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6例单纯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术中双侧髂前上棘及髌骨上缘反复测量验证,骨盆标准X线正位片股骨头模板运用确定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假体试模反复运用验证,有效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避免下肢不等长引起跛行。结果术前6例患肢短缩2.0~4.7cm不等。术后测量4例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短缩0.3cm,1例患肢延长0.2cm,无跛行。结论通过术前测量评估,骨盆X线正位片上模板运用设定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适当软组织松解及假体试模运用,双下肢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长度再次测量印证,可有效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避免下肢不等长引起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L形测径器均衡下肢长度以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选用L形测径器术中测量及均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3例,男49例,女34例,年龄46~82岁。术前常规模板X线测量及预测髋关节假体型号、位置,术后准确测量双下肢长度及随访观察。结果 83例术后均获3~29个月随访,平均18.5个月。术前肢体长度差异≤5mm的患者占7.2%;5mm<差异≤10mm的占20.5%;10mm<差异≤15mm的占38.6%;15mm<差异≤20mm的占25.3%,差异>20mm的占8.4%;通过平衡肢体长度差,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5mm的比例提高到34.9%,5mm<差异≤10mm的比例为42.2%,10mm<差异≤15mm的比例为14.5%,15mm<差异≤20mm比例为6.0%,差异>20mm的比例为2.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L形测径器均衡下肢长度,结合术前模板测量,可有效地预防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的处理方法及可行性。方法2009年8月-2012年8月,对64例患者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男35例,女29例;年龄4308岁平均62.4岁。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坏死19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7例,髋臼发育不良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术前mrris评分平均53.4分(45—63)。术前临床检查及X线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范围,模板测量结合临床测量来估计术中的截骨量、假体的置入位置和型号,术中用多种方法,反复测试来确定双下肢等长。结果术后刀口均I期愈合。本组6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胁s评分为80-92分,平均88.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下肢延长10-20mm,2例分别短缩118mm和2.4mm,余54例双下肢等长,总等长率78.8%。结论THA时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多种方法测试验证,是获得术后双下肢等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1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56岁,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平均随访时间11.7个月。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随访时进行摄片观察。结果所有人工臼杯均安置于真臼位置,术后随访3.个月X线片提示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良好,假体无移位.患髋功能良好。结论内壁截骨术有助于将发育不良髋关节的髋臼安置于真臼位置.保留髋臼底部的骨量.避免髋臼外上方植骨的并发症,近期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失败的翻修技术。方法应用进口Zweymueller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对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髋关节疼痛、严重功能障碍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①术中均发现假体周围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存在,同时假体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溶解和骨丢失;②平均随访2.5年,术后康复顺利,1例术后感染,经过多次清创灌流术后感染未能控制,反复发作,功能欠佳,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形成及骨溶解有关;②彻底清创以及建立良好的骨床是髋关节翻修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修复重建以及植骨加非骨水泥联合重建,随访并记录术后切口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后Harris评分,行X线片复查。结果随访6~12个月,切口愈合率为100%;术后评分Harris评分为(80.5±6.5)分,较术前比较平均高出42分,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植骨与髋臼间愈合良好,假体位置无松动、移位,无髋臼再次内陷,髋关节的旋转中心恢复到解剖位置。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安全有效,髋臼重建尽可能使用植骨术及非骨水泥假体,以获得更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过慧敏  廖琦  陈华龙 《江西医药》2008,43(4):291-293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在成人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9月 ̄2006年11月用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内壁截骨重建髋臼治疗此类患者8例8髋。术后临床随访观察截骨断面及植骨块愈合情况,对术前和术后关节功能情况进行Harris评分比较。结果随访5 ̄12个月,平均6个月,全部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前Harris评分30 ̄60分,平均52分,术后Harris评分86 ̄96分,平均88分,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截骨断面及植骨块愈合良好。结论成人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是难点,在髋臼重建中应用有其合理性,近期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 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髋臼缺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髋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杯置换。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髋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髋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全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髋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 在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髋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髋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髋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1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假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非骨水泥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量(Hb)、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前后Hb、输血率、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小,髋关节功能早期改善快等优点,能够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失败的翻修原因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全髋关节假体对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严重功能障碍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术中均发现假体周围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存在,同时有不同程度的骨溶解和骨丢失;平均随访4.7年,术后康复顺利,1例术后感染,经过多次清创灌流术后感染未能控制,反复发作,功能欠佳,其余病人疗效满意.结论:翻修原因主要与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髋臼软骨切取不彻底,臼窝太浅,植入假体时存有血迹,假体置人角度错误,术后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生物固定的临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采用了钟形骨长入型人工髋关节治疗患术后的局部病理组织学表现,以评价钟形骨长入型人工髋关节疗效。方法 钟形骨长入型人工髋关节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原理,股骨假体呈钟形,钟体上共有12个窗口,钟顶为连接直径22mm的球头。手术中修整股骨颈残段,植入适宜的假体,经窗口钻孔、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患1例,骨性关节炎2例,男性,平均年龄67.7岁。结果 假体窗内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假体骨窗内大量新生骨组织生长。3例平均随访14个月Harris评分86、96、92分,优良率100?=崧?本组3例患以钟形骨长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较好,提示钟形骨长入型人工髋关节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新生骨对于人工髋关节的固定作用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即用人工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置换病损的髋关节,以改进人体病残肢体功能、解除疼痛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股骨颈骨折[1]。护理康复训练在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加快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恢复进程。笔者通过对5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对157例患者(191个髋)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141例(176个髋关节)得到了平均51.3个月的完整随访,借用Livemore方法了解聚乙烯衬垫是否存在磨损,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6.6%。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骨溶解;未见聚乙烯磨损,未见陶瓷人工股骨头碎裂。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其中CroweIV型4例4髋,CroweⅢ型7例8髋,CroweⅡ型2例2髋,手术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其中2例行转子下截骨。结果 13例中失访0例,13例14髋获得平均37.2个月(5~45个月)随访。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平均1.1(0.7~18)cm,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完全骨性覆盖,无髋臼假体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4.7±5.7)分(15~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5.6±5.6)分(8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THA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充分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鲍海星  严清  孙俊  李徽  俞胜宝  黄定安 《安徽医药》2014,(12):2312-2314
目的:探讨大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对51例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0例,女21例,平均54.2岁(20~79岁),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原发骨性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本组均为单侧关节置换,采用Link公司提供的直径36 mm股骨头BIOLOX Delta复合陶瓷对陶瓷(四代陶)界面,髋臼外杯及股骨柄均为生物型。结果该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 min(55~1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20 mL(100~1000 mL),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7.6月)。随访内容包括Harris评分及X线摄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6分(28~55分),术后改善至91.2分(82~97分),该组无术后脱位、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X线未见异位骨化及假体松动表现,无陶瓷碎裂及髋关节异响。一例并发术中股骨干骨折,行钢丝固定;1例并发臼底骨折,因髋臼假体稳定未做特殊处理,术后3月骨折愈合;1例Crowe Ⅱ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者术后自觉有髋关节不稳,仍在进一步随访之中。结论大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大,脱位率低,界面磨损率低,更加适合年轻、对髋关节使用要求较高的有关节置换指证的髋关节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学  李明  李冬梅 《淮海医药》2002,20(5):405-406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及经验总结。方法 对1983年5月-2000年5月我院骨科施行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发生并发症260例,占52%,后均经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好转或痊愈。结论 避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关键在于术前仔细阅片,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骨牵引及人工假体型号正确选择,正规细致的手术操作,避免广泛软组织剥离,术中保留完整的股骨矩及掌握好假体的前倾角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X线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Amstutz分区法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X线改变。方法 观察17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其中塑料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3例,双极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34例,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29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34例,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8例。结果 共有141个关节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现象的X线改变,发生率约69%。其X线表现包括假体周围异位骨化、骨吸收、骨溶解、皮质骨增厚、骨皮质变薄、硬化透亮带、髓腔内骨化等等。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上段应力出现重新分布、应力集中、应力遮挡效应及磨损颗粒是导致上述X线改变及松动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行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髋关节行Harris评分评价术前关节功能及术后疗效,同时对术后髋关节X线片采用Amstutz分区方法评价假体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3例3髋出现髋关节脱位,1例感染病例;Amstutz分区法评价显示所有假体位置均无异常而且均未发现松动、移位及断钉的假体和罩杯;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易于翻修等优点,可明显改善关节的功能、畸形和活动范围,是治疗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5例(137髋)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直径32 mm陶瓷头50例(57髋),直径36mm陶瓷头75例(80髋).通过拍摄双髋正位片及Harris评分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3年9个月,术前Harris评分23~56分,平均45分;术后1周Harris评分80~92分,平均87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5~96分,平均90分.术中未见假体周围骨折、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断裂、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术中假体安装应掌握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镜  陈刚  蒋应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30-3532
目的分析传统胶片模板与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在选择髋关节假体尺寸上的准确性,探讨数字化模板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传统胶片模板与数字化模板对其术前x射线图像进行测量,比较术前测量所选择假体尺寸与术中实际选择假体尺寸的符合情况.分析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在选择髋关节假体尺寸上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所选择的假体尺寸与术中实际选择尺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尺寸的准确性上,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与传统胶片模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O.05)。结论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对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尺寸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胶片模板术前测量。其制作及测量过程简单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