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形态特征为扩大的供血动脉和增粗的引流静脉,中间为集簇错综迂曲的畸形血管团。国内资料显示脑AVM的发病率与颅内动脉瘤相比为1:1,远较欧、美、日1:6.5~10为高。病变85~90%位于幕上。11~40岁的青壮年发病占80%。脑AVM的主要危害是畸形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和畸形血管的动静脉血流短路引起的脑神经功能障碍。一、诊断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内血肿的青壮年,特别伴有偏瘫、癫痫发作症状者,应首先考虑脑AVM。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其发生率约占38~70%,多为首发症状。可因体力活动、用力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无任何诱因。发病后,病人突感剧  相似文献   

2.
应用影像学联合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附3例报告)代景儒①韩长利邱严利代世鹏郑书刚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在胚胎早期中脑叶的血管母细胞被分化的过程中因发育受到障碍而产生动静脉直接交通所致,畸形的血管团进一步扩张变薄而发生破裂出血。本文收集应用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的CT表现,评价CT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59例均经脑血管造影证实,2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经病理证实44例作CT增强检查。结果;显示动静脉畸形本身的26例,出血33例,其中12例同时显示动静脉畸形病变。结论;CT可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并发症,还可显示病变本身或出现病变的征象,从而作出诊断或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显微神经外科处理方法,以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率、全切率。方法本文回顾了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4月30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了脑AVM的诊断影像学特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适应症、注意事项。结果本组3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术前19例诊断为AVM并作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30例病例均显微镜下全切,术后均予病理检查证实AVM。无死亡率。结论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脑AVM的确诊率不断提高,结合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提高Spetzler-Martin高级别脑AVM的诊断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对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脑AVM患者,均先行常规MRI检查,接着进行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结果脑AVM SD 3D-CE-MRA表现:有10例患者明确显示异常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单支供血动脉6例,联合供血4例,单支静脉引流7例,多支静脉引流3例。1例3D CE-MRA显示正常。结论联合应用SD 3D CE-MRA和常规MRI检查,对脑AVM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AVM的MRI和MRA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GE VectraⅡ0.5TMR机,对21例患分别行常规MRI和3维PC法MRA检查。结果 运用MRA成像及图像旋转,21例均能明确显示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但供血动脉的显示仅20例(占95.2%);MRI显示血肿12例,伴有脑软化、萎缩4例。结论 MRA能直观显示AVM的异常血管,而MRI对发现AVM和诊断并发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MOTSA 和MTC MRA 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AVM的3D-TOF MRA结合MOTSA(multiple overlapping thin slab acquisition)和MTC(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trast)的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signa echo speed 1.5T超导MR机对120例AVM患者分别行SE序列MRI,3D-TOFMRA结合MOTSA和MTC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二维DSA、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率.结果 本组常规DSA检查示脑动静脉畸形终末型46例、幼稚型17例、路过型12例;显示供血动脉112条,引流静脉89条.旋转DSA检查示脑动静脉畸形终末型52例、幼稚型11例、路过型12例;显示供血动脉135条、引流静脉112条.图像三维重建清晰显示畸形团的立体形态、供血动脉及行程等65例,显示供血动脉116条、引流静脉112条.旋转DSA及图像三维重建显示动静脉畸形团立体形态、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数与常规D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χ2=7.26,P<0.01).结论 旋转DSA及图像三维重建较常规DSA而言,可为脑动静脉畸形的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更加详细的影像资料,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6例经DSA确诊的AVM患者,与术前脑血管MR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A与DSA诊断病灶大小、静脉支数上,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MRA与DSA在诊断动脉支数上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MRA影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巢位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方法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分析了经 DSA 诊断的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其中13例还行 CT 检查,2例行 MRI 检查.DSA 有以下优点:(1)更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提高微小 AVM 的检出率;(2)观察 AVM 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介入放射学操作;(3)实时显像,图像质量好,检查时间及注药量小,副作用少.此外,本文还对 DSA 与 CT、MRI 作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1.
脑动静脉畸形的比较影像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多种影像学检查对脑AVM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探讨优选检查路线。方法 搜集脑动静脉畸形(AVMB)54例,全部行CT、MR和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部分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全组病例均行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治疗,确证AVMB的诊断。结果 CT诊断AVMB的敏感度为4068%,而MR与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均为100%,后者在反映AVMB的循环时间、“盗血”情况和同时实施介入治疗等方面是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TCD显示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加快。结论 CT和TCD对AVMB的诊断价值有限,前者仅用于合并颅内出血时,后者主要用于术中和术后脑血流的监测。MR可确定AVMB的诊断,但是若行介入治疗,仍需实施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血管成像对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均做6排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椎动脉相互关系。结果:寰枢椎脱位11例(前脱位),寰枕融合12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4例,颈椎融合6例,扁平颅底2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3例.外伤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2例,外伤后枢椎假关节形成,齿状凸与寰椎前弓相融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l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Arnold-chiari畸形9例。结论: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并能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薄层螺旋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肺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病人提出明确诊断;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引流肺动脉的走行、数目、直径,以指导介入治疗。结论 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为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磁共振脑血管成像( MRBA) 技术并讨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ElscintGyrex VDLX0 .5 T 超导型MR 设备,软件30/P。选用传统单一的TOF法技术和改进的MRBA 法技术作脑血管成像,先作平扫MRI再作MRBA。两年多完成58 例研究,均由临床随机推荐病人,男41 例,女17 例,年龄15 ~75岁,平均4060 岁。结果 58 例MRBA 法成像中的7 例同时作了TOF法成像对照,两者间在显示细枝脑血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005 > P> 001) ,增强扫描的16 例MRBA 效果更好;15 例有X 线脑血管造影比较。正常组26 例,病变组32 例均经随访证实,主要有AVM、动脉瘤、脑肿瘤、血肿和梗塞等。结论 应用MRBA 法技术(TOF+ MTC+ TONE) 作脑血管像较传统的单一TOF法成像更易显示细小血管,如大脑后动脉顶枕支,尤其对血管性病变和了解肿瘤血供更为有利,是对X线脑血管造影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2/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1/8)。旋转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8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 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屏气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  3 5例病人经过屏气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检查 ,19例曾做过核素扫描 ,3例做过CT肺动脉增强扫描 ,3例做过肺动脉DSA。结果 本文分析了肺栓塞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的图像特征表现 ,3 5例中 2 9例发现肺栓塞 ,主要征象包括腔内充盈和管腔闭塞。结论 屏气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的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查手段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5月临床拟诊为肺栓塞,并经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方法三维重建确诊的41例病例。结果:41例病例均得到满意图像,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及叶、段、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41例病例共发现栓子512个,其中肺动脉主干2个,右肺动脉干63个、左肺动脉干54个、叶动脉105个、段及亚段288个。直接征象表现为各级肺动脉内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因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梗塞、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功能不全及局限性的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等的影像学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安全、迅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分辨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及复查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小儿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中肱骨外髁骨骺骨折11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2例,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7例。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相符的8例,X线平片发现了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的4例,X线平片怀疑有骨折但通过CT三维重建确定诊断的5例,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更正X线平片诊断的3例。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螺旋CT三维重建对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诊断更具优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脑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T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确诊的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头CT平扫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关的责任病灶;22例脑CT灌注成像异常;25例CTA可见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结论:CTA联合CTP对诊断TI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3DTOFMRA、MRI检查,其中22例行DSA检查,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结果:28例脑动脉瘤患者共有35个动脉瘤,其中小动脉瘤(〈5mm)16个,MRA+MRI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3.75%。MRA十MRI与MRI、MRA、DSA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比较,MRA+MRI与MRI之间差异有显著性;MRA+MRI与MRA之间差异虽无显著性,但检出率比MRA高;MRA+MRI与DSA比较检出率相近。上述四种检查技术对中动脉瘤(〉5mm)及大动脉瘤(〉10mm)的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RA+MRI可成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