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胫腓分离并内(外)踝骨折的手术时机选择和不同的手术方法。方法36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的部位,我们采用:①单纯螺丝钉固定下胫腓分离;②用克氏针、钢丝行张力带固定下胫腓分离合并内踝骨折;③下胫腓分离合并外踝骨折,采用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及下胫腓联合。结果 采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定方法,优32例,关节活动正常;良2例;差2例。结论 根据具体伤情,选择合适的时机和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下胫腓分离并内(外)踝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的生物工程中心(BioengineerlngUnit)进行的膜式人工肺的测试工作,给出了实验室内(invitro)以牛血为介质测定膜肺(又称氧合器)的实验装置,测试条件、方法、数据分析及评价法。实验对象是当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性能优良的膜肺(美国MedtronicInc.的MAXIMATM与丹麦Polystan公司的SAFE-Ⅱ)。作者对其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及全面评价。膜肺测试内容包括:(1)氧气传递速率VO2(ml(标况)/min);(2)二氧化碳去除速率VCO2(ml(标况)/min);(3)热交换器的变温性能,PF因子;(4)血、气两侧的压差。测试与分析表明,两种膜肺虽结构不同;各有所长,但主要性能接近,均为优异可靠的膜肺。本测试的结果与厂家公布的数据接近。  相似文献   

3.
抗精子抗体(ASAb)存在于血清、精浆和宫颈粘液中,易导致免疫性不孕(育)或流产,因抗精子抗体导致的免疫不孕在临床上备受关注,本文对626例女性患者宫颈粘液及1434例精浆中ASAb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鲜标本下胫腓联合韧带的解剖学特点,为下胫腓联合韧带相关损伤及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 据。方法: 选取新鲜胫腓下联合标本,剥离新鲜标本的下胫腓联合的肌、血管及筋膜组织,对下胫腓联合前、后、 横韧带进行解剖学测量,包括胫腓下联合前、后、横韧带的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平均宽度、与水平面的夹角、 冠状面的夹角等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 下胫腓联合前韧带近、远端平均长度为(8.51±0.70)mm、(19.03±1.35) mm,平均宽度(15.98±1.17) mm,与水平面、冠状面夹角分别为(42.27±3.43)°、(20.50±4.69)° ;下胫腓联 合后韧带近、远端平均长度为(9.32±0.62)mm、(16.92±1.76)mm,平均宽度(14.36±0.88)mm,与水平 面、冠状面夹角分别为(40.96±3.16)°、(13.10±1.99)°;下胫腓联合横韧带近、远端平均长度为(18.46±2.48) mm、(21.87±2.52)mm,平均宽度(4.56±0.17)mm,与水平面、冠状面夹角分别为(30.60±3.65)°、(13.48±1.60)°。 对左右、男女的下胫腓联合前、后、横韧带的解剖学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了解下胫腓联 合韧带各解剖结构及其特点,有助于指导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修复和重建,帮助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改善 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兔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测试方法。方法:选择45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正常左侧跟腱),B组(正常右侧跟腱),C组(失胫神经支配的左侧跟腱),以改良Salmons传感器对A、B、C三组的在体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失胫神经支配状态下的一侧跟腱的生物力学参数明显低于常态(P〈0.05)。结论:改良Salmons传感器用于家兔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测试具有可行、稳定、灵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用序列超速离心和柱层析分离纯化的人血浆脂蛋白(a)(Lp(a))免疫Balb/c小鼠,得到具有对Lp(a)高抗体活性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NS1骨髓瘤细胞经聚乙二醇(PEG)杂文融合,建立分泌特异抗人血浆Lp(a)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的─株单克隆细胞株──A5g3进行了初步分析。A5g3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类型为IgG(2a),经间接ELISA法分析与Lp(a)有高度反应性,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浆纤溶酶原(Pg)无反应,免疫印迹结果也表明,A5g3可与纯化的或血浆中的Lp(a)结合,与血浆中的其它成分和纯化的LDL及Pg均不结合,因此A5g3是特异抗人血浆Lp(a)的单克隆抗体。A5g3与还原后的Lp(a)也不结合,说明其与Lp(a)的结合依赖于抗原的完整结构,具有此种特性的Lp(a)特异抗体国内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施加压力与位移变化的关系,探索最佳复位力度。 方法 选取10例新鲜冻融尸体小腿标本,解剖下胫腓联合复合体,依次切断下胫腓联合前方结构(下胫腓前韧带)、后方结构(下胫腓后韧带和下胫腓横韧带),以及下胫腓联合上方10 cm的骨间膜,在同一标本上建立不同程度的下胫腓损伤模型,每个模型分别接受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测量外踝嵴(A)和内踝表面中心(B)在不同模型中的距离。循AB连线方向复位,记录位移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结果 分别切断下胫腓前联合、前后联合、前后联合及上方10 cm骨间膜后,AB平均距离均有增大,与下胫腓联合完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组损伤模型间AB距离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生物力学压力测试仪测出下胫腓解剖复位所需压力为40~70 N。下胫腓前后联合断裂复位所用压力与单纯下胫腓前联合断裂复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前后联合及上方10 cm 骨间膜断裂复位所用压力与下胫腓前后联合断裂复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纯下胫腓联合前韧带断裂复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胫腓联合不同程度损伤后,下胫腓之间分离的距离较完整时存在显著性差异,需用不同大小的力量进行复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3种柔性和动态固定在8个不同方位上承受轴向压缩载荷时的椎间盘高度,并与完整节段和传统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以评价柔性和动态的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抗压缩性能。 方法 采用新鲜成年家猪L2~5腰椎标本8例。切除后部结构后,L3~4分别行3种柔性和动态固定,以及常规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在8个压缩点分别对标本施加400N的前屈压缩、后伸压缩、左/右侧弯压缩、左/右侧前压缩、左/右侧后压缩载荷。通过Optotrak测量脊柱三维运动,计算L3~4椎间盘前缘高度变化。测试状态包括:完整状态,损伤状态下5.5 mm钛棒固定、3.0 mm钛棒固定、滑动棒固定、球窝连接固定。 结果 在前屈、侧弯、侧前压缩方向上,完整状态与各固定组间的抗压缩能力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在后伸压缩方向上,3.0 mm棒固定组的压缩高度与完整状态、5.5mm固定组间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组间的压缩高度无显著性差异;在侧后压缩上,损伤状态下各器械固定组均与完整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0 mm固定组与球窝连接组之间的压缩高度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柔性及动态固定后脊柱的抗压缩性能都得到提高。滑动棒固定整体上取得了与传统坚强固定相当的抗压缩性能。球窝连接固定在侧前或前屈压缩时抗压缩性能较差,但在后伸和侧后压缩上较好。细棒固定在后伸及侧后压缩方向上抗压缩性能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9.
抗鸡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简报)郝京生,董玉环,陈崇智(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石家庄050081)新城疫是禽类的一种高度感染与致死性疾病,其致病因素为新城疫病毒(NDV)。此病对养鸡业威胁较大,疫情预测及早期诊断是控制该病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型动力加压胫骨交锁髓内钉用于胫骨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其在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力学性能优劣。方法对不同方式内固定用于胫骨稳定骨折的抗轴向压缩、抗侧弯、抗旋转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评和对比。结果新型髓内钉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表达出了优良的动力加压功能,其既有良好的抗短缩能力且应力遮挡低;各组试样的抗内→外弯曲能力较抗前→后弯曲能力强,新型髓内钉的抗侧弯性能优于髓内钉对照组,但次于加压钢板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抗旋转性能优于髓内钉内固定,新型髓内钉组较髓内钉对照组的抗旋转性能更优。结论新型胫骨髓内钉治疗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可满足临床治疗需要;胫骨髓腔形态可对髓内钉抗侧弯性能表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与体位的关系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探讨下胫腓联合各韧带在踝关节何种体位上更容易损伤。 方法 8只(左、右各4只)新鲜成人小腿,完全暴露下胫腓联合各韧带后自踝关节上方20 cm横断,上端用牙托粉包埋模拟上胫腓关节。足底自跟骨前方横断,保留距下、距舟、跟骰关节,同样用牙托粉平行足底板包埋置于生物材料实验系统上。固定踝关节于中立、背伸(15°)、跖屈(20°)、内翻(15°)、外翻(20°)、内旋(10°)、外旋(5°)7个体位,逐步缓慢轴向加载500N和外旋方向5N.m扭矩后测出各韧带相对于中立位未受力时的长度变化,计算出各韧带的应变。 结果 下胫腓前韧带在踝关节处于内翻、跖屈位时应变最大和次最大,分别为(0.1294±0.0030)、(0.1150±0.0018);下胫腓骨间韧带也在踝关节处于内翻、跖屈位时应变最大和次最大,分别为(0.1331±0.0030)、(0.1138±0.0053);下胫腓后韧带(包括深层的下胫腓横韧带)亦在踝关节处于内翻、跖屈位时应变最大和次最大,分别为(0.0427± 0.0016),(0.0285±0.0015),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下胫腓前韧带在内翻位或内翻、跖屈复合体位(即旋后位)时应变最大因此受力最大更易损伤,同理下胫腓骨间韧带、后韧带也均在内翻位或旋后位时更易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添加纳米无机填料对树脂基质进行增强增韧改性,来满足修复性牙科材料的要求,解决树脂基质耐磨性较差、强度低的问题,制备出合适的临床牙科修复材料。方法:采用原位分散法,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和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共同作为树脂基质,混合加入经过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处理的纳米氧化硅(SiO2)和二氧化锆(ZrO2)制备新型复合树脂,同时使用高速搅拌和超声分散等制备工艺来改善纳米填料分散体系,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实验手段对Bis—GMA纳米复合树脂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结果:使用高速搅拌和超声分散技术可使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SiO2和ZrO2均匀分散在树脂基质中,达到了纳米级原生粒子分散效果,发挥了不同无机填料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复合树脂材料的机械性能。结论:该方法制备出的高性能Bis—GMA/nano(SiO2-ZrO2)复合树脂牙科材料,能充分满足临床牙科修复学需要。  相似文献   

13.
对52例孕妇的产前生物物理指标监测(FBP)与无负荷试验(NST)进行了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FBP(+)47例、FBP(-)5例,假阴性1例。NST(+)35例,NST(-)17例,假阴性13例。提示FBP是临床价值较高且安全的产前监护试验,与NST比较,降低了阴性率和假阴性率。提高了阴性结果的预测价值。阳性结果高度预示胎儿情况良好,阴性结果提示胎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防腐标本胫腓连结的解剖特点,探讨胫腓连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的51份胫腓连结防腐标本,通过对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其结构解剖特点,并测量胫腓连结相关几何数据。结果 分别测量胫腓前、后、下横韧带的几何数据,用均值±标准差描述,包括:胫腓前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8.53±0.69、19.06±1.34、15.99±1.44)mm;胫腓后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9.34±0.63、16.92±1.76、14.36±0.89)mm;胫腓横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18.42±2.48、21.93±2.59、4.56±0.17)mm;胫腓前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20.49±4.86、42.20±3.42)°;胫腓后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13.2±2.06、40.92±3.13)°;胫腓横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13.45±1.57、32.73±3.70)°;数据分析显示,胫腓前、后、横韧带在男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左右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胫腓连结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解剖结构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经端侧吻合中外膜对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利用端一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SD大鼠,左侧胫神经干外膜开窗,将腓总神经远端端一侧吻合至胫神经干上(A组)。右侧胫神经干包饶一开窗的筋膜套管(B组)。术后15周分别用快兰(FB)和核内(NY)标记胫神经和再生腓总神经,观察背根神经节(DRG)的标记细胞并作吻合口处纤维光镜下的直视观察。结果 A组动物其背根神经节有大量快兰标记阳性细胞和核黄标记阳性细胞,但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下胫腓关节及其稳定复合体进行解剖研究,分析下胫腓关节损伤的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由福尔马林固定的5例完整的成人尸体(共10侧),模拟临床下胫腓关节损伤并进行暴力试验,解剖观察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稳定复合体。 结果 下胫腓的稳定复合体由胫腓下联合横韧带、前韧带、后韧带和胫腓骨间韧带构成;Cotton试验中最先撕裂的是胫腓下联合前韧带,随之接连受损的是骨间膜与下胫腓骨间韧带,胫腓下联合横韧带与后韧带均保存较为完整。 结论 下胫腓关节及其稳定复合体发生损伤时,下胫腓关节会发生分离,应及早进行关节及其稳定复合体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17.
认知问卷(CQ)的中文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Fennell认知问卷(CQ)进行中文修订,并考察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在完成问卷修订和预备测试的基础上,选取600名大学生进行了CQ和Beck抑郁量表(BDI)的测试,其中150名学生2周后参加了复测。分析中文修订版问卷的信、效度。结果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比较理想,修订版的CQ总体信度达到0.80,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CQ的5维度模型,且构成各维度的题目也同原版问卷相同。结论该CQ中文修订版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Endoh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体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15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3岁。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复合体。通过随访及标准的足踝功能评分.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随访14.2个月。术后X射线片均见踝穴正常。依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0例.良4例。未发现有下胫腓联合固定失效现象。结论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恢复了下胫腓联合的正常运动功能.作用确切.减少了恢复工作的时间,避免了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解剖胫腓连接并获得详尽的解剖学数据,比较和归纳韧带的特点。方法 选取30具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小腿标本,死亡年龄为46~75岁,平均61岁。采用层次解剖法,测量以下数据: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胫腓横韧带及骨间韧带的平均长度、宽度、厚度;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与水平面夹角,与内外踝中点连线夹角。结果 胫腓前韧带平均长度为(18.18±2.64)mm,宽度为(13.28±1.82)mm,厚度(1.98±0.24)mm,与水平面夹角为38°±4°,与内外踝中点连线夹角为33°±3°。胫腓后韧带平均长度为(16.12±2.40)mm,宽度为(11.58±1.98)mm,厚度(2.52±0.32)mm,与水平夹角为31°±5°,与内外踝中点连线夹角为29°±4°。胫腓横韧带平均长度为(24.42±4.54)mm,宽度为(4.96±0.92)mm,厚度为(3.12±0.42)mm;骨间韧带平均长度为(22.24±3.92)mm,宽度为(16.42±2.32)mm,厚度为(1.42±0.44)mm。 结论 揭示了胫腓连接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是由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B淋巴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较高的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