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症状体检者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及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4月-2013年6月我院干部病房住院的无症状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8例无症状体检者中,检出结直肠息肉130例(39.6%)、降结肠癌1例(0.3%)、结肠憩室1例(0.3%)、乙状结肠炎症1例(0.3%)、腺瘤75例(22.9%)、进展期息肉19例(5.8%)。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逐渐升高(均P<0.05),男性较女性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检出率明显升高(均P<0.05),吸烟的患者较未吸烟的患者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检出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是无症状人群筛查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年龄增长及男性、吸烟的患者结直肠息肉及腺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结直肠疾病患病情况。方法对396名在职公务员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96名公务员中,结直肠息肉67例(16.9%),结肠炎12例(3.0%),结肠黑变病3例(0.8%),腺癌1例(0.3%),不明确病变2例(0.5%),镜检阴性311名(78.5%)。男性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腺瘤性息肉共29例(11.0%,29/264),女性腺瘤性息肉共7例(5.3%,7/132),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息肉。结论结肠镜检查能提早发现结直肠病变,而无痛肠镜检查提高了检查者的依从性,值得在体检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统计南昌市西湖区结直肠癌筛查情况,同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价其对进展期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40~74岁人群,共计10 618例。所有研究对象经2次粪便隐血试验(FOBT)及调查问卷确定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统计5年间结直肠疾病的检出情况。根据筛检结果,比较进展期和非进展期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罹患进展期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10 168例参与筛查者中,初步筛查确定高危人群2 078例,其中1 573例(75.7%)完成结肠镜检查。1 573例中共检出结直肠疾病584例(37.1%),包括结直肠癌18例(1.1%),进展期腺瘤79例(5.0%),非进展期腺瘤224例(14.2%),非腺瘤性息肉254例(16.2%),炎症性肠病9例(0.6%)。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肥胖、有结肠癌家族史、饮酒、吸烟、喜食红肉、腺瘤大体形态呈有蒂或无蒂是进展期结直肠腺瘤的主要危险因素。纳入上述指标绘制列线图,预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95%CI:0.737~0.859),内部验证C指数为0.797。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的发生率与实际观察的发生率一致性良好(χ2=5.169,P=0.739)。结论 南昌市西湖区40~74岁人群结肠癌和进展期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均较低。高龄、男性、肥胖、饮酒、吸烟、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对出现进展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明显升高,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肥胖相关指标与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第305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男性无症状体检者中同时完成结肠镜及人体成分分析者166例临床资料,分析体重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率等指标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 结果 166例男性体检者,检出结直肠息肉72例(43.4%),腺瘤38例(2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型肥胖者发生结直肠息肉的概率较内在脂肪面积正常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脏脂肪面积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提示内脏型肥胖患者更容易患结直肠息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S-CD10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35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10例(结直肠息肉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CD105的浓度,观察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S-CD105浓度均高于术后及结直肠息肉组、对照组(P〈0.05);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术后S-CD105浓度均低于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105浓度随着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升高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增强而明显升高(P〈0.05);术后1~3年发生远处转移的5例结直肠癌血清S-CD105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SCD105表达对评价结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特点。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结肠镜检查3256例患者中检出MC患者87例作为MC组,从非MC组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C检出率为2.7%,男女比例1.35∶1;MC组服用泻剂者(74.7%)多于对照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息肉发生率为56.3%高于对照组的20.0%,且MC组中服用蒽醌类泻剂者占绝大多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中炎性病变、腺瘤性息肉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好发于中、老年人,MC易合并结肠炎性病变及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期病变,故对于MC患者进行定期结肠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镜随访对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3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取活检,发现息肉则行镜下凝固治疗,秩和检验进行随访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检出复发癌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两者差异显著(P〈0.05);升结肠2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4例,三者之间无差异(P〉0.05);其中吻合口复发癌8例,原发癌4例,治疗息肉22例,共36枚,其中腺瘤性息肉26例、吻合口炎10例。12例复发癌患者中,正规随访者11例,未正规随访者仅1例,两者差异显著(P〈0.001);术后2年内复发11例,1例发生于3.5年,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大肠癌术后2年内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并可切除腺瘤性息肉,对降低大肠癌复发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状况。方法从该院于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计行结肠镜检查的3632例患者中,经过是否符合肠道准备标准,有无相关病史以及结直肠是否有炎症和是否符合持续结肠镜检查标准等条件筛选,选取15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患者采用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方式进行检查治疗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漏诊率和息肉漏诊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率与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大小,形态,分布位置有关(P<0.05)。半径小的息肉,无蒂型息肉和分布在乙状结肠,升结肠,横结肠的息肉漏诊率较高(P<0.05);患者漏诊率和息肉漏诊率与年龄,性别,有无症状无关,息肉漏诊率与息肉病理性质无关,但其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下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率与息肉大小,形态,分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病变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合理应用电子结肠镜检查手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431例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其中检测出大肠疾病患者1594例,分析发病年龄、性别、主要病变的差异.结果 大肠疾病中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炎、结直肠癌检出率较高.1594例大肠疾病患者中,老年组结肠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结直肠癌和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性大肠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 电子结肠镜对大肠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结直肠癌、结直肠炎和结直肠息肉的早期防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结直肠息肉的分布及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收集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7月确诊的13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电子结肠镜检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明确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的12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结果 130例胃息肉患者中检查发现增生性息肉占比9.23%,炎性息肉占比93.85%,胃底腺息肉占比4.62%,腺瘤性息肉占比2.31%。胃息肉患者检测Hp(+)为30.77%,其中炎性息肉Hp(+)最高(P 0.05);观察组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胃息肉Hp感染者在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达82.5%。结论 在胃息肉患者中多见于炎性息肉,且发生结直肠息肉情况较多,常发生在腺瘤性息肉中,并且胃息肉Hp感染者发生结直肠息肉风险较高,因此临床需对此类患者积极采取电子结肠镜予以准确筛查,进而为患者制定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灶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差异性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某院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增生性息肉58例,腺瘤性息肉42例。对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记录息肉样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肿瘤位置;肠镜检查后1周内对其实施胃镜检查,取其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取研究对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TLR4、HMGB2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直肠息肉直径<1 cm患者Hp感染率低于直径≥1 cm患者(P <0.05),单发息肉感染率低于多发息肉患者(P <0.05)。结直肠癌患者左半结肠+直肠与右半结肠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HMGB2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P <0.05),且息肉组织中腺瘤性息肉TLR4、HMGB2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性息肉(P <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图像增强内镜模式对结肠镜检查中息肉检出效能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484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增强组(n=245)和白光组(n=239),其中增强组再根据不同增强模式细分为联动成像内镜组(n=200)和窄带成内镜组(n=45)。增强组采用白光模式进镜、增强模式退镜;白光组采用白光模式进镜、退镜。比较在不同模式下图像的清晰度、腺瘤检出率(ADR)及息肉特征。结果 与白光组比较,增强组图像清晰度更高。各组ADR情况比较,增强组总体ADR为24.49%,白光组总体ADR为21.34%;增强组和白光组比较,在以筛查为目的、≤50岁患者中,增强组ADR检出率高于白光组;增强组内镜撤退时间长于白光组(P <0.05)。NBI组和LCI组比较,LCI组中以筛查为目的、≤50岁患者中ADR检出率高于NBI组(P <0.05)。各组息肉特征比较,增强组息肉检出率为47.34%,病理学诊断为腺瘤84枚;白光组息肉检出率为38.49%,病理学诊断为腺瘤72枚(P <0.05);NBI组和LCI组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每组60例。A 组在检查前1晚及检查当日服用50%硫酸镁进行肠道准备,B 组在检查前1晚及检查当日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C 组在 B组肠道准备的基础上在检查前1 h 服用西甲硅油。观察3组结肠镜检查时肠道准备结果,包括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气泡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肠道准备,结肠镜检查到达回盲部,B、C 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 A 组(P ﹤0.05)、肠道清洁度明显优于 A 组(P ﹤0.05),C 组肠道气泡量最少,图像清晰率明显高于 A、B 组(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A、B 组(P ﹤0.05)。结论联合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西甲硅油可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度,祛除肠道内气泡提高图像清晰度,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内镜医师操作,从而提高肠道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方军  杨力  向阳  赵赛菊 《江西医药》2015,50(2):109-112
目的研究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好发年龄及部位,并分析其中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762例患者,并计算息肉经结肠镜的检出率,搜集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发年龄及好发部位进行分析总结,探寻其中相关性。结果 1762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经结肠镜发现大肠息肉者为366例,检出率达20.77%,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息肉患者为292例,故检出率为16.57%,且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的准确率高达79.78%。其中,男196例,女96例,男女比例约2:1,且好发年龄为51-65岁(69.96%),经随访统计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便秘、便血、贫血等,其中便血和腹痛腹胀发生几率最高。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此外,结肠镜显示:结直肠息肉分布常见于结肠全曲,其中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发病率最高(乙状结肠发生率19.95%,直肠发病率为19.72%)。有临床表现患者与无临床表现患者在息肉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便血、贫血症状的患者与无此症状患者的息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多发年龄为51-65岁(69.96%),且男女比例为2:1,男性多发。临床表现以便血(20.89%)和腹痛腹胀(29.77%)为主,息肉的分布以乙状结肠(19.95%)和直肠(19.72%)为主。且有便血或贫血症状的患者其息肉直径>1.0cm的几率显著高于无此症状的患者。结肠镜检出率为16.57%,且准确率高达79.78%,由于其检出率高且较为安全可靠,无明显禁忌人群和不良反应,多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院内窥镜室1983年1月至1992年12月行纤维结肠镜(纤结镜)检查3618例人次,其中检出大肠息肉608例(16.8%),另有家族性息肉病11例未列入计数。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00例,女208例。年龄l.5~79岁,平均40.3岁,50岁以上者253例,占41.6%。临床表现为血便212例,腹痛129例,腹泻105例,粘液血便95例,脓血便61例,便秘29例。伴里急后感22例,腹胀12例。608例患者经纤结镜检查共发现息肉1056枚,单发454例(74.7%),多发154例(25.3%);息肉包1.0cm859枚(81.3%),1.l~2.0cm160枚(15.l%),>2.0cm39枚…  相似文献   

16.
健康体检者354名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根据BMI判断标准与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对检出的脂肪肝患者与其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54名被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55例,检出率15.54%,其中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BMI≥25者检出率51.95%,18≤BMI〈25者检出率5.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分布与脂肪肝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8,P〈0.01)。结论:脂肪肝与BMI之间呈正相关,控制体重是防止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对30例疑结直肠病变的患者术前行纤维结肠镜和CTVC检查,将CTVC结果与纤维结肠镜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结肠癌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CTVC与结肠内窥镜检查结果一致;息肉,结肠内窥镜发现5例,CTVC发现3例。有1例乙状结肠末端2mm息肉CTVC未检出。有1例直肠下段后壁息肉,检查时被直肠残液遮盖CTVC未显示,俯卧扫描时又没扫完直肠而漏诊;炎症,结肠内窥镜发现4例,有1例直肠周围脓肿未检出。CTVC发现炎症5例,其中1例为阑尾炎,1例为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导致放射性肠炎及周围炎;结肠内窥镜报告正常病例16例,CTVC15例。结论CTVC可以准确显示结直肠病变,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技术,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宫腔镜和B超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B超检查,研究组64例采用宫腔镜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及符合率。结果研究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超诊断相比,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芳  黄德益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88-1089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例,斑块检出率为72.9%,对照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斑块检出率为24.0%。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数为95处,对照组中斑块检出数为20处,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扁平斑和硬斑的检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斑块组织学特征、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20.
238例结、直肠息肉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直肠息肉术后病理检查。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08年11月结、直肠息肉238例。结果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切术237例,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1例。术后病理结果:局限性癌变9例(术前内镜下活检病理无癌变)。其中直肠4例,结肠3例,回盲部1例,直肠吻合口1例;腺瘤性息肉220例;炎症性增生性息肉8例;错构瘤1例。息肉局限性癌变发生率为3.8%。结论结、直肠息肉术后全瘤病理与术前活检病理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