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毒瓶在临床上多用于盛装乙醇、碘酒等消毒液,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消毒瓶容易污染消毒瓶盖,继而污染消毒溶液,造成消毒液和更换消毒瓶时人力的浪费。当手拿现用消毒瓶盖时,易触及其圆盘部,盖上瓶盖后,造成瓶口污染;若取拿不当,瓶塞部分也易被手污染,进而污染消毒液。现用三瓶架设 相似文献
2.
消毒瓶在临床上多用于盛装乙醇、碘酒等消毒液,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消毒瓶容易污染消毒瓶盖,继而污染消毒溶液,造成消毒液和更换消毒瓶时人力的浪费。当手拿现用消毒瓶盖时,易触及其圆盘部,盖上瓶盖后,造成瓶口污染;若取拿不当,瓶塞部分也易被手污染,进而污染消毒液。现用三瓶架设有专门放置瓶盖的装置,瓶盖通常放在三瓶架后的治疗盘或治疗车上,不在视线范围内,易被污染。详见图1。鉴于以上缺点, 相似文献
3.
4.
医用氧气湿化瓶消毒保存方法改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据有关资料表明,氧气湿化瓶装置污染率为79.45%,且氧气湿化瓶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为防止因氧气湿化瓶污染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及保存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氧气疗法是医院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病人使用的湿化瓶系统污染,就极易引起院内感染,湿化瓶系统包括氧流量管、过滤管、氧气连接管、湿化瓶.本院自2008年以来对湿化瓶系统的消毒与保存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改进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改进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和持续使用时间。方法分两阶段进行消毒监测。第一阶段分2组,观察组使用无菌蒸馏水为湿化液,并使用改进的消毒措施;对照组使用冷开水为湿化液,并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对两组第3天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第二阶段对50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对1~7d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阶段观察组湿化瓶持续使用3d后的湿化液细菌监测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二阶段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7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能有效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7天必须更换消毒以有效控制细菌生长,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氧气湿化瓶的材质不宜采用热力干燥,传统的湿化瓶干燥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晾干法,一种是75%乙醇干燥法。上述两种方法均有弊端。自然晾干法所需时间长,且与天气及季节有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干燥时间过长,可使湿化瓶上细菌繁殖,又使湿化瓶接受外来的污染,这样使消毒的湿化瓶达不到消毒要求或是消毒后湿化瓶有效期缩短。 相似文献
8.
边志卫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0(8)
目的探讨了青霉素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8天~14岁的641例住院患儿用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2次做青霉素皮试试验,并与酒精作为皮肤消毒液做青霉素皮试者比较.结果试验组无1例皮肤感染,青霉素皮试阳性率1.85%,与对照组8.32%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做青霉素皮试较安全、可靠,且可降低青霉素皮试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淑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6,7(8):150-151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的50例急诊患者,一侧前臂用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1次做TAT皮试(试验组),同时在患者自身的另一侧前臂用酒精作为皮肤消毒液做TAT皮试,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无1例皮肤感染,TAT皮试阳性8例,阳性率16%,对照组阳性17例,阳性率34%,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做TAT皮试较安全、可靠,且可降低TAT皮试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了青霉素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 2 8天~ 14岁的 6 4 1例住院患儿用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 2次做青霉素皮试试验 ,并与酒精作为皮肤消毒液做青霉素皮试者比较。结果 试验组无 1例皮肤感染 ,青霉素皮试阳性率 1.85 % ,与对照组8.32 %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做青霉素皮试较安全、可靠 ,且可降低青霉素皮试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12.
尽管外周静脉穿刺引起的感染危险性很小 ,但针头插入部位皮肤的消毒是一个很重要的预防步骤。目前还没发现哪一种局部消毒方法更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推荐在外周静脉穿刺前 ,用抗菌溶液消毒皮肤。如70 %的酒精、 1 0 %的碘伏或 2 %的碘酊 (含47%乙醇 )。这些消毒溶液均可单独使用。消毒方法为以穿刺点为核心 ,直径在 2~ 4cm的范围内 ,从穿刺点开始 ,螺旋状向外以避免再污染 ,消毒后不要再接触消毒部位。如果酒精自然风干 ,可杀死 75 %的细菌 ,如持续消毒 2 min,可杀死 90 %的细菌 ,因此建议消毒液自然风干 ,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杀… 相似文献
13.
临床科室护士进行治疗时需推治疗车进出病房,治疗完成后必须对治疗车进行消毒。传统的消毒方法是用挂在治疗车上的小红桶盛装2200ml配制好的消毒剂(500mg/L有效氯),将小方巾浸泡于消毒剂中,取出方巾擦拭治疗车各部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皮下埋置针部位置针前、后及拔针前、后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1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2例与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置入埋置针前消毒、置入埋置针后立即消毒、拔出埋置针前消毒、拔出埋置针后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周围10 cm×10 cm皮肤;对照组仅在埋置针前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比较两组局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局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皮下埋置针前后及拔针前后四次消毒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多有报道。汪涛等对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氧气温化瓶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40%的氧气湿化瓶均不同程度被污染。笔者对“二甲”以上的50多家医院进行调查,对于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98%的医院为浸泡消毒,2%由供应科采取“低温灭菌法”。卫生部要求:氧气湿化瓶24h更换1次,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减轻护理工作量,现将氧气湿化瓶和内芯改为无菌的一次性材料。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消毒瓶支架,一般是由不锈钢制成,与治疗盘连为一体无法拆装,清洗不便,应用时间久了还会出现锈斑.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可拆卸的消毒瓶支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皮肤是机体全身的有效保护屏障。皮肤表面存在有害或可能有害的暂居菌群和表浅的长居菌群,当皮肤受损时,细菌可乘机而入,造成局部甚至全身感染。临床上,大量治疗措施,特别是注射,都要通过皮肤实施,因此在日常卫生防病和临床诊疗工作中,皮肤消毒是人们,特别是护理工作者不可忽视的操作之一。尽管皮肤消毒由来已久,且已成为常规,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选择既有效又廉价的消毒剂;采取何种消毒方式,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