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胺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刘恒明 《医药导报》2007,26(2):177-179
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病变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过量的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经异常途径,如多元醇通路、非酶性糖基化作用、二酰甘油 蛋白激酶C途径、氨基己糖合成途径等代谢,产生相应的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产物;过量的葡萄糖引起氧自由基活性及抗氧化状态的异常,损伤细胞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等。硫胺素类药物是糖代谢途径中关键的辅酶,它可能通过激活转酮醇酶,使过量的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减少了参与上述异常代谢途径的反应物,从而减少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产物的生成和细胞的凋亡,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硫胺素类药物有可能成为控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注射液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用灯盏花注射液加基础治疗,对照组10例用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ET、TXB2明显降低(P<0.05),6-K-PGF1α明显升高(P<0.01),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对6-K-PGF1α微血管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长生 《药品评价》2010,7(11):15-18
心血管病变(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的晚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基础上所继发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微血管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异常。本文将浅述糖尿病性心脏病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高鑫 《家庭用药》2013,(1):17-17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并发症实际上是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其后果为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痛、心肌梗死、脑中风、下肢缺血(部分患者的表现为“老烂脚”);徽血管病变主要为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在诸多并发症中,心血管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致残的最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且病变更严重、更广泛、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病变可能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理中起比较重要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心脏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能否预示心脏衰竭的发生?此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包括1,021个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开始时他们有正常的。肾脏功能,无临床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衰。有125个参与者(12.8%)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放  张洪泉 《药学进展》2009,33(6):254-259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综述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药物用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包括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抗氧化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  相似文献   

7.
喻彬 《江西医药》2014,(8):771-77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病变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无病变组)和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无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无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无病变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PD)表现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但低于临床糖尿病血糖最低值的状态。PD可以通过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GF)或糖耐受量降低试验(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进行鉴定。IGT通过口服葡萄糖耐受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ng OGTT)进行检测。IGF和IGT都为2型糖尿病风险因素, IGF和IGT同时发生时患病风险更大。2型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为心血管病变(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30001)刘素筠刘知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较肯定的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1〕。国外有的作者提出,长期高血糖可刺激血生长激素(GH)...  相似文献   

10.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价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四项指标,并对60例伴有微血管病变者进行西洛他唑治疗1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糖尿病患者MPV、PCT、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CT、PDW增高更明显。2.西洛他唑治疗后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DW明显下降。结论:西洛他唑改善血小板参数,预防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对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及其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7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40名健康对照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分析它们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有微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P〈0.01),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方法,对106例患Ⅱ型糖尿病(NIDDM)但尚未出现明显视网膜病变者,在血糖水平基本控制稳定的情况下,随机抽取53例,日服小剂量阿司匹林(40-80mg/d),坚持服药2a后,观察两组病人眼底病变的发生和改变。结果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组较之对照组的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低且程度轻,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X2=6.09,P<0.05)。并对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失为防治Ⅱ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药物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与58例糖尿病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FBG、HbA1c水平相较参考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能够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观察,有助于对疾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更好预防病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微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和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在西方则成为主要致盲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除长期高血糖是产生糖尿病的原因外,高血压.高血脂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病理改变主要是因高血糖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之一,它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的选择性丢失、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的形成、内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自主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卫生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其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孙子林  陆婧 《药品评价》2009,6(8):318-322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性失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的危险高25倍。糖尿病眼底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病变类型分为两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PDR表现为静脉扩张及串珠样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微血管异常、棉絮斑。NPDR继续发展为PDR,以新生血管形成、神经胶质增生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     
杨柯君 《上海医药》2012,(14):25-25
广义的糖尿病肾脏病变包括感染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有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血管性病变分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硬化和肾小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是指肾小球硬化,分结节性、渗出性和弥漫性三种,三者可单独也可合并存在。上述改变中,最典型的是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我们通常说的糖尿病肾病是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9.
许奕 《上海医药》2009,30(5):215-2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按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另设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A组和B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极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挂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严童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为微血管病变组10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196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正常组150例。对3组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并比较。结果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进行FBG、HbA1c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微血管病变组、无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体检组进行FBG、HbA1c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Ale升高,其发生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5],能够及早的发现发生微血管病变的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