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1274例患者均行16层CTA扫描,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进行陪重组,观察有无MB,测量MB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 共发现129例139段MB,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1.25~4.76mm,0.5~3.4mm.发生于前降支中远段113例(81.3%).结论 16层CTA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和心肌的解剖关系,是诊断心机桥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评估心肌桥及伴发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检查并于30 d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1例患者相关资料。统计多层螺旋CT和CAG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及检出心肌桥的位置分布;并测量心肌桥的长度,CT血管成像评估载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脉分支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结果 256层螺旋CT检出16例患者共18段心肌桥,检出率为15.84%,其中最常见的心肌桥部位是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为16段,出现率为88.89%(16/18)。CAG仅检出4例患者共4段心肌桥,检出率为3.96%。256层螺旋CT测量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27.20±16.30)mm,CAG证实的CTA评价的载MB-MCA血管节段狭窄程度≥50%有5段(27.78%),CAG证实的CTA评价的载MB-MCA血管节段近段狭窄程度≥50%有6段(33.33%)。结论 256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更清晰显示心肌桥形态结构,并可观察伴发血管的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诊断心肌桥的应用效果。方法 517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其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确诊者201例,其中165例经静态CTA图像检出,准确性91.68%,特异性97.78%,灵敏性82.09%; 189例经静态结合动态CTA图像检出,准确性97.48%,特异性99.68%,灵敏性94.039%。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态容积再现图像并结合分析静态加动态CTA图像,有助于心肌桥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8层CT对左肾静脉(LRV)压迫综合征的显示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三峡大学人民医院经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LRV压迫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1个月~6年。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显示病变,并与肾静脉造影比较。结果对比影像学的诊断标准及肾静脉造影的"金标准",128层CT诊断阳性率非常高,达到100%;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约为16.7%,5例假阳性均经肾静脉造影证实LRV内压与下腔静脉内压差小于0.49 kPa(5 cmH2O)。结论LRV压迫综合征牵涉的多种病理改变128层CTA均可显示清楚,诊断明确,可代替肾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128层螺旋CT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机,对126例CT平扫诊断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yngo Neuro DSA软件系统行多技术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行DSA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显示89例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32例未见异常.89例动脉瘤患者中38例行DSA检查,病变部位与病变形态与128层螺旋CT显示一致;32例未见异常者中,8例行DSA检查,发现3例有动脉瘤,5例为阴性.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检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性、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比较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可靠性及价值。方法:5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6层CTA,对各个冠脉节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6层CT诊断轻、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8.09%、84.21%、98.72%,94.59%、99.97%、87.50%、99.59%,92.50%、97.52%、75.51%、99.37%。结论:16层螺旋CT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筛选手段以及冠脉手术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的诊断与比较。方法运用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63例患者进行比较,经CT室及CAG医师判断心肌桥(MB)情况,并对MB进行血管形态学分析,判断两种方法对MB判断的差异与不同。结果双盲法MSCT发现MB23例25处(占36.5%),CAG发现MB9例11处(占14.3%),MSCT对冠状动脉节段迂曲、成角处有一定优势,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比CAG较容易发现MB,尤其在冠状动脉节段迂曲、成角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进行重建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全部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均获得成功,其中腹主动脉狭窄2例;髂动脉狭窄5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7例,闭塞3例;小腿动脉狭窄6例,闭塞1例.全部患肢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地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这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成像(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进行后处理,观察其对明确诊断所起的作用.结果 MPR、VR和MIP方法均能显示病变,以MPR显示率最高,结合3种方法可以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CTA能够明确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MPR进行图像后处理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MB)和壁冠状动脉(MCA)的价值.方法:767例疑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其中401例诊断为MB-MCA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测量其MB的长度和厚度.其中32例同时在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用双源CT Inspace软件中的4D工具对所有期相的数据进行动态重组,以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与DSA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MCA的价值.结果:本组MB-MCA的发生率为52.3%,其中前降支占86.3%,左旋支占9.7%,右冠状动脉最少占1.7%.MB长(20.2±2.3)mm,厚(2.6±0.2)mm.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是目前诊断MB-MCA最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最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34例位于左前降支中段(66.67%),肌桥长度为5.6~27.6 mm;厚度为0.52~4.8mm;其中2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50%者19例.结论:64MDCT冠脉成像可无创性检出心肌桥,显示其MDCT表现特点、邻近血管硬化狭窄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逐渐走向临床,尤其是64层以上螺旋CT的推出,极大地提高了MS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的成功率和准确度。多中心临床研究已表明CTA无疑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文章就CTA成像的临床应用、CTA图像的影响因素作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供血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对甲状腺供血动脉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将103例行64层螺旋CTA扫描并符合本研究患者的颈部原始图像数据在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分析,观察甲状腺供血动脉特征.结果:103例共显示207支甲状腺上动脉,180支甲状腺下动脉,10支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多源自颈外动脉起始部(61.35%);甲状腺下动脉多源自甲状颈干(87.78%);甲状腺最下动脉多源自头臂干(88.89%.甲状腺上动脉源自起源动脉前内壁最多(58.45%);起源于甲状颈干的双侧甲状腺下动脉均源自其内侧壁;甲状腺最下动脉均源自起源动脉前壁.本研究共统计分支类型:甲状腺上动脉腺体支7种,甲状腺下动脉腺体支2种.结论:甲状腺供血动脉解剖学特征复杂,64层螺旋CTA能对其予以较好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创伤围手术期合并DV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有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上肢动脉造影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治疗方法以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为主。结果 16例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14例,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8例,经CTA检查发现3例,经上肢血管造影诊断5例。6例术前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5例血栓消失,行骨折切开复位术,术后痊愈出院;10例术后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8例血栓消失,2例在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1例经积极抢救成功,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上肢创伤骨折合并DVT的首选方法,一旦确诊应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在急诊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急诊收治的162例胸痛患者进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和血管造影成像,并对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观察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结果:急诊收治的162例胸痛患者中,所有患者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及主要分支、胸主动脉以及肺动脉段以上分支。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者129例(79.6%),主动脉夹层18例(11.1%),肺动脉栓塞15例(9.3%)。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一次性完成对常见胸痛病因的鉴别诊断,迅速提供清晰、高质图像,是急诊胸痛患者的理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DSA在脑血管畸形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112例,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DSA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畸形患者检查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患者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DSA满意度.结果:多层螺旋C...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angiography,MSCTA)观察椎动脉的常见病变,探讨其发病部位、原因及CTA表现,并比较几种常见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病变显示的优缺点。方法128例临床怀疑有椎动脉病变的病人,其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8.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昏、眩晕者92例,头痛者79例,颈部疼痛者55例,上肢麻木者23例,听力减退者9例,视力减退者7例,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者75例。行16层螺旋CTA检查,然后应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透明化容积重建(hyalinize volume rendering,h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动脉迂曲、管腔变细、管腔局限性狭窄、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管腔闭塞、动脉瘤和起源变异等8种常见病变的发病部位、原因及各种成像技术的发现率。其中27例在CTA检查后2周内行DSA检查。结果128例病人,256条椎动脉,共发现椎动脉迂曲80条;椎动脉变细42条;管腔局限性狭窄28条,其中23条(82.1%)为粥样硬化斑块所致,5条(17.9%)为骨质压迫所致,14条(50.0%)发生在椎前部,5条(17.9%)发生在横突部,9条(32.1%)发生在颅内部;管壁非钙化斑块15条,曲面重建观察到14条;管壁钙化斑块8条,均被MIP和曲面重建发现,透明化VR发现0条;管腔闭塞5条,均发生在椎前部;椎动脉瘤3条,均发生在颅内部;起源变异4条,均为左侧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27例(54条椎动脉)既行CTA又行DSA检查的对照分析显示,CTA对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4.7%,准确度为90.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常见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各种后处理方法对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宜结合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大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100%.结论 64层CT血管造影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是胸部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螺旋CT的螺距不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地改变.变螺距的双源螺旋CT的重建算法与定螺距的双源双多层螺旋CT重建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新的更一般的轴内插公式.双源变螺距螺旋CT能够更有效地跟踪造影剂,获得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重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共胸部外伤患者采用胸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技术检查,并对其三维成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有明确的病变35例,阳性率为87.5%,大部分为复合损伤,其中肺挫伤21例,肋骨骨折17例,胸椎压缩骨折5例,胸控积液13例,气胸8例,纵隔气肿1例,皮下气肿2例,膈肌损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患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应作为胸部外伤诊断的首选方法 和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