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早期发现婴儿听力损失,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2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初筛率维持在99.64%~99.94%之间,未通过初筛者召回率为100%,通过率90.60%;复筛未通过者召回率已达100%;确诊听力障碍12例,发病率9.58/万。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十分必要,建立完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和管理模式,对早期发现和干预听力障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9月间出生的1501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复筛均采用DPOAE,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行ABR检查进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对筛查结果异常新生儿定期电话随访。结果2008年1月~2012年9月,共出生新生儿15014例,14116例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初筛率94.02%(14116/15014),初筛未通过2209例,初筛未通过率15.65%(2209/14116);应复筛2209例,实际复筛1452例,复筛率65.73%(1452/2209),复筛未通过138例,复筛未通过率9.50%(138/1452);106例复筛未通过新生儿接受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39例先天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28%。结论开化县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较低,失访率较高,应加强宣教和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早期发现婴儿听力损失,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并探讨听力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2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初筛率从2006年的65%左右上升至2011年97.71%,通过率86.00%;未通过初筛者召回率为99.86%,通过率87.74%;复筛未通过者召回率逐年上升,由2006年的67.59%上升到2011年的98.81%;确诊听力障碍28例,发病率4.96/万。结论联合应用OAE和ABR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性,余姚市听力筛查率和未通过复筛召回率逐年上升,有效减少了余姚地区耳聋儿童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余姚市2007~2017年间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展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2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初筛率从65.19%上升至99.73%,初筛通过率从84.55%提高至95.06%;未通过初筛者召回率从99.42%上升为100%;复筛未通过者召回率从74.14%上升为100%,确诊听力障碍患儿129例,发病率10.61/万。结论余姚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扎实开展,对本地区早期确诊与治疗先天性听力损失有重要意义,在提高人口素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早期发现婴儿听力损失,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2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初筛率为100%,通过率90.97%;未通过初筛者召回率为96.05%,通过率83.56%;未通过复筛者召回率100%,确诊听力障碍3例,发病率17.81/万。结论 1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筛查,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实施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聋哑儿童数量,保护儿童健康,并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杭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探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成效措施。方法 选取杭州市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生的全部活产新生儿为听力初筛对象,听力初筛相关资料由各筛查机构登记、录入信息系统。采用耳声发射(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42天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声导抗等技术进行诊断。结果 2018年至2020年杭州市活产儿共34537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342769例,初筛率为99.24%,初筛未通过21207例,初筛未通过率6.19%。复筛20436例,复筛未通过3310例,复筛未通过实际转诊3281例,最终确诊异常794例,听力障碍发生率2.32‰。结论 杭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稳步增长,但需要加强听力复筛召回管理,进一步完善确诊患儿的干预随访机制,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衢州市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听力筛查意义。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在本院出生的4707例新生儿于出生第三天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出院前进行一次复筛,复筛未通过者42天再次复筛,对二次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使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进行听力损失确诊。结果应接受听力筛查4707例,实际筛查4572例,其中正常组4248例,高危组324例,初筛率为97.13%,初筛通过3951人,初筛通过率86.42%;42天复筛545例,通过484例,复筛通过率88.81%,比较正常组与高危组的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确诊为听力损失4人,高危组确诊为听力损失8人,总发病率2.62%0。结论住院期间普遍初筛,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并早期干预,有效促进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8.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治疗,促进早日康复,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率。方法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626例正常新生儿及31例高危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42天后接受听力复查,42天后复查仍未通过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听力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结果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626例,初筛通过率95.9%,复筛通过率100%,0例新生儿诊断听力障碍。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31例,OAE初筛通过率90.3%,复筛通过率100%,ABR初筛通过率87.1%,复筛通过率75%,1例新生儿诊断听力障碍。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筛查结果分析,掌握辖区内近阶段新生儿听力损失情况,探索降低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耳声发射(O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复查,并进行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早期干预治疗。结果听力筛查率93.1%,初筛通过率87.3%。复筛率71.0%,听力障碍者11人,为0.11%。结论推广OAE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简便有效、快速可靠的方法十分必要,抓好孕期保健,避免高危因素是降低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有效措施,一旦诊断明确,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以利早期诊断和干预。方法应用美国B io—logic公司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236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经过初筛和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建议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初筛异常率为24.24%,复筛异常率为4.37%,确诊听力障碍者3例,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1.27‰。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对早期治疗及干预听力残疾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嘉善县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展现状,探讨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方法。方法根据浙江省听力筛查实施方案和管理流程,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各助产单位专职筛查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h进行。初筛未通过者,新生儿满月时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到指定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要求初次诊断性听力评估于出生后3个月内完戍。听力损失分度参考我国耳聋分级标准。结果2009-2013年嘉善县各助产医院活产数总计24639例,初次OAE筛查率为98.68%,初筛未通过新生儿数为2671例,初筛未通过率10.99%,复查率87.27%。复查未通过儿童数533例,转诊率87.24%。确诊听力障碍儿童数为46例,听力障碍发生率1.89‰。结论嘉善县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已达到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需多方协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探讨新生儿听力障碍情况.方法 回归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9月1932例新生儿,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0d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听性脑干反应诊断性筛查,统计分析筛查结果.结果 1932例新生儿筛查1183例,筛查率为95.3%,初筛1072例,复筛100例,3例新生儿确诊为听力障碍,检出率为2.53%.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助于尽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对于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携带情况并探讨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在诊断和防治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梅州市各医院出生的4635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635例新生儿中,未通过听力初筛376例,初筛阳性率8.11%,67例未通过复筛,复筛阳性率1.45%,听力诊断确诊听力障碍患者15例;共检出存在耳聋基因突变225例,突变携带率为4.85%(225/4635),其中GJB2基因突变137例,GJB3杂合突变13例,SLC26A4基因突变59例,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17例;181例通过听力初筛但耳聋基因突变筛查阳性者听力复筛4例未通过且1例确诊为听力障碍;NICU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率(13.65%)显著高于母婴同室新生儿(7.80%)(P0.001),NICU与母婴同室新生儿耳聋突变基因的携带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迟发性或潜在性耳聋患儿,为患儿提供早期干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AABR)对2013年本市出生的680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42d时采用(DPOAE+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时进行中耳声导抗测试和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检查。结果2013年活产数6894例,筛查6803例,经初筛、复筛有10例未通过需做诊断检查,最终确诊8例听力障碍,男5例,女3例,(其中1例男童后经诊断患听神经瘤),听力障碍发病率1.18译;其中双耳听力障碍3例,单耳听力障碍5例,双耳听力障碍发病率0.44译。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模式,而DPOAE联合AABR是适合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理想的检测技术。太仓市2010年开始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市母婴阳光工程的免费项目,提高了听力筛查率和听力障碍的检出率,使更多的听力障碍儿童得到了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掌握本院出生新生儿听力的基本信息,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对生后3~5天新生儿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转至听力诊治中心,行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声阻抗测试确诊,治疗干预。结果听力筛查初筛率为82.65%,初筛通过率为95.22%,复筛率为66.67%,复筛通过率为81.11%。结论对新生儿实行听力筛查,安全,简便,可靠,有助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725例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出生后48~72h的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30~42d采用DPOAE和快速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AABR)联合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诊断型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比较分析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率及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 (1)725例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77.24%(560/725);复筛通过率为72.12%,听力损失患病率为2.34%。(2)不同分娩方式、性别的听力初筛、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过期妊娠和高龄产妇的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未通过率和听力损失率高于足月儿、适龄产妇(P0.01)。(3)新生儿听力损伤高危因素患病率从高至低依序为:听力障碍家族史、其母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NICU住院≥5d,重度窒息,宫内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体重低于1500g。结论听力障碍家族史、其母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多种高危因素、NICU住院≥5d等是新生儿听力损失的主要高危因素。开展孕期保健指导,降低分娩异常情况,加强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干预和随访,有利于降低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减少残障儿。方法对NICU病房患儿于病情稳定出院前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后复筛,仍未通过者OAE+ABR测试,并随访至3个月,最终未通过者,推荐至耳鼻喉科早期干预。结果测试人数904人,初筛通过726人,通过率80.31%,未通过178人中,复筛通过137人,仍未通过41人+ABR测试,并随访至3个月,仍有11人未通过,未通过率12.17%。。结论NICU病房患儿是听力障碍发生高危人群,在基层医院推广该部分患儿的普筛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吕梁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为制定合适的听力筛查、随访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吕梁市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出生的1147例中在我院生产的10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分别于42天复查,复筛未通过使用听性脑干反应,40Hz听觉相关电(40Hz-aerp)和声导抗进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可接受听力筛查新生儿1147例,实际筛查100例,初筛率8.71%(100/1147),初筛通过率92%(92/100);应复筛8例,实际接受复筛7例,复率为87.5%(7/8);复筛通过4例(57.1%,4/7),未通过3例(1%,3/100),应转诊1例(1%,1/100),实际转诊1例;8例复筛新生儿中1例未按时接受检查,实际接受诊断性检查3例,其中双耳听力正常2例,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1例。结论在吕梁市实施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能为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并给予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以便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早产儿,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仪,对257例早产儿在生后3-7d进行听力初筛,对于未通过的早产儿,1个月后复查,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确诊。结果共检查257例早产儿,初筛通过161例,初筛通过率62.65%,复筛通过53例,复筛总通率83.27%,复筛未通过42例,三个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时30例正常,12例异常,听力障碍发生率为4.67%。结论早产儿听力障碍发病率高,是听力损失的高危人群,应重点监测,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分析结果;探讨提高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和降低高危新生儿听力残疾发生率的相关因素与措施。方法对我院NICU住院的980例高危新生儿,于48-72小时应用TEOAE和AABR联合法进行听力初筛;并于30-42天全部用TEOAE和AABR联合法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复筛;TEOAE和AABR两种方法均通过者视为通过(PASS),其中一种筛查未通过者为不通过(REFER);筛查不通过者,于3-6月龄行诊断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ABR)和声导抗进行确诊。结果比较高危新生儿TEOAE、AABR单独初筛及复筛的通过率均高于TEOAE+AABR联合检测的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疾病种类高危儿TEOAE+AABR联合法进行听力筛查的通过率及听力损失患病率;最终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者为13例(总发病率为1.33%),其中轻度听力损失3例,中度听力损失2例,重度听力损失3例;极重度听力损失5例。结论高危新生儿是听力损失的主要群体,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对有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对减少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TEOAE+AABR联合法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有效减少误诊、漏诊、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