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us,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NT监测与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1999~2009年NT监测资料。结果海南省1999~2009年平均发病率0.72/1000活产儿,发病呈缓慢持续下降趋势,3~4年有一相对高峰,5~10月份发病较多,病例呈散在分布,无明显集聚性。发病主要集中在历史发病率较高的〉1‰的陵水、三亚、东方、乐东、昌江等少数民族市县。男女性别比例为2.2∶1;病例发病中位数6d;94.92%在家分娩,0.83%母亲接种了破伤风疫苗。结论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妇对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兴宁市1999~ 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东省兴宁市1999~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病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9~2003年兴宁市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NNT10例,其中本地人口病例4例,流动人口4例,外地前来就医2例,病死率20%。本地发生病例8例分布于本市7个镇。7月病例最多,占40%。发病日龄集中在出生后5~7d。结论 今后应继续推广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加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妇幼保健工作,宣传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知识,革除产妇野外分娩的陋俗,有计划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工作,继续做好NNT疫情监测工作,巩固兴宁市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成果。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1999~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原因和病例的流行学特征,为调整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与急性弛缓性麻病例监测系统运行同时开展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按国标GB诊断病例,所有监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所有资料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EPLlinfor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3年,海南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报告病例共403例,其中发病主要集中在历年发病率≥1‰的陵水、东方、保亭、三亚、琼中、五指山、屯昌等少数民族地区。本地居民产妇在家不洁分娩,经未接受培训的人员接生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占89.8%,流动人口发病占18.36%。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TT)。结论海南省经过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但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妇对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郑雁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43-1843,1888
目的了解陵水县新生儿破伤风(NT)发生原因。方法对陵水县1999-2004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1.64‰-4.62‰,发病率≥3700的乡镇有5.8个,病死率为33.3%.80.0%。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性为多,发病平均在出生后7d内。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88.9%.100.0%,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50.0%-100%,所有NT母亲仅有2例未全程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NT病例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结论实现消除NT的防治工作,应把贫困、边远、交通不便的地区作为重点,还要提高产妇的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  相似文献   

6.
7.
天门县10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与不同地区、住院分娩、接生方式、胎次及围产期保健有密切关系。城镇发病率为0.78‰,棉区为1.37‰,粮区为1.03‰;住院分娩无1例新生儿破伤风;新法接生发病占10.7%,旧法接生74.9%;第一胎发病占19.3%,第二胎27.3%,多胎32.3%。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由1974年的5.47‰下降至1983年的0.76‰。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海口市1997~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NT)的发病情况,利用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4年来3个区的 NT病例进行分析。1997~2000年共有19例 NT发生,年发病率在 0.36‰至0.75‰(活产儿)之间波动,其中死亡 2例,病死率10.5%。秀英区是海口市经济较为滞后的地区,也是NT的高发地区,例如1998、1999、2000年发病率分别为1.79‰、2.64‰、1.11‰),均超过国家小于1‰的规定。19例NT中,流动人口17例(占89.4%),常住人口2例(占10.6%)。无证私人诊所接生16例(占84.2%),家中不洁接生3例(占15.8%)。19例NT中均无一例母亲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及知道NT为何病。结果提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是本病的高发区,流动人口儿童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人群,无证私人诊所接生是滋生本病的温床。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尤其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控制NT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深圳市宝安区1999~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及时监测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加速本区消除NNT的进程,科学制定消除NNT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9-2001年报告的183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999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2.84‰活产儿,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2.18‰活产儿,2001年为1.94‰活产儿,均>1‰活产儿;有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的单位为100%;疑似病例调查率100%,病例调查及时率偏低为57.92%;主动监测覆盖率为100%。结论 我区外来人口的新生儿破伤风疫情非常严峻;建议严格执行《全国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试行)方案》;在每年冬春季开展的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和查漏补种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外来育龄期妇女开展TT接种,是当前最可行、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也是现阶段消除NNT最迫切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凭祥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特征,探讨今后控制对策。方法 对2000~2005年凭祥市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统计资料及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凭祥(县级)市是一个10万人口的边境小城,NT发病呈上升趋势,6年共NTl9例,其中本地人口病例18例,流动人口1例;2000~2005年凭祥市(本市人口)NT发病率在1.15‰~5.57‰之间,发病率〉1‰,病死率为25.0‰~100.00‰;全市4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以上石镇病例最多;全市除2、11、12月无病例外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病例的68.42%;发病日期最早为3d。最长为10d。患儿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患儿均在家中出生且均为农民,以男性为多,占68.42%,所有接生员均未接受过正规培训。结论 今后应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普及新法接生;加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妇幼保健工作,宣传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知识.有计划地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每年均有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现将平阳县2003—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7年新生儿破伤风(新破)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新破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湖北省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新破监测系统发病资料,用EXCEL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新破发病率为0.0275‰,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十堰市、恩施和荆门;除4月份外,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2:1,发病年龄平均为出生后第9d;患儿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内毒素,接受过产前检查者占38.10%;患儿在医院中出生者占38.10%,在家中出生者占57.14%,且均由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结论今后仍需加强新破疫情监测工作,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基础卫生服务等综合措施,以有效地控制新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琼中县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因素、研究在育龄妇女中开展破类免疫对消除新破的效果。对琼中县 1994~ 2 0 0 0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 ,由最高的1995年的 33.0 4 10 0 0个活产儿 (‰ )下降至 2 0 0 0年的 0 .5 5‰ ,全年 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 ,无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以出生后 2 -7天为主 ,男女发病比例接近一致 ,患儿为在家出生为主 ,多数患儿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琼中县1997年后在国际组织援助下加大了对育龄妇女破类免疫工作的力度 ,1997-2 0 0 0年阶段比 1994-1996年阶段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 83.2 3% ,病死率下降 9.2 0 % ,证明育龄妇女接种破类 (TT)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15.
殷敏  李芬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2):101-1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2000年微山县沿湖四个乡镇发生麻疹流行。为今后我县的麻疹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本次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谢超  陈长  李放军 《当代医学》2007,(19):103-104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1996~2006 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1999年以来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湘西、湘南地区.目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较低,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病例男女性别比差异较大,分别为2.32:1和2.57:1.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中,在家不洁分娩和无TT免疫史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湖南省经过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工作,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但实现消除的目标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18.
谢超  陈长  李放军 《当代医学》2007,(10):103-104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1996~2006 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1999年以来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湘西、湘南地区.目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较低,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病例男女性别比差异较大,分别为2.32:1和2.57:1.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中,在家不洁分娩和无TT免疫史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湖南省经过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工作,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但实现消除的目标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19.
王东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81-1582
目的了解东莞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2004—2008年全市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231例,年均发病率为0.356‰,年均病死率为8.23%;病例全部为外地流动人口,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2.27:1;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未接受产前检查、在家分娩以及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外来流动人口是东莞市NT防控的重点,加强流动孕产妇的宣传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和开展有效的监测是东莞市消除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在肠道传染病中的发病率一直居全市之首,它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探索其流行规律,改进防治对策,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文对忻州市1999~2003年5年间的菌痢发病资料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