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标记CD117、CD34、SMA、Desmin4种抗体于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确诊57例间质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57例GIST中CD117阳性表达率为98.25%,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8.95%;SMA的阳性表达率为35.09%;Desmind的阳性表达率为1.75%.结论:CD117、CD34对胃肠间质瘤特异性表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免疫组化CD117、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最有价值的依据,但间质瘤的预后判断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核分裂数及原发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1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分析,对GIST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掌握GIST的诊断标准,并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收集近5年来我科病理诊断GIST病例12例,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系统进行评估分级。结果 GIST具有间叶肿瘤特征,本组12例均显示c-ki(tCD117)蛋白阳性;10例CD34蛋白呈阳性。本组有2例(16.7%)属于Ⅰ级(极低度侵袭危险性);有8例(66.7%)属于Ⅱ ̄Ⅲ级(低-中度侵袭危险性);另2例(16.7%)属于Ⅳ级(高度侵袭危险性)。结论 CD117阳性对诊断GIST有确定作用,同时CD34阳性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价值。随着肿瘤级别的增加,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的比率相应增大,患者生存时间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特征,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4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 117、CD3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胃肠道间质瘤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CD117阳性率为92.5%,CD34阳性率为77.5%,NSE阳性率为82.5%.30例同时表达CD117和CD34.CD34的表达与部位有关.结论 GIST中的CD117表达敏感性高于CD34,CD117、CD34、NSE联合应用足以明确诊断大多数GIST.根据肿瘤大小、细胞形态、核分裂像及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可对GIST危险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5年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存档的36份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来源的肿瘤CD117和CD34阴性,间质瘤是Desmin和Actin阳性反应以外CD117、CD34均为阳性表达,神经来源的肿瘤NSE和S-100均阳性表达。结论: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间质瘤的生物学特点与胃肠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不同,免疫组化常表达CD117、CD3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肿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研究,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肿瘤位于粘膜下18例,位于浆膜下10例,位于肌壁间2例.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或两者混合存在.按肿瘤危险程度分级:极低度和低度危险性14例,中度危险性9例,高度危险性7例.免疫组化表达:CD117和DOG-1多为弥漫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0%、93.33%,CD34阳性表达稍弱,达63.33%.SMA、Desmin、S-100阴性或局灶性微弱表达.Ki-67阳性率从1%到30%不等.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联合检测CD117、DOG-1等一组抗体,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对其进行准确的危险程度分级,可以帮助判断预后,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98-2004年山西省肿瘤医院的106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病例,所有标本重新进行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通过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来进一步确诊。51例GIST有随访资料,统计其肿瘤体积、核分裂数。结果①106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确诊GIST的91例;其他病例中11例SMA阳性,而CD117和CD34均无表达,诊断为平滑肌肿瘤;4例S-100蛋白阳性,CD117和CD34均无表达,诊断为神经鞘瘤。②不同肿瘤体积、核分裂数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IST预后与核分裂相、肿瘤体积相关性明显。结论核分裂相、肿瘤体积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侵袭危险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GIST(良性19例,恶性19例,交界性21例)组织CD117、CD34、Vimentin、Desmin、SMA、MSA、S-100、NSE和NF的表达.38例获随访12~72个月,按Fletcher等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标准进行侵袭危险性评估,极低度(Ⅰ)2例,低度(Ⅱ)11例,中度(Ⅲ)11例,高度(Ⅳ)14例,分析生存率与侵袭危险性的关系.结果:59例GIST中,平滑肌源性22例,神经源性22例,神经和平滑肌双源性10例,狭义GIST 5例;4类GIST CD117、CD34、Vimentin阳性率、不同恶性程度GIST上述几种免疫表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随侵袭危险性增大而降低(P<0.05).结论:CD117、CD34有助于GIST的诊断.GIST侵袭危险性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24例GIST免疫组化中CD117阳性22例(92%),CD34阳性表达19例(79%),vim均表达阳性,SMA.S-100均有少数病例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24例GIST免疫组化中CD117阳性22例(92%),CD34阳性表达19例(79%),vim均表达阳性,SMA.S-100均有少数病例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发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D117、CD34、SMA、S-100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17~81岁不同部位的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CD34、SMA、S-100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84例GIST中极低度风险性18例(21.4%),低度风险性26例(31.0%),中度风险性15例(17.9%),高度风险性25例(29.8%)。84例GIST Vimentin、CD117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100.0%、94.0%、86.9%。CD34有3例(86.9%),SMA和S-100阳性表达率低而多为局灶弱阳性反应。其中SMA 11例(13.1%),S-1006例(7.14%)。结论发生在胃的高位GIST多为极低度和低度风险性肿瘤,发生在小肠和大肠的低位GIST多为中度和高度风险性肿瘤。Vimentin、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高并且多呈弥漫强阳性反应。免疫组化联合使用,包括CD117和CD34在内的一组抗体是必要的,能提高GIST的诊断率。但在GIST良、恶性诊断上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17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GIST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59.2岁。镜下观察:梭形细胞型42例,上皮样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6例。瘤细胞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丰富,弱嗜酸性,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巢状。免疫组织化学:39例表达CD117,36例表达CD34,9例表达SMA,6例表达S-100蛋白。50例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为:GIST 13例,潜在恶性GIST 14例,恶性GIST 23例。17例GIST有随访资料。随访率34%,随访时间10~42个月,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P=0.361 3。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对61例GIST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观察8例胃肠道平滑肌瘤作对比。结果61例GIST的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3.6%。8例平滑肌瘤CD117和CD34均为阴性,结蛋白(desm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定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但不能作为良恶性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Vimentin CD117 CD34在GIST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76例GIST,标记Vimentin CD117 CD34抗体.结果Vimentin染色均阳性,CD117染色75例阳性,CD34染色52例阳性.结论Vimentin CD117 CD34对GIST特异性表达,对GIST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经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检测CD117、DOG1、CD34、SMA、Desmin、S100的表达。结果 GIST形态学表现以梭形细胞型为主。CD117、DOG1、CD34、SMA、Desmin、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89.5%、77.9%、35.6%、6.1%、11.0%。CD117与DOG1阳性表达一致率为83.4%(151/181),DOG1在68.8%(11/16)的CD117阴性GIST中阳性表达。GIST组织中仅DOG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危险度分级有关(P<0.05),其他标记物与GIST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结论 CD117和DOG1是诊断GIST敏感而有效的指标,联合检测CD117、CD34和DOG1可提高GIST诊断的准确率;SMA、Desmin、S100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DOG1阴性表达可能提示GIST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GIST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行CD117、CD34、Actin、S-100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本组均手术切除,其中GIST发生部位胃占63.9%(23/36),小肠30.6%(11/36),结直肠5.5%(2/36)。良性15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18例,CD117阳性表达率97%(35/36)、CD34阳性率25%(9/36)、Actin8.3%(3/36)、S-1002.8%(1/36)。结论CD117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仍是GIST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位点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至2015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9例行基因检测的GIST患者并分析其各临床病理资料的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中,肿瘤原发于胃88例(49.2%),小肠70例(39.1%),结直肠7例(3.9%),其它部位14例(7.8%);其中CD117、CD34、DOG-1阳性率分别为为94.4%、74.9%、93.3%。GIST患者基因突变c-kit突变最为常见,共151例(84.4%),其次为PDGFRα突变8例(4.5%),野生型20例(11.2%)。c-kit突变中,外显子11以缺失突变、点突变及缺失+插入突变为主(92.2%);外显子9突变共有6例(30%) A502-Y503复制突变及14例(70%)Y403-F504插入突变;外显子13突变为1例K642Q点突变,外显子17突变为2例N822K点突变。在6例PDGFRα外显子18突变患者中,分别有5例和1例发生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点突变中3例为D842V突变。在GIST的基因分型中,PDGFRα突变患者DOG-1阳性率低于c-kit突变及野生型患者( P=0.007),而在c-kit各突变类型中,点突变患者CD34患者阳性率低于其它突变类型( P<0.001),点突变和插入突变患者中高危患者比例低于缺失突变和缺失+插入突变( P=0.006)。结论 胃和小肠是GIST最常见的发病部位;c-kit外显子11是GIST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GIST基因突变率高且突变类型多样,不同患者需提供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诊断,以及CD117、CD34、SMA、S-100蛋白、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35例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GISTs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117、CD34、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等抗原标志物的表达,分析对GISTs的诊断意义.结果 35例GISTs发生于胃11例、小肠11例、腹腔5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肿瘤组织中CD117、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和91.4%,显著高于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的表达(P<0.001),也显著高于在平滑肌瘤中的表达(P<0.0001);GISTs中结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9%,显著低于CD117和CD34(P<0.05);也显著低于在平滑肌瘤中的表达(P<0.001).结论 GISTs多发生于胃和小肠,胃肠镜、超声内镜和CT检查对间质瘤有较大诊断价值.而CD117阳性、CD34阳性及结蛋白结蛋白阴性对GISTs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18.
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11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PDGFR-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非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的阳性表达率为65.5%(78/119),其中,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的阳性率分别为52.9%(9/17)、71.0%(22/31)、67.9%(19/28)和65.1%(28/43),但各组之间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联合CD117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测,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陈忠其  童亚群  冯建洪  陆玲 《海南医学》2016,(13):2132-2134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GIST患者的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GIST患者的病灶形态以类圆形居多,肿块无包膜或有假包膜,部分病灶边缘呈分叶状,病灶向浆膜外或消化腔内生长,少数病灶有囊性变、坏死、出血等形态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OG1、CD117、CD34、IGFIR、Desmin、SMA、S-10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116/120)、95.00%(114/120)、80.00%(96/120)、5.83%(7/120)、3.33%(4/120)、45.00%(54/120)、6.67%(8/1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大小、核分裂数目、NIH恶性危险度以及是否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分裂数目、NIH危险度、肿瘤大小、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GIST患者的DOG1、CD117的阳性表达率较高,CD34、CD117为弥漫性阳性表达,S-100和SMA呈局灶性分布,核分裂数目、NIH危险度、肿瘤大小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春笋  何松  郭燕  缪小兵  陈旭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678-3680,F0003
目的探讨上皮样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3例上皮样GIST患者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本组上皮样GIST患者的男女之比为1.7∶1,平均年龄60岁。肿瘤以胃、腹盆腔为多见,其中复发6例,发生肝转移4例。镜下肿瘤细胞以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为主,胞浆丰富透明或嗜酸,可见透明空泡状及印戒样细胞。可形成微囊状结构,成片状、巢状,可见纤细或粗大的纤维分隔,部分可见腺管样结构。6例复发病例中有2例原发为梭形细胞型(余不详)。CD117、CD34、DOG1的阳性率分别为79.07%,73.81%,84.85%,3例CD117阴性病例DOG1阳性表达。有4例CD117、DOG1均阴性,CD34却阳性表达。结论上皮样GIST具有上皮样肿瘤的形态学特点,易发生误诊,应予以仔细鉴别。梭形细胞型GIST复发,可发生上皮样的改变。在上皮样GIST中DOG1的阳性率高于CD117,CD117、CD34、DOG1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