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排龈线排龈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0-1mm内的唇颊面楔状缺损病例40例12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牙,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年后疗效。结果实验组1年后充填物无脱落者占93.24%,对照组为80.67%;实验组1年后无继发龋发生者占96.82%,对照组为85%;实验组1年后无边缘性龈炎发生者占97.92%,对照组为85%,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排龈线排龈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提高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治疗中的成功率,可以在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排龈线和排龈膏2种排龈方法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龈下楔状缺损患者,共98例306颗患牙,楔状缺损位于龈下0 ~2 mm内.治疗前洁治所有患牙,使接受楔状缺损修复前所有患牙探诊出血(BOP)为阴性.然后根据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排龈线组患者共51例162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线排龈;排龈膏组患者共47例144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膏排龈.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与排龈膏排龈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减少修复后牙龈出血,有利于牙龈健康,达到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春江  龚连喜 《河北医药》2011,33(20):3075-307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排龈方法对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的影响,探讨排龈方法对牙周健康的安全性。方法选取需全冠修复临床病例15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不应用排龈技术;2试验组分别采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加排龈线或加排龈膏,修复后定期复查记录指标。结果修复治疗1周后,应用排龈技术的2组与未排龈组在牙周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4周、半年比较,排龈线组牙周指标高于排龈膏组、未排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龈膏组与未排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技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排龈线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大于排龈膏。  相似文献   

4.
王聪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2):121-122
目的:评价排龈硅橡胶(MFC)与排龈线2种方法排龈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116颗需全冠修复前牙,牙体预备后记录预备体边缘位置,分别为龈下≤2 mm或>2 mm.随机将患者分为排龈线组和排龈硅橡胶组(MFC组),其中:排龈线组57颗,龈下≤2 mm者34颗,>2 mm者23颗;MFC组59颗,龈下≤2 mm者31颗,>2 mm者28颗.排龈后对预备体排龈效果和印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预备体和印模质量进行观察,当边缘线位于龈下≤2 mm时,排龈线组和MF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龈下>2 mm时,观察预备体排龈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印模质量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排龈线比较,MFC用于龈上边缘或边缘在龈下2 mm以上时,操作更为简便且无创;当深度>2 mm时,排龈线的排龈效果优于MFC.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调查提示,楔状缺损发病率为5%,其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达90%,而我们以前的调查中飞行人员楔状缺损的发病率也达到27%。本研究将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并与直接充填修复作对照,以期评估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GI(牙龈指数)值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含肾上腺素排龈线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唇颊面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0.1%肾上腺素排龈线和不含药排龈线进行治疗,以排龈前1 d、排龈后0.5 h、1、3、7、14 d和1个月为观察点,测定龈沟液(GCF)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结果两种排龈方法排龈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排龈后0.5 h GCF量均有所增加,排龈后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排龈后的0.5 h和1、3 d两组患者GCF中AST、ALP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率(43.3%)高于治疗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龈方法对牙周组织都存在一定损伤,但均可恢复;肾上腺素排龈线更有利于止血,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水平,评估排龈术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楔状缺损的下颌前磨牙84颗,分为A、B两组,每组42颗受试牙,A组排龈后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B组直接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时进行临床指标(PLI、GI、GCD)检查和龈沟液取样,对GCF量和MMP-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时,A、B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A、B两组各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CF量和MMP-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能减少对患牙牙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排龈技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缓慢磨耗所致的缺损 ,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 ,该病好发于前磨牙及前牙的唇颊侧牙颈部 ,常呈对称性 ,且多见数个牙同时发生 ,是牙体硬组织中仅次于龋齿的常见病 ,最主要的病因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极浅的缺损无症状者可不处理 ;有症状者需行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无效者就必须用复合树脂修复 ,但有的患者楔缺达龈下不易充填 ,本文介绍采用排龈线排龈露出楔状缺损边缘后充填。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 ,共 5 1颗牙 ,前磨牙 32颗 ,后磨牙 19颗。1.2 仪器设备 :美国生产的 0 0 #和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排龈线联合止血剂在前牙美容修复龈下肩台的清晰度进行评价,为临床制取清晰的印模及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81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行前牙美容修复患者68例(188颗基牙),随机分为对照组(83颗)和观察组(105颗),对照组应用双线排龈法,观察组应用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法.排龈后制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对基牙的肩台、龈沟止血效果、石膏模型清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排龈线联合止血剂组与双线排龈组比较,基牙肩台的清晰度、工作模型肩台及软硬组织界限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龈止血效果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法和双线排龈法均被证实为较好的排龈方法,在龈沟止血效果方面,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明显优于双线排龈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体Dyract在牙楔状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楔状缺损患者(284颗患牙)随机分为Dyract组(153颗)和对照组(131颗),对照组患者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Dyract组患者采用Dyract复合体充填。经6~12个月复查。临床根据修复体、形态、临床症状等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Dyract组有效率92.35%,对照组78.65%,Dyract组12例无效中修复体脱落8颗,折断3颗,继发牙髓炎2颗;对照组28例无效中脱落15颗,折断8颗,继发牙髓炎3颗,色泽改变2颗。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HS评估系统分析则发现2组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修复体脱落方面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较光固化复合树脂更理想,简便,容易操作,美观逼真,不变色,是修复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口腔科收治的164例牙周炎患者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口洁治、龈下超声刮治及根面平整,观察组患者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PLI、S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PLI、SB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能较长时间控制龈下菌斑,改善牙周炎症情况,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方式对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开展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9月收治的24例(48颗)慢性牙周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24颗)。其中研究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3%过氧化氢进行冲洗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后再采用传统冲洗器进行3%过氧化氢冲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记录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牙周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研究组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分别为(0.93±0.28)度、(1.18±0.37)度、(3.98±1.10)mm、(2.75±0.88)mm,对照组分别为(1.64±0.51)度、(2.16±0.69)度、(5.51±0.92)mm、(3.13±0.73)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采取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较传统药物冲洗治疗更能够改善预后,改善牙周炎症情况,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固定正畸对青少年牙周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对青少年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12-16岁错咬聒畸形青少年,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查和龈下细菌的检测。结果: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青少年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龈探诊出血、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显著增高,龈下菌群发生变化,G^-杆菌比例显著增加,G^+细菌比例下降。结论:固定正畸治疗时。接受矫治的青少年牙周组织的健康受到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以期减少牙龈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玉芹  鲍士金 《中国医药》2012,7(2):221-222
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人选4颗患牙,共160颗,牙周袋深度>4 mm同时探诊出血.将这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80颗患牙.实验组患牙行牙周基础治疗,并在牙周袋内置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仅作牙周基础治疗.观察2组患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的变化,并将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BI)的指标比较并分析.结果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配合牙周基础治疗的实验组在1周和4周时,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1周时分别为(4.35±0.95)mm比(5.08±0.90)mm、(1.59±0.21)比(2.24±0.23),4周时分别为(2.65 ±0.41)mm比(4.99 ±0.55)mm、(0.40 ±0.08)比(1.54±0.22)].结论 慢性牙周炎在基础治疗上,龈下局部应用米诺环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烧伤解毒膏治疗87例烧伤患者疗效。方法 147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药烧伤解毒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两组患者的总疗效,换药时疼痛评分,细菌培养率被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80例,治愈率92%,对照组治愈50例,治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10d后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者有3例(3.4%),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者有4例(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烧伤解毒膏对烧伤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喹氯铵短杆菌素含片治疗智齿冠周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评估法。选取下颌第三磨牙智齿冠周炎患者206例,在常规冠周冲洗基础上,试验组70例给予地喹氯铵短杆菌素含片含化,阴性对照组67例不使用其他局部或全身药物,阳性对照组69例给予甲硝唑口服,疗程5d。第3天和第5天复诊,进行疼痛程度、牙龈红肿、盲袋溢脓、张口受限指标及综合疗效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3天和第5天,3组患者疼痛程度、牙龈红肿、盲袋溢脓、张口受限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牙龈红肿及盲袋溢脓情况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3组间张口受限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疗第3天分别为83.9%、66.7%、81.7%,治疗第5天分别为95.2%、87.7%、93.3%;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喹氯铵短杆菌素含片对智齿冠周炎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产妇牙周炎致病菌检出情况与早产低体质量(PLBW)的关系。方法通过严格筛查,分别选取分娩出早产低体质量儿的产妇(PLBW组)和正常分娩的产妇各30名(对照组),对其牙周状况进行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AL),并采集产妇龈下菌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计数。结果牙周炎在PLBW组和对照组中检出率为26.7%、6.7%,牙龈卟啉单胞菌在PLBW组和对照组中检出率为60.0%、33.3%,两者在2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病变程度、检出率与PLBW均呈弱负相关(P<0.05)。结论孕妇牙周感染可能是导致PLBW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硅酸锂全瓷高嵌体与金属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15年1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牙体缺损患者68例,75颗患牙均采用高嵌体修复,其中49颗患牙采用硅酸锂全瓷高嵌体修复(硅酸锂组),26颗患牙采用金属高嵌体修复(金属组)。修复1年后随访检查牙龈健康状况、修复体完整度、继发龋、固位、边缘适合度、邻面的接触点。结果 两组患者牙龈健康状况、修复体完整度、继发龋、固位、基牙松动、边缘适合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邻面接触点指标上,硅酸锂组成功率仅为77.55%,金属组成功率为9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硅酸锂全瓷高嵌体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式,但是邻面接触点的恢复与保持较金属高嵌体稍差。  相似文献   

19.
兰倩  韩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4):2130-2132
目的 了解牙周非手术治疗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27名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非手术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洁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BOP)和血液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非手术治疗后3个月,患者PD由4.82 mm下降到2.73 mm,AL由3.79 mm下降到2.43 mm,CRP由2.82 mg/L下降到1.2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的水平,从而降低其全身性炎症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