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降血糖、控制血压、降血脂、抗凝、活血化淤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结果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UAER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可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及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以及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蛋白排泄率以及空腹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不但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而且显著改善了患者尿蛋白排泄率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加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维持糖尿病原治疗方案不变,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3个月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加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减少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片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54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改变情况及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黄芪注射液可减少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出,减轻。肾损害,保护肾功能,延缓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5.
刘旭阳  张春柳  赵鹏台  刘佳  贾宁 《河北医药》2011,33(18):2773-2774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银杏达莫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胰激肽原酶240U口服,3次/d,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液0.9%氯化钠溶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240U口服,3次/d,疗程为4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UAER、TC、TG、全血黏度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UAER、TC、TG、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下降A组较B组明显(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肾病,除了可以降尿蛋白外,还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能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40例,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0. 3 g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片240U 口服,每日3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胱抑素C(Cys C)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降低UAER及CysC水平(p〈0.05),但治疗组更显著(p〈0.01)。结论阿魏酸钠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柳张化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43+45-43,45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24h尿微量清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治疗24h后尿微量清蛋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24h尿微量清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评价胰激肽原酶在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56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在降糖、降压、降脂等一般治疗相同,治疗组再予以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观察10个月。结果经观察多项指标(难治性双下肢水肿、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24h尿蛋白定量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53.6%,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分别为0与28.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有效。  相似文献   

9.
胰激肽原酶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春生 《中国医药》2008,3(12):775-776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2例,双盲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用赖诺普照利片10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240单位,3次/d口服),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纤维蛋白原、血钾及血压。结果治疗后两组所有观测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4h尿微量白蛋白下降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用赖诺普利更有效地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10.
金水宝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水宝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金水宝组和胰激肽原酶组,进行为期24周的观察。比较BUN、Cr、UAER及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24周,UAER、BUN、C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两组相比金水宝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水平无明显变化,未见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论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降糖同时应用金水宝、减少UAER、BUN、Cr较胰激肽原酶更安全有效,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胰激肽原酶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2例)给以降血糖药物和赖诺普利片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加用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组(53例)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纤维蛋白原、血钾及血压。结果治疗后两组所有观测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4 h尿微量白蛋白下降程度治疗组(P〈0.01)较对照组(P〈0.05)更显著,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胰激肽原酶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用赖诺普利能更有效地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军 《海峡药学》2010,22(6):131-132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6例和对照组(B组)35例,两组均给予血糖控制,低蛋白饮食等基础治疗,A组采用缬沙坦(1日80~160mg)联合胰激肽原酶(1日120~240u)治疗,B组采用缬沙坦(1日80~160mg)治疗,两组观察时间3个月。结果两组均能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α-硫辛酸与甲钻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α-硫辛酸、甲钻胺治疗,对照组应用甲钴胺、胰激肽原酶注射剂(怡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P〈0.05);两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甲钴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厄贝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选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治疗组的患者选用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肤原酶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尿蛋白和血清等基本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入院患者选用胰激肽原酶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患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基本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将9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四组均给予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达到良好水平。在此基础上A组口服胰激肽原酶,B组每日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C组隔日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D组连续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10d后改为口服;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24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24h尿蛋白在治疗后均降低,B、D组与A、C组对比,24h尿蛋白、BUN和Scr降低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B、D组在24h尿蛋白、BUN和Scr降低程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激肽原酶肌内注射10d后改为口服的给药方式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且疗效成本低,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治疗的1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组(A组)、坎地沙坦酯组(B组)以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坎地沙坦酯组(C组),每组50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酯组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种药物组,联合药物组和单纯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单种药物治疗,两者疗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给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并能改善肾功能,且远期疗效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出的方法。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3组,A组(20例)用胰激肽原酶治疗;B组(20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C组(20例)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结果治疗各组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胰激肽原酶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下降显著。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病情进展作用,效果优于单用胰激肽原酶或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钻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同神经损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同神经损害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维生素B12(肌内注射0.5mg/次,1次/d,疗程14d)和胰激肽原酶(口服120U/次,3次,d,疗程14d)治疗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甲钻胺(静脉滴注1500μg/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疗程14d)和胰激肽原酶治疗患者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59.4%),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高于对照组(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治疗具有最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降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降压、降蛋白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胰激肽原酶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经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素氮及肌酐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对照组不明显.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胰激肽原酶可有效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