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热惊厥(FC)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虽然是一种短暂的自限性发作,但其复发率高,发作次数越多,继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越严重。部分患儿可由单纯性高热惊厥(sFC)转为复杂性高热惊厥(cFC)或癫痫(EP)。对频繁发作的FC患儿,特别是cFC患儿,进行预防复发的防治是必要的。笔者1998—2003年采用退热剂加安定预防小儿FC再发106例,并对部分病例随访1~5 a,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院诊治的FC患儿206例,男130例,女76例;年龄6个月~5岁。均符合高热惊厥诊断标准,其中sFC 167例,cFC 39例。原发病: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预防小儿高热惊厥(SFS)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5例属阴虚郁热型体质的SFS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期均用小剂量安定,观察组仅用退热剂。治疗组热退期另用滋阴柔肝养筋熄风中药治疗。结果:1年随访,治疗组SFS复发率、发热次数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0.05和P〈0.01)。对照组发热次数、SFS复发率和观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柔肝养筋熄风中药配合安定预防SFS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高热惊厥是指高热(体温39℃以上)出现不久,或体温突然升高之时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双眼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常伴意识丧失,可停止呼吸1~2 min,严重者出现口唇青紫,有时可伴有大小便失禁[1]。本病是儿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5%。我院2008年3月—2010年5月共收治高热惊厥复发患儿28例,经过采取相应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调理在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相应的体质调理,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结果:1年内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调理对小儿高热惊厥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可增强患儿体质。  相似文献   

5.
中药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雯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46-147
目的探寻小儿高热惊厥的中医防治方法.方法将 80例有高热惊厥史的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羚角钩藤汤加减 (治疗组 )和苯巴比妥 (对照组 )治疗,并作疗效及副作用对比.结果两组防治惊厥疗效相近,但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为短,副作用发生较对照组为少.结论中药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作用与苯巴比妥相似,临床症状的缓解优于苯巴比妥,用药后副作用较苯巴比妥低,说明中药防治小儿高热惊厥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陈国庆  金李君 《中医药学刊》2014,(10):2538-2540
目的:探讨羚角钩藤汤联合安定预防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的疗效,为提高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易发高热惊厥患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当患儿再次出现发热时,两组组接受常规退热药物和安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羚角钩藤汤加减方,比较两组的总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热次数为(12.43±5.64),惊厥次数为(1.12±0.46),复发例数为4例,癫痫次数为1例;对照组发热次数为(11.78±6.21),惊厥次数为(2.93±0.76),复发例数为8例,癫痫次数为3例。观察组惊厥次数、复发例数、癫痫次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t=1.37,χ2=4.03,χ2=4.07,P〈0.05)。观察组发热次数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t=0.02,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羚角钩藤汤联合安定可有效降低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黄向红  潘林平 《新中医》2009,(10):93-9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治疗。结果:实验组第2次高热引发惊厥2例,对照组第2次高热引发惊厥11例。结论: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预防高热惊厥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收集6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分析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观察预防效果。结果:56例预后良好,8例转为癫痫,3例智力障碍。结论:预后与首发年龄、病史、惊厥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丽先 《河南中医》2012,32(11):1565-1566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属中医急惊风范畴,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日益受到学者们关注.现从其病因病机、临床证候、辨证论治、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防治小儿高热惊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固本防惊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的疗效,评价该方防治小儿FC复发的综合临床效应及应用前景。方法:将易发高热惊厥患儿2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38例,对照组134例。治疗组给予固本防惊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短期间歇治疗。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以及各项检测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体质量、脑电图、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防惊汤能有效降低小儿FC复发率(1年复发率降至20.3%)、改善患儿体质,是防治小儿FC复发的有效汤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方法 及手段,提升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011 年3 月-201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2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结果:42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在精心护理下,全部治愈出院,疗效十分满意.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给予科学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羚羊角胶囊预防高热惊厥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羚羊角胶囊预防高热惊厥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67例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 ,曾发作1-2次的高热惊厥患儿 ,其中观察组32例 ,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在连续2年中每次发热即给予口服羚羊角胶囊0.15g,每天2次 ,共服2天 ;对照组患儿在连续2年中每次发热即给予口服维生素C片0.1g,每天2次 ,共服2天。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复发惊厥的病例数及出现惊厥的总次数率方面有显著差异(χ2=7.03,P<0.01;χ2=19.87,P<0.01)。结论 :羚羊角胶囊具有一定的预防高热惊厥复发作用 ,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因素。方法通过每6个月1次电话问询方法或来院随访获得资料,将复发的患儿根据不同发病年龄、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24 h内发作次数、发作形式及类型、发作后2~3周脑电图变化等逐项比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首发年龄小、首次发作诱导体温低、有癫痫及高热惊厥家族史、首次发作持续时间长、首次发作后2~3周后脑电图有变化及发作前有低钙、营养不良、佝偻病有关。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评估、干预,采用积极措施预防复发有较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热性惊厥(FS)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高,其预后多数良好,但也有反复发作转变为癫痫、智力低下者。现将本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37例;高热惊厥首发年龄:<1岁8例,1~2岁28例,>2~3岁16例,>3~5岁11例,>5~7岁2例。65例皆符合1984年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制定的高热惊厥诊断标准[1]。1·2病史①新生儿重度窒息史8例,其中2例因反复高热惊厥转为癫痫,2例智力低下(该患儿因反复惊厥,每次惊厥时间持续超过30 min,造成脑损害,智力减退不能和正常同龄儿一起玩耍、游戏…  相似文献   

16.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并归纳总结作为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救治的249例高热惊厥患儿:结果:首发年龄5个月~1岁102例(40.9%):1岁~2岁93例(373%),2岁-6岁54倒(21.7%)。首次发作129(51.8%)。此病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冬季发病最高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肠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治愈232例,好转16例,死亡1例.结论:此病的救治的重点在于快速止惊,及时降温及吸氧,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物,在护理方面一定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准确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及瞳孔的变化,随时向医生汇报,出现病情变化随时抢救:患儿输液时,应注意滴速,防止肺水肿及心衰,长期不进食者应鼻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致病因素、主要症状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采集2006年~2011年就诊于我院的高热惊厥患儿30例,搜集病史资料,观察临床表现,予以全面有效治疗.结果:入院体温超过38℃并确诊高热惊厥患儿30例,高热伴发惊厥者占100%,本实验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有效率达96.67%.结论:提高家长及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明确发病诱因,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降低本病发病率,增加临床疗效,提高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热性惊厥(FS)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高,其预后多数良好,但也有反复发作转变为癫痫、智力低下者。现将本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97例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因素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因素和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资料,并对其家长进行强化式健康教育,通过每6个月1次电话追踪或来院随访获得资料,将复发的患儿根据不同发病年龄、家族史、持续时间等逐项比较.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首发年龄小、有癫痫及高热惊厥家族史、首次发作持续时间长、首次发作后2-3周后脑电图有变化有关.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复发有较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97-1899
目的:观察防风散对小儿FC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FC患儿随机分成3组,即治疗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防风散每日1剂,分早晚2次开水冲服,连用30 d后停药。感染期间仅予常规治疗(抗感染、解热、对症处理等)。对照组:感染期间予常规治疗外,于每次感染时如体温37.3℃者即予苯巴比妥片口服,3~5 mg/(kg·次),3次/d,维持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共观察1年。空白对照组:仅于感染期间予常规治疗。结果:1观察组经防风散疗程治疗后第1年呼吸道感染例次、发热例次和惊厥例次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并且第2年其疗效仍持续稳定提高。2对照组于发热时口服苯巴比妥预防惊厥发作观察1年,年内其控制惊厥发作例次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观察组相当,有确实疗效,但第2年停止预防性服药后,患儿惊厥例次有所反弹。33组观察病例随着时间推移,呼吸道感染次数均渐次减少,组内前后对比差异都具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疗效最佳,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防风散观察组有效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例次、发热例次、惊厥发作例次,推测防风散除具有直接预防惊厥之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状态,提高免疫机能,从而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发热次数从而达到减少惊厥发作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