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况及变化趋势,初步评估奥运会对举办地居民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亚运村社区的常住居民600户,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体育锻炼情况;于2006、2007年采用相同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相关知识和体育锻炼强度水平逐年增高(P<0.05),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和体育锻炼规律性无明显改变(P>0.05);居民社区组织体育活动知晓率、参与率逐年增高(P<0.05),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北京市居民获取体育锻炼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报纸等媒体节目,其次为奥运专题介绍.结论 北京市居民体育锻炼相关知识、行为情况有所改善.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其态度上.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 分别于2004和2005年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600户,选取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基线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别于2006、2007年采用相同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基线调查、2006和2007年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个月内,有病未就诊比例分别为36.44%,31.46%和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就诊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自感病轻、医疗费用太高、自我医疗.2次随访调查结果表明,该社区居民经常就诊机构均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07年随访结果显示,选择医院就诊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离家近方便占61.62%,可以报销医疗费占58.33%,医疗技术和设备好占21.13%;基线调查、2006和2007年随访结果显示,医疗费用包括药费、治疗费、检查费等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北京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推广中,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度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需继续巩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典型社区的常住居民600户,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及体育设施利用等情况;2006年采用同一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2006年典型社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的知晓水平高于基线调查,如不吸烟、少吃盐、维持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可预防高血压,2006年居民知晓率分别为72.97%、93.11%、86.58%和87.25%,高于基线的67.38%、89.74%、82.12%和82.78%(P<0.01).基线与2006年调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对各种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最高;2006年常住居民在健康饮食、预防常见病方面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暂住居民(P<0.05).2006年常住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广播电视、健康报纸及社区的健康教育.结论 在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广下,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环境与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方法 2006年选择奥运会举办地亚运村社区15周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641份.同时对333名暂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2007年对常住居民随访,获得有效问卷1583份,同时对410名暂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满意度调查等7个部分.结果 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2007年环境与生活各领域表示满意的报告率均高于20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住居民2006年满意度最高的前3位分别为生活总体满意度(50.6%)、城市绿化(48.4%)及家庭住房条件(39.1%);2007年满意度最高的前3位分别为城市绿化(64.0%)、生活总体满意度(56.5%)及饮用水质量(48.5%);暂住居民环境与生活满意度2007年与2006年无明显变化.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医疗保障类型、是否常住居民、不同年度均为居民环境与生活满意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环境与生活满意度2007年比2006年有较大提升,社区周边环境的改善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体育设施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亚运村社区的常住居民600户,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采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体育设施利用情况;于2006年、2007年采用相同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亚运村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55 m2.2007年有24.1%的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经常利用家庭附近的健身设施进行锻炼,高于基线的18.1%和2006年的22.3%(χ2趋势=6.407,P<0.05).体育设施利用率最高的是小区中的健身场所,2006年最常去小区中的健身场所进行锻炼为41.4%,2007年为44.5%,明显高于基线(χ2=36.993,P<0.01).与基线和2006年相比,2007年亚运村社区居民在体育设施利用各方面的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体育设施可及性越高、对体育设施的数量和安全性越满意,体育设施的利用情况越好.结论 亚运村社区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可及性对群众体育运动起到了良好的保障和引导作用,应当进一步增加体育设施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体育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强化体育设施的管理,以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环境满意度的变化情况,于2006年11月—2008年11月,对亚运村社区的15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的环境满意度(包括空气质量、城市绿化、垃圾处理、食品质量、饮水质量)。结果显示,2007年和2008年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在环境各领域表示满意的报告率均高于2006年,2006年暂住居民各项环境满意度均高于常住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奥运期间亚运村社区居民环境满意度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北京市亚运村区居民健康状况及举办奥运会对其影响.方法 分别于2004,2005年选择亚运村社区15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600户共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采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等;并于2006,2007年采用相同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是高血压,基线调查、2006和2007年分别为23.5%,25.5%和24.0%;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8.7%,7.3%和9.8%;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7.5%,7.9%和9.4%.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33.5%,31.1%和27.8%;参加体育锻炼者分别为8.9%,8.2%和10.4%.居民自感健康状况好的应答率分别为48.7%,47.4%和47.7%.结论 随着"健康奥运、健康北京"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需继续巩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实施"健康城市示范路健康促进活动"后,居民健康相关知识和健康行为变化情况,以有效针对人群进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10月和2007年9月进行2次调查,以示范路上沧浪区、金闾区、高新区的33个单位、10个社区居民,共计3 944人作为调查对象.2007年9月,以非示范路上某区采取同样方法抽取居民809人进行同卷调查.结果 2006年和2007年在示范路上调查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与非示范路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示范路居民2006年与2007年比较,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明显好于2006年.结论 健康城市示范路建设的健康促进活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社区女性居民膳食营养与饮食行为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辖区内460名18~70岁女性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膳食摄入水平、饮食行为习惯、家族病史等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某社区女性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着谷薯类食物摄入不足、禽肉类摄入过多,油脂、盐和添加糖摄入超量的情况,其中以18~30岁女性最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女性在外就餐次数较高,其中以18~30岁女性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女性零食和含糖饮料摄入均显著高于51岁以上的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超重和肥胖、年龄大、文化程度越高、有慢病家族史、运动时间与女性健康饮食呈正相关(P0.05),而从事体力劳动、独居、有吸烟和饮酒习惯、静态时间与健康饮食呈负相关(P0.05)。结论社区女性居民不健康饮食行为较为突出,多重影响因素并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居民饮食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6个社区的176位居民,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成都市新农村54%的居民在购买食物时检查包装,23.9%的居民不清楚处理熟食和生食时使用不同用具,不同地理环境居民的饮食健康相关行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居民饮食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