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8例戊二酸尿症Ⅰ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 Ⅰ,GA-1)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8例经尿液及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GA-1的患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蛋白酶K-盐析法提取DNA,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GCDH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的突变筛查.结果 8例GA-1患者中,7例为经典的婴幼儿发病,1例为成年晚发型.基因分析证实8例先证者均存在GCDH基因突变,其中5例为复合杂合性突变,符合隐性遗传;另3例只发现1个杂合性突变位点.共发现9种突变类型,其中c.148T>C、c.371G>A、909 delC和c.263G>A是4个新的突变位点.结论 首次在国内报道8例GA-1患者携带GCDH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罕见的成年晚发型.发现了4个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1型高草酸尿症(PH1)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集1例PH1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肾结石分析信息;进行家系调查;对该家系相关成员进行AGXT基因外显子及附近调控区域直接测序,分析突变位点;文献综述。结果女童,3岁时起病,首发症状为肉眼血尿,继腰、背部疼痛,体外震波碎石、排石治疗后结石复发,7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腹部B超、X线平片和CT均提示多发双肾脏和输尿管结石。。肾结石成份为单水草酸钙。未发现患儿家族有相同疾病的患者。AGXT基因分析发现,患儿存在c.242C〉A(P.Ser81X)和c.823_824dupAG(P·Ser275delinsArgAlafs)杂合突变,其父亲携带c.823_824dupAG杂合突变,其母亲携带c.242C〉A杂合突变。患儿为AGXT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242C〉A无义突变为首次报道。结论PH1为罕见遗传性疾病。经影像学证实为多发和复发性双肾结石,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应该考虑原发性高草酸尿症,肾结石成份和AGXT基因分析是PH1诊断的重要手段,尤其AGXT基因分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肝穿刺成为PH1确诊的无创检查;PH1早期诊断和干预将会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1例经串联质谱筛查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双亲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基因捕获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可疑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患儿存在 GCDH基因c.523G>A与c.1190T>C位点复合杂合变异,c.523G>A来源于父亲...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合并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H4负荷试验结合尿喋呤谱和红细胞二氢喋啶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的方法对高苯丙氨酸血症进行诊断分型;G显带技术分析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①患儿诊断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②患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7,XX,+21,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苯丙酮尿症可能合并有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诊断须全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例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type I,GA—I)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泉州地区5例GA—I患者GcDH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5例患者均检测到GCDH基因突变,共检测到4种突变位点,包括2种错义突变[c.532G〉A(P.G178R)、C.533G〉A(P.G178E)]和2种移码突变Ee.106—107delAC(P.Q37fs*5)、C.1244—2A〉c]。其中,c.1244—2A〉C突变频率最高~C106—107delAC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其为致病性突变。结论本研究分析了5例戊二酸血症I型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临床诊断,发现1个新的GCDH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及早发现和控制疾病发生。方法 细菌抑制法。结果 15 173例新生儿中发现3例PKU患儿,发生率占总筛查人数的1/5057。结论 我市PKU发病率明显高于我国均发病率,全面开展新生儿筛查工作是控制疾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粘多糖贮积症为糖胺聚糖降解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组遗传代谢病。根据不同的酶缺陷,可分为8型,鉴于我国Ⅰ型最常见,本文就MPS-I的临床特征、a-L-艾杜糖苷酸酶基因结构、突变类型、特点及检测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作者选用经济,易得的普通低本丙氨酸食物,经过合理调配对1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进行了饮食治疗,评价近一年来踊跃随访和定期监测的结果,认为治疗效果满意。本文采用的这种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更适合于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例全面发育落后的婴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病因。方法采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应用实验室检查、遗传代谢病筛查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对声音反应不灵敏,竖头不稳,不能翻身、逗笑,不认识母亲。实验室检查血乳酸、血糖等正常,尿有机酸中3-甲基戊烯二酸、3-甲基戊二酸水平增高,提示为"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可能"。头颅磁共振扫描显示胼胝体压部T1W信号偏低,髓鞘化落后于月龄。高通量测序发现CLP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1085G>A和c.1700A>C,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二者均为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标准,两个变异均预测为疑似致病变异。结论该患儿可能为CLPB基因变异引起的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分析该类疾病提供了有力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0.
【摘要】苯丙酮尿症(PKU)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疾病,会引起智力发育迟缓、肤色异常、小头畸形、语言障碍、癫痫等症状,但通过及时诊断,并结合有效的治疗方法能使PKU患者保持相对正常发育。目前,利用细菌抑制、化学荧光、酶定量、高效液相、质谱等技术对血液苯丙氨酸(Phe)水平测定,实现PKU筛查和诊断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KU的基因诊断、尿液代谢物分析方法也被成功建立和发展。就PKU的筛查和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6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斑点杂交、聚合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对16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作家系连锁分析,以及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对其进行产前诊断。其中10例已获验证,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  相似文献   

12.
苯丙酮尿症 (phenylketonuria ,PKU)是引起儿童智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表现为苯丙氨酸 (Phe)代谢异常 ,除少部分系四氢生物喋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缺失外 ,绝大部分病例源于苯丙氨酸羟化酶 (PAH)异常 ,使得过量的Phe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等在血和脑脊液中蓄积 ,抑制功能酶类的活性 ,导致继发性代谢紊乱等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为大致了解新疆PKU的患病情况 ,我们对近几年来在我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现的PKU患者进行了调查和随访 ,现将资料介绍如下。病例资料1 一般资料 :本文调查随访了 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未经新生儿筛查发现的苯丙酮尿症患儿43例的诊断治疗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儿起病及诊疗经过,就其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年龄、确诊年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误诊为脑瘫34.9%,微量元素缺乏18.6%,癫痫11.63%,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10.75%,以上误诊占全部病例的2/3以上。结论误诊使很多患儿失去了治疗时机,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早确诊并开始正规的治疗,应在新生儿期开展新生儿筛查,这是挽救患儿,预防残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筛查和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湛江市PKU发病情况,治疗效果,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筛查工作。方法应用化学荧光法进行血苯丙氨酸检测,确诊患者给予治疗,定期检测血苯丙氨酸水平及体格和智能发育。结果自1997~2009年共筛查511500例新生儿,确诊3例,检出率为1:170500,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新生儿PKU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治疗,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55156例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省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率。方法:采用细菌抑制法检测干血片中苯丙氨酸浓度。结果:3年共筛查新笔生儿55156例,发现PKU患儿3例,发病率为1/18385。结论: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及早发现PKU并及早治疗,对降低智力低下儿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遗传性代谢性酶缺陷病。1961年Gathrie将细菌抑制法应用于PKU筛查。目前,国内微生物法测定PKU已列为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近两年,我院为1300例新生儿进行了PKU筛查,男741例,女559例,Phe2mg%占1174例,Phe4mg%占32例,Phe大于4rag%占94例,其中Phe大于8mg%2例,此两例经北京协和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鉴定确诊为:高苯丙氨酸血症1例,苯丙酮尿症1例,阳性率为1:6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甲基丙二酸尿症(methymalonic aciduria,MMA)MMACHC基冈的突变.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技术对甲基丙二酸尿症一家系进行MMACHC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与50名健康人的MMACHC基冈进行对照.结果 患者及其父亲的MMACHC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整码突变,MMACHC基因第2外显子146_154缺失CCTTCCTGG,导致P.49_51位缺失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AFL),50名对照者的等位基因无此突变.结论 MMACHC基因的146_154缺失CCTTCCTGG也可能是该家系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的病因.  相似文献   

18.
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是由于溶酶体内α-L艾杜糖苷酶(IDUA)缺乏而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DUA基因定位于4p16.3,长约19kb,含14个外显子,迄今发现的IDUA基因突变达51种。突变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患中发生率不同。严重型突变基因的纯 合子引起MPS-ⅠH,轻型突变基因的纯合子引起MPS-ⅠS,严重型突变基因与轻型突变基因的杂合子引起MPS-ⅠH/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检测血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琥珀酰丙酮水平,气相质谱检测尿琥珀酰丙酮及有机酸,确诊酪氨酸血症工型,对确诊患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 确诊的3例患者中2例为急性型,1例为亚急性型,表现为肝肿大,血酪氨酸和琥珀酰丙酮显著增高.基因突变分析检测到5种突变类型:c.455G>A(W152X)、 c.520C>T(R174X)、c.974_976delCGAinsGC、c.1027 G>A(G343R)、c.1100 G>A(W367X),其中c.455G>A(W152X)、c.974_976delCGAinsGC、c.1100 G>A(W367X)为新突变.结论 应用串联质谱检测血酪氨酸及琥珀酰丙酮水平、气相质谱检测检测尿琥珀酰丙酮可诊断酪氨酸血症工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遗传咨询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粘多糖贮积症为糖胺聚糖降解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组遗传代谢病。根据不同的酶缺陷 ,可分为 7型[1] ,鉴于我国Ⅰ型最常见 ,本文就MPS Ⅰ的临床特征、α L 艾杜糖苷酸酶基因结构、突变类型、特点及检测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