMP-9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与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是AMI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赵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8):1010-1012,101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程度与血液中Ca2+含量之间的联系。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ASP)组,选取冠状动脉正常的为对照组。采用SYNTAX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程度。结果:ASP组的血Ca2+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AMI组低于UA组、ASP组(P<0.05)。血Ca2+与TG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SYNTAX积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血液中的K+、Na+、Ca2+含量与EF值均成正相关关系(P<0.05~P<0.01)。血Ca2+含量偏低是导致冠心病的原因之一(P<0.05)。结论:血清中的Ca2+含量越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病率就越高,病变程度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的ACS患者108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MMP-9水平;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测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指标;分析FSTL-1、PPAR-γ、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8.336、18.316,均P<0.05);AC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t=-11.028,P<0.05);ACS组和对照组斑块数目、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钙化斑块负荷测定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组非钙化斑块负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RI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t=14.298、32.807、18.674,均P<0.05);ACS组患者FSTL-1、MMP-9与非钙化斑块负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RI测定值均呈正相关(r=0.520、0.577、0.594、0.483、0.601、0.633,均P<0.05);PPAR-γ与非钙化斑块负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RI测定值均呈负相关(r=-0.614、-0.668、-0.489,均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特点,探讨二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9例急性心肌梗死,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VCAM-1、sP-选择素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sVCAM-1、s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非ACS患者,AMI患者血清sVCAM-1浓度及sP-选择素水平较UA患者升高(均P<0.05)。sVCAM-1、sP-选择素和LDL-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以x±2s为临界值联合检测sVCAM-1和sP-选择素,对于诊断ACS的灵敏度为72.8%,特异度为83.1%。结论:ACS患者血清VCAM-1、P-选择素水平升高,提示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可以作为ACS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于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40例,分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及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冠脉病变程度积分(Genesine积分)及血清Hcy水平测定.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包括SA、UA及AMI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SA组相比,UA组、AMI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UA组相比,AMI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2)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外性别、年龄、血糖、血脂等因素,血清Hcy仍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3)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鉴别斑块不稳定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Genesini积分.结论血清Hcy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且随着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加,其水平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