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文重点探讨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正畸修复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口腔进行常规的全面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取X线全景片,通过测量与分析,制定正畸与修复方案,经患者同意后先行正畸治疗,创造良好的牙列及基牙条件后,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0例患者的错畸形都得以矫治,修复体经半年至1年随访,27例成功,患者满意率占90%,3例失败,不满意率占10%。结论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满意率占90%,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矛缺损伴矛[牙合]畸形患者应用正畸与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诊治牙缺损伴牙[牙合]畸形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直接修复治疗,观察组24例行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牙外观恢复状况、牙功能恢复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牙外观及牙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伴牙[牙合]畸形治疗中,应用正畸与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患者牙齿功能与美观均可得到良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前牙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可行性与疗效,及成人患者的特点。方法对63例该类患者在修复前进行固定正畸治疗,以整平排齐牙列,纠正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根据正畸治疗后留存的缺隙大小、牙槽骨量及邻牙情况设计义齿修复。结果62例患者得以矫治修复,1例失败。结论成人错殆伴牙列缺损可应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矫治时宜考量成人患者的基本情况、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矫治方案,采用适宜的保持方式与时间,选择满足美观与功能的修复体,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任乃华  胡常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14-1615
目的:评价成人上领侧切牙反[牙合]三种美容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可摘化妆牙面、烤瓷单冠(桩核冠)以及烤瓷桥三种方法美容修复的成人上颌侧切牙反[牙合]病例121例182颗,评价修复2年后的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满意度。结果:可摘化妆牙面美观经济,耐用性及舒适度较差;烤瓷单冠(桩核冠)经济实用,舒适美观,牙龈刺激硝大;烤瓷桥效果最佳,但磨损牙齿过多,价格较高。结论:成人上颌侧切牙反[牙合]三种修复方法均可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具体要求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正畸以及联合修复的方法对牙缺损伴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应用直接修复方法与正畸联合修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采用随机表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直接修复方法予以临床修复,试验组患者应用正畸治疗联合修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满意度,每组患者各50例。结果我院实验组治疗的患者牙功能恢复程度以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以及修复治疗法有利于牙缺损伴牙[牙合]畸形患者的恢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沈绍莹  祁雁 《云南医药》2006,27(4):379-380
世界卫生组织把龋病、牙周病及错[牙合]畸形定位为口腔器官3大主要疾病,说明错[牙合]畸形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白族人口在我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中占第二位,为了解该民族的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笔者对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1758名白族中学生进行了口腔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检查,现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先正畸后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牙齿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成功率[100.00%(21/2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调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无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适;对照组有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适,通过再次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先正畸后修复方法对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保持义齿的美观性和食物咀嚼速度,且未出现任何不适感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前牙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可行性与疗效,及成人患者的特点.方法 对63例该类患者在修复前进行固定正畸治疗,以整平排齐牙列,纠正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根据正畸治疗后留存的缺隙大小、牙槽骨量及邻牙情况设计义齿修复.结果 62例患者得以矫治修复,1例失败.结论成人错牙合伴牙列缺损可应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矫治时宜考量成人患者的基本情况、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矫治方案,采用适宜的保持方式与时间,选择满足美观与功能的修复体,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中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经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在直丝弓矫治后采用口外弓支抗,研究组在直丝弓矫治后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患者头影测量硬组织颌骨指标[下齿槽座角(SNB)、上齿槽座角(SNA)、FH平面与牙合平面间的夹角(OP-FH)]、软组织指标[下唇突度、上唇突度、上下唇突点切线及颏前点与眼耳平面之间的夹角(Z角)]、牙齿指标[上中切牙切缘与NA连线垂直的距离(U1-NA)、上中切牙切缘与Apg线之间的垂直距离(U1-Apg)、上颌磨牙远中邻面与翼上颌裂后缘的垂直距离(U6-Ptm)]治疗前后差值。结果两组SNA、SNB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P-FH治疗前后差值(-2.10±1.1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OP-FH减小。研究组上唇突度、下唇突度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3.58±1.01)、(-4.86±0.24)mm,均大于对照组的(-2.16±1.64)、(-3.98±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上唇突度和下唇突度下降更明显;研究组Z角治疗前后差值(11.04±1.3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6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Z角升高更明显。研究组U1-NA、U1-Apg、U6-Ptm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10.25±0.25)、(-5.84±1.08)、(1.76±0.81)mm,与对照组的(-11.51±0.21)、(-4.56±0.87)、(2.71±0.8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U1-Apg减小更明显,对照组U1-NA减小更明显、U6-Ptm增大更明显。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采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颜面部外貌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正畸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对46例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先矫正畸形,正畸后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修复。结果 1-4年随访,前牙美观对称,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修复与固定正畸矫治是一种很好地解决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常州市12-14岁儿童咬合不正(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及临床表现,并调查其对错(牙合)畸形的认知程度及正畸治疗意识.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常州市1912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结果 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54.86%.各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牙列拥挤最为常见(63.11%).42.78%儿童同意或正在正畸治疗.结论 常州市错(牙合)畸形患病率较高,且正畸治疗意识差;应加强口腔健康宣教,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错畸形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错畸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治疗,研究组采用微钛种植体植入行正畸治疗,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计算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突角、突距差,下中切牙突角、突距差,磨牙移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突角、突距差,下中切牙突角、突距差明显高于对照组,磨牙移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研究组5例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无一例发生感染,对照组出现4例支抗牙伸长,牙龈红肿。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错畸形效果较好,能够提供有效支抗强度,改善患者前牙覆覆盖关系,并且种植体稳定性良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中切牙对同侧侧切牙和尖牙位置及萌出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单侧上颌中切牙埋伏患者46例,根据埋伏位置分为高位埋伏组及低位埋伏组,对治疗前曲面断层片中埋伏中切牙双侧的侧切牙牙轴与上腭平面的夹角、根尖与上颌中线的距离、近中边缘嵴与上颌中线的距离以及尖牙牙尖与上腭平面间距离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埋伏上颌中切牙同侧侧切牙的牙轴与上腭平面夹角小于对侧,根尖与上颌中线距离大于对侧,尖牙牙尖距上腭平面距离小于对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双侧侧切牙近中边缘嵴距上颌中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埋伏组埋伏牙同侧的侧切牙牙轴与上腭平面夹角小于低位埋伏组(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埋伏中切牙可引起同侧侧切牙牙根远中倾斜,对同侧尖牙萌出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式正畸固定矫治装置在替牙期埋伏上颌中切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接收的58例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观察组28例采用改良式正畸固定矫治装置进行正畸牵引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疗程、复查次数、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状况.结果 对照组平均矫治时间为(14.7±3.6)个月,平均复查次数为(18.5±5.3)次;观察组平均矫治时间为(7.2±1.8)个月,平均复查次数为(10.1±1.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9,P=0.000;t=13.57,P=0.003).观察组患者矫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vs.46.67%; x2=9.774,P=0.002),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71%vs.43.33%; x2=7.714,P=0.006).治疗后,对照组患牙唇、牙槽峭顶到CEJ长度均较同名牙长,牙根长度,牙根唇、舌侧被牙槽骨包绕长度占总根长的比例均较同名牙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牙唇、牙槽峭顶到CEJ长度,牙根长度,牙根唇、舌侧被牙槽骨包绕长度占总根长的比例与同名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替牙期埋伏上颌中切牙患者,改良Nance弓治疗能够有效对患牙进行矫正,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错伴牙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2例错伴牙缺损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单一组给予单一口腔修复治疗,联合组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及治疗优良率、不良事件(牙齿移位、牙齿松动、牙列间隙)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菌斑指数(0.56±0.17)、软垢指数(0.62±0.14)低于单一组的(1.25±0.24)、(1.36±0.20),咀嚼效率(91.20±6.81)%、咬合力(55.62±4.25)kg高于单一组的(78.52±7.14)%、(45.21±4.18)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优良率95.12%高于单一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单一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错伴牙缺损患者通过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有效提升其咀嚼效率、咬合力,改善其口腔卫生,治疗效果显著,并能减少牙齿移位、牙齿松动、牙列间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正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均行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比较患者矫正前后的牙弓变化(上下颌牙弓的宽度及长度),矫正前后的投影测量情况[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SN)、下颌平面角(MP-FH)、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夹角(UI-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I-MP)、覆颌、覆盖]。结果矫正后,患者上下颌牙弓的宽度均较矫正前增加、长度均较矫正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患者的SNB(75.7±2.2)°、LI-MP(98.3±3.1)°大于矫正前的(74.0±2.1)、(95.5±2.8)°,ANB(4.57±1.10)°、MP-SN(36.5±1.3)°、UI-SN(102.57±2.60)°、覆颌(2.01±2.00)mm、覆盖(4.46±1.60)mm均小于矫正前的(6.03±2.12)°、(37.6±1.6)°、(114.62±2.50)°、(3.29±1.30)mm、(7.43±2.2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前后的SNA、MP-F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正错[牙合]畸形拥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Ⅲ类错早期正畸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通过对本市四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6~7岁)620人进行口腔正畸普查,对105例Ⅲ类错患者登记造册,进行电话随访,口腔宣教,宣传Ⅲ类错的危害,Ⅲ类错早期正畸治疗的益处,对得到家长理解和支持的Ⅲ类错儿童进行早期正畸治疗。结果:通过早期正畸治疗的Ⅲ类错儿童错畸形得到明显纠正,矫治效果令人满意,引起了未接受此项治疗儿童家长的关注。结论:6~7岁早期正畸治疗Ⅲ类错畸形是完全可行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矫治过程中上颌中切牙及其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状况。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建立模型。观察模型的不同部位同一载荷下受力情况。结果:牙体的不同部位及牙周膜内外表面主应力的差值较大。结论:牙体受力部位越接近牙颈部,应力分布越均匀;牙周膜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CT扫描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计算机上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方法 利用牙齿的系列薄层CT截面影像、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结合Ansys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程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了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探索了一种新的牙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的牙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36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作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X线、MRI检查,观察颈脊髓受压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随访6~18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11.3±1.05)分,手术后随访期平均(15.7±1.11)分;术后MRI比较术前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明确。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