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腱损伤修补后的运动疗法: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开放性跟腱断裂修复后康复时间长、并发症多、功能恢复不尽人意.目前尚缺乏系统、科学、简便、易行的运动疗法促进康复.目的:观察运用运动疗法对跟腱损伤修补后的组织形态学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制动组和运动组,在距跟腱止点2.0 cm处切断跟腱,建立跟腱损伤模型,缝合线缝合腱周组织后,制动组使用石膏绷带进行传统的重力垂足位长腿石膏固定;运动组不予固定处理.术后7,14,21d分别取跟腱标本,观察肌腱粘连情况及最大断裂应力.结果与结论:制动组肌腱粘连较运动组明显(P<0.05).正常运动组跟腱的最大断裂应力明显高于制动组(P<0.05).说明在肌腱愈合的过程中,早期给予动态应力刺激,对促进组织的愈合,减少后遗症等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生物补片材料进展与运动性跟腱断裂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查与分析的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查阅运动性跟腱损伤以及手术修复的相关论著,为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运动性跟腱断裂与跟腱的解剖结构、跟腱局部的病变及运动技术等因素有关,当跟腱完全断裂时目前主张手术治疗。随着组织工程化肌腱研究的发展,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多的将生物补片用于跟腱的修补治疗,从防止术后粘连到替代跟腱方面生物补片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刘蕊  于娜  徐晶  张荣  王璐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55-255
跟腱是人体最长和最大的肌腱,协助跳跃、奔跑和负重等运动,足跟肌腱断裂是临床常见的足外伤,多为运动致伤,患者受伤时常听到响声,随即足踝运动丧失,不能提踵或行走,手术治疗效果与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1]。2009年6月我科收治了一名左跟腱断裂飞行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跟腱周长及断端血流在跟腱手术治疗后恢复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31例跟腱断裂修补术后不同时期的患者,超声动态观察跟腱术后断端的血流变化,用轨迹测量法测量健侧和患侧跟腱多点的周长.结果 跟腱断裂后患侧跟腱周长较健侧大(P<0.05).术后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患侧跟腱周长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但仍较同时期健侧跟腱的周长值大.跟腱术后8周,跟腱断端的血流信号由丰富逐渐减少.结论 监测跟腱术后周长及断端血流的变化可以准确跟踪跟腱术后的动态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传统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石膏固定时间长,效果不佳,存在较多的术后并发症.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复后早期应用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07 09/2009-09于青岛市立医院东区就诊的跟腱断裂患者11例,其中9例在跟腱修复4周后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时间共8周.评价指标包括Arner-Lindholm评分、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结果与结论: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Arner-Lindholm评分优良率为88.9%,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指标均较等速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无感染和再断裂病例.结果提示跟腱断裂修复后4周应用等速训练仪行等速康复训练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为跟腱断裂后早期活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尝试对跟腱断裂术后病人早期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探讨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跟腱断裂术后病人18例,手术后4周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共8周。康复后对ARNER-LINDHOLM评分、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进行评价。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病人ARNER-LINDHOLM评分优良率94.4%。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t=8.25~26.90,P〈0.05)。无感染和再断裂病例。结论跟腱断裂术后4周行等速康复训练是安全和有效的,为跟腱断裂后早期活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背景:常规的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愈合慢、粘连、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达73%,严重影响了患者踝关节功能。目的:为减少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分析疝修补材料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跟腱断裂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4例为开放性损失(镰刀伤),7例为闭合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左侧3例,右侧8例。在常规跟腱修复手术完成后,取疝修补材料修剪后,采用“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术后观察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 Lindholm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2例失访,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Arner Lindholm标准评价显示优7例(78%),良2例(22%);术后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在常规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完成后,应用疝修补材料“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临床疗效肯定,跟腱功能恢复良好,可防止再次断裂、局部粘连及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3、7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析AOFAS评分与ATRS评分、VAS评分的相关性;观察术后1、3、7个月的踝关节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跟腱长度.结果 63例患者经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后优良率为92.06%;手术时间(33.72±6.52) min、切口长度(2.45±0.52) cm、平均住院时间(3.14±0.32)d;术后未出现感染、跟腱撕裂、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经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患侧跟腱修复良好,跟腱断端连续性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3、7个月的AOFAS评分、ATR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OFAS评分与ATRS评分呈正相关(r=0.902,P<0.05),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676,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7个月的踝关节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跟腱长度高于术后1、3个月(P<0.05);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为88.89%.结论 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疗效显著,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跟腱断裂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轻微损伤后跟腱断裂的患者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真实病因尚不明确。虽早在1888年就有法国学者提出采用手术修复跟腱,但由于跟腱本身存在病理改变,术后可能再次断裂。本研究结合我院临床病例,同时讨论暴力和轻微损伤所致的完全性跟腱断裂的修复和康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频超声对跟腱断裂术后的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频超声诊断跟腱断裂具有准确、快捷、方便等优点。自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笔者对16例跟腱断裂患者跟腱修补术后进行随访,探讨高频超声的表现与跟腱断裂恢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肌腱桥接修补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9年12月采用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肌腱桥接修补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21例,手术前后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135个月,平均81.1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跟腱断裂复发。术后2年AOFAS评分及ATR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所有患者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疼痛完全缓解,其中17例恢复至受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肌腱桥接修补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跟腱固定强度可靠,患者疼痛、行走功能改善,是一种安全、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跟腱是踝关节最主要的屈肌腱,占小腿跖屈力量的87%[1],在人体进行正常行走及步态推进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新鲜的跟腱断裂主要是剧烈活动、局部切割伤、碾压伤及收缩的跟腱受到撞击所导致,早期手术治疗多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术后不适当的功能锻炼或误漏诊,易导致跟腱的短缩缺损、局部皮肤坏死、感染,进而引发陈旧性跟腱断裂,占跟腱断裂的25%~35%[2],严重影响跟腱的功能和踝关节活动,为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跟腱手术后再断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跟腱术后再断裂13例原因,对其再次手术,采用端端缝合或腓肠肌腱瓣翻转缝合加强,应用岛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结果 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其中优10例,良2例,差1例.结论 跟腱再断裂的原因包括解剖、手术技术、康复不当等多种因素.细致的手术,严格的康复训练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与自然恢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平均18年随访。结果:按尹庆水等疗效评定:康复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33/36),自然恢复组的优良率为73%(19/26);康复组(36例)术后感染2例,再断裂1例,自然恢复组(26例)术后感染4例,再断裂5例。结论: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与自然恢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平均18年随访。结果 :按尹庆水等疗效评定 :康复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 (33/36) ,自然恢复组的优良率为73%(19/26) ;康复组 (36例 )术后感染2例 ,再断裂1例 ,自然恢复组 (26例 )术后感染4例 ,再断裂5例。结论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我院骨科临床证实的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超声检查结果 ,结合术中探查所见及临床保守治疗效果,做术前超声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 及临床保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在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6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中,完全性断裂10例,不完全性断裂6例,其中估测断裂程度大于50%~70% 者4例,断裂程度小于30%者2例,该2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经骨科临床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超声诊断符合率100%(16例/16例).结论 超声检查闭合性跟腱断裂能够为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病况信息及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与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韦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501-8502
跟腱断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损伤,有报道称完全性跟腱断裂误诊达20%~30%,治疗不当可能出现术后功能欠佳、再断裂等。因此,分析跟腱断裂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很有必要。我院2004—11/2009-01共收治跟腱断裂33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跟腱损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跟腱损伤患者经低场四肢专用磁共振多序列检查,其中7例行缝补术后随访,分析其低场MRI表现,并与5例正常跟腱比较.结果 5例正常跟腱矢状面各序列显示呈条带状均匀低信号.1例利器切割伤显示跟腱下段大部分中断,断面整齐.5例部分撕裂显示跟腱增粗,内部信号不均匀,部分纤维束连续.9例完全性撕裂均显示跟腱连续性完全中断,2例表现为肌腱普遍增粗、形态不规则,T1WI 、T2WI上信号弥漫增高,7例表现为肌腱局部增粗、断裂,断端回缩呈"杵"状改变或扭曲,T1WI 、T2WI上中断处呈高信号.7例术后随访显示高信号强度逐渐下降.结论 低场磁共振能够明确地显示跟腱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形态、信号改变,在跟腱损伤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方面能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跟腱愈合过程中的力学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腱断裂修复后采用传统的重力垂足位长腿石膏固定, 势必使跟腱处于无张力甚至是“失用性”的负性平衡体系下愈合,这种状态可能会抑制跟腱愈合过程中感应“主动”机械信号刺激的关键时机,在此过程中给予的超声波、振动等治疗,也只能使跟腱“被动、间歇”地接受机械刺激。如果在术后采用早期功能锻炼的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跟腱存组织修复过程中功能维持及再塑形的能力,有助于跟腱生物力学特性的恢复。蛋白质组学技术便于从高通量的分子水平揭示运动疗法健进跟腱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