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胃穿孔修补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穿孔处出血、再穿孔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西方国家报道其发生率高达30%~50%,我国仅2.6%[1],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在早期可使血栓脱落并发致命的肺栓塞,如病情恶化,深静脉有广泛血栓形成并有动脉痉挛时,可使肢体缺氧肿胀疼痛,皮肤青紫,严重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2].我院于2006年3月12日收治了1例"胃穿孔修补术后并发左大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左腹腔广泛感染、左肾周脓肿形成"的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和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高龄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6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切口愈合好,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尿潴留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经过对症处理,均康复出院。结论:认为加强对高龄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8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适应性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疼痛管理,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介入康复训练.结果86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情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2%,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认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8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适应性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疼痛管理,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介入康复训练。结果86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情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2%,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认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行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要点,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70例确诊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2例(2.86%)死亡,3例(4.29%)患者发生出血现象,经停用抗凝剂后,症状消失,无不良后果。术后半年回访,3例(4.29%)患者再次住院。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精心全面护理,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患肢护理,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时做好用药护理及疗效的观察,预防肺栓塞、滤器移位和脱落、下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出院指导,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患者早期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本院200例行经尿道电切的膀胱癌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术后早期并发症产生因素与肿瘤特性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占8.5%,其中11例(5.5%)表现为出血;6例(3%)表现为膀胱穿孔;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数目显著相关,与肿瘤的分期相关不显著。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为出血,其次为膀胱穿孔,多发肿瘤患者电切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溃疡穿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8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8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手术,其中单纯缝合修补术4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6例,胃溃疡局部切除术1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住院(15.1±3.2)d后均康复出院;经1年随访,患者胃溃疡复发率为3.4%。结论胃溃疡穿孔属于外科常见急腹症,在确诊后及时以合理的开腹手术方法予以有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后情况良好,然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在手术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154例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收治的154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54例中,术前确诊143例(92.8%),误诊11例(7.1%)。非手术治疗31例(20.1%),全部治愈;穿孔修补术35例(22.7%);胃大部切除术88例(57.1%);术后无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再穿孔、吻合口瘘等近期并发症。结论:术前X线、B超及腹腔穿刺联合应用可提高溃疡穿孔的确诊率,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溃疡穿孔修补术或非手术治疗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但远期疗效优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栓塞是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1],70%~95%的肺栓塞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当患者突然用力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血栓脱落并随血流入肺动脉发生肺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并发于Cockett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腔内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术前给予正确的心理辅导,充分准备;术后观察潜在并发症,给予合理的抗凝溶栓治疗,准确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出院时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无肺栓塞、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相关指标(膝关节以上15 cm和以下10cm周径、静脉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插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有效且安全,合理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将其命名为发生组;另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未发生组,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引发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量≥240 ml、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等。结论归纳总结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提早预防,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装起搏器的1 296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囊袋血肿42 例(3.24%),电极导线脱位11例(0.85%),感染9 例(0.69%),起搏器综合征8 例(0.62%),导线断裂、局部肌肉跳动、膈肌刺激各3例(各占0.23%),静脉血栓2例(0.15%),心肌穿孔1例(0.08%).结论:加深对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并发症也随着增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0.61%~1.50%.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或影响下肢功能,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诊治的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80例(93条肢体)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行走时有明显的轻松感,胀痛、沉重症状消失或缓解,溃疡愈合.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16条肢体,经治疗后全部恢复.随访2年,恢复全劳动力者占78.6%.结论: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此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血栓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达50%[1],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治疗应高度重视。现总结我科2005-03-2010-08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肿物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结直肠肿物患者8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行ESD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结直肠肿物患者23例为研究组。统计ES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ESD术后出血为9例,占39.13%;术后腹痛为6例,占26.09%;术后腹胀为5例,占21.74%;术后穿孔为3例,占13.04%。其中术中出血患者给予止血药及输血治疗好转;腹痛、腹胀患者给予止痛及对症治疗好转;穿孔患者给予内镜下钛夹夹闭治疗好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肿物大小、手术时间、是否完整切除及术后疼痛为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肿物大小及手术时间为ESD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ESD治疗结直肠肿物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肿物大小及手术时间,通过加强术前准备,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及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