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祖国医学的领域内,妇产科也和其他各科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12—13世纪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了关于妇产科疾病的记载,例如:(1)乙丑卜,贞帚(妇)育子亡疾。贞是卜,妇是殷王武丁的妃子,这段卜辞的意思是:乙丑这天占卦,卜问武丁妃子妇生产时是否会有产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传染和预防的概念古代人类在长期与傳染病作斗爭的过程中,累积了許多丰富的經驗。从殷商时代(公元前18——12世紀)甲骨文里,就发現了“貞有疾年其死”的卜辞,可見此时已有关于传染病的記載。到了周代,对传染病的发生,已认识到与季节有密切关系。在周礼天官疾医中就说‘四时皆有癘疾”,并且当时已有预防疾病,減少传染的概念。如仪礼记载“疾病內外皆扫,彻亵衣,加新衣”,足以说明我国最早就有了预防医  相似文献   

3.
研究祖国医学眼科学的知识,往往需要从整理文献着手,这是因为眼科文献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许多经验,虽然已经远隔千百年,但依然能和现代科学原理相符合,可以用于指导临床。现根据文献资料,分为三个时期,叙述如下:殷周秦汉时期这是中医眼科的萌芽时期。早在公元前17~12世纪的殷商时期,中国已出现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它原是卜辞,涉及许多疾病,如“疾骨”、“疾耳”、“疾身”、“疾言”以及“疟”、“痢”、“龋”……等,其中也有“疾目”一项,可说是眼病最早的文字记载了。此后,《山海经》也有一些关于眼病的记载,其中一些治疗眼病的药物现在已不知何物,但比甲骨文中只是笼统地记载“疾目”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口腔医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中医学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一、秦汉以前这是中国口腔医学的起源时期,对牙齿的发育、生理、病理、症状、病名、病因、治疗方法、方剂药物,以及口腔疾病的预防等方面,都有极为丰富的记载。我国古代对于口腔疾病的认识和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三世纪殷王武丁时代。据甲骨文记载,当时口腔疾病大致分为疾口、疾齿、龋齿、疾舌、疾音等项。以龋齿的记载而言,以前认为始自汉初,但现在根据甲骨文的刻辞可提前到殷代(公元前1766—1154年)。国外对龋齿的最早记载:埃及在公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记载妇产科疾病的要算公元前十二,三世纪时甲骨文中的卜辞,如:“贞子母其毓(育)不(?)(死)”,这是说孕妇临盆得病而贞卜新生儿是否死亡的记载。史记扁鹊倉公列传:“扁鹊(约公元前四、五世纪)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可见当时已有妇科这一门了。周代已有带下医,乳医,蓐医等等名目,但妇科疾病仍多包括在“疾医”之内。我国现存最早医书内经素问,对女子之生  相似文献   

6.
<正> 一、最早记载妇产科疾病:公元前十二、三世纪时,甲骨文载有殷人疾病二十一种,其中包括了妇产科病。“卜辞”中日“贞,子母其毓(育)?不死。”是孕妇临盆前占卜母子吉凶的记载。二、最早记载妇科药物:早在《诗经》中就有“东门之墠,藘(即茜草)在阪。”“中谷有蓷(即益母草),暵(hàn音汉)其乾也。”“采采芣苢(即车前),薄言采之”。三、最早记载妇科绝育药物:《山海经·西山经》有:“嶓众之山……有草焉,其叶如穗,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相似文献   

7.
1.龋齿的记载——从出土的殷墟甲古文考证,早在公元前15世纪武丁期卜辞中,就有“有疾齿往蛊”。原意是说齿有病是由于虫的作用。2.古老的药物学——《神农本草经》一书成书于公元1~2世纪,载药365种。3.早期使用麻醉剂——早在1700多年以前,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腹腔手术。  相似文献   

8.
中医产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医其它学科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数千年来,对于我国、日本、朝鲜乃至南洋诸国的民族繁衍及人类昌盛,起着重大的作用。现就其源流试作考察。秦汉以前产科学究竟源于何时,目前实无可靠的史料以资考证,但在公元前2205~公元前256年的夏商周时期,我国对产科即有了记载,如《史记》与《左传》就记述了三个难产病例:夏修已背折生禹,殷简狄胸折生契,郑庄公寤生惊姜氏等。另据甲骨文卜辞记载,商代就对孕妇和胎儿吉凶进行占卜,有“贞,子母其毓,不井”“育疾”等字,可以认为,当时是因难产或临产惧疾而进行的。西周之时,人们已认识到受娠之后,通过母体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重视求嗣种子,认为孕育乃人伦之本,王化之基,其历史悠远,典籍汗牛,上可溯至夏商西周,下迄于今近,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秦汉以前 公元前16~11世纪,据甲骨文卜辞记载,在商代就有对孕妇临产进行占卜,以测其安危,如“贞,子母其毓,不。” 公元前11世纪左右成书的《周易》已认识到受孕的必要条件及机理,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在其《九五爻辞》中更有“孕妇不育”“妇三岁不孕” 的记载,说明了当时人们已对  相似文献   

10.
吴有性,字又可,吴县人,生于明季。是我国医学史上有着革新思想和卓越贡献的温疫病学家。于崇祯壬午年(1642)著《温疫论》,总结了温疫病的病因,提出“戾气学说”这是中医学的一大发展。该书刊世后,在294年里共有刻本46种。《清史稿》评价“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戾气学说发展了中医病因学理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疾年”的记载。《山海经》记载38种疾病中已有“疫疾”。隋代巢元方等,于公元610年编撰《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乖戾之气”,“转相染易”的观点。但“戾气”做为一个完整的学说论述,始于吴有性。他对温疫病的病因证治详加探究,综合前人经验和理论,“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  相似文献   

11.
李良松 《中医正骨》2012,24(3):43-45
通过对133条甲骨文中有关骨伤卜辞的研究和考证,笔者认为甲骨文中的骨伤史料应是我国骨伤医学的最早文献记载,我国骨伤医学应起源于殷商时期.本文从甲骨中“骨”的释义、骨科疾病的病因、骨科疾病的种类与诊疗以及骨科病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释,以期对我国殷商时期骨伤医学的发展历史有更加客观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闻诊小史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闻字从“耳”,《说文》云:“闻,知声也”,即闻字原为听声之意,如《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故闻诊最初主要是听声诊病的方法。闻诊的起源可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据甲骨文记载,在殷代就有了“疾言”,即语言方面的疾病,这类疾病则需要运用闻诊来诊断。《周礼·天官》说当时的“疾医”已能“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左传》有云:“天有六气……征为五声”,说明当时已认识到了“五声”这一闻诊基础理论的重要概念,并用之于诊病。《史记·  相似文献   

13.
急性流行性肝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是一种滤过性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临床上以胃肠系症状及黄疸为主,一般有发热,达38-39℃或稍高,兼有食欲减退、倦怠、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微痛,便闭或腹泻等症。祖国医学上没有流行性肝炎的记载,但是对黄疸症状很早就有了认识,并且有较详细的分类记载,个人在临床运用伤寒论阳明篇:“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这条治阳黄的方法,并参用了叶天士医案中王姓案之:“右肋高突刺痛,身目发黄。”重用大豆黄卷的经验,来治疗“急性流行肝炎”,每收速愈之效;兹将一部分病例的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松 《中医杂志》2003,44(6):465-466
今年入春以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和一些国家流行。中医学是在与急性传染病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例如《伤寒论》《温病条辨》等医书即是古人对急性传染病救治的经验总结。从这次SARS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来看,本病应属于中医的“温病”。从其具有传染和流行特点来看,又属于温病中的“瘟疫”。考虑到其病变部位在肺、发病在春季,并应与春季其它疫病如流行性脑膜炎等相区别,以“肺系春瘟”命名较宜。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的“八风”之说由来甚远,早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凌家滩文化便出土了刻有四方的玉版,据考证当时就有对于四方四维的认识。殷代甲骨文的材料证实,殷人具有明确的四风观念,此为八风之滥觞。“九宫八风”继承了《周易》的八卦学说,发展成为《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独特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医温病瘟疫学说抗击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新发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中医历代文献无此记载 ,但从其具有传染性和主要临床症状如发热、干咳、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甚或出现呼吸急促等来分析 ,可归入中医“温病”、“瘟疫”范畴 ,尤其是与“瘟疫”中的“温疫 (热疫 )”更为近似。先就“瘟疫”而论 ,其特点是有强烈的传染性 ,能引起大流行 ,对此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 (注 :“五疫”泛指多种疫病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也说 :“病气转相染易 ,乃至灭门 ,延及外…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记载来看,我国是传染病发病最多的国家之一,急性传染病的“疫厉”不断流行。医学家张仲景首先系统总结以急性传染病为主的热性病治疗规律,以后叶天士等人,又在张氏《伤寒论》基础上充实提高,发展为温病学说。  相似文献   

18.
血瘀的诊断除了凭临床的症状体征外,腹诊也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方面。而我国对于瘀血腹诊的专门研究尚少,故本文提出探讨如下。一、瘀血腹诊的源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腹疾”的记载。但  相似文献   

19.
瘧疾是经过按蚊或瘧蚊刺咬人体被瘧原虫感染而发生的传染病,少数由输血及先天胎盘传染。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的发冷、寒战、高热、出汗、脾大、贫血、白血球减少等症状。引起人发病的瘧原虫有四种,①间日瘧原虫,②三日瘧原虫,③恶性瘧原虫,④卵型瘧原虫。临床上将瘧疾分为间日瘧、三日瘧、恶性瘧三种。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我们伟大的祖先已认识了瘧病。如周礼天官内记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瘧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此外,礼记月令中说:“孟秋行夏令,民多瘧疾”。永生通天论中说:“夏伤於暑,秋为瘧疾”。由於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祖先只能凭借瘧疾临床症状特征及流行病学去判断瘧疾,而不可能从显微镜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人们把延缓生命衰老 ,延年益寿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中华民族在这个领域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形成了整套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 ,在源远流长的祖国医学宝库中是一枝绚丽夺目的瑰宝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养生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华夏祖先开始认识疾病 ,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时 ,养生学就应运而生 ,成为中医学的一部分。如果追溯到有文字记载 ,大概从甲骨文时代起就已经产生。甲骨文曾记载有疾首、疾腹、疾胸等胸腹一类的疾病。据考证 ,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