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6年来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荧光定量PCR对2002年3月14日-2007年6月6日HCV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6年间,男性148例(阳性75例),女性99例(阳性56例)(P=0.989,x^2=0.0002);男性平均年龄为45.21±15.37,女性平均年龄为39.96±9.77岁(P=0.165,t=1.399);病毒载量男性4.18±1.16,女性4.12±1.17(P=0.748,t=0.323)。任两年间HCVRNA载量均无统计学改变(P〉0.05)。结论 6年间丙型肝炎感染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阳性患者在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男性和女性及每年间HCVRNA载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关系和意义。方法179例HBV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一A2阳性的CHB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Tfh、HBV特异性CTL,并作IL一21的检测。将179例CHB患者根据HBV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6例,HBVDNA水平为10^4。~10^5拷贝/ml,乙组93例,HBVDNA水平为10^6-10^7拷贝/ml,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上检测指标的比较。结果甲组HBVDNA水平为(4.85±0.37)logl0拷贝/ml,乙组HBVDNA水平为(6.83±0.31)log。0拷贝/ml,t:27.31,P〈0.001,甲组Tfh(5.96±1.59)%,高于乙组(3.71±2.15)%,t=4.92,P〈0.01,IL.21(42.61±15.11)ng/L,高于乙组(14.91±3.15)ng/L,t=8.62,P〈0.01,HBV特异性CTL(0.36±0.08)%,高于乙组(0.18±0.06)%,t=19.99,P〈0.001。结论CHB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Tfh水平有关:HBVDNA水平低者,Tfh水平高,IL-21水平和HBV特异性CTL水平也高。HBVDNA水平高者,Tfh水平低,IL-21水平和ItBV特异性CTL水平也低。基线HBVDNA水平影响抗病毒疗效的机制可能与Tf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某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某高等医学院校2006年入学的1139名研究生进行入学体检现况调查,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同时发放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的年代、次数,是否加强接种及时间。用SAS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广州某高等医学院校06级研究生HBsAg阳性率为2.90%,曾注射乙肝疫苗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从未注射疫苗组(1.15% vs. 21.69%,P〈0.0001),而HBsAb阳性率则显著高于从未注射疫苗组(81.54% vs.44.58%,P〈0.0001)。有17.31%曾接种乙肝疫苗者未能达到预期预防效果。不同年龄研究生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有差异(P=0.0462),随着年龄的增加,HBsAb阳性率有下降趋势。女性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较男性好(80.0% vs.84.87%,P=0.0468)。接种年限在3年内者,HBsAb阳性率较其他年限高(0—3年 vs.4—6年,P=0.0089;0—3年 vs.7—9年,P=0.0172;0—3年 vs.〉9年,P=0,0474)。注射大于3针(即加强接种)免疫效果较注射3针者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3)。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乙肝疫苗接种效果(HBsAb阳性率)逐渐降低。男性群体较女性群体更易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人群。对接种年限大于3年者,可进行抗-HBs监测,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0—2011年北京市两城区(_幸j区)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肠道病毒病原体检测,分析肠道病毒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医疗机构临床诊断为手足r1病患者咽拭子和粪便标本共418份,应用Realtime—PCR检测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并对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418份标本中,肠道病毒总体检出率为53.59%(224/418)。2010年咽拭子标本未分型肠道病毒阳性枪出率(36.26%)高于2011年(16.89%),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3.80,P〈0.005);2011年咽拭子标本CoxA16型病毒阳性检出率(26.03%)高于2010年(10.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58,P〈0.005)。分别比较两年采集的咽拭子标本,发病3大内和3天以上采集的标本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x^2=5.85,P〈0.05;2011年:X^2=15.26,P〈0.005)。结论引起北京市西城区(南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肠道病原体,2010年为未分型肠道病毒,2011年为CoxA16。在发病3天内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有助于提高病毒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血清免疫学标志物、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362例乙肝患者按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不同模式分成两组:HBeAg阳性组,82例;HBeAg阴性组,280例。HBV-DNA、免疫学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化分析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结果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3IU/mL者为97.56%,高于HBeAg阴性组的43.5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6,P〈0.01)。HBV-DNA含量10^3~10^4IU/mL者,HBeAg阳性组为2.44%,低于HBeAg阴性组的35.0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3,P〈0.01)。HBV-DNA含量为10^5—10^6IU/mL者,肝功能异常者的比例为64.70%。结论HBeAg阳性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较高,HBeAg阴性者病毒复制水平相对较低,但病毒并非停止复制,HBeAg阴性者也存在高水平病毒复制。判断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存在病毒复制,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标是HBV—DNA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G-6-PD缺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做G-6-PD筛查,阳性者用G6PD/6PGD比值定量法进行确诊。使用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 1281例G-6-PD缺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患者172例,发病率为13.4%,显著高于对照组(X^2=98,P〈0.005);其中显著缺乏组发病率为21.2%,显著高于中间缺乏组(X^2=61.6,P〈0.005);男性发病率为18.8%,显著高于女性(X^2=35,P〈O.005)。结论 G-6-PD缺乏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区健康成人血细胞检测值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化仪器分析藏、汉族健康成人静脉血血细胞的检测区间,以建立本地区的备查血细胞参考范围。选择1661名西藏地区和541名平原地区健康成人,分别用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和XE一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RBC、Hb、HCT、MCV、MCH、MCHC、RDW及PLT。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健康成人WBC比平原地区偏低(P〈0.01);西藏地区RBC、Hh和HCT比平原地区偏高(P〈0.001),且男女之间有差异(P〈0.001);西藏地区PLT比平原地区偏低(P〈0.001);汉族男性WBC参考范围为(3.4~8.8)×10^9/L,女性为(3.4~9.0)×10^9/L,藏族男性为(3.4—8.7)×10^9/L,女性为(3.4~8.6)×10^9/L;汉族男性RBC为(4.8~6.8)×10^12/L,女性为(4.3—5.8)×10^12/L,藏族男性为(4.6~6.9)×10^9/L,女性为(4.1~5.8)×10^12/L;汉族男性Hb为(149~210)g/L,女性为(123~170)g/L,藏族男性为(147~211)g/L,女性为(120~170)g/L;汉族男性HCT为0.45~0.65,女性为0.39~0.53,藏族男性为0.44~0.65,女性为0.37~0.54;汉族男性PLT为(88~257)×10^9/L,女性为(97—266)×10^9/L,藏族男性为(89—270)×10^9/L,女性为(98—280)×10^9/L;RDW〈15.3%。制定高原地区健康成人血细胞相关指标的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终前HBeAg状态与HBVDNA载量和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0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临终前0~14d,15~28d和29~90d时段血清HBeAg状态、HBVDNA载量和MELD值。结果51例HBeAg阳性患者上述三时段的HBVDNA载量依次是(5.25±1.99),(5.45±1.47)和(6.06±1.77)log10拷贝/ml,MELD值分别为(30.33±5.25),(26.36±6.43)和(20.13±6.47)。而69例HBeAg阴性患者上述三时段的HBVDNA载量顺次是(5.14±1.84),(5.49±1.75)和(4.62±1.65)logl0拷贝/ml,MELD值按序为(32.38±9.95),(28.17±6.82)和(26.19.4-5.56)。同一时间段比较,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间HBVDNA载量和MELD值均仅在临终前29~90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段间比较,不论HBeAg阳/阴性,HBVDNA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值随着病情进展呈持续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启动乙型肝炎ACLF,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者。一旦ACLF启动,无论HBeAg状态如何,持续高HBVDNA载量可促进病情向终末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V携带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与肝组织中HBVccc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0例经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定为HBV携带者的肝组织中HBVcccDNA、HBVtDNA和血清HBV DNA,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HBeAg定量,分析感染者肝组织内HBVcccDNA与肝组织内HBVtDNA、血清HBVDNA、HBsAg及HBeAg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肝组织中均可检出HBVcccDNA,范围在3.15×10^3拷贝/mg~1.06×10^7拷贝/mg(对数值:5.66±O.93);肝组织cccDNA定量与肝组织总HBVDNA定量呈正相关(r=0.375,P〈0.05),与血清HBVDNA无相关性(r=0.174,P〉0.05)。肝组织中HBVcccDNA水平与血清HBsAg定量呈高度正相关(r=0.562,P〈0.001);而与血清HBeAg定量无相关性(r=0.152,P〉0.05)。结论HBV携带者肝组织内HBVcccDNA成稳定的中等水平复制;血清HBVDNA载量不能直接代表其肝组织中的HBVcccDNA水平;血清HBsAg定量可作为反映肝幺日织中HBVcccDNA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在新疆地区的流行状况,本研究采集和硕、石河子、博乐三地区居民与农林牧工作者血液样本,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性IgG滴度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共检测血清442份,平均阳性率43.7%(193/442),其中和硕、石河子与博乐地区依次为42.6%(55/129),35.2%(63/179)和56.0%(75/134)。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居住工作所在的生态地理环境中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X^2=13.524,P=0.001;X^2=49.129,P=0.000;X^2=14.397,P=0.001),而年龄、性别与民族因素与阳性率差异无关(X^2=8.023,P=0.236,X2=0.778,P=0.378,X^2=6.869,P=0.076)。综上所述,新疆上述三地区中农林牧工人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乡市农村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蛲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对新乡市农村5所幼儿园740名学龄前儿童,争得院长及家长同意后,在早上8:00~9:30分进行蛲虫取样调查。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5.41%。男童(7.24%)高于女童(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2-4岁组(2.51%)低于4~7岁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P〈0.05)。结论蛲虫感染率与年龄、性别、人口密集度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全民食盐加碘后重庆市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变化状况,为评价碘缺乏病病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7、1999、2002、2005、2011年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在重庆市40个区县抽取30个监测点:2009年以所有40个区县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1所小学,每所学校随机抽取8~10岁40名以上儿童,采用B超法检查甲状腺容积情况。结果1997—2011年重庆市儿童甲状腺容积数据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呈右偏态分布。儿童甲状腺容积中位数分别为4.00、3.93、3.69、3.46、3.53、3.53ml。各年份甲状腺容积频数构成比(X^2=874.46,P〈0.01)和容积中位数(H=207.72,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容积的中位数(F中位数=13.65,P〈0.05)、90%分位数(FP90=32.12,P〈0.01)、95%分位数(F~6=61.83,P〈0.01)、99%分位数(Fp99=74.36,P〈0.01)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全民食盐加碘后重庆市儿童甲状腺容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国和美国健康成人情感反应的差别。方法:两国成人通过自测评定人体模型图对816张国际情感图片系统(IAPS)图片的评价值(Valence)和唤起程度(Arousal)进行评分,并作分析比较。结果:在816张图片中.两国男性对70.22%(573/816)图片的Valence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对69.61%(567/816)图片的Arousal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而两国女性对75.00%(612/816)图片的Valence评分的差异有湿著性,对63.24%(516/816)图片的Arousal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IAPS的9类图片中,人物表情图片引起两国男性正性、负性情感反应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X^2=4.857,P〈0.05),性爱图片引起两国女性正性、负性情感反应分布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25.93.P〈0.001);人物表情、物体图片引起两国男性低唤起、高唤起分布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人物表情、暴力、物体、运动以及环境污染图片引起两国女性低唤起、高唤起分布的差异有昆著性。结论: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国和美国成人的情感大部分是相似的,但是对性爱、人物内容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进展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水平、相关性及其与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按照性别、年龄和基因型均匹配的原则挑选乙型肝炎自愈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52.90岁)、肝硬化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4.87岁)和肝癌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6.37岁)研究对象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HCY、MTHFR和叶酸的水平。结果血清叶酸和MTHFR水平在自愈组中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P〈0.01)。3个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叶酸和MTHFR在各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肝癌组中,HCY与叶酸和MTHFR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3个指标在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肝癌组和肝硬化组)不同临床特征的组别间分层分析显示,随着肝功能下降,血清HCY水平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HBVDNA(〈500copies/mL)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清MTHFR和叶酸水平分别高于HBsA(+1)和HBVDNA(≥500copies/mL)者(P〈0.05)。结论男性、血清叶酸和MTHFR浓度降低是HBv感染后疾病恶性进展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学应答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方法51例CHB患者,HBVDNA阳性(HBVDNA≥I×10^4拷贝/ml,HBeAg阳性32例(62.75%)、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72周后HBVDNA转阴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72周后,HBVDNA转阴(〈500拷贝/m1)39例(76.47%),其HBV特异性CTL(0.81%±0.06%),高于12例(23.53%)的HBVDNA未转阴者(0.66%±0.06%),t=7.93,P〈0.01,IqBeAg血清学转换8例(25%),其HBV特异性CTL(0.97%±0.07%),高于24例(75%)的无HBeAg血清学转换者(0.67%±0.07%),t=7.61,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CHB患者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与HBV特异性CTL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未成年乙肝患者HBV DNA定量分析特点及与成年患者之间的区别。方法荧光定量PCR用于检测4115例未成年(0~18岁)乙肝患者和17262例成年患者的HBV DNA。结果未成年乙肝患者HBV DNA总阳性率(69.82%)极显著高于成年乙肝患者(57.76%)(P〈0.0001),而小于检测下限阳性率(2.92%)则低于成年乙肝患者(P〈0.0001),病毒载量(6.66±1.45)显著高于成年患者(5.51±1.85)(P〈0.0001)。未成年男性HBV DNA总阳性率(72.39%)极显著高于女性(68.48%),而小于检测下限阳性(男性2.80%,女性3.37%)无性别差异;未成年男性病毒载量(6.66±1.45)与女性患者(6.66±1.46)无统计学差异。未成年患者随年龄增加总阳性率逐渐增高(P〈0.0001),病毒载量也随之增高(P〈0.0001)。结论未成年乙肝患者HBV DNA阳性率极显著高于成年乙肝患者,小于检测下限则低于成年,阳性病毒载量则显著高于成年乙肝患者;未成年男性HBV DNA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女性,而小于检测下限阳性男女无统计学差异,未成年阳性患者病毒载量在男女间也无统计学差异;未成年患者随年龄增加总阳性率逐渐增高,病毒载量也随之增高,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未成年患者乙肝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17.
广州某团体血糖与血尿酸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调查空腹血糖和血尿酸水平,了解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探讨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558例空腹血糖和血尿酸测定.结果:空腹血糖男性302例5.13±1.04mmol/L,女性256例5.36±1.46mmol/L,女性较男性高(P<0.05).血尿酸男性304.6±79.0μmol/L,女性204.8±68.7μmol/L,男性较女性高(P<0.001).高血糖患病率8.1%(45/558),其中男性6.0%(18/302),女性10.5%(27/256),高血糖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高尿酸血症患病率4.1%(23/558),其中男性7.0%(21/302),女性0.8%(2/256),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5).70~86岁组男女空腹血糖与血尿酸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男性r=0.601,P<0.05;女性r=0.474,P<0.05).结论:空腹血糖水平和高血糖患病率随增龄而增高.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血糖合并高尿酸血症多见于50岁以后.血糖与血尿酸的相关性与高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注射臭氧(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对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影响。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4.5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5.7岁。正常组15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3.6岁。观察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0,至病变椎间盘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0,治疗。于6个月后统计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OD、LP0水平。正常组只做SOD、LP0检测。结果观察组痊愈显效率85.0%,对照组68.3%,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SOD、LPO各项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SOD活性及SOD/LPO值明显低于正常组,LP0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2组SOD活性及SOD/LPO值均有明显升高且趋于正常,LP0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趋于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观察组变化显著并更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O.01),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治疗LDH能明显提高SOD活性,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显著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作用,而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比常规注射作用更显著,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临床分级帕金森病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纹状体对^99Tc^m-TRODAT-1的摄取能力,并进行纹状体/小脑的半定量分析。方法58例PD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23~80岁(H—Y1级13例,1.5级9例,2级15例,2.5级10例,3级7例,4级4例)。对照组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44~72岁。进行^99Tc^m-TRODAT-1SPECT/CT脑断层融合显像。结果对照组双侧纹状体特异性摄取^99Tc^m-TRODA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0.05)。对照组与不同H—Y分级PD患者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Y分级为2.5级与3级PD患者(P=0.146)、3级与4级PD患者(P=0.284)间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不同H—Y分级PD患者组间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Y分级为1级、1.5级、2级和2.5级的PD患者发病肢体对侧与同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发病肢体对侧纹状体摄取^99Tc^m-TRODAT-1减低更为明显。H—Y分级为3级和4级的PD患者发病肢体对侧与同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均明显减低,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PD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多巴胺和DAT特异性结合的下降程度相关。^99Tc^m-TRODAT-1SPECT脑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某村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ELISA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共报告病例34例,发病与接触腹泻病人(X^2=6.51,P=0.00)、食物暴露于苍蝇(X^2=4.61,P=0.00)及村民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m内(X^2=3.09,P=0.00)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与饮用水来源(X^2=1.68,P=0.14)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在采集的8份肛拭子样本中1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粪便样本中2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