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蒿琥酯影响大鼠异位内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6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青蒿琥酯10mg/kg·d、青蒿琥酯50mg/kg·d、青蒿琥酯100mg/kg·d,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5d,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各给药组大鼠第3次剖腹种植物体积缩小,与第2次剖腹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3次剖腹时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2)青蒿琥酯治疗后各组的大鼠异位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数量与同时间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随着青蒿琥酯剂量的增加,各组种植物体积、VEGF表达和MVD数量与同时间的空白组相比明显减少.(4) 青蒿琥酯各治疗组异位内膜MVD数量与VEGF表达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5)空白对照组异位内膜MVD数量与VEGF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缩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种植物体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VEGF蛋白表达及减少MVD数目,证实它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表达实现其对异位病灶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有望成为EMs抗血管生成治疗新药.  相似文献   

2.
何勤径 《河北医药》2014,(7):1025-102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指标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30例,术中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和在位新鲜组织。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30例做为对照组。术前所有患者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Ang-2、VEGF;术中取新鲜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的标本进行Ang-2、VEGF和MVD指标测定。结果血清和组织中Ang-2、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组和子宫内膜在位组的Ang-2、VEGF含量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内膜在位组比较,血清和组织中子宫内膜异位组的Ang-2、VEGF含量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组和子宫内膜在位组中CD34标记的MVD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成功的升高,其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组升高最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病灶组织中Ang-2、VEGF和MVD的表达,有利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情发展,为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5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观察组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中EG F、FG F、TNF‐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 EGF、FGF的阳性率以及观察组TNF‐α和VEGF的灰度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异位内膜中EGF及FGF的阳性率也较在位内膜组高。结论 EGF、FGF、TNF‐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呈较高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的血管生成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低剂量(10mg/kg·d)组、中剂量(50mg/kg·d)组和高剂量(100mg/kg·d)组,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5d,观察青蒿琥酯干预前后大鼠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VEGF、MMP-9的表达及不同药物剂量对两者在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影响。结果:(1)各给药组的种植物体积较用药前缩小,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2)各用药组大鼠血清中VEGF、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随着剂量的增加,各组种植物体积、VEGF和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青蒿琥酯具有调节VEGF及MMP-9作用,抑制异位病灶血管生成及侵袭,从而起到抑制异位病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验建立自体移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Wistar大鼠模型,探讨5-氟尿嘧啶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给药剂量的疗效.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4周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30mg/kg组、5-氟尿嘧啶20mg/kg组、5-氟尿嘧啶10mg/kg组,各2周,观察各组异位病灶在给药前后体积及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异位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异位病灶体积较用药前缩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VEGF、MVD的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5-氟尿嘧啶抑制异位病灶生长及模型鼠异位内膜分泌相关因子VEGF以及MVD的表达,提示随着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了解和预防措施的加强,5-氟尿嘧啶有望能作为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TMP)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和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4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 TMP 50,100,200 mg/(kg.d)连续给药15d,SP免疫组化法测定在位内膜和异位病灶组织中MVD的表达。结果:TMP治疗EMs模型大鼠4周后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中MV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MP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Ms异位组织的增生(P〈0.05)。结论:TM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TMP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7.
孙晓红  林秋华 《中南药学》2007,5(2):100-102
目的了解环氧合酶-2抑制药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其分为3组:一组用环氧合酶-2抑制药即西乐葆干预(西乐葆组),一组用内美通干预(内美通组),另一组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每组各20只,分别于第6和第8周,分2批处死大鼠,观察异位病灶的改变。结果前两组的异位病灶均明显缩小,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环氧合酶-2抑制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确实有效,可用于进一步临床实践观察。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血管生成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通路的影响。 方法: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熊果酸低(100 mg·kg-1)、中(250 mg·kg-1)、高(500 mg·kg-1)剂量组、孕三烯酮(60 mg·kg-1)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假手术组。造模后以熊果酸及孕三烯酮灌胃治疗,1次/d,持续给药7 d。给药结束24 h后处死大鼠,观察药物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31表达情况;采用免疫酶联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和MMP-9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 PCR)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MMP-9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RK、磷酸化ERK(p ERK)、VEGF、MMP-9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D31阳性细胞表达、血清中VEGF及MMP-9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MMP-9 mRNA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p ERK/ERK、VEGF及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大鼠CD31阳性细胞表达、血清中VEGF及MMP-9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MMP-9 mRNA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p ERK/ERK、VEGF及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抑制率升高(P<0.05)且熊果酸各剂量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熊果酸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蛋白表达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熊果酸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下调ERK-VEGF/MMP-9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的免疫毒性.方法 采用小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间隔21 d分别给予TCDD0、1、3、10μg/kg灌胃1次.建模术后3、6、9周处死,鉴定异位病灶的形成,测量异位病灶体积,摘取胸腺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IL-1β mRNA水平.结果 对照组异位子宫内膜病灶逐渐萎缩消失.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染毒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呈剂量和时间依从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胸腺脏器系数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异位灶体积和胸腺脏器系数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小鼠异位子宫内膜中IL-1β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呈剂量和时间依从性上调(P<0.01).结论 TCDD可促进模型小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灶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系统性和局部性免疫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TNF—α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MS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TNF—α和VEGF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TNF—α水平和VEGF水平在Ⅲ。Ⅳ期均明显高于I~Ⅱ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TNF—α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疾病的发展而逐步升高,说明VEGF和TNF—α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EMS的辅助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研究人重组干扰素α-2(bIFNα-2b)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n=15)、实验组(Bn=15)和对照组(n=8)3组,实验组A予人重组IFNα-2b10万U腹腔内注射1次,实验组B予皮下注射IFNα-2b10万U共3次,对照组不予处理。于用药后第4、6、8周开腹探查,观察移植物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异位病灶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组异位病灶体积呈持续减小的趋势,在治疗8周后2实验组病灶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EGF表达与MVD值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间在治疗8周时病灶体积、VEGF表达和MVD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FNα-2b可以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血管生长,使异位内膜萎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多发性肌炎对肌力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甲基强的松龙或强的松0.5~1mg·kg^-1·d^-1及甲氨蝶呤10mg/N基础上给来氟米特20mg/d治疗多发性肌炎,并设对照组,定期评价肌力变化。结果治疗组肌力8、12周时达3级人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8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12周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多发性肌炎起效快,肌力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作为试验对象,按治疗方法差异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标准疗程治疗,1mg/(kg·d),连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来氟米特,起始剂量为50mg/d顿服,服用3d后减量至20mg/d顿服,连用1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IL-8、TNF—α水平,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8、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8、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4)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肾病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清蛋白,抑制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消瘤片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消瘤片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异位内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进行小鼠子宫内膜移植术,观察消瘤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异位病灶和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观察消瘤片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镇痛实验采用醋酸扭体法和鼠尾热刺痛法观察消瘤片对疼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消瘤片可以减轻异位病灶黏连程度、面积与体积,其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减小异位病灶的体积(P〈0.05);消瘤片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脾脏系数的降低和促进胸腺系数的上升,但统计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消瘤片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还可以显著抑制醋酸诱发的扭体反应,并显著延长60min时的甩尾潜伏期(P〈0.05)。结论消瘤片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黏附和病灶的扩大,高剂量组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组 (AG组), 每组20只。模型组、 AG组大鼠通过自身子宫内膜移植建立EMS模型。AG组造模前给予AG490 1 mg/kg, 手术后给予AG490 4 mg/kg, 每周2次, 连续4周; 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 计算异位内膜生长抑制率, 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 检测内膜组织中p-JAK2、 JAK2、 p-STAT3、 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AG组异位内膜组织生长发育不良, 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 异位内膜生长的抑制率为65.6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EMS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病灶中JAK2、 STAT3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 (p-JAK2/JAK2、 p-STAT3/STAT3) 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而 AG组大鼠异位内膜病灶中JAK2、 STAT3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JAK2/STAT3通路在EMS 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则能够对EMS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TM二步法分别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对两者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均强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强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增高,且呈正相关。HIF-1α可能通过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 ialgrowth factor,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 factor,HGF)的影响。方法116例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2组共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H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HGF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以更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和H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VEGF和EPO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英  孙咏梅  李学军  张艳辉 《河北医药》2011,33(19):2925-292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EP0在不同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论在异位内膜组织还是在位内膜组织中VEGF、EPO的表达较正常内膜均明显增加(P〈0.01),且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43和0.44。P〈0.05)。结论VEGF、EPO的协同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诺雷德、妈富隆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诺雷德、妈富隆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盐城亭湖区人民医院15例确诊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诺雷德CnRH-a),与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的联合治疗。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3个月(B组)、6个月(C组)、9个月(D组)、12个月(E组)比较疼痛症状评分、异位灶大小、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及低雌激素症状。结果治疗后B、C、D、E各组疼痛总主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1)。各组卵巢内膜样囊肿大小亦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1),子宫腺肌病病灶大小显示治疗后B组与C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5、P〈0.01)。治疗后B组、C组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5或P〈0.01)。所有患者在应用诺雷德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第1个周期起月经即规则地周期性来潮,但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单独应用诺雷德时潮热、出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1周左右消失。结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的联合疗法在控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缩小异位病灶、缓解低雌激素血症等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已生育的育龄妇女患病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周春英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00-1401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术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同时加用少腹逐瘀汤治疗,而对照组单纯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