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按寻诊脉定病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举、按、寻三部诊脉法,是在气口部采取浮、中、沉候脉的方法。前人以往总结出浮取候上焦之气,中取候中焦之气,沉取候下焦之气。并指出左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心、肝、肾三脏之气;右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肺、脾、命门三脏之气。在定病位的基础上,配合定性脉象,便可作出脉诊诊断。前人对诊脉定病位比较重视,今人用诊  相似文献   

2.
唐农 《广西中医药》1996,19(3):39-40
从脉象主病的复杂性论虚实脉在脉诊中的纲领作用唐农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历来为医家所重视。但是,脉象名目众多,主病较为复杂,学习者往往不得要领,难于把握。脉象主病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同一...  相似文献   

3.
张继雄 《山西中医》1993,9(6):34-35
临床带一些青年中医,他们认为现代医学的仪器一揽无余,故只注重辨证而疏于辨脉,余初步医林亦有此感。吾师张银达老先生,名不见经传,但临床经验丰富,脉理尤精,擅凭脉辨证用药,心思灵巧,每能出奇制胜。有幸待诊,耳提面命自较读书又进一步。择举一二佚事,或许能启迪后学,发人深思。 丙寅深秋,余出诊山区,当时衣着单薄,加之20里山路,饥渴难忍,遂饮凉水一大杯,当晚无事,翌晨感全身不适,腰部拘急不舒。自度,此形寒饮冷之过,五积散适对证之方,服后全身不适减轻,腰背拘急不解。我将病情告诉吾师,师曰:病因显系内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为实现我国传统中医脉象客观化,先后研制出多种传感形式的脉象仪。但由于脉诊研究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目前仍没有一种被公认行之有效的脉象仪在临床中普及应用,其原因较  相似文献   

5.
6.
中医脉象模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中医药通报》2006,5(2):39-39
香港理工大学生物识别技术研究中心将生物认证技术应用于医疗,研发舌诊及脉诊系统,结合生物认证及中医诊断,使传统中医的诊断更科学化。新系统可诊断出肠炎、糖尿病及心力衰竭等病症。  相似文献   

9.
论脉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下简称史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脉诊是中医药发明的特有的诊断方法。据《中国历代名医传》(下同,本文生卒年月均源于此书)一书。扁鹊约生于公元前406年,以40岁立说计算,脉诊约发明于公元前366年。华佗也是脉诊大师,华佗约生于公年141年。  相似文献   

10.
血压与举按寻三部脉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血压与举(浮)、按(中)、寻(沉)三部脉法有着内在关系,笔者临床实践证明,收缩压相当于沉取脉;舒张压相当于浮取脉;脉压差相当于中取脉。按照上述血压与浮、中、沉三部脉法相对应的原则,用测量血压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浮、中、沉三部脉象,从而使浮、中、沉三部定位脉象有了量化的标准。临床中  相似文献   

11.
压力与B超整合的中医取脉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中医取脉装置,该仪器探头由B型超声仪与压力传感器耦合,仪器还包括光电容积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采集的多维信号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后,得到复合的含有脉象的信息,以利于脉诊客观化。方法:对该装置采集的桡动脉运动变化数据,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应用仪器探测正常寸口桡动脉的声像图,测量其远桡骨小头处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内径、血管运动的变化,与彩色多普勒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可靠性强。不同时段图象分析,其稳定性好。结论:新型中医取脉装置,操作简便,提供更丰富的信息量,可靠性及稳定性好,可以实时直观观察寸口桡动脉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邓慧英  张大祥 《河南中医》1994,14(5):288-289
脉诊现代化研究成果举隅邓慧英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张大祥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30003)主题词脉诊/方法,脉象/分析,中医病机近年来,中国脉诊现代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仅就脉图检测技术对中医脉象的生物力学基础、脉象机理等方面的资料举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可应用于实验动物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多路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通过USB传送至计算机,与自行开发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配合,可以获得三个不同部位的压力脉搏图、一路标准心电信号以及一路光电容积脉搏图,经初步动物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温热病脉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河南中医》1994,14(3):138-141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中医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企望用现代医学方法和仪器设备,改变中医脉诊“指下难明”的状况。然而多研究者搞出的脉象图,均存在着名称相同,图象各异,不能应用于临床的问题。作者在文中分析了产生这种情况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使中医脉象研究尽早摆脱困境的三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一环,被认为具有"确乎知始病之源"的重要作用.在古典医学著作和古代小说传统中分别存在着《红楼梦》诊脉书写的渊源,二者叙述目的不同,但在叙事特征上又存在着关联性.诊脉知识在真实诊疗、医案著作以及文学作品中呈现出迥异的面貌,而《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创作为《红楼梦》诊脉书写提供了叙述技巧上的丰富积...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蒙医诊脉的方法、部位和正常脉、病脉、死兆脉,并探讨了脉象与年龄、性别、体质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天权 《山西中医》1994,10(3):46-48
张镜人教授论脉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200085)杨天权脉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一种人方法,早在《周礼》中已有“参(切)之以九脏之动”的记载。《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明·徐春甫《古今医统》更明确提出,“脉为医之关键,...  相似文献   

20.
湿热病脉象的探讨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361005)王彦晖主题词湿热(中医)/诊断,脉诊,脉象异常本文拟对湿热病的脉象,就其产生的机制和诊断的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以冀对临床诊治湿热病有所裨益。1湿热病清理与脉象关系湿为有形的阴邪,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