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12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5天。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24例(70.59%),有效9人(26.47%),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16例(47.06%),有效12例(35.29%),总有效率82.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72例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常规心电图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对照组(63.8%)(P<0.05),治疗组hs- CRP值(2.18士0.12)显著低于对照组(3.96士0.24)(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改善UA患者微循环,疗效肯定,临床应用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加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将上述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5%葡萄糖或0.9%氯化钠300ml加入硝酸甘油注射液5~10mg以及0.9%氯化钠300ml加肝素钠6250单位持续静点48-72小时,根据病人情况可以适当延长静点时间。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或0.9%氯化钠300ml加硝酸甘油5-10mg静点,时间如观察组。两组患者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日。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提示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其中50例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作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10天。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2%和90%(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和76%(P〉0.05)。观察组血流变检查示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血浆粘度均显著下降,且其血流变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7.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胸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缺血性心电图,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心理疗法和抗抑郁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以性别、年龄、诊断相匹配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5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疗法和抗抑郁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稳定型心绞痛(SA0)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的心率变异性(HRV)对比分析,探讨HRV在冠心病SA和UA患中的影响。方法 68例心绞痛患随机分为SA组(35例),UA组(33例),正常人32例列入正常对照组;对三组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HRV的时域和频域结果分析比较。结果 冠心病SA组,UA组与正常组对照HRV有明显下降,冠心病UA组与SA组比较HRV多数数据有明显下降。结论 临床上检测HRV对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损害程度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应用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每日心绞痛频率、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缺血时间、心电图缺血次数,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明显改善率(48.84%)明显高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心绞痛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缺血时间、心电图缺血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绞痛患者采用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讨cTnT、CK-MB在UA患者血清检测中含量变化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UA患者血清中cTnT、CK-MB的含量对照分析,并严密观察2周内心脏恶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8例UA患者中血清cTnT升高者15人,占33.3%,范围为0.2-2.0ug/L.15例在入院后2周有5人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3.3%.cTnT不升高者,在相同时间内,仅一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48例UA患者中血清CK-MB异常者占12人,占25%,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3人,占25%,CK-MB不升高者,发生率为17%.结论 cTnT、CK-MB在UA患者血清检测中含量的变化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1-2017-08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29%vs 73.58%,P0.05);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对炎性因子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可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不良反应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状态,易演变为急性心梗或猝死,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仍沿用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将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累型心绞痛及自发型心绞痛(包括变异型心绞痛)称为UA。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UA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UA很大程度上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及侧支循环状况的共同参与决定了UA的发生。治疗目标是控制心肌缺血症状,有效的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避免AMI和猝死。本文就此UA的发病机制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比索洛尔对HRT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UAP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6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别对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进行分析,UAP组患者每日服用比索洛尔4周后复查DCG及TO、TS。结果UAP组与对照组比较,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UAP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对比.TO升高、偈下降;UAP患者服用比索洛尔前后对比,TO降低、TS增加,HRT明显改善。结论UAP组HRT明显异常,HRT异常可作为预测UAP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比索洛尔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HR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心绞痛分级,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64例UAP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cTnI测定,并观察了30d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UAP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值(P<0.01),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血清cTnI值亦相应增高(P<0.05),同时UAP组内cTnI阳性组(≥0.04ng/ml)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0.04ng/ml)(P<0.01).结论血清cTnI与UAP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对短期心脏事件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液流动性和有形成份的黏弹性及变形性的改变 ,是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导致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原因和基础 ,为此我们对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 ,并对其中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且经血清酶学检测除外心肌梗死。本组男26例 ,女19例 ,年龄45~62岁 ,平均51岁。其中初发劳累型26例 ,恶化劳累型15例 ,自发型4例 ,正常对照组45例经临床检查均除外糖尿病、血液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2检测方法 :使用LG -R -80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病人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绞痛分级 ,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6 4例UAP患者 ,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cTnI测定 ,并观察了 30d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UAP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值 (P <0 0 1) ,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 ,血清cTnI值亦相应增高 (P <0 0 5 ) ,同时UAP组内cTnI阳性组 (≥ 0 0 4ng/ml)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 (<0 0 4ng/ml) (P <0 0 1)。 结论 :血清cTnI与UAP的严重程度相关 ,并对短期心脏事件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LMWH)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常规用药,其治疗效果肯定,它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缺血阔值.而曲美他嗪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细胞水平,通过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疗程14天.结果 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达93.3%,优于对照组.且丹红注射液还能显著降低血脂、血黏度.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是新一代治疗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加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AP)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需要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否则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我院在常规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灯盏细辛治疗UAP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