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全切除已成为可能,但面神经损伤仍是听神经瘤尤其是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彻底切除肿瘤而完整保留面神经甚至耳蜗神经功能是听神经瘤手术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2.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面神经的经验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耳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74例听神经瘤,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以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肿瘤手术全切除72例,近全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67例,解剖未能保留7例,其中4例行颅内离断的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全切除听神经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对于面神经解剖保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影像学分析,选出一个较为可靠且快速鉴别听神经与三叉神经鞘瘤的指标.方法 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和三叉神经鞘瘤病人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8例听神经鞘瘤除1例肿瘤体积巨大外,其余病例瘤体均未骑跨或未达到岩骨尖部;9例三叉神经鞘瘤除1例肿瘤较小外,其余均骑跨或半骑跨岩尖部(即跨中后颅凹).结...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0例GIST中单发9例,其中胃4例、小肠3例、直肠2例;多发(胃及肠系膜)1例。恶性GIST9例,有1例伴肝转移。有4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主要表现为胃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趋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可见不规则坏死或出血。5例行CT、5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GIST影像学表现对GIST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我院自1988年11月~2001年11月共收治桥小脑角区肿瘤59例,均应用显微技术进行手术,在肿瘤切除效果及面神经、听神经保留方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9例中男30例,女29例,年龄3~60岁。其中20岁以下5例,21~30岁8例,31~40岁12例,41~50岁20例,51~60岁14例。临床表现:以耳鸣、听力下降、伴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者36例,单纯头痛9例,单纯听力下降或耳鸣37例,面部感觉异常4例,面瘫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者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听神经瘤手术中麻醉处理 ,评价异丙酚输注对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方法  2 0例显微外科听神经瘤手术的麻醉 ,麻醉诱导应用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利多卡因 ,吸入异氟醚后经鼻气管插管 ,间歇正压通气。以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异氟醚维持麻醉。使用硝普钠联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 ,并在降压前后进行血糖、动脉血气和血乳酸浓度分析。 结果 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术中通气指标维持稳定 ,控制性降压前后血糖、动脉血气和血乳酸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 ,选择合适的麻醉、加强麻醉管理、完善麻醉监测手段和合理的控制性降压方法 ,利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报道和分析听神经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分块切除肿瘤。术中细致观察听神经肿瘤表面蛛网膜的解剖关系.尽量保留肿瘤表面的蛛网膜。结果临床治疗71例,其中肿瘤全切除60例(84.5%),次全切11例(15.5%)。面神经解剖保留54例(76%),解剖未能保留面神经17例(24%);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级3例(43.7%);Ⅲ、Ⅳ级23例(32.3%);Ⅴ、Ⅵ级17例(24%)。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囊内分块切除肿瘤、尽量保留肿瘤表面的蛛网膜是保留面神经的关键,亦是保护与肿瘤粘连的脑干及相关血管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骨旁骨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肉瘤,主要发生在股骨远端的骨皮质旁,属于低度恶性骨肉瘤,临床病程发展缓慢,预后较好,而发生于脊柱旁者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骨旁骨肉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脊柱骨旁骨肉瘤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突发性耳聋为首要症状的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以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患者实施听力学、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依据纯音测听结果进行听力损伤分级,中度7例、重度4例、极重度9例。声导抗检查发现,14例(15耳)患者镫骨肌声反射未能引出。ABR检查结果显示,听性脑干反应未引出者12耳,出现Ⅰ波但Ⅲ~Ⅳ未引出者6耳。对于前庭功能检查,功能正常2耳,右侧半规管功能低下8耳,左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低下5耳,双侧半规管功能低下5耳。所有18例(20耳)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均为阳性。18例患者均有过误诊为突发性聋的经历,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听力水平未得以恢复至正常或者病前水平,近伴有症状有所改善。同时,经颅内肿瘤摘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仅1例患者听力有所提高。结论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突发性耳聋为首要症状的听神经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需要提高对患者听力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重视并警惕听神经瘤的发生和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MRI表现及其与病变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拟于我院手术治疗的24例直肠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应用改良NIH标准判定直肠间质瘤病变危险度,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病变危险度的差异。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病变低危险度2例,中危险度6例,高危险度16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病变危险度与肿瘤大小、边界清晰度及信号均匀情况有关(P<0.05),与病变部位、肿瘤形态、生长方式无关(P>0.05)。结论:直肠间质瘤患者术前MRI检查获得的肿瘤大小、边界清晰度及信号均匀情况信息对于病变危险度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51岁,体重49 kg,2月前开始出现头晕、耳鸣伴行走不稳;2 d前开始饮水呛咳、双眼畏光、不能行走。MRI 示双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以“双侧听神经瘤”收住入院, 拟行双侧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前胸片示心脏扩大,B超示中纵隔右房旁探及109 mm×80 mm大小的实性混合性回声光团,考虑为“中纵隔混合性占位”,胸部CT示中纵隔巨大占位性病变,以“畸胎瘤”可能性大。故拟先行开胸纵隔探查联合纵隔肿瘤切除术,然后再行双侧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前其它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心慌、气急等临床症状。入室时BP 118/75 mm Hg,HR 70次/min。先行T5,6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12例髂腰肌囊扩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或经病理证实的髂腰肌囊扩张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7~82岁,平均41.2岁。  相似文献   

13.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和显微手术技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与毗邻神经、血管的关系,并对全切肿瘤的显微外科技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63例,对听神经瘤的供血来源、与颅神经及重要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肿瘤全切除的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63例听神经瘤均有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参与供血;术中发现面神经绝大多数位于肿瘤的前方(占84.1%),其中面神经位于听神经瘤前上方13例,正前方31例,前下方9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51例(81%),肿瘤全切53例(84.1%)。结论掌握听神经的显微解剖特征和手术技巧对全切除听神经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比较了1998年以来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3例眼眶内血管性肿瘤的临床和低场MRI资料,着重讨论眶内最常见的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的临床及MRI特点。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2~25岁。13例均有单侧突眼,其中左眼8例,右眼5例,10例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其中2例失明。1.2MRI技术使用美国GESignaprofile0.2T磁共振成像系统,全部使用头部线圈自旋回波成像,先T1WI矢状位定位后,做与听眦线平行T1WI、T2WI横断位,其中7例加做T2WI冠状位,6例加做T2WI矢状位,8例加做自由水抑制像(FLAIR像),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消化道造影及CT扫描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资料,并参照其病理进行良恶性分析。结果 57例胃肠道间质瘤良性9例,占15.8%,恶性48例,占84.2%;贲门胃43例,占75.4%:小肠12例,占21.1%;肠系膜2例,占3.6%。直径3.0cm5例,占8.77%;直径3.0~5.0cm23例,占40.35%;直径5.0cm29例,占50.88%。术前转移2例,占3.5%。结论 (1)消化道造影与CT扫描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2)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强化程度、邻近组织有无受浸及转移、风险等级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判断的重要标准;(3)影像学表现及病理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回顾性分析了9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所见,着重探讨其信号特点及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方法及预后.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5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1例,随访1~3 a,面瘫恢复30例,部分恢复8例,无肿瘤复发.结论 娴熟的显微镜下手术技巧及熟熟练掌握相关解剖知识,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能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8.
黄文起 《中国骨伤》2005,18(7):405-406
目的:探讨附件骨MRI在脊椎骨髓瘤、转移瘤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侵及附件骨的脊椎骨髓瘤、转移瘤各32例,包括病变的数目、分布、形态、大小等方面。结果:脊椎骨髓瘤附件骨弥漫性受侵,呈小斑片状、结节状,附件骨的形态多无明显改变,其周围很少有软组织肿块包绕。而脊椎转移瘤附件骨多为单一部位受累,呈团块状,形态较大,多有肿块包绕,常致附件骨增粗较明显,甚至完全破坏。结论:脊椎骨髓瘤、转移瘤附件骨MRI表现的差异性,有助于对二者的鉴别,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5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57岁,平均(47.8±9.6)岁。按病灶数量可分为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3例,弥漫融合型1例。5例HEHE患者共检出病灶90个,肝右叶65个,肝左叶25个,肝右叶病灶数量多于肝左叶,最大病灶直径约5.3 cm,最小病灶直径约0.4 cm。CT平扫除1例21个病灶中心可见斑点状钙化影,其余病灶均呈低密度影。MRI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中高信号,66个病灶中心可见更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5例患者病灶均有沿肝包膜下分布趋势,79个病灶离肝包膜<2 cm,3例6个病灶可见“包膜皱缩征”,4例66个病灶可见“靶征”,2例3个病灶可见“棒棒糖征”,1例2个病灶可见“瘤内血管征”,1例弥漫融合型肝左右叶均可见肝内胆管扩张,1例多发结节型肝S5段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增强扫描19个病灶呈均匀强化型,65个病灶呈环形强化型,6个病灶呈中心填充型。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1例单发结节型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无复发,3例多发结节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1例弥漫融合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灶依旧明显进展,出现腹水。结论 HEHE以肝内多发病灶为主,病灶数越多,影像学表现越典型。HEHE病灶多沿肝包膜下分布,较大病灶可引起肝包膜皱缩,“靶征”“棒棒糖征”“瘤内血管征”均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DWI序列可发现更多小病灶。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探讨(附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2001年2月收治的50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内分泌功能测定,CT,B超,MRI及同位素髓质扫描等检查,内分泌功能性肿瘤19例(38.0%),不论肿瘤大小均行手术切除;无功能性肿瘤31例(62.0%),其中26例手术切除,8例为恶性,其中原发腺癌5例,转移性肿瘤3例,结论:对于肾上腺偶发瘤必须结合的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同位素扫描,以排除有无内分泌功能及是否为恶性,对有内分泌功能亢进或直径≥4cm或有恶性征象的肾上腺偶发瘤均考虑手术治疗,对无内分泌功能亢进或直径<4cm且无恶性征象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可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