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NT-pro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各种原因导致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全因死亡率无差异,BNP组明显减少因心衰再住院率(P〈0.05),BNP组院外强化使用抗心衰药物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BNP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BNP组ACS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BNP指导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模式中在因心衰再入院方面优于常规的管理模式,并在预防ACS脑血管意外发生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在CHF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6例CHF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BNP水平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病死率、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NP水平随心功能级数上升而增高,各分级组间BNP水平差异明显(P〈0.05)。患者LVEF水平随心功能级数上升而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Ⅲ、IV级患者LVEF水平较II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明显(P〈0.05)。CHF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出院时BNP〉110pg/mL患者终末事件发生率77.3%,BNP〈110vg/mL患者终末事件发生率3.6%,两组终末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NP对CHF的诊断及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I生。方法将8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硝酸脂类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观察组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氯吡格雷联合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AMI患者经12个月的随访,观察AMI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及血浆BNP浓度变化,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脑钠肽和NT—Pro BNP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NT-proBNP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明确诊断为CHF的120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及50例对照组,测定人院时血浆NT—proBNP及LVEDD、LVESD、LVEF变化,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结果CHF组总体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YHAI级心功能时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Ⅰ、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5)。CHF在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浆NT-proBNP的水平对C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钠肽对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赵爱国  郭小云  夏天  苏如松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26-1028,I0002
目的观察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脑钠肽(BNP)之间的关系,比较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不同eGFR水平BNP的诊断界值(cut—off值),研究肾功能对BNP应用于心衰诊断的影响。方法对老年eCRF合并心衰未透析患者52例及无心衰29例和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NP浓度,根据eGFR分组进行对比。结果eGFR小于30ml、30~60ml心衰组BNP水平均高于eGFR小于30ml、30—60ml无心衰对照组和eGFR大于60ml健康对照组(P〈0.05),eGFR小于30ml、30—60ml无心衰对照组BNP水平较eGFR大于60柚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eGFR小于30ml心衰组与eGFR30—60ml心衰组BN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05)。eGFR与BNP心衰组无相关,无心衰对照组呈负相关(心衰组γ=-0.081,P〉0.05,对照组γ=-0.581,P〈0.01)。eGFR30~60ml心衰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1500ng/L作为临界值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86.7%;eGFR小于30ml心衰组AUC为0.860,1850ng/L作为临界值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2.9%。结论CRF合并心衰时心衰是导致BNP升高的主要原因,BNP可作为判断CRF患者是否合并心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左心衰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参附注射液20ml/次,2次/d,连续使用3d。结果两组患者人院后72h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2h的BNP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以缩短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改善其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及再次住院的影响。方法:入选自2002-07~2005-09心衰病人11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4例出院后继续定期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评估与指导,为干预组;另一组57例给予常规处理,为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1年全因死亡率、再次住院率、无事件生存率、住院天数、住院次数。结果:随访1年期间,干预组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年期间干预组每人每月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少58%。干预组1年每人每月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少45%。  相似文献   

9.
王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54-375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加辛伐他汀40mg,晚餐前服用,共12周;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药物、倍他乐克或恬尔心及低分子肝素钙等常规治疗: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hs—CRP及BNP水平变化。结果:ACS患者治疗12周后辛伐他汀组hs—CRP和BNP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并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辛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hs—CRP和BNP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汪洁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066-1067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28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TIMP-1及MMP-9浓度,经普伐他汀治疗后复查TIMP-1及MMP-9的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TIMP-1显著低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TIMP-1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下降,TIMP-1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AP组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S患者MMP-9升高及TIMP-1下降,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MMP-9并升高TIMP-1,对于ACS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6例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患者采用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观察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脂、血糖等进行测定,并根据治疗前后血压下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两组患者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1.5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例(2.50%)出现轻微头痛,对照组1例(1.32%)出现头晕,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1.25%)肾功能轻度损害,对照组2例(2.63%)肾功能轻度损害,1例(1.32%)Ⅰ级心功能不全,观察组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缬沙坦,并不增加不良反应,而且可降低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素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脂类药物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后做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心功能改善率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6.7%,(P〈0.05),且治疗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56.75±8.73),明显优于对照组(45.61±8.92),P〈0.05。两组治疗后脑钠素浓度均降低,治疗组治疗效果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可降低血浆脑钠素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24h内)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即早期强化降脂组(24h内辛伐他汀40mg/d),常规降脂组(辛伐他汀20mg/d),随访半年,观察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半年,均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但40mg组与20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总死亡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早期强化降脂组比常规降脂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他汀类药除具有强大降脂作用外,尚具有抑制血管的炎症反应,稳定病变斑块等非调脂作用,更早更强的降脂治疗能改善ACS的预后。使ACS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循环利钠肽、胶原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3例CHF(CHF组:其中NYHAⅡ级17例,Ⅲ级27例,Ⅳ级19例)及17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心纳素(ANP)、脑纳素(BNP)、C型利钠肽(C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端肽(PCⅢ)的浓度,同时用多谱勒超声心动要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P、BNP、CNP、PICP、PCⅢ浓度显著升高(.P〈0.01)。(2)CHF患者血浆ANP、BNP、PICP、PCⅢ浓度随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均P〈0.01),血浆CNP浓度在NYHAⅡ级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NYHAⅢ-Ⅳ级患者血浆CNP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3)ANP、BNP、PICP、PCⅢ浓度与LVEF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BNP的相关性更为显著(P〈0.05。P〈0.01。P〈0.05。P〈0.05),CNP浓度与LVE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利钠肽可反映CHF的发生发展,BNP可评价CHF的严重程度.PICP、PCⅢ可作为CHF时心脏胶原重塑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BNP浓度,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T—BNP浓度,并按照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分组比较。结果随着心功能不全的程度的加重,血浆NT—BNP浓度明显升高,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NT—BNP浓度的升高,心功能恶化及死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时NT—BNP浓度明显升高,并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与其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向凝  杨柳  谢登海 《贵州医药》2011,35(5):412-414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60岁ACS住院患者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A(HB适中组)、B(贫血组)、C(HB偏高组)三组,再根据住院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是否高于10 g/dL分为两个亚组,分析HB水平及其下降幅度对住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后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的意义以及对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经冠脉介入治疗的10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组患者预后的不同分为无心血管事件组和心血管事件组,测定两组患者的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NP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CRP、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LVEF显著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与BNP呈相关,LVEF与BNP呈负相关(P<0.05).结论 NT-proBNP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可作为心功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SC)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2例。并选取门诊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30d内随访其心血管事件发发生情况,将ASC患者以随访结果分为再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MACE组)和未再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MACE组)。结果:ASC组脂联素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联素浓度(5.95±0.55.9.35±0.6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MACE组和N—MACE组脂联素浓度,前者低于后者(5.75±0.48.6.08±0.56)mg/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可能是预测AS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代大顺  曾垂义 《中国药房》2011,(28):2610-261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20 mg,qd,6个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RAAS活性、BNP、血K+及血清醛固酮(ALD)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无显著变化,而ALD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螺内酯组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K+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通过拮抗ALD和降低BNP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挥作用,有效控制患者RAAS和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