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心肌梗死(MI)大鼠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大鼠MI模型。将同种异体MSCs用5-氮胞苷诱导成心肌样细胞并行荧光标记,经二次开胸注射入MI大鼠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各亚组分别于移植后4、8和12周在荧光显微镜下跟踪MSCs移植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Cx43表达与缝隙连接(GJ)分布。结果MSCs体外诱导可分化为自发搏动的心肌样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和形成肌丝结构。MSCs移植后可长期存活并在4、8和12周,并有效上调缺血区Cx43的表达,改善GJ分布紊乱状态。在梗死区Cx43无特殊改变。结论MSCs具有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塑性,移植后上调MI后缺血区Cx43表达,改善GJ分布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CM)的能力及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差别。方法 分离培养MSCs及CM,第三代MSCs经DAPI标记后分别进行5-aza诱导,与CM共培养和单独培养。1、2、3和4周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cTnT和Cx43。结果 单独培养未见有细胞收缩,cTnT和Cx43表达阴性;诱导组和共培养组,培养至4周时细胞排列方向一致,成肌性排列,诱导1周时cTnT和Cx43表达阴性,而共培养组第5天cTnT和Cx43即开始表达,随着时间延长,两组cTnT和Cx43表达逐渐增加;相同周数内,共培养组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诱导组(P<0.01)。结论 MSCs经5-aza诱导和与CM共培养,可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并表达cTnT和Cx43,且共培养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比5-aza诱导强。  相似文献   

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小型猪心肌细胞(CMs)裂解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5-aza、小型猪CMs裂解液二种方法体外诱导人MSCs的分化,单纯培养基(DMEM)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用细胞免疫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的α-actin、cTnT、Cx43和CD31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小型猪CMs裂解液诱导人MSCs所得心肌样细胞(CLCs)表达cTnT、Cx43和CD31;5-aza诱导组MSCs表达cTnT和Cx43,不表达CD31;5-aza培养初期对MSCs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Ms裂解液促进MSCs的增殖。结论小型猪CMs裂解液培养基可以诱导人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及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很强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优于目前广泛研究的肌细胞诱导分化剂5-aza。本研究为大规模诱导人MSCs向CMs分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的影响。 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2、4、8周组,正常对照组作假手术。分离大鼠心肌细胞,每组大鼠制备20份样品,再随机分为4小组,分别给予β2受体拮抗剂ICI118,551、β1受体拮抗剂阿替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后,用Fura-2荧光技术测定心肌细胞[Ca2+]i。 结果: 心肌梗死后4、8周,ICI118,551组心肌细胞[Ca2+]i增幅显著低于异丙肾上腺素组(24.5%±5.7% vs 57.8%±13.2%, P<0.01; 12.2%±7.9% vs 44.6%±11.3%,P<0.01);正常对照组和心肌梗死后2周,上述两组心肌细胞[Ca2+]i增幅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心肌梗死后2周,阿替洛尔组心肌细胞[Ca2+]i增幅显著低于异丙肾上腺素组(P<0.05);正常对照组及心肌梗死后2、4、8周,普萘洛尔组心肌细胞[Ca2+]i增幅均显著低于异丙肾上腺素组(P<0.05)。 结论: β2受体拮抗剂对于有效抑制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激动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高功率激光对标记CFDA荧光探针的正常大鼠体外培养心肌细胞进行照射。通过荧光漂白后荧光重新分布技术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细胞通讯功能及银杏内酯B对细胞通讯的影响。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心肌细胞间存在着缝隙连接,具有细胞间通讯的功能。银杏内酯B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心肌(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肌源性细胞分化,探索诱导后的MSCs移植于心肌梗死区的存活和分化情况。方法提取、分离、培养兔的MSCs。经5-氮胞苷诱导后,进行免疫组化,电镜观察。4',6二乙酞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MSCs,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实验组(n=10)在心梗区域注入经诱导后的MSCs;对照组(n=10)在心梗区域注入不含MSCs的培养液。移植4周后,进行病理标本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5-氮胞苷诱导MSCs4周,部分细胞表达肌钙蛋白T(troponin T),电镜观察到肌丝形成。MSCs在体外用DAPI标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发蓝色荧光。移植4周后,在实验组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梗死区组织标本中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移植细胞表达troponin T。结论MSCs经5-氮胞苷诱导后可向心肌细胞转化。移植细胞可在心肌存活,并向心肌细胞(样)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中的时空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免疫电镜技术,观测培养2、4、8、10、12、16、20、26、30d大鼠心室肌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第2d心肌细胞开始表达Cx43,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质中,呈点状;第4d细胞质中点状分布减少,主要集中在细胞膜连接处;第10d在细胞连接处增多,呈条、链状分布;以后基本恒定,无明显变化;第30d时Cx43颗粒出现紊乱分布;结论Cx43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出现位置和量的变化,与培养心肌细胞的生长、发育及功能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模型,了解细胞间藕联情况。方法: 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BMMSCs,体外扩增,5-氮胞苷(5-aza)定向诱导第2代BM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取继续培养1周、2周、3周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横纹肌肌动蛋白和闰盘样结构的存在。结果: 5-aza处理后1周、2周、3周均可见横纹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细胞。5-aza处理后1周及2周连结蛋白43在部分细胞上表达:呈核周散在分布的棕黄色颗粒,5-aza处理后3周连结蛋白43 在细胞密度大的区域呈核周聚集成线形分布的棕黄色颗粒,个别细胞间可见此结构,类似正常心肌的闰盘结构。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随培养时间延长及细胞密度增加逐渐形成闰盘样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5-氮杂胞苷诱导在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情况,为心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用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诱导不同时间,用形态学、PAS反应、免疫细胞化学等鉴定。结果:诱导细胞以梭形、柱状为主,部分细胞有分支,单核,核卵圆形、居中,类似心肌细胞形态;PAS反应阳性;诱导培养2周,Sarcomeric actin和Connexin-43表达较弱,以后逐渐增强。以10-5mol/L5-氮杂胞苷诱导24h效果最佳。结论:MSCs在5-氮杂胞苷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可望成为自体心肌细胞的一种良好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对H2O2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关系。方法 培养新生小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诱导组、Ang-1干预组、共同干预组,用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蛋白p-AKT、AKT、active Caspase-3的表达。结果 H2O2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的心肌细胞呈现细胞核聚集、皱缩、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与H2O2诱导组相比对照组、Ang-1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降低(2.13%±0.61% vs 48.16%±1.37% p<0.01;31.20%±2.01% vs 48.16%±1.37% p<0.01);共同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Ang-1干预组(47.42±2.02% vs 31.20±2.01% p<0.01),与H2O2诱导组没有统计学差异(47.42%±2.02% vs 48.16%±1.37%);与H2O2诱导组相比Ang-1干预组磷酸化AKT(p-AKT)水平升高、active Caspase-3的表达水平降低,这种差别在共同干预组中不明显。结论 Ang-1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途径对H2O2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不同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肌样细胞功能学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血管紧张素Ⅱ、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P53特异性抑制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5-氮杂胞苷组、血管紧张素Ⅱ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和P53特异性抑制剂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定抗原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4周后Cx43、肌钙蛋白Ⅰ表达情况,fluo3/AM钙离子探针激光共聚焦检测诱导4周后钙瞬变能力。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4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1%,90.4%和1.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诱导组均有肌钙蛋白Ⅰ的表达,P53特异性抑制剂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多(P <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少(P < 0.05)。Cx43蛋白在各组之间均有表达,正常对照组较各实验组明显较少(P < 0.05),P53特异性抑制剂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多(P < 0.05),血管紧张素Ⅱ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少(P < 0.05)。钙瞬变功能测定结果显示,荧光强度血管紧张素Ⅱ>P53特异性抑制剂>5氮杂胞苷>骨形态发生蛋白2>正常对照组(P < 0.01)。提示不同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后,各实验组均能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而不同诱导剂发挥作用的通路不同,从而对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肌样细胞的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 取 SD 大鼠梗死区心肌组织及其周围区域正常心肌组织分别制备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和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用 Balb/c 小鼠骨髓细胞进行 MSC 培养,取生长较好的第 2 代 MSC 制备 MSC 贴片,分别用 DMEM 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加入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的 DMEM 培养基(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组)和加入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的 DMEM 培养基(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组)培养。取各组培养 14 d 的 MSC,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 α-肌动蛋白(actin)、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 4(GATA-4)、心肌特异性肌球蛋白重链(MHC)、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T(cTnT)、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I(cTnI)、心肌增强因子 2(MEF-2)、连接蛋白(Cx)43 和 Cx45 的表达情况。 结果 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器结构正常;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组细胞内未见明显的肌丝样结构;而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组部分细胞内可见细小的肌丝样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 MSC 不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组 MSC 仅表达 α-actin;而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组 MSC 表达 α-actin、GATA-4、MHC、cTnT、cTnI 和 MEF-2 等心肌特异性标志蛋白,但不表达 Cx43 和 Cx45。 结论 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隐丹参酮诱导猴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体外培养猴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并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猴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 体外培养的猴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66,并且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不随传代而发生改变。bFGF预诱导24 h 后,隐丹参酮可以将MSCs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SE、NF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8.3%±3.5%、70.3%±1.5%,而GFAP表达阴性。 结论: 隐丹参酮可以在体外将猴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心肌营养素1(CT-1)对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获取、扩增稳定的成体西藏小型猪MSCs,鉴定成脂、成骨潜能。分4组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包括空白对照组、5-氮杂胞苷(5-Aza)组、CT-1组、5-Aza和CT-1合用组。取诱导后4周的细胞加肌动蛋白(α-actin)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最后计数红色荧光阳性染色率。结果: 分组诱导分化结果,合用组的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α-actin阳性率为29.90%±4.76%,明显大于5-Aza组(17.73%±2.35%,P<0.01)、CT-1组(6.63%±0.55%,P<0.01)和空白对照组(1.62%±0.09%,P<0.01);5-Aza组明显大于CT-1组(P<0.01)和空白对照组(P<0.01);CT-1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cTnT红色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合用组的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cTnT阳性率为36.50%±4.09%,明显大于5-Aza组(14.37%±1.65%,P<0.01)、CT-1组(7.50%±0.61%,P<0.01)和空白对照组(1.12%±0.23%,P<0.01);5-Aza组明显大于CT-1组(P<0.01)和空白对照组(P<0.01);CT-1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适宜浓度的5-Aza(10 μmol/L)和CT-1(0.1 μg/L)能够在体外诱导小型藏猪骨髓MSCs转化为心肌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获得部分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CT-1与5-Aza联合可明显提高诱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小鼠HL-1心肌细胞桥粒斑蛋白(DSP)基因表达以明确DSP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DSP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L-1细胞DSP和Cx43蛋白的表达,用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SP与Cx43蛋白的表达与定位情况,并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状况。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siRNA-DSP组的DSP和Cx4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空白组和对照组DSP与Cx43蛋白存在共定位情况,而siRNA-DSP组DSP和Cx43蛋白共定位遭到破坏,Cx43蛋白出现再分布,在细胞内检测到Cx43蛋白,并且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发现siRNA-DSP组Lucifer yellow通过HL-1细胞缝隙连接的传输功能降低。结论:DSP表达抑制不仅使Cx43出现再分布,而且影响缝隙连接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实验分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FGF-2组、丹参酮ⅡA组及两者联合诱导组。MTT检测诱导后的活性及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早期心肌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蛋白(desmin)、原肌球蛋白(Tm)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蛋白、Tm的表达。 结果 各诱导组较对照组增殖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GATA-4和Nkx2.5基因的表达增强,联合组表达量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各标记物Cx43、cTnI、结蛋白、Tm的阳性表达率高于FGF-2及丹参酮ⅡA单独诱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联合诱导组结蛋白、Tm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的细胞核居中,细胞质中可见肌丝、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 结论 FGF-2和丹参酮ⅡA均能促进BMSCs增殖,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两者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其他组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es)在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分化。方法分离SD青年大鼠股骨,L鄄DMEM冲洗骨髓腔,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培养,消化传代纯化MSCs。切断SD大鼠视神经,其近残端缝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经玻璃体注射标记的MSCs。动物存活4周,免疫组化检测存活MSCs在玻璃体内是否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NF、GFAP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结果在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存活的MSCs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NF和GFAP表达率分别为6.0%±3.4%和10.0%±3.1%。结论MSCs移植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存活细胞大部分没有分化,小部分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ET-1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定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兔股骨干BMSCs培养。实验分为6组:Ⅰ组,未诱导组;Ⅱ组,单纯ET-1组(30 nmol/L);Ⅲ组,5-aza诱导组(10 μmol/L);Ⅳ组,5-aza+ET-1联合诱导组。5-aza诱导3周后,加入ET-1。其中又分为Ⅳ1组、Ⅳ2组、Ⅳ3组,分别为加入10、30和50 nmol/L ET-1。诱导培养4周后,测定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和细胞直径、cTroponin-I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方法,测定GATA-4蛋白表达及蛋白磷酸化水平、RT-PCR方法测定β-MHC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结果:Ⅳ2组心肌样细胞直径显著增大(P<0.01 vs Ⅲ组), Ⅲ、Ⅳ2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2组cTroponin-I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β-MHC表达显著性增高(P<0.01 vs Ⅰ组),GATA-4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均亦显著增高(P<0.05 vs group Ⅰ、Ⅱ)。ET-1浓度为30 nmol/L时,GATA-4蛋白磷酸化程度最高(P<0.05)。超微结构显示,Ⅲ、Ⅳ组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可见原始肌节形成,其中,Ⅳ2组更为明显。结论: 5-aza 及5-aza 联合ET-1所诱导B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单独采用 ET-1,不能诱导 BMSCs 向心肌样细胞分化;ET-1在诱导BMSCs分化中,可提高GATA-4蛋白磷酸化水平,发挥促进心肌样细胞成熟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用AngⅡ(10-6mol/L)及valsartan(AngⅡ1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干预,分为实验对照组、AngⅡ诱导组及valsartan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衰老,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6mol/L 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81.90±0.04)%; (80.10±6.81)%的细胞呈现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91.36±6.45)%],证实细胞衰老;荧光显微镜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31.84±2.86)%]。与AngⅡ诱导组相比,valsartan组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 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Ang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老化。经AngⅡ诱导的衰老HUVECs发生凋亡,提示细胞凋亡参与了AngⅡ诱导HUVECs细胞的衰老过程。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的失衡有关。缬沙坦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benefi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However, vascularization remains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that must be overcome to reconstruct large bone defects. In vitro p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constructs using co-cultures of human progenit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 (PDECs) with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 appeared as a potential strategy. However,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two lineages has been studied in two-dimensional (2-D), but remains unknown in 3-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ell interactions between PDECs and HBMSCs in a porous matrix composed of polysaccharides. This biodegradable scaffold promotes cell interactions by inducing multicellular aggregates composed of HBMSCs surrounded by PDECs. Cell aggreg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of junctional proteins composed of Connexin43 (Cx43) and VE-cadherin, and an activation of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of HBMSCs stimulated by the presence of PDECs. Inhibition of Cx43 by mimetic peptide 43GAP27 induced a decrease in mRNA levels of Cx43 and all the bone-specific markers. Finally,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s for 3 and 8 weeks in NOG mice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osteoid formation with the tissue-engineered constructs seeded with HBMSCs/PDECs compared with those loaded with HBMSCs alone. Taking togethe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3-D microenvironment favored cell communication, osteogenesis and bon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