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每天1次,每次150 mg,连服6周.采用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4%,显效为72%,有效为16%,未达标者8例,收缩压(SBP)从治疗前的(152.4±11.5) mm Hg降至治疗后(130.2±8.2 mm) Hg(P<0.01),舒张压(DBP)从治疗前(96.4±4.8) mm Hg降至治疗后(82.1±4.6) mm Hg.动态血压监测SBP下降幅度为(18.9±0.9) mm Hg,DBP下降幅度为(12.8±3.1) mm Hg.降压谷/峰比率SBP为68%,DBP为63%,血压负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口服安博维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妇女控制血压后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健康妇女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 )测定 4 1例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妇女及 2 4例健康妇女循环中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E 选择素 (E se lectin)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妇女CRP、IL 6、sICAM 1、E selectin水平分别为 (1.4 2± 0 .30 )mg/L ,(0 .2 9± 0 .0 5 )ng/ml,(2 5 1.79± 30 .34)ng/ml,(39.0 7± 6 .39)ng/ml较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水平 [(1.13± 0 .19)mg/L ,(0 .2 4± 0 .0 3)ng/ml,(2 19.2 0± 2 2 .73)ng/ml,(2 9.82± 5 .30 )ng/ml]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老年高血压妇女积极控制血压后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仍存在明显异常 ,应寻求降压治疗之外的抗炎、抗粘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服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方法9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分别观测服药后4、8、12周的血压及用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服药12周后,厄贝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从(150.2±12.1)/(98.2±7.2)mm Hg下降为(127.0±11.2)/(80.3±13.4)mm H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SBP/DBP从(151.0±10.3)/(99.1±8.2)mm Hg下降为(124.1±10.2)/(78.1±12.2)mm Hg。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1.73%与91.09%(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效,但后者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前者,随访12周两组的临床耐受性均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变化 ,探讨ET - 1在EH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EH组 ,服用厄贝沙坦治疗 4周 (剂量 15 0~ 30 0mgd-1) ,4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压和血浆ET - 1水平 ,检测厄贝沙坦治疗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 - 1的变化。结果 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EH组与对照组血浆ET - 1水平分别为 90 .2 4± 2 9.2 3ng/L、5 8.31± 11.4 2ng/L ,前者较后者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高血压I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I级 (P <0 .0 5 ) ,高血压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级 (P <0 .0 5 )。厄贝沙坦组治疗后ET - 1水平为 6 8.98± 8.2 0ng/L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SBP和DBP分别为 16 8.34± 12 .92、112 .33± 8.0 4mmHg ,治疗后分别为 12 8.32± 18.4 3、82 .76± 4 .2 2mmHg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EH患者血压与ET - 1水平正相关 ,厄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血浆ET - 1水平亦降低。  相似文献   

5.
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伊贝沙坦 15 0mg ,1次 /d ,根据疗效调整用量为 75~ 30 0mg ,1次 /d ,疗程 4周。结果降压疗效 :显效 14例 (35 .0 % ) ,有效 2 1例 (5 2 .5 % ) ,无效 5例 (12 .5 % ) ,总有效率 87.5 % ;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 36例 ,心电图疗效 :显效 8例 (2 2 .2 % ) ,有效 13例 (36 .1% ) ,无效 15例 (4 1.7% ) ,总有效率 5 8.3%。治疗 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 ,坐位血压明显下降 [治疗前 (171.5± 13.6 ) /(96 .2± 8.2 )mmHg,治疗后 (135 .8± 7.6 ) / (75 .9± 6 .7)mmHg ,P <0 .0 1],心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检测 2 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降压谷峰比值率 >6 5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不良反应轻微 ,均能耐受治疗 ,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应用自然疗养因子配合人工疗养因子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在疗养期间探讨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疗养员 5 3例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自然疗养因子、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等治疗手段 ,用校正的同一血压计分别于入院 2、7、12、17d8时和 16时各测血压 2次 ,取其均值 ,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疗养第 17天的降压效果 显效 2 1例 (3 9.6% ) ,有效 2 5例 (4 7.2 % ) ,无效 7例 (13 .2 % ) ,总有效率 86.6%。 (2 )疗养不同时期的血压变化 疗养第 7天测 SBP(2 1.3± 1.3 5 )、DBP(13 .0± 0 .43 )与第 2天 SBP(2 1.8± 1.3 0 )、DBP(13 .1± 0 .3 2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第 12天 SBP(19.7± 1.48)、DBP(12 .4± 0 .79)和第 17天 SBP(18.8± 1.2 9)、DBP(12 .0± 0 .91)与第 2天所测血压比较 (P<0 .0 1) ,差异非常显著 ,有效降压时间在入院第 7天 ,随着疗养时间的延长血压下降更加明显 ,直至正常。结论 兴城疗养地具有集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沙浴和医疗步行等多种医用资源 ,利用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的优势、对轻、中度高血压有非常显著的治疗作用 ,避免了药物降压的诸多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南清 《临床医学》2002,22(4):43-44
目的:评价并比较伊贝沙坦及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86例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3例,给伊贝沙坦150mg,po,qd;B组43例,给培哚普利4mg,po,qd,疗程均为24W。结果:治疗24W后,A组SBP和DBP下降差值分别为(25±10)mmHg和(18±5)mmHg;B组为(26±11)mmHg和(17±5)mmHg(均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均能显著降压,并能使左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正常妊娠合体滋养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活性变化及合体滋养细胞源性的一氧化氮 (NO)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2 1例正常妊娠、15例重度妊高征 ,15例中度妊高征、14例轻度妊高征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NOS活性 ,运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计算出每例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NOS活性反应产物甲月替灰度值。结果中度妊高征 (79.9± 8.8)、重度妊高征 (78.7± 8.4 )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NOS活性反应产物甲月替灰度值比轻度妊高征 (85 .6± 8.4 )及正常足月妊娠 (86 .8± 11.5 )低 (P <0 .0 5 )。结论妊高征病人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NOS活性降低 ,导致其NO生成减少 ,在妊高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重型胰腺炎发病机制和早期监测指标。方法对 12例重型胰腺炎 (SAP) ,15例轻型胰腺炎 (MAP)病人和 13例正常人 (N )的外周血用ELISA法测定IL -6及TNF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CD4 、CD8 细胞。结果SAP组IL-6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及N组 (P <0 .0 1) ,但MAP组与N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IL -6大于 10 0 pg/ml时预测SAP的敏感性为83 .33 % ,特异性 93 .33 % ;三组间TNF检出率无差异 ;CD4 百分率在SAP组明显下降 (P <0 .0 1)。SAP组IL -6与CD4 百分率呈明显负相关 (r =-0 .6 196 ,P <0 .0 5 )。结论SAP早期IL -6升高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属其早期反应 ,测定IL -6有助于轻、重型胰腺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中Her 2 /neu、Topo Ⅱ基因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1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和 35例未化疗乳腺癌组织中Her 2 /neu和Topo Ⅱ基因表达 ,根据癌组织形态学改变判断疗效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标记指数(Topo ⅡLI)与未化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2 71.1± 5 6 .9比 2 87.3± 6 4 .9,P >0 .0 5 ) ,而Het 2 /neu阳性率则低于未化疗乳腺癌组织 (31.1%比 5 1.4 % ,P <0 .0 5 )。②化疗有效组乳腺癌Topo Ⅱ表达高于化疗无效组 (2 87.0± 37.1比 199.2± 35 .5 ,P <0 .0 5 ) ,而Her 2 /neu阳性率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47.2 %比4 8.0 % ,P >0 .0 5 )。③新辅助化疗乳腺癌Her 2 /neu表达与Topo Ⅱ呈正相关 (r =0 .71)。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Topo Ⅱ表达状态可能成为临床选择敏感药物的指标 ;与Her 2 /neu一样 ,Topo ⅡLI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NI)或异搏定缓释片 (VE)治疗老年高血压比较其抗高血压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随机、单盲、平行对比方法 ,通过偶测血压以及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对两药降压疗效比较。对心率变异 (HRV )监测以评价两药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间接评估对老年高血压的安全性。结果 :NI和VE降压疗效分别为 90 %和 80 % ,降压幅度NI为 2 83± 0 2 7/1 84± 0 3 0kPa ,VE为 1 98± 0 3 3 /1 47± 0 2 2kPa。收缩压 (SBP)P <0 0 5 ,舒张压 (DBP)P >0 0 5。NI的T/P比值 88 0 3 (± 3 12 ) % >VE比值 5 1 0 2 (± 2 87) % (P <0 0 5 )。而心率变异 (HRV )影响VE为优。两者均能降低血压负荷。结论 :两药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对轻、中度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均有较好降压疗效 ,NI尤其对T/P比值影响较VE为优。而对有交感张力增高的高血压患者运用VE为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PCL)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膝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6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40 .6 (19~ 6 3)岁 ,镜检后即取自体半腱肌 ,在镜视下行等长重建 ,两端用螺钉悬吊固定。术后配合石膏固定4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 7.5 (3~ 2 0 )个月 ,临床效果优良者 5例。Lysholm膝部评分术前为 (17.6 7± 9.32 )分 ,术后为(80 .5± 5 .47)分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 <0 .0 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三股半腱肌重建PCL手术创伤小 ,股、胫骨移植韧带固定部位定位准确 ,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静脉滴注尼卡地平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尼卡地平对老年人高血压危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人 (≥ 6 0岁 )高血压危象患者 92例 ,治疗前平均收缩压 (SBP) (2 36± 16 )mmHg和 (或 )舒张压 (DBP) (12 5± 11)mmHg ,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尼卡地平 (佩尔地平 ) ,剂量为 0 5~ 6 μg·kg-1·min-1,根据血压每 5min调整剂量 1次 ,每次增加 5 μg/min ,直至达到目标血压 15 0~ 16 0 /10 0~ 110mmHg,然后维持此血压水平 1~ 3d。结果 用药后 5min、10min、30min、1h、2h的平均血压降至 2 31/12 5、2 2 6 /12 3、2 17/12 1,2 0 7/118、2 0 3/10 7mmHg ,2 4h后达最大效应 ,血压平均为 (16 8± 11) /(10 0± 9)mmHg ,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滴注尼卡地平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危象起效快、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 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 10mg(n =2 3) ,每日一次 ;左旋氨氯地平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苯那普利 10mg及左旋氨氯地平 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 (P值均 <0 .0 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 (P值均 <0 .0 1) ,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②治疗后 2 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 ,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 ,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比较单用伊贝沙坦和联合一种小剂量降压药物,如氢氯噻嗪,或尼群地平等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本文对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10例,年龄26—78岁。按WHO/ISH高血压分级,一级19例,二级49例,三级42例,随机分为A组(单用伊贝沙坦)和B组(联合用药)两组。临床治疗观察4—12个月以上,观察降压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4周后A组SBP平均下降28.8mmHg,DBP平均下降22.8mmHg,总有效率81%,B组SBP平均下降29.6mmHg,DBP平均下降23.6mmHg,总有效率96.1%。结论 伊贝沙坦单用和联用治疗各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对轻中度高血压单用即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作为一种较安全可靠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沙坦单用或与培哚普利合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择 6 2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d或氯沙坦 2 5~ 5 0mg/d加培哚普利 2~ 4mg/d降压治疗 6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氯沙坦或氯沙坦加培哚普利均能使LVMI及Fg降低 ,氯沙坦加培哚普利降低的程度更大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氯沙坦与培哚普利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 ,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 (卡组 )和阿替洛尔组 (对照组 ) ,各 3 0例 ,分别给予卡维地洛 10~ 40mg/d和阿替洛尔 2 5~ 10 0mg/d ,疗程 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 2、4、6、8周末测量坐位血压及心率 ,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 1)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卡组SBP/DBP降低 2 8.3 / 2 0 .1mmHg( 16.9%/ 19.5 %) ,对照组SBP/DBP降低 2 3 .5 / 16.9mmHg( 14 .3 %/ 16.5 %) ,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 2 )卡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6.7%和 76.7%,总显效率分别为 66.7%和 60 .0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 3 ) 8周末 ,两组心率均降低 ,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 (NPC)患者的GSTM1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内参照PCR对NPC患者的基因组DNA进行GSTM1基因型检测。结果NPC患者GSTM1空白基因型频率为 6 0 .0 % ,对照组为 4 5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OR =1.833,95 %CI =1.0 4 6~ 3.14 7;鳞癌的空白基因型频率为 6 0 .5 % ,明显高于腺癌的5 0 .0 % (χ2 =5 .4 0 6 ,P <0 .0 1) ;吸烟者空白基因型个体患鼻咽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OR =2 .813,95 %CI=1.35 3~ 6 .0 12 ,P <0 .0 1) ,而不吸烟者的危险性增加不明显 (P >0 .0 5 )。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NPC患者的遗传易感有关 ,与NPC的病理类型也有关 ,吸烟者的GSTM1空白基因型个体更易患NPC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自我血压监测与非监测者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武汉市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与非监测者在血压控制、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病史 >1年的 2 4 97例高血压患者中随机入选 2 6 0例进行问卷调查。能坚持每周测 3d ,每天测 2次血压者为自测组 ,其余为非自测组。将 2组患者不停止治疗的情况下统一测量血压连续 2d ,每天 2次 ,诊断标准及心血管危险分层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准。结果 :2 6 0例中符合自测组患者仅 32例 ,非自测组 2 2 8例 ,自我监测率为 12 .3% ;平均收缩压 (SBP)自测组为 12 6 .34± 6 .10mmHg ,非自测组为14 5 .0 7± 11 0 0mmHg ,平均舒张压 (DBP)自测组为 80 .6 9± 5 .0 6mmHg,非自测组为 90 .4 3± 6 .11mmHg。高血压控制、分级及心血管危险分层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武汉市自我血压监测的患者血压控制理想 ,心血管危险分层多为低危 ,而非监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 ,心血管危险分层多为高危和很高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中采用静脉高浓度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5 2例低钾血症患者 ,行静脉高浓度补钾 (0 .6 %~ 0 .8% ) ,补钾过程中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和电解质 ,持续心电监护 ,了解心率、心律、血压、心电图变化 ,监测尿量。结果5 2例低钾血症患者中的 5 0例在 2 4h内血钾水平恢复正常 ,另外 2例分别在 36h和 72h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因补钾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严密监测条件下行静脉高浓度补钾 ,见效快、安全、不增加输液量 ,适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