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时,供体角膜内皮细胞是否具有良好的活性,是决定术后能否获得透明愈合并保持其持久透明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术前对供体植片内皮细胞的活性评价,是眼库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对供体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评价检查方法有;  相似文献   

2.
28例眼球自愿捐献者材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国内眼库工作的重点和发展,评价捐献者角膜质量。方法:通过对28例完成了眼球摘除自愿身后捐献者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眼球采集及保存方法、血清学及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自愿身后捐献者中,恶性肿瘤为主要死亡原因。除3例乙肝标志物阳性外,血清学乙肝标志物、抗HIV-Ⅰ及HIV-Ⅱ、丙肝、梅毒检查均为阴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996~3493个/mm2,平均2932.7±845个/mm2。结论:大力宣传身后捐献眼球是眼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掌握用于临床角膜移植的供体标准以提高供体角膜质量,使更多的可治性角膜盲病人重见光明。  相似文献   

3.
李强  梁涛  聂玲  刘忠强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83-185,188
角膜病是当今世界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是脱盲、恢复视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角膜保存和建立眼库是开展角膜移植的基础,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角膜资源。1906年ZIRM人新鲜供体角膜移植成功后,角膜移植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新鲜角膜来源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查眼库角膜保存液中供体角膜片质量。方法:在普通裂隙灯显微镜下颌托的基础上,安装自行设计的眼库用瓶托。将装有角膜片的保存瓶放入瓶托中检查角膜片的质量。结果:通过改良后的裂隙灯显微镜,能够清晰地从角膜内皮面检查装在角膜保存液中的供体角膜片的各层结构。结论:为眼库确保供体角膜片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器官培养角膜保存法保存角膜活性的效果,探讨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兔角膜28只,分为两组,实验组16只眼,对照组12只眼.实验组用31℃器官培养液保存,对照组用K-液4℃保存.两组中每4只角膜分别保存3、7、14 d.实验组4只角膜保存14 d后移入运输液中培养3 d.保存前测角膜厚度,做内皮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台盼蓝染色.保存后不同时间做相同检查和茜素红染色,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在取出角膜前从所有保存瓶抽取保存液样本做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临床应用器官培养保存1周的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活性率1周后差异有显著性.2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透射电镜检查, 实验组7 d和14 d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对照组7 d后线粒体肿胀,14 d可见细胞结构破坏.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临床病例随访2年,角膜移植片基本透明.结论器官培养液保存角膜的效果确切,活性保存时间明显长于K-液保存.  相似文献   

6.
供体角膜活性材料深低温保存的研究——内皮细胞活性的鉴定一院眼科李莉刘平孔令坤王惠民在国内外,角膜材料来源是角膜移植的一大难题。中短期保存方法,使角膜移植受到材料的限制,如果能做到长期活性材料的保存,将为推动角膜移植的开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了解幼兔眼改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的组织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②方法对25只家兔施行了幼兔供体的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25眼采用矫正植片直径计算及大桥状瓣植床制做方法,对照组25眼施行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180d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及光镜组织学检查。③结果实验组植片与大桥状瓣植床愈合良好,内皮细胞连续覆盖了切口,对照组存在植片Descemet膜收缩现象。④结论该改良手术方法可起到加强植片抗张力及防止Descemet膜收缩作用,从而能防止新生儿供体角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8.
角膜保存液成分的改良是提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关键 ,并且直接影响着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本文对角膜中期保存液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 ,重点介绍各种保存液的成分及其保存效果。角膜移植手术的不断开展和完善对供体角膜的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角膜保存的技术经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尤其是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研究 ,已成为衡量角膜保存方法可行与否的关键。依据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有效时间 ,可将角膜保存技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本文就角膜中期保存液的研究和发展作一综述。1 角膜保存技术的历史回顾184 7年 ,…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小鼠角膜移植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方法: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以BALB/c小鼠为受体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 B、 C三组,A组为正常小鼠组,B组为自体角膜移植作为对照组,C组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作为实验组,ELASA方法检测小鼠角膜移植后 3 d、 5 d、 7 d 角膜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证实,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 14 d 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 3 d、 5 d 角膜NF-κB的活性升高, 7 d 达到高峰,与原位移植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后,角膜NF-κB的活性升高,可能参与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兔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了解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保存时期及时间点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和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短期湿房4 ℃保存6 h、D-X角膜中期保存液4 ℃保存3 d、长期深低温保存3个月,取3组各自限定时间的保存角膜片进行检测,分别行角膜内皮细胞茜素红和台盼蓝活性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 长期深低温保存后的兔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率低于前两组,细胞面积高于前2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正确掌握3种方法,维持角膜内皮细胞生物活性,虽然深低温保存方法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和密度有一定影响,但其活性率在80%以上,仍在角膜移植手术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活性内皮细胞的冷冻保存角膜和使用Optisol中期保存液的新鲜角膜应用于直径小于3mm角膜组织缺损的周边角膜穿孔伤病人,行急诊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效果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周边角膜穿孔,在本院急诊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10例(10眼),角膜穿孔范围均小于3mm,其中使用冷冻保存角膜6例(6眼),使用新鲜角膜4例(4眼)。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眼球完整性得以保持,术后前房形成良好,其中冷冻保存角膜组5眼及新鲜角膜组3眼术后随访6个月角膜保持透明,冷冻角膜及新鲜角膜组各有1眼发生术后混浊,新生血管长入。结论:无活性内皮细胞的冷冻保存角膜和新鲜角膜均可用于角膜穿孔伤患者的急诊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术后效果相近,可不行二次光学角膜移植手术,保持角膜的透明。冷冻保存角膜满足了急诊手术的需要,也缓解了新鲜角膜紧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快讯     
角膜病为致盲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法以角膜移植较有效。目前供体角膜材料既短缺,保存方法又不当,以致腐烂浪费,广州医学院科研处将于1985年元月7日举办第一期“角膜移植及眼库学习班”。届时将有来自全省各地、市医院眼科医生参加训练。本次学习班均由讲师、专家、教授主讲。通过学习、培训,我省各地将出现一批既能进行角膜移植,又懂供体材料保存方法,返回当地即可开展工作的眼科医生。使更多的盲人重见光明。这是广州医学院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对用作异体角膜上皮细胞移植供体医学标准的控制和效果。方法:分析14眼用于该术供体的眼库资料与临床效果。结果:用于该术供体的医学标准的具体控制严于其他移植术。如离体时间〈3小时,保存时间〈6小时,严格供体细菌处理及评价;与临床密切信息沟通,尽量分配高质量、年轻的供体。结果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3/14术后5天受体角膜即被所移植的角膜上皮完全覆盖。结论:严格掌握用于该术供体医学标准能确保角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小鼠角膜移植后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变化。方法: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以BALB/c小鼠为受体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小鼠组,B组为自体角膜移植作为对照组,C组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作为实验组,ELASA方法检测小鼠角膜移植后3d、5d、7d角膜NF-kB的活性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证实,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14d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3d、5d角膜NF-kB的活性升高,7d达到高峰,与原位移植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后,角膜NF-kB的活性升高,可能参与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15.
新疆的角膜捐献与移植刻不容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角膜病盲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角膜移植术,而新疆角膜移植材料严重匮乏。为此,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全民捐献角膜,以获取更多的角膜供体材料。同时,重视角膜移植术及充分利用角膜病盲复明的多种途径.提高手术成功率。所以,新疆需要解决的事是:1政府主导、全民动员、加强社会宣传。2.完善法规法则.规范和建设眼库;3.立足本市,多方合作,4.奉献光明,回报关爱。  相似文献   

16.
<正> 角膜移植手术是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是继白内障手术之后的又一重要复明手术,虽然在18世纪就已有更换混浊角膜治盲的想法,但其进展非常缓慢,直至20世纪下半叶,Townley Paton创建了纽约眼库,角膜移植术才广范地、成功地用于临床。国内近十年来,眼库在各地相继建立,且角膜移植术普遍在显微镜下操作,其技术水平和手术效果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术后排斥反应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我们对病变位于角膜缘周围的44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眼球捐献者资料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因角膜病致盲致残者有 40 0万人 (包括单眼 ) [1] ,治疗这些病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角膜移植手术 ,但由于角膜材料极度匮乏 ,每年全国角膜移植手术仅3 0 0 0余例[2 ] ,手术量与需求量之间存在惊人的差异。同样的事实是 ,我国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亡 ,但身后捐献角膜 (或眼球 )的人却寥寥无几。要改变我国角膜移植现状 ,使更多的盲人得到救治 ,其关键是要获取足够多的供体角膜。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建立了眼库[2 ] ,近年一些大城市又相继建立了新的眼库 ,但至今缺乏有关角膜 (或眼球 )捐献者的资料报告。为了解我…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两个角膜移植中心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就下列指标做了研究:使用环钻系统、供体角膜来源、术后散光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患者和方法:回顾性分析H alle大学眼科中心186例和H elios眼科医院204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3个环钻系统:H essburg-Barron环钻、导向环钻系统(GTS)和Asm otom设备。3组间术后12个月视力无显著差异。使用较大直径的环钻(7.5m m和8.0m m)显示视力提高较好(P=0.003H alle;P=0.001Aue),供体角膜来源(新鲜的角膜来自死者尸体或器官,保存的角膜来自角膜眼库)对术后12个月后的视力预后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91例眼术后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4周;512周;46月;712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 (1) 19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检出, 143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无法检出, 检出率占25%; (2) 48例患者术后14周、23月、46月及712月的内皮细胞细胞密度 (2271.15±321.47) 个/mm2、 (1971.33±358.18) 个/mm2、 (1826.59±303.92) 个/mm2、及 (1753.14±306.31) 个/mm2.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388.45±95.26) μm增加到术后712月的 (638.63±124.73) ,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30.15%增加到65.04%,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52.59±7.26) %下降到 (40.01±11.35) %.结论 (1) 角膜内皮镜检查对于早期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内皮细胞识别率较低, 敏感度差, 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内皮镜无法测出结果时可选择共焦显微镜评价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3) DCD角膜移植术后1 a, 尤其是术后3月应加强术后随访, 当发现有早期排斥反应的征象时, 及时进行抗排斥治疗对于减少早期排斥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5年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变化、角膜植片的厚度及青光眼、移植排斥反应和移植失败发生的可能性。设计:纵向队列研究500例由同一名医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方法:再移植眼、双侧眼病例的一侧眼及不同意调查的患眼除外,共有388只眼参与研究分析。术后定期应用光学显微镜予以内皮细胞照相及角膜厚度测量,记录青光眼、移植排斥和移植失败的发生情况。结果:67例患者中的30%在术后15年角膜仍保持有效透明。内皮细胞相对于术前供体水平丢失率为71%±12%(n=67),内皮细胞密度为872±348个/m m,角膜厚度为20.59±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