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脑髓鞘转录因子1(MyT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给SD大鼠先后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成癫疒间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癫疒间大鼠癫疒间发作后不同时间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疒间后1 d组大鼠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癫疒间后其他各时间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癫疒间后7 d组MyT1阳性细胞数最多(P<0.01,P<0.05).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早期大脑MyT1表达增加,并有时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戊四氮致癎大鼠海马S-100β蛋白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戊四氮致疒间 大鼠脑内海马区S 10 0 β蛋白的变化与癫 疒间 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惊厥组、癫疒间 持续状态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内S 10 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惊厥组大鼠海马内S 10 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于致 疒间 后 12h开始增加 ,2 4h达高峰 ,72h恢复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癫疒间 持续状态组大鼠海马内S 10 0 β蛋白在 12h、2 4h均有明显增加 ,较惊厥组更为显著。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致疒间 大鼠海马内S 10 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与癫疒间 持续时间及发作强度有关 ,提示S 10 0 β蛋白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癫 疒间 后脑损伤、特别是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一种较灵敏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1在海马区的表达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成年和美解眠致痫大鼠海马区IL-1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结果:成年大鼠海马区存在IL-1R1-IR阳性细胞,美解眠致痫后,海马区该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致痫前后给予尼莫地平,海马区该阳性细胞增较癫痫大鼠显著减少,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戊四氮致疒间大鼠脑内海马区S-100 β蛋白的变化与癫疒间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惊厥组、癫疒间持续状态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内S-10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惊厥组大鼠海马内S-10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于致疒间后12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72 h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癫疒间持续状态组大鼠海马内S-100 β蛋白在12 h、24 h均有明显增加,较惊厥组更为显著.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致疒间大鼠海马内S-10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与癫疒间持续时间及发作强度有关,提示S-100 β蛋白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癫疒间后脑损伤、特别是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一种较灵敏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NMDA受体与惊厥和癫疒间 易感性的形成密切相关。为了探讨癫疒间 发病的分子机制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 ,研究了马桑内酯致疒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 NMDA受体亚单位 1 ( NMDAR1 ) m 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马桑内酯致疒间 大鼠顶叶大脑皮质及海马齿状回 NMDAR1 m RNA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 P<0 .0 1 ,P<0 .0 5)。提示 :马桑内酯上调脑组织内 NMDAR1亚单位 m RNA水平 ,可能是其致疒间 及使惊厥易感性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受体TrkB基因在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海马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匹罗卡品(PILO)致疒间大鼠海马GAP-43及Trk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匹罗卡品致癫疒间持续状态后3~6小时,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CA3区及CA1区锥体细胞层Trk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在慢性期第7~30天,呈现第2次表达增强.致疒间后6~12小时,正常状态下并不表达GAP-43的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其GAP-4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4小时~7天表达减少,在癫疒间慢性期表达再次高于对照组.结论 GAP-43及TrkB是颞叶癫疒间病理基础--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重要分子机制;BDNF对苔藓纤维的作用部分是通过GAP-43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致疒0 间大鼠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对雄性成年SD大鼠先后腹腔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制成癫癎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癎性发作后早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除癫癎后1 d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脑皮质内NG2和O4阳性细胞都有明显的增加;癫癎后1 d组海马CA1区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癫癎后7 d组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癎大鼠早期大脑NG2和O4表达增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多,并且和观测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8.
NMDA受体与惊厥和癫疒 易感性的形成密切相关.为了探讨癫癇发病的分子机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马桑内酯致疒 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1(NMDAR1)mRNA 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马桑内酯致癇 大鼠顶叶大脑皮质及海马齿状回NMDAR1 mRNA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 P<0.05).提示:马桑内酯上调脑组织内NMDAR1亚单位mRNA水平,可能是其致癇及使惊厥易感性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癫痫的机制及其与海马区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腹腔注射美解眠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2小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免疫球蛋白G,隔日1次,共4次。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惊厥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免疫球蛋白G对癫痫大鼠海马区IL-2R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 致痫前给予免疫球蛋白G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较对照组大鼠延长(P<0.001),惊厥评分降低(P<0.01),海马区IL-2R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减少(P<0.001)。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癫痫发作具有肯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该疗法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及海马区IL-2R表达,并通过IL-2R维持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癫发作后海马区囊泡锚定蛋白Ⅰ(synapsinⅠ)的表达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突触功能、形态可塑性与癫的关系。方法用锂匹罗卡品制作癫疒间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致疒间后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synapsinⅠ在海马的表达;应用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结果癫疒间组大鼠海马区synapsinⅠ的表达于致疒间后3h减弱;6h和12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24h恢复正常并持续到60d。致疒间后3h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PSD)和突触数密度(Nv)无显著改变;6hPSD增高,Nv降低;7d、30dPSD恢复正常,Nv增高。结论synapsinⅠ的高表达和PSD的增高可能与急性期癫疒间持续状态的维持有关;synapsinⅠ的正常表达和PSD的正常可能是静止期内癫疒间不发作的原因之一;慢性期Nv的增加是自发性发作出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脑屏障内皮细胞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与癫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Wistar大鼠皮质和海马区ICAM-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海马区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上均有少量ICAM-l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美解眠致癎组大鼠,上述脑区ICAM-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0.01);致癎前给予地塞米松组大鼠,相应脑区ICAM-I免疫反应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达于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上的ICAM-1通过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调节脑内免疫反应参与癫癎发病.糖皮质激素治疗癫癎机制之一与其抗粘附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大鼠在发作间期美解眠诱发试验中的放电特征.方法 给予SD大鼠头颅额、顶、枕部铺设硬膜外电极6枚,用立体定向方法在大鼠感觉运动皮质区注入氯化铁溶液,建立急性癫痫模型,记录脑电24小时,观察在发作间期给予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大鼠腹腔注射美解眠后诱发癫痫发作的脑电情况.结果 美解眠诱发试验中,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期脑电,其中一种与急性氯化铁模型的发作期放电相同,另一种与美解眠自身所致癫痫的发作期放电相似.结论 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大鼠在美解眠诱发试验中能够产生原有癫痫发作,但是假阳性率较高;氯化铁致痫大鼠对美解眠的反应性较正常大鼠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化锂-匹罗卡品致癫大鼠脑髓鞘转录因子1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氯化锂、匹罗卡品对雄性成年SD大鼠先后腹腔注射,制成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采用5′末端标记地高辛的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癫性发作后早期大鼠大脑皮质MyT1 mRNA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癫痫后1d组大鼠脑皮质MyT1 mRNA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其他各组大鼠脑皮质MyT1 mRNA阳性细胞数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癫痫后7d和14d组MyT1mRNA阳性细胞数都有非常显著的增加(P<0.05,P<0.01)。结论 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癫大鼠早期大脑MyT1 mRNA表达增加,并有时程性变化,提示与早期脑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GM1对癫痫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1对癫痫大鼠脑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硫代氨基脲 (7.5mg/kg)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致痫组大鼠和GM 1干预组大鼠在癫痫发作 2 4小时、4 8小时、72小时及 7天时 ,以及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大鼠 72小时时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实验大鼠海马及额叶神经细胞表达情况。同时应用电镜技术观察受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无癫痫发作 ,致痫组和GM1干预组大鼠有Ⅰ Ⅴ级癫痫发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癫痫鼠在其海马、额叶有较多的NGF阳性神经细胞表达 ,而未致痫鼠偶有NGF阳性细胞表达 (P <0 .0 5 )。在致痫鼠中 ,GM1干预后NGF表达明显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5 ) ,且以 72小时NGF表达为最高(P <0 .0 5 )。电镜显示癫痫鼠神经细胞损伤 ,但GM1干预后损伤减轻 ,而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神经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结论 癫痫发作可引起脑细胞损伤 ;GM1对癫痫大鼠脑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诱导NGF表达增多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癫痫大发作后不同时段的表达情况,探索SDF-1在癫痫大发作后海马结构重塑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癫痫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腹腔注射匹罗卡品22.5 mg/kg体重,制造SD大鼠癫痫大发作模型后,分别于6小时、12小时、24小时、2天,7天、14天、28天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CA3区的SDF-1表达情况。结果SDF-1在癫痫发作后6小时开始升高,2-7天达峰值后开始下降,28天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SDF-1在癫痫大发作后的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提示SDF-1在癫痫大发作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海马部位的定向迁移及海马结构重塑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癫痫模型大鼠心肌组织钠氢交换体1(NHE1)的表达及凋亡情况.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共40只纳入研究,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构建癫痫模型作为模型组(n=22),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n=18);模型成功后第60天,麻醉处死后取心肌组织,应用蛋白印迹和RT-PCR检测NHE1的表达,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对癫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匹罗卡品(Pilo)制作大鼠癫癇持续状态(SE)模型,随机分为Pilo组、Mel组和对照组,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数和caspase-3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E后6h,Pilo组开始出现少量TUNEL阳性细胞;SE后72h,达到高峰;SE后7d,TUNEL阳性细胞开始减少。SE后6h,Pilo组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细胞数增多,主要集中于CA1和CA3区;SE后48h,达到高峰;SE后72h,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SE后7d,caspase-3表达基本恢复正常。Mel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表达均明显低于Pilo组大鼠(均P〈0.01)。结论Mel可减少癫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caspase-3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ole of 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interacting protein 1 (KChIP1)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pilepsy. Methods Sprague Dawley female adult rats were treated with pentylenettrazole (PTZ) to develop acute and chronic epilepsy models. The approximate coronal sections of normal and epilepsy rat brain were processed for immunohistochemistry. Double-labeling confocal mic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existence of KChIP1 and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Results KChIP1 was expressed abundantly throughout adult rat brain. KChIP1 is highly co-localize with GABA transmitter in hippocampus and cerebral cortex. In the acute PTZ-induced convulsive rats, the number of KChIP 1-postive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s of CA 1 and CA3 (P 〈 0.05); whereas the chronic PTZ-induced convulsive rats were found no changes. The number of GABA-labeled and co-labeled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us appeared to have no significant alteration responding to the epilepsy-genesis treatments. Conclusion KChIP1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TZ-induced epileptogenesis process as a regulator to neuronal excitability through influencing the properties of potassium channels. KChIP1 is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GABAergic neurons, but its changes did not couple with GABA in the epileptic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