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小儿内镜被儿科医生逐步推广应用,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提供了快捷明确的诊断治疗方法,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我们通过对本院1999~2004年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溃疡91例患儿的病理组织学分析,探讨儿童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溃疡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其感染率DU71.1%~85.1%。海安李堡中心医院从2000年8月~2006年11月共做胃镜检查7225例,其中检出十二指肠溃疡842例,经Hp检测其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62例,笔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夏志坚 《临床医学》2003,23(3):33-34
幽门螺杆菌(Hp)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主要病因,根除Hp能够治愈溃疡和减少复发率。本文采用含呋喃唑铜的短程小剂量三联治疗Du,观察其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1998年12月至2001年12月人选者102例为有慢性上腹痛及反酸病史经内镜确诊为Du合并Hp感染  相似文献   

6.
7.
该研究通过测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液,胃窦粘膜胃泌素,生长抑素,前列腺素E2的含量,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后上述指标变化,并与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学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崇高 《临床荟萃》1996,11(13):591-592
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HP在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HP的感染率不到5%,同样患Du者极少。95%以上的Du患者,胃窦粘膜有HP感染。HP感染的严重程度与Du危险性亦相关,HP在胃窦部密起来,提出了胃泌素联系学说(The gastrin link)。Queirol等发现感染HP儿童比  相似文献   

9.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的主要病因。据报道,DU的Hp阳性率达73%~100%,应用抗菌药物消除Hp后,有利于溃疡痊愈,并可使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但在根除Hp的众多药物配伍方案中,以何种配伍近期及远期效果为最好,迄今国内尚缺乏大宗病例长期系统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胶体铋剂和羟氨苄青霉素二联治疗或奥美拉唑或胶体铋剂(德诺)和羟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三联治疗DU,并观察其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随防3年中的Hp阳转…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及VacA和CagA抗体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慢性胃炎192例和十二指肠溃疡87例患者血清Hp进行检测分析,对Hp阳性的136例慢性胃炎和7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VacA、CagA抗体检测。结果:慢性胃炎192例中检测出Hp阳性136例,阳性率为70.8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阳性率为86.21%。在211例Hp阳性者中VacA、CagA抗体检测出阳性率为52.60%,而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提示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05-1806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厦IDA伴HP感染的治疗。【方法】将42例IDA并HP阳性的病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根除HP加铁荆治疗与单用铁剂治疗,观测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结果】IDA并HP阳性患者接受根除HP加铁刺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单用铁剂治疗(P〈0.05)。【结论】HP感染与IDA可能有一定相关性,根除HP感染有助于IDA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产毒株(CagA)感染对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的影响及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发生的关系。【方法】158例DU与非溃疡消化不良(NUD)患者,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CagA抗体(CagA-IgG)滴度并用目测法定性,并测定胃液EGF浓度。【结果】CagA^+者胃液EGF浓度显著低于CagA^-者,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agA^+株Hp感染使胃液EGF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纳入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其中以正常人为对照的研究11个,以胃炎病人为对照的研究3个。按对照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与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2.00,95%CI(1.25,3.20)],而胃炎病人与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1.54,95%CI(0.68,3.50)]。按胃癌的部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胃非贲门癌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3.60,95%CI(1.25,10.36)],而胃贲门癌与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0.88,95%CI(0.56,1.39)]。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导致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胃癌的部位和对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现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并通过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其致病机理.[方法]对1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检查确诊为ACS的患者及52例因其他疾病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排除冠心病(CHD)的患者,以^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作为现症Hp感染诊断指标,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三种炎症因子及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结果]ACS患者现症HP感染率(45.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19.2%)、三种炎症因子水平ACS组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1),现症HP感染者中有76.5%合并慢性Hp感染,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高敏C反应蛋白及Hp现症感染和慢性感染同时并存与ACS相关性最强.[结论]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ACS发病的促发因素之一,而现症Hp感染可能通过激发急性炎症反应参与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试餐胃泌素(MSG)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反应,评估抗HP治疗后MSG的降低水平及其用于判定HP根除效果的可靠性,对52例HP阳性DU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胃镜检查,取胃粘膜HP培养、病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并测定其血清MSG浓度。结果发现,DU患者血清MSG浓度(1548±638pg/ml)较对照组(609±258pg/ml)明显升高(P<0001),但经治疗后,HP被根除者MSG明显下降(565±177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HP未根除者MSG下降不明显(1282±235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如果以MSG下降率≥30%视为HP根除,与HP培养、病检及尿素酶方法比较,其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975%,阴性预测值455%,准确性865%。提示HP感染可引起DU患者血清MSG升高,HP根除后则迅速下降,其一定范围的降低幅度可能对判定HP根除是一可靠的,无创伤性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埃索美拉唑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EAC和OAC组,每组25例;EAC组,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2次/d,7d;OAC组,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2次/d,7d,治疗1周后继续以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口服3周。观察比较二组临床症状缓解、溃疡愈合、HP根除及不良反应。结果;EAC组第1天和第2天腹痛缓解率分别为40%(10/25)和64%(16/25),高于OAC组的12%(3/25)和36%(9/25)(P〈O.05)。EAC组和OAC组溃疡愈合率均为96%,HP根除率分别为92%、96%,差异无显著性(P〉O.05)。二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是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患者伴有CagA-Hp感染与其血清IL-8、IL-10之间的关系。方法:取H.pylori阳性PU患者100例,其中CagA-Hp抗体阳性患者50例,CagA-Hp抗体阴性患者50例,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清IL-8和IL-10水平。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中CagA-Hp抗体阳性组血清IL-8和IL-10显著高于CagA-Hp抗体阴性组。CagA-HpIgG抗体阳性患者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血清中IL-8和IL-10水平与溃疡发生的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探讨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梗死组7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p抗体、TG、CHO、LDL、HDL、ApoA、ApoB及HCRP水平,检测对照组34例健康人血清Hp抗体;比较梗死组与对照组Hp感染状况及梗死组IgM(+)亚组与IgM(-)亚组血脂水平。结果:梗死组患者Hp现症感染率及既往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IgM(+)亚组的血清TG、CHO、LDL及ApoB水平均高于IgM(-)亚组(P0.05),HDL水平低于IgM(-)亚组(P0.05),Apo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增加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CagA+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分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agA^ 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CagA^ Hp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的机制。方法:以TUNEL染色法研究30例CagA^ Hp阳性患者Hp根除前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CagA^ Hp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13.42%,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为4.8%,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而CagA^ Hp仍为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无明显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CagA^ Hp阳性患者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阳性明显增多(P<0.01),且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而CagA^ Hp仍为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无明显增强(P>0.05);bax蛋白表达阳性的CagA^ Hp阳性患者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bax蛋白表达阳性明显减少(P<0.01),且胃黏膜上皮细胞bax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CagA^ Hp仍为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ax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无明显减少(P>0.05)。结论: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是CagA^ Hp参与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CagA^ Hp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胃部疾病患者335例分为胃癌组(n=64)、胃癌前病变组(n=143)、良性病变组(n=69)和正常对照组(n=38),比较上述四组血清中和胃粘膜组织中HP IgG抗体检出率.结果:胃癌前病变组、胃癌组、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及胃组织中HP抗体的阳性率依次降低,胃组织HP IgG抗体阳性率虽略高于血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参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血清HP IgG抗体检测可作为胃癌的早期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