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腭帆间隙解剖学研究与腭咽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软腭解剖学,探讨腭咽成形术中病变组织的切除及正常结构的保护,指导手术方式的改良。方法测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软腭解剖参数71例,非OSAHS成人软腭解剖参数30例;于手术中解剖OSAHS患者部分软腭组织71例,观察OSAHS患者软腭的形态学变化、脂肪及肌肉的分布;取尸体软腭标本6例,行轴位及矢状位连续切片观察。结果OSAHS患者软腭较正常人明显增长,是形成气道狭窄的重要解剖学基础;软腭粘膜于游离缘折返处、悬雍垂肌与腭帆张肌及腭帆提肌交界处粘膜下组织疏松,是OSAHS患者脂肪沉积的主要部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其命名为腭帆间隙。结论腭帆间隙因OSAHS患者脂肪沉积而扩大,该间隙脂肪组织切除不仅可缩短软腭、扩大咽腔,同时可提高软腭张力,并对软腭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UPPP是治疗中、重度Ⅱ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重要术式,腭扁桃体切除是手术环节之一,用以扩大口咽水平与垂直腔径.许多学者对软腭区域的手术进行了改良,但对扁桃体通常行常规剥离切除.孙建军等[1]首先报道了一种改良的UPPP术式--腭帆成形术(velopharyngoplasty),疗效明显.为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操作时间,我们对腭帆成形术中的扁桃体切除手术环节进行了2点改进,并从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率等方面,对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腭帆成形术(VPP)的手术适应证,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经PSG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实行VPP,随诊6~11个月,并进行术中腭咽结构解剖标志的测量。结果:AHI由术前54.6±18.3降至术后25.3±9.5,ESS评分由术前的16.5±4.8降至术后的5.2±4.1,近期有效率为70.0%。结论:VPP通过软腭重塑、瘢痕收缩和扁桃体切除,可达到明显提升腭帆、扩大口咽气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Z形腭成形术(ZPP)在治疗重度OSAHS患者的应用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32例重度OSAHS的患者,扁桃体均0~Ⅰ度。其中,FriedmanⅡ型、改良Mallampati指数(MMI)舌肥厚Ⅰ~Ⅱ度患者9例单纯行ZPP,FriedmanⅢ型、MMI舌肥厚为Ⅲ~Ⅳ度患者23例行ZPP加舌根等离子打孔消融术。3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指标包括:BM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AHI、LSaO2及血氧饱和度低于0.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CT90)。结果:手术后AHI从(54.74±20.38)下降到(22.72±18.36),平均LSaO2从(74±12)%上升至(85±14)%,ESS评分从(12.24±5.78)下降到(5.35±3.62),CT90从(31.48±20.15)下降到(15.73±12.29),各相关测量值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评定结果:治愈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4%;按AHI<20且下降>50%计,显效率71.9%。术后暂时性腭咽关闭不全6例,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ZPP是治疗FriedmanⅡ、Ⅲ型重度OSAHS患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科2008-06-2011-04期间采用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 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例OSAHS患者,男23例,女1例;年龄28~62岁,平均4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天困倦、过度嗜睡,夜间大声打鼾、憋气等症状。术前行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动作检查,阻塞部位均在口咽-软腭平面。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57岁,因睡觉时打鼾,憋气10余年,加重1年于2003年12月30日入院。入院后行多导联睡眠监测示:最低SaO271%,AHI 59.83,并以阻塞性为主。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体查:咽腔狭小,舌根肥厚,会厌(-),声带活动正常,未见新生物。有高血压史10余年。根据2002杭州标准[1]诊断为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2004年1月2日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顺利。因考虑病人为重症OSAHS,故保持术后清醒状态1 h后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SaO298%以上。拔管约1 h后,病人因憋尿而突感呼吸不畅,黏痰咳之不出,SaO2迅速降至3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进行上气道手术治疗后血压的变化,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32例患者阻塞部位进行上气道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和2年进行血压监测和PSG监测。结果:患者夜间的AHI、SaO2<90%的时间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LSaO2明显提高(均P<0.01)。治疗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上气道手术可以有效改善OSAHS伴RH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和局部软组织易塌陷是其主要原因[1],这种狭窄和塌陷往往又是多平面的.自2004年,我们对存在软腭后区、悬雍垂区狭窄,并发舌后区狭窄的11例OSAHS患者应用腭咽成形联合Repose系统舌体牵引术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加颏前移术治疗OSAHS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0例OSAHS患者分A、B组,A组行UPPP加颏前移术,B组行UPPP。术后6个月行多导睡眠监测,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A组有效率为100%,B组有效率为85%。A、B组术后AHI、LSaO2及嗜睡评分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期UPPP加颏前移术治疗OSAHS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OSAHS患者腭帆张肌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OSAHS患者腭帆扩张肌失神经变化的情况。方法:选取30例OSAHS患者为实验组,10例排除OSAHS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患者腭帆张肌中NCAM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实验组NCAM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实验组NCAM蛋白的表达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803,P<0.01)。结论:OSAHS患者腭帆张肌肌纤维存在失神经变化现象,且随着病情加重,失神经的程度也加重。  相似文献   

11.
对鼾症患者行腭部手术后,软腭与咽后壁粘连,致鼻咽部不全闭锁以致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复发或加重,在临床很少见,故无成熟的手术经验可循,笔者在2005-2008年收治外院手术治疗后来我院就诊的2例患者,经再次全身麻醉下行UPPP手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前后的嗓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对发声的影响。方法对21例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成年男性患者分别在行腭咽成形术前1天,术后1月左右采取5个基本元音[a]、[e]、[i]、[o]、[u]的声学样本,同时患者使用(voice handicap index)量表对术前、术后发声进行自我评价。对每位患者术前,术后的各项嗓音声学分析参数及VHI数值进行统计学对比,对变化的声学参数与术中切除组织体积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患者5个元音的基频,第1、2共振峰无统计学差异。在[a][o]元音中第3共振峰明显降低,同时这种改变和切除组织量成正相关,患者的术前,术后VHI量表自我评价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21例发音评价检测显示,UPPP对成人的发声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高频共振峰会有所变化,从事歌唱、戏曲等专业用声音应认识到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发病率甚高,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仍是治疗以腭咽平面为主要阻塞部位的OSAHS患者的主要术式[1].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如处理不当有引起大出血、窒息甚至死亡的危险,为探讨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我们对2009-01-2009-10 治疗的行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患者共70例进行研究分析[2].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组具有严重的临床症状并且猝死率较高的症候群,其发病机制复杂,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压通气治疗对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vulopalato phargngoplasty,H-UPPP)术后短期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38例重度OSAHS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于手术后一周开始配戴CPAP治疗,平均应用34.3天.20例单纯行H-UPPP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多导睡眠监测复查,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PSG监测相比,AHI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0.001);治疗组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相比,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01),AHI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结构中,治疗组的浅睡眠期和慢动眼睡眠期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深睡眠期、觉醒指数及睡眠效率的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改良UPPP术后行CPAP治疗可改善患者夜间低血氧的情况,使慢动眼睡眠期延长,减少浅睡眠期,对提高手术疗效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术(temperature controUed radiofrequeney,TCRF)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yome,OSAHS)一期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FriedmanM临床分期一期患者60例,随机分TCRF术组和UPPP术组,每组各30例.术后6个月行多导睡眠图分析(polysomnography,PSG),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SG监测指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的消除和PSG监测结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言语功能的改变、腭咽关闭不全严重并发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疼痛、恢复正常饮食、术后出血、咽部异物感有明显差异.结论 与UPPP术组相比较,TCRF术治疗OSAHS一期患者手术疗效相似,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儿童常见病,2~8岁高发,多以睡眠打鼾为主要症状.本研究拟通过纤维鼻咽镜确定OSAHS患儿上气道有效通气面积,研究其与儿童OSAHS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道(NPA)在鼻源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16例鼻源性0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鼻腔是否放置NPA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12例)放置NPA,对照组(104例)未放置NPA。2组患者术后行24h心电、血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适感和LSaO2、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患者术后主观评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在鼻阻塞感、鼻疼痛感、头痛感、咽干感、失眠、抽出填塞物(换药)时疼痛感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实验组LSaO2(P〈O.05)、心率(P〈0.01)、收缩压(P〈0.05)、舒张压(P〈O.01)、平均动脉压(P〈O.01)及率压积(P〈0.01)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PA在鼻源性OSAHS患者的术后应用,可保持鼻腔通畅,避免了上呼吸道阻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可以改善低氧血症,保证了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UPPP术后疗效,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并对术后疗效、咽腔成形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及鼻咽部3D-CT确诊的OSAHS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传统的改良UPPP术,术中不切除部分腭咽肌;实验组5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改良UPPP术,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通过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反流、耳闷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嗜睡程度评估量表(ESS)评价嗜睡状态,应用t检验与术前ESS评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应用AG评价疗效。通过测量悬雍垂长度(L1)、软腭游离缘与咽后壁距离(L2)及鼻咽峡宽度(L3)了解咽峡成形结构特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并评价各测量值与疗效的关系。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显效50例(89.29%),有效6例(10.71%);术前ESS评分11.74±2.48,术后3.84±2.05。对照组显效19例(73.08%),有效7例(26.92%);术前ESS评分11.91±2.40,术后6.92±2.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内两组均未见耳闷、听力下降、自家音增大等反映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半年后两组咽腔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L1分别为(5.91±3.38)mm和(6.20±3.76)mm(P>0.05);L2分别为(15.70±3.29)mm和(15.35±1.44)mm(P>0.05);L3分别为(20.54±3.33)mm和(16.43±2.21)mm(P<0.05),说明实验组的术后L3明显增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疗效与L2手术前后的差值和L3手术前后的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并与二者呈负相关。由标化回归系数看出,L3手术前后的差值对术后疗效影响最大。结论: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通过有效增加术后鼻咽峡宽度提高了手术疗效,并且术后未出现咽鼓管功能、软腭功能、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舌根后气道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上呼吸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2%~4%。在多种致病因素中,OSAHS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解剖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多数报道关注了软腭后区气道的狭窄,但舌根后气道的形态学改变对OSAHS发病的影响报道较少。临床上传统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治疗有效率近50%,舌骨悬吊或舌根部分切除术对部分术后复发病例有较好的效果。Demin等在对重度OSAHS患者上气道定位诊断中发现,50%患者存在软腭和舌根后气道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