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昕  孔德刚  杨光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2):548-549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使疝的治疗发生了根本变化,并在国内外逐渐广泛开展.作者于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57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病。传统的疝修补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44年Bassini行疝修补)[1],尽管在术式方面做了各种改革,但大都是在不同的解剖层次上行缝合,且术后均有一定张力。其目的是加强和修复缺损,以减少术后的复发和不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各种人工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病.传统的疝修补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44年Bassini行疝修补)[1],尽管在术式方面做了各种改革,但大都是在不同的解剖层次上行缝合,且术后均有一定张力.……  相似文献   

4.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腹股沟疝修补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广泛开展、推广,是目前最推崇的符合人体解剖和疝病理生理的科学方法。作者收集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采用该术式治疗腹股沟疝57例,随访1~36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范澍  刘佳新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2000-2001
【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戈尔公司提供的聚四氟乙烯平片对65例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就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1.8min,术后6h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随访12~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平片修补术符合腹股淘管的解剖特点,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及手术适应证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邓雄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37-1338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直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12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按修补方式分为平片式组和疝环充填式组各6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3~6d出院。并发症:两组切口积液各1例,经换药后好转,未取出补片。随访10个月至7年。平片组有1例于术后3年复发。两组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在术后切口异物感和治疗费用上平片组优于疝环充填充组,疝环充填式组复发率低于平片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减轻切口异物感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护理技术。方法:对比分析68例采用平片治疗、62例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亮海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9):1318-1319
【目的】比较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从1998年4月至2005年3月本院收治的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106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组(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54±17.21)min(、8.36±4.43)h(、6.58±1.92)h(、7.45±2.25)d。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对照组)(P<0.01);术后应用镇痛药情况及伤口牵扯感、低热、尿潴留、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7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修补符合腹股沟管解剖生理,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腹股沟疝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巴德补片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各类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手术时间30~92 min,平均57 min;出血量20~90 ml,平均45 ml。患者于术后6~24 h下床活动。手术切口无感染,全部一期愈合。术后需应用止痛药15例;出现阴囊肿胀12例、尿潴留9例,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局部有异物感15例,患者能忍受,均未予处理。住院时间4~8 d,平均7 d。随访时间3个月~5 a,无一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均适合各类腹股沟疝的治疗,手术操作方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外疝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日趋广泛。本院2001-01/2007-12共行各类无张力疝修补术960例次,术后感染4例,笔者对感染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腹股沟疝。术后1个月以内发生感染的共1例,术后3个月发生感染的为3例。感染症状包括局部红肿、肿胀、渗液、疼痛及窦道形成等。  相似文献   

12.
吴团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190-519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2006-01-2009-12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网片(30 cm×30 cm)剪成5 cm×6 cm,对200例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7 d出院,术后疼痛小,无腹股沟紧缩感,随访6个月~2 a无一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费用低等优点,是一项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笔者对70例该类患者进行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补片选择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7—01/2008—01采用平片法(Lich tenstsin手术)、疝环充填式两种方法为46例患者实施了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3~76岁.平均病程3个月~20a。斜疝36例,直疝10例,复发疝1例(初次为Bassni法修补10a),嵌顿疝1例,合并糖尿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高血压病3例,前列腺增生2例,双侧巨大疝1例。使用平片法12例,充填式34例。  相似文献   

15.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采取多种护理措施;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消除腹压增加的因素,术后进行伤口护理,阴囊护理、保暖,协助患早期活动及给予出院指导,使患疼痛减轻,康复快,并发症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访0.5 a来无一例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4—09/2008—09开展疝环充填式及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14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5例,女52例,年龄21~84岁。斜疝132例(右侧72例,左侧38例,双侧22例),腹壁切口疝15例(巨大切口疝1例)。1.2修补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根据患者腹股沟管后壁缺损的情况作适当修剪。  相似文献   

17.
三种补片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临床上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补片类型有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及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等三大类。为研究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2000-01~2006-01开展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上述三种补片的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使用MycroMesh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120 例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美国Gore公司生产的MycroMesh人体软组织补片,对120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及时间,手术指征,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切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MycroMesh人体软组织补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简单、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肖波  罗建管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23-1324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处理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利弊。【方法】行急症疝修补术的60例成人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B组行传统Bassini法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异性(P〉0.05)。B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A组(P〈0.01)。B组有3例复发,A组无复发病例(P〈0.01)。【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处理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一种低并发症、低复发率、安全、有效、可接受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成人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如不治疗,有时会出现疝嵌顿、绞窄坏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