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锝一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是临床最常用的测定GFR的检查方法。但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测定结果,如"99Tcm-DTPA"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感兴趣区、本底、肾脏深度、患者的年龄等。本文将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SPECT测定GFR提高临床上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检出率。方法门诊或住院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15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行SPECT测定GFR检查,24 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检查。结果①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证三组患者Alb及GFR相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30 mg/24 h组患者GFR与正常组对比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30 mg/24 h组与30~300 mg/24 h组患者Scr、BUN均在正常范围;〉300 mg/24 h组该值明显升高,与前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测定GFR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证反映了糖尿病中医病机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平顶山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上尿路结石患者60例,患病肾脏共71个,对患者进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计算患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共提示上尿路梗阻或不完全梗阻肾脏67个,诊断阳性率为94.4%(67/71),解除梗阻后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解除梗阻前肾功能差者其GFR恢复差。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及时进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能及时通过肾小球滤过率了解患肾功能,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LN)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2例,实验组为SLE患者45例,其中狼疮肾炎(LN)组33例,非LN组12例,LN组根据血清肌酐测定值分为肌酐正常组(肌酐〈100μmol/L)15例、肌酐异常组(肌酐〉100μmol/L)18例。以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观察肾小球滤过率(GFR)、20分钟排泄率(R20)。结果LN患者肌酐正常组和异常组的GFR值及R20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SLE患者非LN组GFR值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1120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LE患者非LN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9.2%和45.8%。LN患者肌酐正常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6.7%和93.3%,LN患者肌酐异常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均为100%。结论全面分析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LN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PECT和CT估算甲状腺体积的准确性,为甲亢131I治疗剂量计算提供依据。方法用SPECT/CT仪对实测体积为8.5、12、17、20、24、33、42及66cm^3的8个仿真甲状腺模型行断层显像及图像融合处理,观察甲状腺模型SPECT和CT断层图像的对应关系以及SPECT最高计数阈值法估算体积的变化,并与CT估算体积及模型实测体积作配对资料t检验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SPECT最高计数阈值法估算的模型体积随阈值增大而逐渐减小,反之,阈值减小,则体积增大,变化趋于线性,最佳阈值为49%;配对资料t检验,甲状腺模型实测体积、SPECT最高计数(49%)阈值法估算体积及CT估算体积相互无统计学差异(t=-0.6605,0.6088,0.2780;P=-0.5619,0.5301;0.7890)且高度正相关(r=-0.996,0.998,0.998)。结论SPECT最高计数(49%)阈值法和CT均可较准确地估算甲状腺体积,而前者为功能显像,有利于更好的指导甲亢131I治疗剂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IgA肾病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测量值与其病理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双侧肾脏DWI成像,测量肾脏皮髓质ADC值。研究组对象采用99Tcm-DTPA闪烁扫描测定分肾的GFR,并根据Lee氏评级系统及Katafuchi评分标准,对IgA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分级与评分。比较对照组与IgA肾病各亚组之间肾脏皮髓质ADC值的差异;分析IgA肾病组分肾皮髓质ADC值与其GFR值之间的关系; IgA肾病组右肾皮髓质ADC值与其病理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及IgA肾病各亚组的肾脏皮质ADC值均大于髓质(P<0.05),对照组与IgA肾病各亚组之间皮、髓质ADC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IgA肾病I级组皮质ADC值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组分肾皮、髓质ADC值与其GFR值均呈正相关性(P<0.05);IgA肾病组的右肾皮、髓质ADC值与其病理积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反映皮髓质各自的生理效能,在IgA肾病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尤其对评价肾脏滤过功能及病理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对早期病变缺乏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判断梗阻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平扫扫描双肾,逐层标示各层横断面面积,结合扫描层厚计算肾实质体积,并计算梗阻侧肾实质体积占总的肾实质体积百分比(%Ctvol);另利用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技术,应用Gates法测定分肾及总的GFR值,计算梗阻侧肾脏GFR占总GFR的百分比(%GFR).结果 本组25例慢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梗阻侧肾脏体积与GFR有明显相关性(r=0.873,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0.008+0.91×%Ctvol.结论 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实用的评价慢性梗阻侧肾脏GFR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鹿琳  张伯科 《淮海医药》2002,20(4):284-286
目的 探讨以血清肌酐为主要变量的公式法推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方法 比较 4 0例健康成人和 10 8例肾功能损害程度不一的肾小球疾病患者 ,99m Tc- DTPA肾动态显象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实测内生肌酐清除率、不同公式估算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值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示仅在GFR为 30~ 6 0 ml- 1 · min- 1 · 1.73m- 2 时 99m Tc- DTPA肾动态显象测得 GFR与实测和公式法求得内生肌酐清除率值密切相关 (r≥ 0 .5 ,P<0 .0 1)。结论 公式法估算的 Ccr值仅适用于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99m锝-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评估肿瘤患者化疗后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 肿瘤患者化疗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全身骨显像肾脏过度显影的63例,行GFR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B2-微球蛋白(B2-MG)测定.按GFR水平分轻度降低组(15例,GFR 80-50 ml/min)、中度降低组(31例,GFR 50-30 ml/min)和重度降低组(17例,GFR<30 ml/min).对照组20例为未化疗的全身骨显像肾脏显影正常的肿瘤患者.比较四组血清BUN、SCr及B2-MG差异.结果 63例患者GFR均低于对照组.GFR中度降低时,血清B2-MG高于对照组(P<0.01).GFR重度降低时,血清BUN及B2-MG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 99mTc-DTPA GFR测定对诊断肿瘤化疗后的早期肾损伤较血清BUN、SCr及B2-MG灵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86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人群进行肾小球滤过率(GFR)、血β2微量球蛋白(BrMG)、尿β2-MG、尿α1-MG、尿微量白蛋白(Alb)联合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用SPECT测量GFR与用高敏感度的RIA法检测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是鉴别肾脏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部位的良好方法。相互之间达到互补作用.有助于对肾脏损害部位及范围作出判断,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出率及对其损害部位及范围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杨自更  郭勇  蔡冰冰  张阳  成浩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897-2898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显像术(SPECT)肾动态显像对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上确诊为EH行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功能参数:各段峰值、峰时、半排时间,以及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期检测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尿NAG酶、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MA)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EH中的GFR测定比单纯的化学检验的阳性率高,而结合肾动态显像其阳性率还有提高。结论:在确定的EH患者中,需对肾功能早期损害作出评价时SPECT肾动态显像降+GFR测定可精确表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肾康注射液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慢性肾脏病2期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37例,IgA肾病Ⅱ~Ⅲ级15例,过敏性紫癜肾炎14例)在血压控制平稳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肾康注射液,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等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80.3%(53/66).第2、4个疗程末BUN指标较治疗前下降[(6.68±0.76)、(6.12±0.88) mmol/L比(7.23±0.44) mmoL/L,P<0.05,P<0.01];第1、2、4个疗程末Cys C比治疗前均下降[(1.11±0.12)、(0.94±0.11)、(0.80±0.12) mg/L比( 1.34±0.14) mg/L,均P<0.01];第4个疗程末24h尿蛋白定量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4个疗程GFR比治疗前上升[(77.4±9.2)、(80.6±8.8)ml/min比(70.9±9.3) ml/min,均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有效减缓部分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病进展,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徐明  刘旭绛 《上海医药》2013,(21):31-3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社区≥80岁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80岁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将其分为高血压病史≤10年(EH1组)、高血压病史〉10年且≤20年(EH2组)和高血压病史〉20年(EH3组)这3组。测定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同时测定尿常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以及应用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进行对比分析,达到以下标准之一即为阳性:mAlb〉20mg/L,尿常规蛋白阳性,BUN/SCr任何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GFR〈80ml/min。结果:mAlb阳性率61.2%,明显高于尿常规蛋白阳性率24.7%、BUN、SCr升高率15.3%及GFR〈80ml/min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l及EH2组mAlb阳性率较尿蛋白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EH3纽mAlb阳性率也较之升高(P〈O.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80岁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肾脏早期损害的指标,与其高血压病程长短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9mTc-MIBI摄取情况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行99mTc-MIBI检查,计算早、晚摄取率(ER、DR)和滞留指数(RI);患者经规范化疗和对症处理后,用CT评价治疗效果,总结ER、DR、RI和患者治疗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观察化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的99mTc-MIBI摄取:ER值分别为(2.27±0.34)和(1.81±0.23)(P<0.05);DR值分别为(2.19±0.28)和(1.73±0.29)(P<0.05);RI值分别为(-3.27±1.79)和(-2.98±3.26)(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和99mTc-MIBI摄取浓度相关,和99mTc-MIBI的滞留情况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探讨低千伏在上腹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患者行DSCT上腹部强化扫描扫描,其中男22例,女18例。扫描完成后取得3组数据, A组融合图像(相当于120 kV)重建函数为D30(反投影滤过重建算法),B组和C组为80 kV数据,重建函数分别为D30和I30(迭代重建算法)。3组数据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分别测量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肝脏、脾脏、胰腺、腹膜后脂肪及肌肉的平均CT值及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对3组影像质量评级评分。结果A组和C组的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均高于B组( P <0.05);门静脉主干、主动脉、脾脏的平均CT值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于A组( P <0.05);门静脉主干、主动脉、脾脏的SNR 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均低于C组( P <0.05)。肝脏、胰腺的平均CT值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C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均高于B组( P <0.05)。 A组和C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为100%,高于B组( P <0.05)。结论80 kV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可得到质量满意的上腹部强化扫描图像。  相似文献   

16.
许春苗  曲金荣  张建伟  吴越  黎海亮 《河北医药》2010,32(23):3280-3282
目的结合胆囊癌的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分析胆囊癌在不同增强时相内病变显示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36例的CT征象。结果对于壁厚型胆囊癌,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胆囊癌的直接征象的显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肿块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壁厚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χ2=13.14,P〈0.05)及肝门受累情况(χ2=24,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腔内结节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胆囊颈型胆囊癌是否合并肝门受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05)。结论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胆囊癌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显示有差异,动态增强CT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及大蒜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DM)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大蒜胶囊组,各10只。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等技术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皮质TGF-β1、Col-Ⅳ、FN的表达。结果(1)功能学变化:大蒜胶囊组大鼠的24hUAER和GFR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大蒜胶囊组大鼠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M组相比,大蒜胶囊组24hUAER、GFR及肾体质量指数明显降低,肾皮质TGF-β、FN、Col-Ⅳ的表达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癌放疗前后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行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必要时放疗靶区根据治疗前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结果进行修正,全部患者均随访12个月并根据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价为局部控制或失败,分析肿瘤区域18F-FDG摄取情况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62%(18/29)的患者放疗靶区需根据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结果进行修正,全部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为69.0%(20/29),放疗后肿瘤区域18F-FDG摄取明显低于放疗前(P<0.01)。结论 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可用于食管癌放疗靶区的确定、放疗后疗效的预测与随访,且较为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