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卫东  胡中庚  李勇  王芳  谭乐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412-14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前房穿刺及滤过试验在治疗青光眼中的临床作用。【方法】86例(12 8只眼 )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前房穿刺及滤过试验 ,观察术前、术后视力 ,眼压 ,眼底及术后滤过泡 ,前房深浅。【结果】术后d2~ 47只眼浅前房I度 (5 .4 7% ) ;术后 5d平均眼压 (1.6 9± 0 .5 6 )kPa;术后半年平均眼压 (1.78± 0 .6 3)kPa。术后半年视力略下降者 3.13% ,视力不变者 4 5 .31% ,视力提高者 5 1.5 6 % ;功能性滤过泡 90 .6 2 % ,无效滤过泡 9.38%。【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前房穿刺及滤过试验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疗效满意 ,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病人均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为(12.72±2.47)mmHg,较术前(41.32±5.76)mmHg明显降低(t=20.44,P0.05)。术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控制良好(P0.05)。术后观察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20眼(80.00%),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术后前房出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较常发生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及后期的滤过口疤痕化致滤道堵塞,从而使眼压复升,防止继续损害视功能的发生。方法我科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即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可调节缝线)配合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急救、心理护理、滤过泡护理、眼球按摩等护理技术,治疗护理原发性青光眼。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手术前后眼压比较说明复合小梁手术对患者远期的眼压控制得更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及视力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大大减少了术后早期与滤过过强相关的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6例 4 2眼的难治性青光眼 ,在表面麻醉加球结膜下麻醉后采用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和可松解缝线的缝合等一系列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对视力、视野、前房、眼压、滤过泡形态进行观察 ,总结分析疗效。结果 :36例 4 2眼术后都经半年以上的随访 ,术前平均眼压 (32 6± 4 9)mmHg,术后 (14 9± 3 0 )mmHg,下降率为 5 4 3% ,手术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 33例 39眼术后未用降压药 ,眼压控制在 8~2 1mmHg之间 ,2例 2眼局部用一种抗青光眼眼药水 ,眼压控制在 2 1mmHg以下 ,一例近绝对期青光眼 ,术后眼压未能控制在2 1mmHg以下 ,因患者无明显不适未作进一步处理。术后视力无改变的 32例 38眼 ,1例 1眼因眼底出血 ,经治疗视力不稳定 ,3例 3眼因原有的晶体混浊加重而引起视力下降 ,4 2眼中Ⅰ型滤过泡 2 9眼 ,Ⅱ型滤过泡 12眼 ,Ⅲ型滤过泡 1眼 ,功能性滤过泡占 97 6 %。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术式简单、安全、效果好、易掌握 ,是难治性青光眼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持续时间长短对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9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分A、B两组,A组为术后3月持续行眼球按摩者,B组为术后眼球按摩不足2 w者,术后6个月后对A、B两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73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6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91.78%,B组28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1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60.7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正规的眼球按摩能显著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持续时间长短对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9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分A、B两组,A组为术后3月持续行眼球按摩者,B组为术后眼球按摩不足2 w者,术后6个月后对A、B两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73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6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91.78%,B组28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1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60.7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正规的眼球按摩能显著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5-FU)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通过对58例70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全身护理与眼部护理,控制眼压,眼部清洁消毒。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前房情况,局部用药与眼球按摩以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有效控制眼压。出院指导与随访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结果:本组58例70眼经有效的护理,均顺利实施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而持久的并发症,术后恢复理想,平均随访23个月,64眼维持功能性滤过泡,占91.43%,62眼眼压〈21mmHg。眼压控制有效率为88.57%,大部分患者能坚持较长期的随访复查。结论:对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与青光眼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康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再次抗青光眼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19例(19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3.4)mmHg,用药种类平均为(0.8±0.5)种,眼压控制成功率达84.62%(16眼),可见Ⅰ、Ⅱ型的功能性滤泡.视力维持不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发症少,是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患者再次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青光眼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眼压降低、视力改善良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 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对手术并发症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 1周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 12个月,眼压控制良好;术后 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5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围术期及出院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和临床指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随诊1个月.结果: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眼压降至正常值或联合3~4类降眼压药物治疗72~96 h,术中配合严密,术后并发症少.随访期间观察眼压均在正常值范围,22例(23眼)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较术后1周提高2~3行.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较好,加强围术期管理,优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流程,可为手术成功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陈洁秀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80-158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的制作方法,观察术后巩膜瓣的大小及缝合与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形成的关系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20只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制作4 mm×6 mm巩膜瓣,巩膜瓣的后缘与巩膜床间作三针跨度为4 mm的闭合式缝合,并形成前房,观察术后早期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的形成。术后进行随访,做好相关护理。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14±0.33 kPa,与术前平均眼压3.31±2.04 kPa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889,P=0.0001)。滤过泡:7 d内Ⅰ型15只眼,7 d后~半年Ⅰ型13只眼。术后均无前房形成迟缓。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大巩膜瓣的制作及闭合式缝线技术的应用可使术后早期前房自然恢复快,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早,眼压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刘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46-6346,65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的护理。方法分析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收治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和开角型青光眼9例(9眼)小梁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术后近期按摩组眼压16~20.5 mm Hg者17例(17眼);未按摩组18~25.8 mm Hg者17例(17眼)。近期按摩组有效率100%,远期按摩组有效率76.47%,未按摩组近期有效率29.41%,远期有效率17.64%。结论术前护理的关键是重视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重视手术配合,术后护理观察滤过泡及前房形成保护视功能。按摩在手术后48 h开始为佳。关键是出院指导非常重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滴眼液,掌握好滤过泡的按摩方法,告知复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汪德海  范峰  曾峰 《临床医学》2013,(11):30-31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北市人民医院眼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2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以及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24例(对照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眼压、切口渗漏、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眼压、切口渗漏、滤过泡等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是治疗PACG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小梁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患者32例(32只眼)为A组,同期小梁切除术患者28例(28只眼)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术后结膜滤过泡消失率和视野改变等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眼压:手术后1个月至5年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滤过泡:术后A、B组患者均形成明显的功能性滤过泡;(3)视野:两组视野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5年,B组并发白内障13只眼(46.4%),A组并发白内障4只眼(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与小梁切除术相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 :总结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 2 84例、 35 5眼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 38例、 42眼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结分析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结果 :采用加压包扎、散瞳、抗炎、脱水保守治疗 ,71 43%患者的前房可以恢复。结论 :术后严密观察术眼滤过泡、前房、眼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掌握正确的加压包扎方法和拆线的时机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36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7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率、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功能性过滤泡形成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眼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86.49%)高于对照组(44.44%),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1.89%)高于对照组(66.67%),并发症发生率(13.51%)低于对照组(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减少患者浅前房发生率,降低眼压,提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和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付少山 《临床医学》2009,29(4):83-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和开角型青光眼56例61眼,设计一种手术方法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小梁切除,可调节缝线及根据年龄及结膜下Tennon’s情况决定是否应用丝裂霉素C浸润,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0.4以上占7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P〈0.01);Ⅰ、Ⅱ型滤过泡占86.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简单、安全、经济,更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5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围术期及出院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和临床指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随诊1个月。结果: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眼压降至正常值或联合3~4类降眼压药物治疗72~96h。术中配合严密,术后并发症少。随访期间观察眼压均在正常值范围,22例(23眼)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较术后1周提高2~3行。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较好,加强围术期管理,优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流程,可为手术成功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40例联合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介绍了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及手术方法,重点阐述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对结膜滤过泡的保护等,通过医护配合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