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Fas/FasL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cDNA3.1-Fas/FasL真核表达载体,将人Fas/FasL基因通过脂质体导入直肠癌8348细胞中,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FasL基因mRNA表达。用MTT法分析顺铂对转染前后的8348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能力。结果Fas/FasL基因转染可明显增强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FasL表达。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顺铂(1、5、10、20、40μg/ml),Fas转染组8348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7.2%、51.8%、57.2%、65.4%、71.0%;后者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9.6%、33.0%、37.8%、41.4%、47.0%,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33,P<0.01);FasL转染组8348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1.0%、25.4%、31.2%、37.8%、42.4%;对照组8348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6.1%、34.4%、37.6%、42.9%、53.2%,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3,P<0.05)。结论转染的Fas/FasL基因可显著上调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FasL表达;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作用;FasL基因转染可减弱顺铂对8348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因此为直肠癌的基因治疗和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RT PCR技术从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包含全部阅读框架的Fas全长基因 ,与 pGEM TEasy质粒连接 ,经测序验证。构建 pcDNA3 1 Fas真核表达载体 ,将人Fas基因通过脂质体导入直肠癌 8348细胞中 ,并利用RT PCR方法检测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基因mRNA表达。用MTT法分析顺铂对转染前后直肠癌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Fas基因转染可明显增强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表达 ,分别用 1、5、10、2 0、4 0mg/L浓度的顺铂作用 ,转染Fas基因的 8348细胞实验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4 7 2 %、5 1 8%、5 7 2 %、6 5 4 %、71 0 % ;未转染Fas基因的 8348细胞对照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2 9 6 %、33 0 %、37 8%、4 1 4 %、4 7 0 % ,2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15 33,P <0 0 1)。结论转染的Fas基因可显著上调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表达 ,促进细胞凋亡 ,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复发转移结直肠癌细胞膜分子靶点,探讨可溶性Fas偶联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对结直肠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采用RT-PCR扩增、克隆Fas胞外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EX-4T-1-sFas,采用GST融和蛋白纯化法纯化sFas。采用化学偶联法连接sFas与PKC抑制剂Calphoetin C。通过细胞抑制率测定法(MTT法)检测偶联物对FasL阳性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扩增、克隆Fas胞外区571 bp经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测定证实无误。转化宿主菌BL21表达纯化,经Western blotting确认sFas蛋白产物。将sFas与PKC抑制剂Calphostin C经化学偶联得到偶联物sFas-Calphostin C。利用PKC酶检测系统检测偶联物具有抑制PKC酶活性作用。偶联物(40 mg/L)对FasL表达阳性结直肠癌细胞HR-8348癌细胞生长抑制率(39.04%)较FasL表达阴性HR-8348癌细胞(33.69%)明显提高(t=4.093,P<0.05),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杀伤作用不明显(23.08%),偶联物联合氟尿嘧啶对FasL阳性HR-8348细胞的细胞抑制率(68.38±5.07)%明显高于氟尿嘧啶对FasL阳性HR-8348细胞的细胞抑制率(36.02±1.50)%(t=14.05,P<0.001)。结论重组可溶性Fas偶联PKC抑制剂对侵袭行为较强的结直肠癌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FasL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肝转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i SY  Yu B  An P  Wei JC  Zhang YN  Cai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6-648
目的 探讨FasL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肝转移灶中FasL基因表达。用细胞转染方法 ,将FasLcDNA转染人直肠癌细胞HR 8348,采用四唑蓝法观测FasL表达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对5 FU、卡铂杀伤作用的影响。 结果 结直肠癌原发灶 (5 8例 )、癌旁肠黏膜 (5 8例 )、肝转移灶 (2 8例 )中FasL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4 % (14 /5 8)、14 % (8/5 8)、10 0 % (2 8/2 8)。肝转移灶中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 (χ2 =4 3 4 9,P <0 0 1)和癌旁肠黏膜组织 (χ2 =5 7 6 6 ,P <0 0 1)。肝转移组原发灶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肝转移组 (χ2 =3 96 ,P <0 0 5 )。转染HR 8348细胞FasL表达为阳性。用 5 FU、卡铂杀伤FasL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 ,2组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 (t=9 0 2、t=11 93,P <0 0 1)。在相同化疗药物浓度下 ,FasL阳性HR 8348细胞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癌细胞。 结论 FasL阳性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有较强的耐受性。FasL基因表达能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和杀伤并对化疗药物产生抗性 ,促进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对直肠腺癌细胞8348的杀伤作用。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在顺铂作用下GFP基因对8348细胞的转染效率;用克隆形成试验观察顺铂对CD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试验检测顺铂联合CD/5-氟胞嘧啶(5-FC)对8348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顺铂提高质粒对8348细胞的转染效率26倍。对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单纯转染CD基因组为14.9%;IC50的氟尿嘧啶(5-FU)联合CD基因组为54.9%;IC50的顺铂联合CD基因组为88.5%,与其他两组相比,对癌细胞杀伤效率明显增强(P<0.01)。结论顺铂联合CD自杀基因能更有效地杀伤直肠腺癌细胞,可成为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FasL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实验室构建的4组不同侵袭力的人直肠癌HR-8348细胞亚型HR-8348B、HR-8348L、HR-8348F和HR-8348As,并用化学缺氧法构建上述4组细胞的缺氧12h模型,以Western印迹法验证各组细胞内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缺氧状态下细胞内FasL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改变并计算细胞抑制率,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状况。结果Western印迹显示FasL蛋白于40000处显色。常氧条件下HR-8348F细胞内FasL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R-8348B、HR-8348L和HR-8348As(F=361.149。P〈0.01);缺氧12h时各组细胞均生长良好,形态较常氧状态皱缩;HR-834F,细胞内FasL的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其他3组(F=278.766,P〈0.01),但其自身常氧与缺氧状态下FasL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2,P〉0.05)。缺氧12h后各组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HR-8348F细胞的增殖指数(60.43±3.72)显著高于HR-8348B(40.01±3.30)、HR-8348L(41.30±4.06)和HR-8348As(35.87±4.39)(F=39.477,P〈0.01),增殖抑制率(17.30±1.98)和凋亡指数(13.10±1.04)显著低于HR-8348B(33.70±4.33和21.60±1.31)、HR-8348L(34.20±3.92和20.10±1.15)、HR-8348As(38.00±4.55和23.90±1.23)细胞(F分别为28.811和76.462,P〈0.01)。结论缺氧环境中,直肠癌细胞FasL表达增强可导致细胞增殖加速、凋亡减少和侵袭能力增强。促进细胞对微环境缺氧的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转染和CD/5-FC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CD基因转移到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48,通过检测腺病毒的转导效率,CD基因表达,以及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裸鼠移植癌治疗实验,观察分析CD/5-FC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重组腺病毒介导CD基因转染,在癌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CD/5-FC系统对转染含CD重组腺病毒HR-8348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无CD基因转染癌细胞无影响,在转染和未转染CD基因的HR-8348混合体系中,CD/5-FC除了杀伤转染CD基因的癌细胞外,对周围的无CD转染癌细胞也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表现出很强的“旁观者效应”。裸鼠皮下移植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CD/5-FC对HR-8348实体癌生长抑制率为71.5%。结论 CD/5-FC对腺病毒介导CD基因转染的直肠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和显著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alpha,HIF-1α)与Fas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将我室已构建的FasL-pcD-NA3.1(+)质粒与pcDNA3.1(一)质粒进行重组,得到新的FasL-pcDNA3.1(一)质粒并加以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质粒、FasL-pcDNA3.1(+)与FasL-pcDNA3.1(一)质粒分别转染人直肠癌HR-8348细胞,构建侵袭力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HR-8348L、HR一8348F和HR一8348As,未转染细胞HR一8348B为空白对照,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化学缺氧法构建四组细胞的缺氧模型,Western blot方法定量检测缺氧0h、6h、12h及24h各组细胞内HIF-1α的表达.结果 FasL-pcDNA3.1(一)质粒符合要求,FasL片段大小约900bp,测序结果正确率99.2%;单层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见HR一8348F细胞穿透Transwell滤膜的细胞数目为(12.930±2.434),显著多于HR-8348B(8.133±1.959)、HR-8348L(7.670±2.093)和HR-8348As(7.870±1.685)细胞(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HIF-1α蛋白于120kD处显色,缺氧0h与6h,各组样品中HIF-α仅表达微量,HIF-1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2h与24h,HR一8348F细胞内HIF-1α水平较0h和6h时明显增高(P<0.05),而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内HIF-1α表达与6h时无明显变化(P>0.05),HR-8348F细胞HIF-1α水平显著高于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P<0.01).结论 缺氧环境中结直肠癌细胞FasL表达增强是除低氧分压外另一个诱导HIF-1α表达增高的因素,FasL与 HIF-1α水平呈正相关,高侵袭能力的结直肠癌细胞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加强,促进肿瘤的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
人FasL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人FasL全长cDNA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包含全部阅读框架的FasI。全长cDNA,将之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测序。构建pcDNA3.1-FasL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人直肠癌8348细胞,检测FasL表达情况。结果:RT-PCR扩增的FasL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生成的片段符合预期大小。克隆测序证实所得的FasL cDNA序列与Gene Bank序列完全一致。pcDNA3.1-FasL重组质粒经:EcoRI XhoI双酶切后,电泳显示898bp目的片段和pcDNA3.1载体片段,证明重组质粒正确。转染直肠癌8348细胞后。用RT-PCR方法检测FasL表达阳性。结论:采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人FasL全长cDNA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FasL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Chen G  Li SY  Yu B  An P  Cai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70-773
目的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反义RNA转染入对氟尿嘧啶(5-FU)耐药直肠癌细胞(8348R)中,封闭正义MDR1的转录和表达,联合应用草酸铂及5-FU共同作用于8348R,观察其联合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含MDR1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MDR1;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在草酸铂作用下GFP基因对8348R细胞的转染效率,用克隆形成试验观察草酸铂对PC-MDR1质粒转染8348R细胞的影响;用MTT试验检测草酸铂联合5-FU及MDR1反义RNA对8348R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转染PC-MDR1质粒后,8348R细胞在5-FU作用下较转染前活性明显下降,转染后细胞出现明显的S期和G2/M期阻滞,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草酸铂将PC-MDR1质粒对直肠癌细胞的转染效率提高18倍,IC50剂量草酸铂、5-FU联合MDR1反义RNA可大大提高对8348R细胞的杀伤效率,总体杀伤效率可达到75%.结论应用草酸铂、5-FU联合MDR1反义RNA对直肠癌耐药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可望成为治疗对5-FU耐药的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启动子引导自杀基因靶向杀伤5-FU耐药肿瘤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B  Li S  An P  Lü W  Cai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11-813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启动子和p16基因启动子引导胸苷激酶(TK)自杀基因靶向杀伤5-FU耐药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构建TS、p16双启动子重组表达载体,将TK基因插入TS、p16启动子之间,转染耐药人直肠癌细胞系HR-8348、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和裸鼠移植瘤治疗实验,观察双启动了引导TK基因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将TS、p16双启动子重组质粒载体转入耐药HR-8348细胞,检测TS、TK基因表达阳性,TK基因与TS表达一致。转染组和对照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分别为:9/300、92/300。转染组瘤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t=33.885,P<0.01),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提高。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74.5%。在转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16表达阳性,TS、TK表达阴性。转染双启动子重组质粒对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无损伤作用。结论:TS和p16双启动子可引导TK基因靶向性杀伤5-FU耐药肿瘤细胞,保护肌体正常细胞,提高自杀基因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croRNA-10b(miR-10b)的表达变化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胰腺癌细胞ASPC-1细胞株分别以脂质体法转染正义、反义miR-10b真核表达载体和空载体,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以未转染的ASPC-1细胞为空白对照,检测各转染组miR-10b和RhoC蛋白表达,并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凋亡及侵袭能力。结果:各组转染48 h后,转染效率达50%~7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义miR-10b转染组细胞miR-10b表达和RhoC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凋亡率明显降低,生长活性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均P<0.05);而反义miR-10b转染组细胞以上检测结果与正义miR-10b转染组细胞呈相反改变(均P<0.05);空载体转染组所有指标与空白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上调miR-10b的表达,能促进胰腺癌细胞ASPC-1的生长、侵袭并抑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调控Rho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肺癌A549细胞中Survivin表达对细胞凋亡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性抑制Survivin表达的siRNA,转染肺癌A549细胞48 h后,检测Survivin基因mRNA表达量以及肺癌细胞凋亡率和对顺铂耐药性变化.结果 A549细胞转染Survivin特异siRNA后,Survivin/β-actin基因mRNA表达比例1.17±0.25下降至0.41±0.18,抑制率65.10%;细胞凋亡率由2.67%上升至32.33%;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SO)由6.37 ms/L降低至2.42 ms/L.结论 通过siRNA特异性抑制肺癌A549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可增加凋亡,逆转顺铂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鼠CXCR4腺病毒(Ad-mCXCR4)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受损肝脏归巢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MSCs并体外扩增、鉴定;从小鼠肝脏组织中获得CXCR4目的基因,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载体Ad-mCXCR4并鉴定;用Ad-mCXCR4转染MSCs,以转染空载体Ad-vector和未转染的MSCs为对照,然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XCR4蛋白的表达;小鼠注射CCl4诱导肝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转染Ad-mCXCR4,Ad-vector和未转染的MSCs,48 h后用激光共聚焦观察各组MSCs归巢到受损肝组织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小鼠CXCR4腺病毒载体Ad-mCXCR4;MSCs转染Ad-mCXCR4后CXCR4蛋白呈高表达,而转染Ad-vector和未转染的MSCs无CXCR4蛋白表达;注射未转染MSCs组小鼠肝脏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注射Ad-mCXCR4-MSCs组小鼠较注射转染Ad-vector-MSCs组小鼠肝脏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增加[(21.25±1.56)vs.(5.42±0.81)](P<0.01)。结论:基因修饰可提高MSCs的CXCR4表达,高表达CXCR4的MSCs向受损肝脏归巢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外源性p16基因导入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u Y  Ma T  Wu H  Zhang W  Wu C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8):456-458
目的 通过外源性野生型P16基因,纯翕生缺失及具有内源性P16基因表达的膀胱癌细胞系253J和EJ,地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共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P16逆转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细胞PA3417包装,膀胱癌细胞系;应用Northem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外源16基因的表达;流式我仪检测细胞周期;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并对导入的P16基因的细胞进行鼠致瘤能力及病理不特性  相似文献   

16.
p16基因转染对人胰腺癌细胞系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J  Wang M  He S  Liu Y  Zha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57-459
目的 探讨p16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系JF30 5的生长抑制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外源野生型p16基因转染不表达p16的人胰腺癌细胞系JF30 5 ,对转染后细胞DNA、RNA和蛋白进行分析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变化。 结果 外源野生型p16基因已整合入细胞并获稳定表达 ,表达有外源p16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及集落形成率均有部分抑制。细胞周期分析可见G1期增加 ,S期下降。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出现生长抑制特征。 结论 p16基因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目的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