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2例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家族的系谱分析,明确遗传规律,从而进行遗传咨询和生殖干预,以期减少病儿的出生.方法对先证病人的家庭成员进行遗传调查,绘制系谱图,再对系谱图进行系谱分析,找出遗传规律,进行生殖干预.结果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虽属X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主要为男性,症状重且典型,但也有部分为女性,症状轻且不典型.通过生殖干预可降低病儿出生率.结论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畸变造成,通过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但由于其遗传的不稳定性,部分病人遗传时出现了增强,在遗传咨询时应注意到这一点.生殖干预可以降低病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2.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已有28个疾病基因被克隆.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根据电生理和病理特点,CMT可分为脱髓鞘型和轴突型.通过临床表现、电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型,选择可能的疾病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等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诊断流程,可明确分子诊断,为疾病预后和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一汉族马凡综合征家系多名患病成员的心血管系统受累表现与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位点,提高对马凡综合征临床表现性别差异的认识。方法 收集一马凡综合征家系成员的心血管系统受累资料。在知情同意基础上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FBN1基因全部65个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产物纯化后行Sanger法测序。结果 该家系共13名患者,所有9名存活患者均携带有c.5431G>A (p.Glu1811Lys)突变,而家族中正常个体无此突变。9名男性中4例猝死,另4名存在升主动脉扩张,1名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4名女性中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另3名存在严重二尖瓣病变而无升主动脉扩张。结论 FBN1突变所致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受累即使是在同一家系中亦可表现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VNK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法)和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临床资料对2例IVNKL进行分析,对文献中的7例及该组2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和预后比较。结果2例患者分别为68岁女性和22岁男性,均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皮疹伴发热,皮肤活检结果符合典型的血管内淋巴瘤,免疫表型证实为NK细胞来源,即CD3、CD56、颗粒酶B和EBV编码的小RNA探针(EBER)阳性。2例患者均于确诊2个月后死亡。汇总文献,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45.7岁,中位数47岁,红斑皮疹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7例患者病程中出现多系统受累,3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访时间2~17个月,9例中6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1年生存率为(35.6±18.6)%。多系统受累患者的死亡率( 6/7)略高于单纯皮疹者(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3)。结论IVNKL是一种罕见疾病,确诊需要依据典型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分析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该病预后较差,需尽早确诊、及时治疗,以避免多系统受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Fabry病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方法选取2004年至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12例Fabry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病情转归。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出现临床症状的中位年龄10岁。主要临床表现:肢端疼痛(10/12)、皮肤血管角质瘤(9/12)、肾脏受累(7/12)、听力下降(6/12)、无汗(5/12)、心肌病变(5/12)、脑梗死(3/12)、角膜混浊(3/12)等。所有患者血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中位数0.4(0~10.25)nmol/(h·mg Pr)。4例肾脏损害患者接受了肾脏活检,均为典型的Fabry病肾损害特点,电镜检查对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7名患者有家族史。所有患者仅给予了对症支持治疗。5例患者接受随诊,4例患者病情基本稳定,1例患者在随诊第3年进入终末期肾病。结论 Fabry病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年龄早,多系统受累,男性患者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multi-system Langerhans cell system,MS-LCH)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8例MS-LCH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从13 d~3岁5个月,其中6例累及高危器官。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或贫血,伴有肝、脾、淋巴结、骨、垂体等多系统器官受累。镜下见受累器官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核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免疫组化显示朗格汉斯细胞阳性表达CD1a和S-100。结论:MS-LCH临床表现复杂,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响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累及高危器官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其预后,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2月~2010年8月及同期会诊病例中明确诊断的15例C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部分病例重新制作HE切片及相关因子的免疫组化补充,并进行随访.结果 15例CD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6岁.临床以多中心型多见(占53.3%),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同时伴随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或多系统受累表现,病理形态学可表现为透明血管型或浆细胞型,给予CHOP或COP方案化疗,效果良好;局灶型(占46.7%)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理形态学多表现为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后治愈.结论 CD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为该病最主要的诊断依据,局灶型较多中心型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典型的血友病通常见于男性,是借性连锁隐性方式遗传的。在许多血友病男性患者的家族中,亦见过女性患者。有人报导有些血友病女性患者无家族史,但与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氏病)的鉴别不甚明确。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样抗原的浓度,瑞斯托霉素对血小板的凝集能将二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电图(EEG)改变及抗(癎)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抗(癎)药物的治疗.结果: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颞叶癫(癎)症状多见,脑部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性水肿、或合并出血等破坏性病灶,V-EEG以慢波改变及局灶性 (癎)样放电为主.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V-EEG改变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需个体化选择抗(癎)药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多发于年轻女性。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可急可缓,早期轻症的患者往往仅有单一系统或器官受累的不典型表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其临床表现会越来越复杂,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和器官受累的临床症状。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2例,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又称夏科-马里-图思病(Charcot-Maric-Toothdisease,CMT病)及腓骨肌萎缩症,分别由Charcot、Marie及Tooth于1886年首次报道。该病代表了一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典型患者表现为遗传性慢性运动和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发病率约为1/2500。临床特点是上下肢远端肌肉进行性无力和萎缩,伴有轻到中度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和弓形足等。目前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将CMT分为CMT1、CMT2、CMT3、CMT4、CMTX等型,各型又再分为若干类型。不同类型有其相应的相关基因和特异的临床表现。目前通过遗传连锁研究已成功鉴定出至少22个基因位点和9个相关基因与该病有关。本文就近年来CMT病的致病基因、发病机制、遗传学特征、病理表现、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希望明确CMT病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关系,从而为诊断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依据,现作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以便减少误诊,改善预后。方法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2012年诊断慢性组织胞浆菌病的2例临床和随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病程较长、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多系统受累,无特殊疾病史。其中1例有消化道、肺和双肾上腺受累,另1例为肺和腹膜受累。早期均被误诊,确诊均依靠组织病理,抗真菌治疗效果好,未见复发。结论 慢性组织胞浆菌病少见且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依赖于典型的病理形态和特殊染色,积极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2例鱼鳞病家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家系相关成员进行遗传咨询,以期降低家系中鱼鳞病再发风险。方法全面家系调查后绘制系谱图并进行遗传学分析、再发风险评估和遗传咨询。结果 2例先证者均有阳性家族史,调查2个家系三代31人,其中患者6例,都为男性;此2例鱼鳞病家系属于单基因控制的X连锁隐性寻常型遗传病(XLI)。结论 XLI在临床表现及遗传规律上均有独特之处,为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对家系风险成员进行遗传咨询对降低鱼鳞病再发风险有重要指导意义;女性携带者的检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鉴定一个Charcot-Marie-Tooth病(CMT)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 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判断家系CMT分型.采集16名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针对CMT1的6个亚型,选择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针对PMP22基因重复突变,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家系成员.结果 本家系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均有青少年发病、缓慢进展的下肢无力症状.部分患者经查体发现下肢腱反射减弱、痛触觉减弱,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小于30 m/s,提示为CMT1型.通过连锁分析排除了CMT1A、CMT1E以外的其他4个亚型,证实患者基因组内PMP22基因存在重复突变.结论 此家系患者表型为CMT1A,其致病突变为染色体17p11.2区域内PMP22基因的重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临床表现和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起病年龄为10~52岁,平均年龄22岁;35岁以下11例,35岁以上1例;单纯型9例,复杂型3例;3个家族有阳性家族史,共7例患者,散发病例5例。结论本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多于青少年或青年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单纯性较复杂型多见,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EMG)特点,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近3年来收治的52例ALS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EMG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EMG特点。结果:50例为散发病例,2例有ALS家族史。男性36例,女性16例,平均发病年龄54.67岁,平均病程13.69个月。起病形式均为缓慢起病,逐渐加重。几乎均以肢体肌无力、肌萎缩为首发症状,大部分患者肢体远端症状重于近端。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肌和舌肌无力、萎缩及肌束震颤、锥体束征、构音障碍、呛咳及吞咽困难。无感觉障碍。EMG表现为广泛神经原性异常。颈椎磁共振(MRI)示74%的患者合并颈椎病。结论:AL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EMG检查。EMG、MRI及一些血液学检查是诊断及鉴别诊断该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多肌痛86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及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女性患者表现为颈后肌和肩胛带肌痛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患者出现高热、关节痛、体质量下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及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然而,女性患者的复发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男性患者部分全身症状和炎性反应重于女性,女性患者较男性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例BSCL2突变所致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CGL)2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型,提高对该病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方法总结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第二代基因测序,并对患者治疗及随访。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肝大、黑棘皮征、发育迟滞、癫痫发作、共济失调、认知功能倒退。血转氨酶、三酰甘油(TAG)、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脑电图(EEG)监测到多种发作。第二代基因测序显示患儿的BSCL2存在c.782dupG碱基重复纯合突变,为致病突变,父母均携带c.782dupG碱基重复杂合变异。饮食控制及口服二甲双胍,血TAG及胰岛素水平无改善。口服拉莫三嗪控制癫痫效果不佳,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结论 BSCL2突变导致的CGL2,除典型脂肪营养不良表现,还可有严重神经系统受累,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舞蹈病是遗传的神经变性疾病。患病年龄不同,其神经或精神症状不同。探讨与发病年龄有关的因素有利手遗传咨询。本文对家庭内患病的一致性、父系对提前发病的影响和逐代提前发病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调查和遗传咨询相结合方法在1968至1980年问共调查95个家系。先证者均由神经病专家诊断。对受遗传威胁的家庭成员和患者配偶作随访。收集基因携带者患病的有关资料。患病年龄规定为功能损害出现的时间,某些病例为不能坚持工作的时间。81例男性基因携带者的患病年龄平均为38.04岁,75例女性基因携带者患病年龄平均为37.54岁,无显著差异。患病年龄和死亡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r=0.93,病后生存时间平均为15.15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两个Kennedy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和家系特征.方法 收集Kenned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基因分析的方法 ,明确患者及家族成员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CAG序列的重复数.结果 A家系4代共58人,先证者39岁隐袭起病.B家系5代共61人,有两例患者分别于39岁、41岁缓慢起病.3例患者均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特征,都出现了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相关表现.血清肌酶呈轻中度升高;肌电图呈广泛前角损害;肌肉活检示神经源性肌萎缩;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中CAG重复数分别为49、48、47.两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为X连锁隐性遗传.结论 Kennedy病多为中年男性隐袭起病,主要表现为延髓肌和脊髓肌的萎缩和无力,基因分析有助于对本病的确诊,并可明确携带者,以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