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 mg(n=23),每日一次;左旋氨氯地平2.5 mg(n=22),每日一次;苯那普利10 mg及左旋氨氯地平2.5 mg(n=22),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有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同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mg(n=23),每日一次;左旋氨氯地平2.5mg(n=22),每日一次;苯那普利10mg有左旋氨氯地平2.5mg(n=22),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氯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治疗后2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轻中度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97例轻中度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男51例,女46例)随机分为3组:左旋氨氯地平组(33例)、苯那普利组(30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34例)。在24周的观察期内,患者根据接受的药物剂量分为3个阶段进行。前8周,苯那普利组10 mg;左旋氨氯地平组2.5 mg;联合组苯那普利10 mg 左旋氨氯地平2.5 mg,若尿蛋白能控制,则维持治疗,不能控制者进入第2阶段治疗。在第2个8周内,给予患者加倍剂量:苯那普利组20 mg;左旋氨氯地平组5 mg;联合组苯那普利20 mg 左旋氨氯地平2.5 mg或苯那普利10 mg 左旋氨氯地平5 mg,尿蛋白仍不能控制者进入第3阶段治疗。最后8周内,给予再次加倍至每日苯那普利组40 mg;左旋氨氯地平组10 mg;联合组苯那普利20 mg 左旋氨氯地平5 mg。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减少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并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单用或与培哚普利合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择 6 2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d或氯沙坦 2 5~ 5 0mg/d加培哚普利 2~ 4mg/d降压治疗 6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氯沙坦或氯沙坦加培哚普利均能使LVMI及Fg降低 ,氯沙坦加培哚普利降低的程度更大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氯沙坦与培哚普利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 ,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金毅斌  蒋睿  陈敏  蒋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891-389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Ca2+通道阻滞剂(CCB)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07-2009-06间新疆武警兵团指挥部后勤部医院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入三组:苯那普利组、氨氯地平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苯那普利组口服苯那普利10mg,1次/d;氨氯地平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1次/d;联合治疗组口服苯那普利10 mg、氨氯地平5 mg,1次/d;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测血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苯那普利组、氨氯地平组及联合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0%和93.3%,联合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苯那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P〈0.05)。治疗8周后苯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苯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苯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 ,以及对心率、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治疗组 (治疗组 )和氨氯地平治疗组 (对照组 ) ,分别给予苯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 4周 ,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自身前后对照 ,两药均有显著降压效果 (P <0 .0 1) ,对心率、血糖、血脂和电解质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治疗组肾功能显著改善 (P <0 .0 1)。结论 :苯那普利降压效果显著 ,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左旋氨氯地平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 (依那普利 )对老年 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男2 3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6 3± 7岁 )随机分为三组 :左旋氨氯地平组 (12例 )、依拉普利组 (12例 )及两药联合治疗组 (12 )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 ,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 2 .5mg、依拉普利 5mg ,清晨口服 ,每日一次 ,如果治疗 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 (>140 /90mmHg) ,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 5mg ,依拉普利增加至 10mg ,共用 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P均 <0 .0 1) ,并可减少 2 4h尿白蛋白排出 (P <0 .0 5 )。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 (P <0 .0 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 2 4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抑肽酶并纤维蛋白胶 (FG)对肺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 (HcT)、血小板计数 (PL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A组 ,n =2 0 )、抑肽酶组 (B组 ,n =2 0 )、FG组 (C组 ,n =2 0 )、抑肽酶和FG组 (D组 ,n =2 0 ) ,观察四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 2 4h、第二个 2 4h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前、术后 2 4h、48hHb、红细胞压积HcT、PL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的含量变化。结果术中失血量B组与D组均明显少于A组或C组 (P<0 .0 1) ;所有患者均未输注异体红细胞 ;术后 2 4h、第 2个 2 4h胸腔引流量D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与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58例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29例,给予苯那普利10 mg,1次/d;联合用药组29例,苯那普利10 mg,1次/d,联合胰激肽原酶240 U,3次/d,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用药前后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变化。结果:苯那普利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较用药前降低(P<0.05);与苯那普利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可更显著减少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与苯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较苯那普利单独应用能更好地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5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 ,每天 1次 ,每次 15 0mg ,连服 6周。采用偶测血压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 84 % ,显效为 72 % ,有效为 16 % ,未达标者 8例 ,收缩压 (SBP)从治疗前的 (15 2 .4± 11.5 )mmHg降至治疗后 (130 .2± 8.2mm)Hg(P <0 .0 1) ,舒张压 (DBP)从治疗前 (96 .4± 4 .8)mmHg降至治疗后 (82 .1± 4 .6 )mmHg。动态血压监测SBP下降幅度为 (18.9± 0 .9)mmHg ,DBP下降幅度为(12 .8± 3.1)mmHg。降压谷 /峰比率 :SBP为 6 8% ,DBP为 6 3% ,血压负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口服安博维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三组:左旋氨氯地平组(12例)、依拉普利组(12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12)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依拉普利5 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如果治疗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 mmHg),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依拉普利增加至10mg,共用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C)增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MC株中加入脂多糖 (LPS)后 ,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sA ,设实验组 1组 :MC +LPS +CsA ,设对照组 2组 :MC +LPS组和MC组 ,分别将上述 3组命名为 :CsA组 ,LPS组 ,MC组。采用MTT掺入方法 ,于2 4h、48h ,观察 3组中MC增生水平。结果CsA组于48hMC增生的抑制最为显著 ,CsA组MC增生水平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5 )和MC组 (P <0 .0 5 )。结论CsA能抑制大鼠肾小球MC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短期疗效的异同。方法 :5 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 14 8~ 3 5 2 μmol/L)分氯沙坦组 3 2例和苯那普利组 2 4例 ,分别口服氯沙坦 5 0mg/d和苯那普利组 10mg/d连续 8周 ,观察用药前及后 4、8周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 (BUN)、肌酐 (Scr)、尿酸 (UA)和钾的变化及咳嗽反应。结果 :治疗 4、8周两组血压 ,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8周后氯沙坦组BUN、Scr有所下降 ,苯那普利组Scr下降 ,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仅氯沙坦组血尿酸减低 ( 4w ,P <0 .0 5 ;8w ,P <0 .0 1) ,两组血钾前后对比均无显著意义 ,苯那普利组咳嗽反应为 4例 ( 4 /2 8)。结论 :两者均有较好控制血压 ,明显降低尿蛋白 ,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疗效相似 ;氯沙坦尚有减低血尿酸 ,无咳嗽反应 ,用药耐受性更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妇女控制血压后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健康妇女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 )测定 4 1例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妇女及 2 4例健康妇女循环中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E 选择素 (E se lectin)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妇女CRP、IL 6、sICAM 1、E selectin水平分别为 (1.4 2± 0 .30 )mg/L ,(0 .2 9± 0 .0 5 )ng/ml,(2 5 1.79± 30 .34)ng/ml,(39.0 7± 6 .39)ng/ml较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水平 [(1.13± 0 .19)mg/L ,(0 .2 4± 0 .0 3)ng/ml,(2 19.2 0± 2 2 .73)ng/ml,(2 9.82± 5 .30 )ng/ml]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老年高血压妇女积极控制血压后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仍存在明显异常 ,应寻求降压治疗之外的抗炎、抗粘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继红  杨喜山  曾莉  董平栓 《临床荟萃》2003,18(14):803-804
目的 采用 6分钟步行试验 ,对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6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经过 1~ 2周的基础抗心衰治疗后 ,随机分为两组 :①小剂量苯那普利治疗组 (A组 )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小剂量苯那普利 (10mg/d ,每日 1次 )。②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组 (B组 )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大剂量的苯那普利 (2 0mg/d ,每日 1次 ) ;疗程均为 2 0周 ,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分别做 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两组用苯那普利治疗 2 0周后 ,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均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1) ,与小剂量组相比 ,大剂量组改善更明显 (P <0 .0 1)。结论 与小剂量苯那普利相比 ,大剂量苯那普利更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三组左旋氨氯地平组(12例)、依拉普利组(12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12)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依拉普利5 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如果治疗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 mmHg),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依拉普利增加至10mg,共用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尿剂治疗对气温骤降时高血压病人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把 111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分成有、无利尿剂治疗两组 ,观察气温骤降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病人气温骤降前血压控制均达到目标血压 ;②气温骤降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升高 ;③气温骤降后两组心率均无明显改变 ;④与对照组比较 ,利尿剂治疗组 ,气温骤降后收缩压上升幅度减少 ,舒张压上升幅度增加。结论气温骤降使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 ,利尿剂治疗对阻断此时收缩压上升较其他降压药好 ,但对阻断舒张压上升不如其他降压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联合治疗对血压晨冲异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入选患者104例随机分为3组.左旋氨氯地平组34例(2.5 mg,1次/d);福辛普利组35例(10 mg,l次/d);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联用组35例.观察时间12个月.测定基线和治疗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血清肌酐(Scr)、尿肌酐(Ucr),计算肌酐清除率(Ccr). 结果 3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UAE(均P<0.01).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Ccr由治疗前的(79.1±6.8)ml/min上升为(109.6±16.1)ml/min(P<0.01). 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血压晨冲异常升高患者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合治疗对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 ,分为 2组进行治疗。①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 (ITIE组 ,17例 ) ;②经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 (HAI)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 ,15例 )。结果治疗后获二期手术切除率 ,二组分别为 5 .8%、2 0 %(P <0 .0 1) ;治疗后 0 .5、1、2年生存率ITIE组为 5 8.5 %、35 .3%、11.7%;联合治疗组为 80 %、5 3.3%、2 6 .6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HAI +I TIE联合疗法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效果优于单纯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相比较评价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试验 ,将 2 3 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 (n =82 )、依那普利组 (n =76)和氨氯地平组 (n =77)。分别服用缬沙坦 80mg/d、依那普利 10mg/d或氨氯地平 5mg/d ,共 8周。用药 4周后对舒张压≥ 90mmHg者 ,以上剂量加倍。 结果  8周末缬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压 ,有效率分别为 63 .4%、65 .8%、64 .9%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达 14 .5 % (11/ 76) ,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为 1.2 % (1/82 )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氨氯地平组出现面部潮红 3 .9% (3 / 77) ,踝肿 2 .6% (2 / 77) ,与前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可逆转患者心肌重塑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