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临床辨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云涛 《河南中医》2009,29(7):627-628
《伤寒论》中结胸证的病机是表证误下致热与水饮相结于胸腹,大陷胸汤是其代表方;阳明腑实证的病机是邪热已入阳明,与燥屎相结于中、下焦,大承气汤是代表方剂。在诊治类似结胸和阳明腑实证的实践中应详辨病机,准确用药,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期,小热小实证;大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极期,大热大实证。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为泻胃中无形之结热,用芒硝的目的不是软化大便,而是解胃中无形热结。  相似文献   

3.
探讨《伤寒论》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异同,指导临床辨证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中医古籍及文献,从病位、证候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进行辨析,探讨二者的异同。结胸证的病位更加广泛,可上达胸、旁及两胁、连贯膈、下延至腹,基本病机是"热入"和"水结在胸胁",证候特点是以胸脘硬满胀痛拒按为主,治法则以泻热逐水为要;阳明腑实证病位以中焦胃、肠为主;基本病机是阳明津亏及邪热入里,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证候特点是以痞、满、燥、实、坚为主;治法则以通腑泄热为重。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有较多相似之处,但病位、病机、证候特点及治法却有不同,临床当详审病机、谨慎辨别,区别用之。  相似文献   

4.
狂症见阳明腑实证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常见精神病狂症出现阳明腑实证时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认为狂症出现阳明腑实症情况是狂症的最常见证型。文中示笔者及其家父、先祖父治疗本病的经验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仲景方药(白虎汤、承气汤)在中枢性高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典型病例,进行中医辨证经方论治,《伤寒论》白虎汤:阳明经热盛证,治疗各种高热;承气汤:阳明腹实证,痞满燥实,热结旁流。二方及变方合治在中枢性高热加减化裁应用,通过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分析、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分析判断。结果:体温明显下降(P<0.05),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柴胡汤为仲景方,是治疗少阳、阳明二经并病实证的主方。由于太阳病过经之邪传入少阳,少阳病邪不解,枢机不利,并见阳明胃肠燥实之证。故证见热结在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腹部拘急不适或疼痛,呕恶或呕吐不止,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口苦、咽干、目眩,脉...  相似文献   

7.
在前一讲里,阐述了阳明腑证中的痞满证、燥实证和痞满燥实证的四条原文。本讲归纳总结痞满燥实证,并阐述阳明急下证和脾约证。通过上讲四条原文的分析,痞满燥实证归纳概括如下:病因:同痞满证。证候:潮热:日哺热甚,为两阳(阳明经气旺盛和阳明燥热)相合所致。  相似文献   

8.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功。原方用于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笔者在临证中以本方为主。辨治多种疾病,每收良效。现举验案4则。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将大陷胸汤证归于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属太阳病变证之一。本文从大陷胸汤的中药药理角度探讨,认为该方的六经定位应为阳明燥实证,兼有水饮证。  相似文献   

10.
阳明腑实证当分清是痞满证还是禁下证;笔者临床诊治阳明腑实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二)攻下法 1.泻热和胃、软坚润燥法: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燥实证。2.泻热通便、破滞除满法: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痞满证。3.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法:大承气汤→主治阳明痞满燥实俱备证。4.破血逐瘀法:抵当汤→主治阳明蓄血证。5.润下缓通法:麻子仁丸→主治津亏便秘的脾约证。6.清热润燥、利窍通便法:蜜煎导方;猪胆汁方或土瓜根方等→主治津伤便秘窍涩证。 (三)温法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法:吴茱萸汤→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柴胡汤证的古今歧见 ,认为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 ,通脏泻热 ,其主治证候应是少阳热结胆腑 ,腑气壅滞不通的少阳腑实证。又因其亦具攻下燥结之效 ,故也可用治少阳与阳明腑实同病的证候 ,但临证时要具体辨证 ,合理化裁  相似文献   

13.
一、三阳病 病在三阳以病情亢奋、正气不虚,所谓正盛邪实为特点,其中手足之辨证虽然不做为主要证候,但它能说明阳气抗邪、气机运行的情况。 手足汗出 太阳、少阳病一般无手足汗出,太阳中风以体汗为主。阳明热证(以白虎汤证为代表)身热、汗自出(188条)当周身遍及。阳明府实一般无汗出之证,唯大承气汤证可见手足然汗出,提示阳明府实之深重(220条)。四肢以脾胃为本,当肠胃燥实热结深重,津为热迫,欲达周身而不能,只应之于手足,因此手足然汗出的鉴别意义是:体现府实重证而区别于一般府实证。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林亿校本《伤寒论》凡有八条提及,原为“热结于里,里实未成”而设,用以治疗外邪由表入里化热化燥,无形燥热炽盛及真热假寒之热厥.仲景《伤寒论》中从未提及阳明经证,更未将阳明病分为阳明经证(阳明病热证)和阳明腑证(阳明病实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属阳明经证一说,概属后世医家附会杜撰而成.本文就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否隶属阳明病做如下分析,以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5.
《新中医》1984,(4)
邪热入胃,倘若病人胃肠有积滞,则邪热可与积滞相搏结而形成阳明腑实证;其机理为伤津化热,燥实内结;主要可见腹胀满或疼痛,便秘,心烦或谵语、发热汗出、脉实大等脉证。由于腑实内结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一些研究《伤寒论》的学者,包括中医院校使用的《伤寒论》教材在内,皆认为阳明病当概括为两大类型的实证:“一为燥热亢盛,肠胃无燥屎阻结的热证,二为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搏结而成燥屎”。可又说:“以热证实证为主,但也有寒证,如阳明中寒证。”笔者以为这种说...  相似文献   

17.
中风中医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脑中风患者根据中医理论辩证,分为五种证型,即肝阳上暴证、阳气脱绝证、气虚血瘀证、阳明腑实证、肝肾亏虚证进行辩证施治。从各证的临床表现到遣方用药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中风恢复期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阳明病以胃肠燥热实为特点,即所谓“胃家实”。原文185条日:“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说明阳明病是由胃家实所形成的。胃家、非单指是阳明胃、亦包括了手阳明大肠、泛指整个胃肠道、实是指邪气盛则实、亦非单指肠中有形实滞。胃家实概括地说明了病邪深入阳明、胃肠燥热亢盛、病变以里热实证为特征。其燥热之邪充斥于全身、未与燥屎搏结者、称为阳明经证,燥热之邪与燥屎搏结、阻塞肠道、影响脏气通降者、称为阳明腑证,二者均属于胃家实。正如章虚各所云:“胃家者、统阳明经腑而言也、实者受邪之谓”。六经病提纲,其余均以脉证为提纲,独阳明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第165条即是因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邪热乘虚而入,入里化热影响到少阳枢机不利的同时,热伤津液使燥热充斥于里而造成阳明燥屎内结的里实证,燥热逼迫肠中津液下渗而出现热结旁流,故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的同时兼清阳明里热,诸证即安。第165条中的"下利"一证属于变法治利,即通因通用法。故在临床遇到下利患者是必定要辨证准确,如遇到本应下法而止利的一定当机立断,否则可能会因当下而不下导致亡津液引起诸多变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阳明的三急下之证而致亡阴,急下存阴亦体现了仲景顾护正气之大法。  相似文献   

20.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痞、满、燥、实俱全之阳明腑实证而设,是通腑泻下的代表方剂,后世在其基础上衍变出许多类方。但由古至今,多以之内服或灌肠,利用其通腑泻下、破瘀散结的作用,治疗阳明腑实证以及部分通过通肠腑、破瘀结可以减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