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门诊高血压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10mg/天,睡前)、氟伐他汀治疗组(40mg/天),治疗随访8个月。治疗前及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检查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总胆同醇(3.1±0.6)mmol/L、LDL胆固醇(2.0±0.4)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0±0.27)mm、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1.64±1.48)分;氟伐他汀组总胆固醇(4.3±0.8)mmol/L、LDL胆固醇(2.5±0.6)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6±0.27)mm、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1.87±1.71)分,两组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LVEF(60.25±11.05)%,LVPFR(2.89±0.67);氟伐他汀组LVEF(61.01±8.95)%,LVPFR(2.29±0.63),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缓解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其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及MMPs有关。  相似文献   

2.
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扩张性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LVEDd有进一步缩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血清TNF-α[(149.76±1.16)和(177.76±1.39),P<0.05]、IL-6[(24.37±1.45)和3(2.37±1.55),P<0.0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改善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有利于DCM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患者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和6 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NYHA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和6MW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脂正常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睡前服用,1次/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后2周、12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hs-CRP、LVEDV、LVESV均较治疗2周和对照组均降低,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逆转作用,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对开始治疗时及治疗后两组的超声心动图(HP500二维超声心动仪)变化、6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察。结果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变化、6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可以更好地改善心室重塑的过程,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室功能及结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LDL-C〉200mg/dL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瑞舒伐他汀,10mg/天),B组54例(阿托伐他汀,20mg/天),间隔3,6,9和12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每次随访时都采集血液样本,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仔细评估。总共随访48周。在开始药物研究前,采集了每个患者的禁食(12小时)血液样本来确定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脂、LDL-C、HDL-C、non-HDL-C、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基础值。这些测量值将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48周后再进行一次。最终比较两组间总治疗时间为48周后的血脂谱的变化。结果在经过48周的治疗后,血浆中TC、LDL-C、non-HDL-C和TG水平与基线值相比下降了(A%:-35.77,-44.32,-43.12,-36.41,P〈0.001);HDL-C比基线值下降,但区别不明显(A%:-2.04,P〉0.05)。48周后,A组患者比B组患者在血浆中LDL-C水平上有显著下降(-44.32%VS-30%,P〈0.005)。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也产生了更大的降低俨〈0.005)。而血浆中HDL-C水平并未受到显著影响。结论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高危患者而言,瑞舒伐他汀(10mg/天)比阿托伐他汀(20mg/天)在降低血浆中LDL-C水平方面要更有效,能够达到更理想的LDL-C水平,并改善其他血脂指标,而且,两种治疗方法在48周中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均为8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情况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CHF的同时加用瑞舒伐他汀能够进一步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对CHF的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荣成市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 mg/次,1次/d。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显著下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丙丁酚改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选择36例I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丙丁酚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以及常规抗心衰治疗,丙丁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丁酚片。治疗初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下列指标的变化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血脂指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应激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丙丁酚组患者MDA明显降低(P<0.05),ox-LDL明显降低(P<0.01),SOD明显增高(P<0.01),N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LVEF有增加的趋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丙丁酚对于TG、HDL-C、LDL-C、hs-CRP、ESR、LVEDD和LVESD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丁酚改善ICM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的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与其调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00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律失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诊治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卡维地洛口服,治疗组患者接受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左室功能、血压、心率及Q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后壁(PWTD)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QT间期(QTcd)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可显著改善患者左室功能,缩短QTd及QTc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衰病人标准化治疗方案下,辅助运用参麦注射液对左室射血功能和心肺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轻中度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衰病人13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标准化治疗联合参麦注射液)和对照组(标准化治疗联合安慰剂),分别评估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结果 12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多项心脏彩超和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增加10.4%和降低5.0%);(2)峰值耗氧量(分别为增加6.2%和降低4.5%);(3)运动时间(分别为增加7.5%和降低4.8%);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衰住院率分别为6%和30% (P=0.0002).结论 对于轻中度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衰病人,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标准化治疗上联合运用参麦注射液,可以增强左室射血功能及心肺运动能力,并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心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律变异性。用药治疗半个月,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半个月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较治疗前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变异性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I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采用PCI和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LVEF和LVEDd以及出院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LVEF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内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治疗ICM有不错的疗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PCI和药物联合治疗能更好的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的功能,同时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型心肌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方法以自2018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缺血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和对照组(40例,给予贝那普利治疗)。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内皮功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hs-cTnT)的变化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LVEF、LVEDV、LVESV及SV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LVEDV、LVESV及SV水平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LVEF、LVEDV、LVESV及SV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 <0.01)。干预前,两组ET、AngⅡ、FMD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ET、AngⅡ、FMD水平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ET、AngⅡ、FMD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 <0.01)。干预前,两组NT-proBNP及hs-cTnT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18.
何劲松 《中国医药》2011,6(8):908-90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5例ICM患者随机分为PCI治疗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33例).PCI治疗组接受PCI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年,6和12个月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治疗组左心室功能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LVEF:治疗后6个月(38.0±2.4)%比(36.0±2.8)%,治疗后12个月(43.0±2.1)%比(40.0±2.5)%,P<0.05],PCI治疗组1年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死亡以及因心功能不全和/或严重心肌缺血再次住院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分别为6.2%比24.2%,9.4%比30.3%,3.1%比18.2%,18.7%比54.5%,均P<0.05].结论 PCI对ICM治疗有效,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PCI加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Methods The 6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PCI group(32 cases) and medicine group(33 cases). PCI group accepted PCI and medicine, medicine group accepted medicine only.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Transthoracic eahocardiography (TTE) in sixth and twelfth months were examined. The LVEDV, LVEF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one year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CI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medicine group. [LVEF:sixth month after treatment(38.0±2.4)% vs (36.0±2.8)%,twelfth month(43.0± 2.1)% vs (40.0±2.5)%,P<0.05]The incidence rates of the ev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cardiac death, rehospitalization due to cardiac insufficiency or severe myocardiac ischemic in PCI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medicine group in one year[6.2% vs 24.2% ,9.4% vs 30. 3% ,3.1% vs 18.2% ,18.7% vs 54.5% ,P<0.05]. Conclusions It is effective to treat the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with PCI. The PCI combined with medicine is superior to medicine only in improving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decreas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4周)。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从入院患者中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1例)和曲美他嗪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曲美他嗪(万爽力)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NYHA分级,并分别用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临床显效率(36.6%)和总有效率(85.4%)均较对照组(17.1%和61%)显著提高(均P〈0.05),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VEF均显著增加(P〈0.05,P〈0.01),LVEDD均显著缩小(P〈0.05),且曲美他嗪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