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造影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 28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4例未确定,2例造影阴性,5例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2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结论 介入性诊断可作为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称之为下消化道出血.出血的原因很多,内窥镜及钡餐检查不易发现,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小肠.所以,如何及时找出出血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自 1996年以来我们用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的方法诊断了 35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共发现 28例阳性病变,其中 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DSA图象中由于选影剂的影响存在灰度差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匹配算法--排除板迭代算法,成功地实现了DSA图象中的运动伪象和灰度伪象的校正。在我们的算法中利用排除模板将存在显著灰度差别的DSA序列图像转换为可以 利用古典匹配算法的序列图象,而且在用排除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中,逐次迭代,直至最佳匹配状态。整个算法实现了全自动,且匹配速度快,搜索范围大,精度可达1个象素点。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数字减影(DSA)血管图像自适应跟踪算法,并在模拟血管和真实的DSA图像上得到了验证。只要给出血管的中轴线的起始点、宽度和初始方向,算法利用血管的位置、方向和直径、截面投影灰度分布的连续性实现自适应跟踪。算法由外推和更新过程组成,用匹配滤波器对其进行引导。滤波参数根据血管半径自适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脑动脉瘤血管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患者全部进行了脑动脉CTA和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估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脑动脉CTA49例共有50个动脉瘤,而DSA检查51例发现52个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96.08%,准确性96.5%,阴性预测值75%。结论:64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诊断动脉瘤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可以作为脑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但仍有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DS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和介入治疗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采用动脉栓塞和/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DSA检查阳性58例(61.7%),其中13例患者造影前曾行核素扫描,有阳性发现11例(84.6%)。42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获得介入治疗,其中34例行栓塞,止血率为91.2%,复发率为8.8%;动脉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8例,止血率为75.0%,复发率为25.0%。所有介入治疗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99Tcm-红细胞核素扫描发现出血灶较选择性动脉造影敏感,但定位诊断较差。动脉血管加压素灌注和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8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后密切的观察、护理。结果:83例脑血管造影均取得满意效果,造影成功率100%,有3例术后出现精神异常,给予加强护理和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余患者无出现并发症。结论:DSA检查能准确评估血管状况,比较安全。全面护理对保证造影成功、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能量减影技术是在进行兴趣区(ROI)血管造影时。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管电压取得两帧图像,作为减影对进行减影。本文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分析骨组织和软组织在高电压和低电压的减影特点,定量求出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厚度。双能量减影要求管电压在短时间内进行切换,难度较高,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普及。  相似文献   

9.
查找表算法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却报道不多。本文讨论了不同查找表算法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的输出查找表算法,会得到不同效果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通过分析与比较,我们认为:在图像的后处理方面,应用查找表算法可以进一步改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探讨对烟雾病(MM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烟雾病MRA和DSA表现,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MRA与DSA均发现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DSA对双侧病变检出率较MRA高,还可检测出基底动脉狭窄、椎动脉闭塞及动脉瘤,临床表现与MRA及DSA检测结果有不一致性。结论 MRA是烟雾病筛选诊断、随访的重要方法;临床表现与MRA不一致及疑似病例应及早进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1.
正故障现象:Philips Allura xper FD10数字化血管机在投入使用后的前4年图像质量一直非常清晰,但之后显影图像下方突然会发白或黑,并伴有条纹,且故障的发生无规律,也未报错误代码,伪影产生的位置也不固定,先是出现在显示器的下方,继而是图像整个下方,到最后仅剩右上方未累及。故障分析及处理:显示屏的图像显示不正常,若X线系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燕 《医学信息》2010,23(5):1246-1247
目的 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经内科抗感染、止血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血管减影显像(DSA)检查,根据造影明确咯血病灶后,超选择性插管,用明胶海绵(GS)栓塞.血管粗大者加用明胶海绵条,存在动静脉瘘者加用钢圈行多重栓塞.结果 一次栓塞后,咯血立即停止26例,咯血明显减少2例,无效1例,近期止血总有效率96.4%;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临床治愈18例,显效5例,有效3例,2例复发,中远期止血总有效率为92.9%,未出现严重栓塞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技术,是一种高效、安全、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能量减影技术是在进行兴趣区(ROI)血管造影时.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管电压取得两帧图像,作为减影对进行减影.本文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分析骨组织和软组织在高电压和低电压的减影特点,定量求出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厚度.双能量减影要求管电压在短时间内进行切换,难度较高,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普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一种基于PC微机的实时数字减影系统,文中对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曝光脉冲的产生及其对X线机的控制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对系统的软件功能做一简要介绍。该系统已用于国内几十家医院对西门子公司早期生产的X线机的升级改造,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增强磁共振(contrast-enhanced MRI,CE-MRI)在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与意义,以期为原发性...  相似文献   

16.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肾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下超选择肾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外伤性肾脏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s技术,先行肾动脉DSA造影.明确肾动脉主干或/和其分支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在超滑导丝引导下超选择插管至出血动脉部位应用金属弹簧圈或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28例患者经DSA肾动脉造影后均能明确肾动脉出血的部位,经超选择插管金属弹簧圈或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均能有效止血,栓塞后造影显示出血动脉闭塞,造影剂外溢征象消失,术后1~3 d肉眼血尿消失.结论:DSA下超选择肾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肾出血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而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肾功能,是治疗外伤性肾出血的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究颅内动静脉畸形(cAVM)行血管栓塞治疗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脑外科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cAVM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术后1周颅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出血及未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及畸形血管团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cAVM栓塞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cAVM栓塞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7.78%,多于术后3 d内发生,以脑实质出血最常见。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出血史、畸形血管直径、深静脉引流、合并动脉瘤、栓塞体积、引流静脉栓塞及术后血压未达标与术后出血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癫痫史、畸形血管位置、S-M分级、栓塞时间及术后使用脱水剂与术后出血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史、深静脉引流及引流静脉栓塞是血管内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血史、深静脉引流及引流静脉栓塞是cAVM栓塞术后出血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正确认识并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利于降低栓塞出血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窦汇区的解剖结构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3例患者全脑DSA术影像(选择性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造影)。观察窦汇区及周围各窦形态,包括上矢状窦汇入横窦,和直窦汇入横窦的形式,两侧横窦的大小及分流类型,两侧横窦交通情况和枕窦的出现率。 结果 上矢状窦汇入横窦的方式可分4型,居中型:30.0%(61例);双分支型:28.6%(58例);偏右型:35.0%(71例);偏左型:6.4%(13例)。直窦汇入横窦的方式分3型,居中型:68.0%(138例);偏右型:18.2%(37例);偏左型:13.8%(28例)。两侧横窦的分流方式可分5型:对称分流型36.4%(74例);主要右侧分流型48.8%(99例);主要左侧分流型5.9%(12例);单一右侧分流型6.9%(14例);单一左侧分流型2.0%(4例)。 结论 DSA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评估窦汇区解剖结构的检查,能为静脉窦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部分头颈部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0.
1 故障现象 Siemens Artis Zee系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摄影采集,只能进行X线透视.同时,检查室内参考图像显示屏底侧区域的信息栏显示"Bypass",控制室内实时图像显示屏右侧区域的各个曝光参数变灰,且不能被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