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改进和推广国产薄膜包衣粉。 方法 分别对外观、粘度、游离膜及包衣片的各项性质作了对比。结果 国产包衣粉的各项性质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结论 降低包衣液粘度 ,推广国产薄膜包衣粉  相似文献   

2.
王玮  刘晓春 《黑龙江医药》2004,17(4):302-303
目的:探讨薄膜包衣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针对薄膜包衣过程中出现粘片、架桥、桥接现象等技术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结果:在使用包衣粉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了薄膜包衣外观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3.
朱世斌 《中国药师》2002,5(3):145-146
7 微粉技术在药用辅料中的应用7.1 微米彩色包衣粉(coating powder) 包衣是药物制剂最普通的操作,所用的包衣材料大多为包衣液。为了克服自配包衣液的质量问题,近年来,随着薄膜包衣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利用微粉工程技术研制出了彩色包衣粉,并形成专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金胆片全水型薄膜包衣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利明  倪海华 《中国药业》2005,14(10):57-58
目的:对金胆片包衣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降低包衣片的顶裂、剥落现象,同时优化包衣的生产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崩解、耐温湿试验比较醇溶型薄膜包衣及全水型薄膜包衣对金胆片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摸索出全水型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全水型薄膜包衣可显著减少金胆片项裂、剥落现象,提高贮存期稳定性,在优选的金胆片工艺条件下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结论:金胆片可采用全水型薄膜包衣.  相似文献   

5.
<正> 薄膜包衣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包衣新工艺,它是在糖包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一种或数种成膜的聚合物,在片芯上形成膜,薄膜包衣于六十年代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并且发展迅速。进口片剂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内在质量,一直在我国药品消费中占有很大的市场,相比之下,我国的片剂包衣水平较为落后。随着医药科学和药品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产品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制剂工艺和包衣方法。九十年代初,进口彩色包衣粉已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使部分企业的薄膜包衣达到较高的制剂水平,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刺激了国产彩色包衣粉的研究、开发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薄膜包衣粉的色差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测包衣片表面颜色、直接测包衣粉和将包衣粉配制成包衣液再测色3种方法,用光谱光度计测色并比较其测试结果,从而确定最佳测色方法。结果将包衣粉配制成包衣液再测色,得到的色差值在合理范围之内。结论将包衣粉配制成包衣液再测色这一测色方法可应用于薄膜包衣粉色差的检测,有较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国产与进口的四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物化性质进行对比。 方法 分别对四种外观、粘度、浊点、胶凝点及游离膜的透湿性、抗张强度 ,各项性质进行测试。 结果 1外观四种HPMC均属合格产品。 2粘度 国产 (瑞泰 )三种均符合USP规定 ,而日本信越公司的产品粘度比标示值稍大。 3浊点 日本信越不及瑞泰产品准确。4胶凝点 日本信越不及瑞泰产品准确。 5自制游离膜透湿性瑞泰与日本信越产品相当。 6自制游离膜抗张强度HPMC有显著差异 ,但均达到包衣要求。 结论 国产的HPMC质量已达到了日本信越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8.
国产与进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性质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国产与进口的四种痉基甲基纤维素(HPMC)物化性质进行对比,方法:分别对四种外观,粘度,浊点,胶凝点及游离膜的透湿性,抗张性质性行测试,结果1外观四种HPMC均属合格产品,2粘度国产(瑞泰)三种均符合USP规定,而日本信越公司的产品粘度比标示值稍大,3浊点:日本信越不及瑞泰产品准确,4胶凝点。日本信越不及瑞泰产品准确。5自制游离膜透显性,瑞泰与日本信越产品相当,6自制游离膜抗张强度HPMC有显著差异,但均达到包衣要求,结论:国产的HPMC质量已到日本信越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9.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衣技术作为制备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常用和有效方法 ,其中以 5 0年代应用到制药工业中的薄膜包衣技术最为常用。薄膜包衣早期一般采用有机溶剂包衣 ,但存在一些缺点 ,如安全性差 ,毒性大 ,溶剂回收设备昂贵 ,包衣液中聚合物固含量低 ,粘度高 ,包衣时间长 ,能耗高等。到了 70年代 ,人们开发出一种新兴的包衣技术———水分散体包衣 ,它是将不溶于水的聚合物 ,用水作分散剂 ,加入辅料制成胶乳或伪胶乳 ,进行包衣 ,具有安全性好、无环境污染、包衣液固含量高、粘度低、易操作、包衣时间短、能耗低等优点 ,已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薄膜包衣的主…  相似文献   

10.
薄膜包衣技术制备通脉养心丸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红  王伟  王晖  张力行 《天津药学》2003,15(4):24-25
目的:采用薄膜包衣技术制备通脉养心丸。方法:以欧巴代OY-A、OY-B对通脉养心丸进行包衣,并就其质量与其他包衣丸对比。结果:采用欧巴代OY-A、OY-B两层包衣的包衣丸较糖衣丸易于溶散,经3个月加速稳定性试验,其外观及内在质量均未发生较大差异性变化,各项实验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薄膜包衣工艺简单,增重少,质量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欧巴代薄膜包衣预混剂在薄膜包衣中的效果,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包衣材料。方法:以强力脑清素片为例,通过普通薄膜包衣材料与欧巴代薄膜包衣预混剂两种衣配方,从外观、崩解度、耗时等方面作对比。结果:以欧巴代薄膜包衣预混剂包衣,薄膜衣片外观细腻、光洁,对崩解的影响小,操作简便,耗时短。结论:欧巴代薄膜包衣预混剂可替代普通薄膜包衣材料,进行薄膜包衣。  相似文献   

12.
薄膜包衣光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亮 《安徽医药》2005,9(3):210-211
目的探讨日光(特别是紫外光部分)对薄膜包衣褪色和内部药物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比较几种薄膜包衣的遮光性,提出改进办法.结果改进包衣粉配方可增强薄膜包衣色泽稳定性.结论薄膜包衣处方中加入紫外光吸收剂对药品避免光解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可有效抑制药物降解.  相似文献   

13.
欧巴代在中药浸膏片薄膜包衣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彩色包衣粉欧巴代OY-C及OY型号在中药浸膏片薄膜包衣中的应用工艺。方法:应用普通包衣锅,二种欧巴代与其他材料的包衣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二种欧巴代交替的混合包衣片,具有较佳的外观及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适合于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薄膜包衣粉中As,Pb含量的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干法和消解器法两种消解方法对薄膜包衣粉中As,Pb含量分别进行检测,通过回收率的对比,确定最佳的前处理方法.结果通过干法消解,Pb的回收率约为43%;通过消解器法消解,Pb的回收率约为90%,As的回收率约为80%.结论薄膜包衣粉的消解方法以消解器法最为合适、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阿胶颗粒薄膜包衣前后的理化性质分析,为阿胶颗粒进行薄膜包衣的必要性、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阿胶颗粒进行薄膜包衣前后的溶化性、外观性状和吸湿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颗粒包衣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薄膜包衣对阿胶的溶化性、外观性状的影响比较小,但不同薄膜衣对阿胶颗粒的吸湿性影响比较明显,其中薄膜包衣预混剂英依美防潮效果较好,在相对湿度75%条件下84 h的吸湿率为0.84%,而薄膜包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吸湿率为0.98%;两种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无明显差别,约在70%,但均比未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50%大。结论薄膜包衣预混剂英依美防潮效果较好,且不干扰阿胶颗粒的质量,车间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约60%可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全水性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衣技术在现代药物制剂生产中经常使用,它具有改善产品外观、提高药品稳定性、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作用。70年代我国引进薄膜包衣技术,出现半薄膜包衣技术。80年代用乙醇取代其他有机溶剂。90年代全水性薄膜包衣技术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先进地区开始使用。通过对全水性薄膜包衣工艺的研究,与有机溶剂为分散溶剂的薄膜包衣在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加速试验及成本进行比较,发现水性薄膜包衣产品在质量上与有机溶剂薄膜包衣一样,并且生产成本较低。采用全水性薄膜包衣技术对环境无害,也无有机溶剂的易然性和毒性,因此无防爆、挥发和二废问题,配制工艺简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全水性包衣技术可大规模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并且可预先制成多功能包衣粉供应用户,使得生产厂家能更方便地掌握水性薄膜包衣技术,对全面推广此项技术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片薄膜包衣的优良工艺。方法:使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包衣液浓度、喷液流量、片床温度和包衣锅转速4个工艺对薄膜包衣的影响,探讨环丙沙星片薄膜包衣制作优良工艺。结果:以10%浓度LE薄膜包衣剂,预热时间为6min,喷液流量为10g/min,片床温度为50℃,包衣锅转速为7r/min进行包衣滚筒制作的片剂外观和增重符合规定要求。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能够获得环丙沙星薄膜包衣制备的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正交法选择羚羊感冒片薄膜包衣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霞  陈新  何新峰 《上海医药》2005,26(10):468-469
目的:通过对羚羊感冒片薄膜包衣工艺的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包衣液浓度、流量、素片水分及硬度作为考察因素,以崩解、包衣合格率作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筛选出羚羊感冒片薄膜包衣的最佳包衣工艺.结果:确立了羚羊感冒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条件.结论:该包衣工艺科学合理,能使产品质量保持稳定,为羚羊感冒片的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石淋通薄膜包衣片,提高其稳定性。方法:以加速试验比较石淋通薄膜包衣片与糖衣片的稳定性。结果:与传统的糖衣片比较,石淋通薄膜包衣片可以明显缩短崩解时限,加速试验结果显示其稳定性良好.结论:石淋通薄膜包衣片吸收快、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药物制剂中薄膜包衣微丸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薄膜包衣微丸在药物制剂中的研究与应用。微丸属于多单元型药物传递系统,具有众多优点。而将微丸制备技术和薄膜包衣技术相结合制成的具有特殊释药性质的薄膜包衣微丸,已经成为缓、控释制剂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