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臂丛神经根损伤后aFGF基因在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根损伤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及表达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120只健康成年SD系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神经根损伤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再设1h组、6h组、24h组、48h组,实验组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取大鼠脊髓标本,然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染色,观察aFGF基因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在脊髓神经根损伤后的手术后不同时间组中,损伤脊髓神经元表达不同。在损伤1h表达高峰,持续至伤后6h,在脊髓神经损伤24h后恢复正常。在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手术后不同时间组中,表达结果无差异。结论:神经元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aFGF基因表达增加,提示这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修复机制有关,尤其是早期修复过程中aFGF基因表达增加具有很重要的抗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明确海水浸泡对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造兔脊髓损伤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海水浸泡组(切除椎板并造脊髓损伤模型,海水浸泡60 min,n=30),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切除椎板并造脊髓损伤模型,但不浸泡,n=30)。根据处理后1 h、6 h、12 h、24 h、48 h五个时间点分为5组,每时间点6只,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伤段脊髓,光镜下观察伤段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伤后均出现创伤性脊髓水肿的病理改变,但水肿高峰出现不一致,且最终组织结果破坏实验组重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在两组各时间点均有阳性表达,Bcl-2表达强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Bax表达强度在损伤6 h后强于对照组,之前则弱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浸泡延迟了脊髓创伤性水肿,但最终的损害更重,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大鼠臂丛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分别以45℃热休克预处理15min,42℃维持20min,室温恢复24h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脊髓C5~T1节段神经根撕脱术,分别于术后12h及1,3,5,7d处死动物.对照组仅施行臂丛神经根撕脱术,并分别于术后12h及1,3,5,7d处死动物.各组分别进行Hsp2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合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Hsp27表达高峰均在热休克后1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在1d达到高峰,而对照组出现在3d,且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Hsp27可抑制臂丛神经根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对其IκBa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家兔10只用于制备兔坐骨神经组织的胞悬液.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n=36)、细胞组(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n=36)、单损组(单纯损伤组,n=36)、假手术组(n=12).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明胶海绵吸附的10 μ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3 d、7 d,14 d(每个时相取6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标本,假手术组(每个时相取2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IκBa的表达变化.结果 IκBa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IkBa表达降低,24 h降到最低点,3 d后表达开始回升,7 d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通过抑制IκBa磷酸化降解环节,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脊髓挫伤后,急性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在脊髓内的表达变化以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T12)损伤模型,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6)、SCI组(n=42)和DEX组(n=42,于SCI后15min尾静脉注射DEX30mg/kg),分别于损伤后1h、3h、6h、12h、24h、36h、48h取材,做常规HE染色和用抗TNF-α和抗IL-6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TNF-α和IL-6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不表达;TNF-α、IL-6在脊髓损伤后1h均有表达,于48小时回落到正常。TNF-α在24h达高峰;IL-6在12h达高峰。地塞米松干预后二者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对TNF-α、IL-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改良Allen法压迫致伤T8、T9,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后分别给予电针刺激大鼠双下肢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穴,取治疗2,4,6周伤段脊髓进行PCR扩增和组织切片。利用RT-PCR技术检测伤区脊髓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基因体内表达的变化;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SCI后伤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AChE活性显著增加(P<0.01);实验组脊髓前角大、中型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GDNF mRNA基因体内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大鼠SCI 3周后针刺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性定量组化技术,观测15只家兔腰髓腹侧重度压伤(50g压迫1 min)后前角神经元SDH、ACP活性变化。在伤后即刻和2h,SDH组化染色变浅,平均吸光值由0.34分别下降至0.33和0.31;ACP组化染色加深,平均吸光值由0.45分别升高至0.54和0.57;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提示,脊髓重度压伤后前角神经元的线粒体和溶酶体立即受到损害,且进行性加重,从而导致脊髓继发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JNK(The c-Jun NH-terminal kinase)抑制剂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脊髓神经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脊髓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oxggen-glucose deprivation/regain,OGD/R)模型建立。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n=6);B组JNK抑制剂组(n=6);C组NAC处理组(n=6)。分别于脊髓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4 h后,再复氧复糖4、12、24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建立OGD/R模型;脊髓神经元OGD/R后,B组和C组MTT各时间点吸光值均高于A组,但B组和C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JNK抑制剂及NAC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所引起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五加皂苷(acanthopanax senticosus saponins, ASS)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胚鼠运动神经元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免疫组化鉴定后建立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模型.取运动神经元培养在24孔板中,每组10孔,分为4组:对照组,无缺氧损伤;缺氧损伤组;ASS保护组,缺氧前24 h加入50 μg/ml的ASS;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保护组,缺氧前24 h加入0.1 μg/ml的GDNF.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神经元细胞活性;检测细胞外液LDH释放量来观察ASS对神经元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提取细胞匀浆液,Western印迹法检测分析ASS对缺氧的运动神经元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ASS、GDNF保护组神经元缺氧损伤较缺氧损伤组明显减轻.ASS保护组神经元的细胞活性(0.21±0.028)比缺氧损伤组(0.15±0.012)高(P<0.05),而LDH的释放量(28.6±1.309)比缺氧损伤组(40.7± 1.885)低(P<0.01);缺氧损伤组的神经元HIF-1α的相对表达量(0.72±0.027)比对照组(0.16±0.003)高(P<0.01),但ASS保护组HIF-1α的表达(1.15±0.016)最高(P<0.01).ASS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GDNF相仿.结论:ASS可以提高体外缺氧损伤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对细胞的缺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及提高细胞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24)、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前列地尔组(PGE1组,n=24).3组大鼠均复制实验性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L1-5节段的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脊髓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和PGE1组Bcl-2、caspase-3阳性细胞率、AI都显著增加(P<0.01),Bcl-2在IR组内于再灌注12 h表达达高峰;caspase-3和AJ在IR组内于再灌注24 h表达达高峰.IR组和PGE1组caspase-3与AI呈正相关.与IR组比较,PGE1组Bel-2阳性细胞率增加,caspase-3阳性细胞率和AI减少(P<0.05). 结论 前列地尔可能通过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caspase-3表达使脊髓神经元凋亡减轻,从而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把E_(14)胎鼠脊髓移植到成鼠损伤脊髓后7、15、30、60、120和240 d后,作者测定了宿主鼠脊髓SSEP和SMEP。并观察了其后肢的临床运动机能。同时用单纯脊髓损伤和髓内肌肉移植鼠作为实验对照。结果表明,移植后30 d时,宿主鼠的运动机能基本恢复正常。但诱发电位测定显示,无论是SSEP还是SMEP,其潜伏期直至术后240 d时才恢复正常。与此同时,对照组大鼠的两种诱发电位也在术后呈逐步恢复的趋势。作者认为,胚胎脊髓在成鼠脊髓的机能修复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何证实两者间的机能联系,仍需借助诱发电位测定以外的更高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造影X光片分别测量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横径、面积。结果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和横径之比均为1:0.5,椎管和脊髓的面积之比为1:0.3.提示脊髓型颈椎病其椎管狭窄不超过50%时,脊髓不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穿刺致不同损伤程度后病理生理、运动及电生理改变,寻找对脊髓损伤程度最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健康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A组(29G)、B组(25G)和C组(21G)。实验动物暴露L4-5节段间硬脊膜,直视下分别用21G、25G、29G刺伤L4-5节段脊髓,缝合切口。各组分别在术前进行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后各时点记录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电生理检测及脊髓病理观察。结果对照组麻醉恢复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实验组29G组行为学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域无明显病理改变;21G组运动、脊髓电生理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明显,2周时明显恢复。结论应用29G穿刺针对脊髓进行针刺对大鼠脊髓功能影响小,具有穿刺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为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了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胎鼠脊髓的移植方法,并用形态学技术研究了胎龄及其他因素对移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_(14)~E_(20)胎龄中,以取自E_(14)的移植物存活率最高,为70.83%。E_(16)以后,无一例移植物存活。附于移植物的结缔组织严重阻碍移植物的存活与生长。脊髓损伤及继发的病理反应也对移植物的存活与生长带来不良影响。我们认为,胚胎神经组织移植时,除注意技术操作和改善脊髓损伤外,事先确定移植物的分化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带血运的组织并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蒂的大网膜、椎旁肌并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动物分为胚胎脊髓移植 大网膜组、胚胎脊髓移植 椎旁肌组、胚胎脊髓移植组、损伤对照组。移植后1、2、4、8、12周,进行HE、Nissl、嗜银染色、电镜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观察移植存活、分化及其宿主之间的关系。结果 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后,移植物膛逐渐增大,充满损伤的洞腔,并可在宿主脊髓内继续分化发育,与宿主脊髓形成部分纤维和血管联系。结论 带蒂的大网膜和胚胎脊髓组织联合移植能较好地修复损伤的脊髓。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不同致伤时间和力量对脊髓诱发电位(SCE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致伤力为16g时,挤压3s、30s后N_1和P_2波明显减弱,3和10min时N_1和P_2波立即消失;挤压力为34、68和118g时N_1与P_2波立即消失。16g致伤力挤庄3s、30s伤后4周N_1和P_2波及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可恢复到伤前水平,34g致伤力大部分可恢复;68和118g致伤力恢复较差。16和34g致伤力挤压3min和10min时,伤后4周N_1、P_2波及后肢运动功能部分恢复;68和118g致伤力则恢复极差。  相似文献   

17.
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造影X光片分别测量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横径、面积。结果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和横径之比均为1:0.5,椎管和脊髓的面积之比为1:0.3。提示脊髓型颈椎病其椎管狭窄不超过50%时,脊髓不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伤前30min鞘膜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观察其对伤段脊髓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小剂量的L-NAME降低了伤段脊髓早期局部血流量,但改善了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而大剂量的L-NAME则长时间内严重地减少了伤段脊髓血流量,加重了伤段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结论:脊髓损伤早期伤段脊髓NO适度产生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而其过度产生则加重继发性脊髓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局部应用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组织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氏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打击性损伤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组,并依组别在蛛网膜下腔分别给药.A组:生理盐水10μL,B组:Matrigel蛋白胶10 μL,C组:重组人VEGF165 0.2 μg+Matr...  相似文献   

20.
自1983年5月~1987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自体髂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陈旧性脊髓损伤共35例。其中脊髓型24例,神经根型2例,混合型2例,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7例。共对76个椎间进行钻孔减压植骨,优良率达88.6%,其优点手术安全性较高,出血少,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