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培养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年发病高峰集中在9月和10月。男性患者约占63.10%,年龄在51~70岁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1.90%,94.05%为农民,79.76%患者有明确外伤史,其中63.10%为植物性外伤,最终行手术治疗患者数为23例(27.38%),其中行溃疡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12例(14.29%),溃疡清创联合羊膜覆盖结膜瓣遮盖术6例(7.14%),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例(5.9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具有患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2.
9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英  廖敏华 《海南医学》2012,23(5):92-93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94例刮片镜检阳性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培养鉴定菌种。结果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在10~12月份为高发季节,以镰刀菌感染(61例,64.9%)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烟曲霉菌(28例,29.8%)、链格孢霉菌(2例,2.1%)、待鉴定菌种(3例,3.2%)。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镰刀菌为目前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角膜炎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0):1026-1026
<正> 近年来,随着抗菌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及农业性植物外伤机会的增多,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逐年增多,由于本病不易早期诊断,治疗手段又非常有限,因此常造成角膜严重的损伤、甚至丧失视力。我院近4年来共诊治了13例真菌性角膜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0~71岁,其中农民11人,城市居民2人,发病前曾有较明显的农业植物性外伤3人,1人有糖尿病病史,余原因不明。病人在确诊本病前的病程大多为2周。  相似文献   

4.
<正> 真菌性角膜炎较细菌及病毒性角膜炎发病少,多见于农作物外伤,滥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及接处镜的普遍应用,使该病呈增加趋势,因治疗困难致盲致残率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4年1月~1996年12月门诊治疗21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9~72岁,平均35岁。均为单眼。 1.2 诱因:农作物外伤史12例,角膜异物取出术后3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农民.右眼卡痛、流泪伴视力下降半个月.患者半个月前劳动时右眼被谷子擦伤,10 d后出现右眼卡痛、畏光、流泪,视力逐渐下降.患病后第6天至当地的县中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以输液(用药不详)、点眼治疗(利巴韦林眼液、妥布霉素眼液)8d后,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2年9月27日来我院诊治,门诊以"右眼角膜溃疡"收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HM/10 cm,光定位准确,左眼0.6,矫正1.0.右眼混合充血(+++),角膜中央见类圆形约5 mm×5 mm的棕褐色致密浸润灶(图1),表面稍隆起、干燥.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基质中也可见棕褐色色素沉着,浸润灶上方的边缘见伪足,病灶周围角膜混浊、水肿(++).前房下方见灰白色积脓约2 mm.右眼晶状体未见混浊,玻璃体及眼底看不清楚.左眼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人院诊断为"右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左眼屈光不正".右眼角膜刮片镜检和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资料,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就诊明确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239例真菌性角膜炎,共培养出真菌菌株156株,其中以镰刀菌感染(77例,49.36%)和曲霉菌感染(52例,33.33%)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白色念珠菌感染(18例,11.54%),青霉菌感染(7例,4.49%),头孢霉菌感染(2例,1.28%)。结论 镰刀菌仍为目前青岛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但其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曲霉菌在致病菌中的比例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临床资料。结果:28例痊愈,2例好转,治愈天数平均20d。结论: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整体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10例经系统药物治疗后痊愈,2例因前房积脓用药无效摘除眼球.结论快速系统地用药才能有效地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16例植物性角膜外伤患者均经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对病灶较局限患者仅局部碘酊烧灼、0.2%氟康唑注射液点眼及球结膜下注射,病灶范围较大,侵及角膜深层或/及伴有前房渗出者,除局部用药外,全身静点0.2%氟康唑注射液(抽取上述局部所用药量后所余药液),1次/13,视病情变化调整局部烧灼及全身给药次数。结果16例中15例痊愈,1例因治疗中曾停用抗真菌药5天,病情恶化,兼经济原因未规律治疗,最后行眼球摘除。结论角膜外伤后及时就诊,首诊时行角膜刮片检查可以快速确诊及时用药,溃疡局部碘酊烧灼、清理坏死组织联合局部及全身应用氟康唑治疗,效果好,费用低,使绝大多数患者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32例真菌性角膜炎用二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结果 32例中24例(75%)治愈,4例好转,4例眼球摘除。所有治愈者均未复发,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二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较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颌面部骨折10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黄训  于子莹  安继平  于立明 《吉林医学》2006,27(9):1061-1062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 ̄2003年间1097例颌面部骨折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骨折部位及合并伤。结果:颌面部骨折的男女比例为4.38:1。21 ̄40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占全部颌面部骨折的62.86%。交通事故在颌面部骨折致伤原因中占57.52%,居于首位。颌骨损伤以多发骨折为主,人均骨折部位数为1.71个。骨折部位以下颌骨骨折最常见,其次为颧骨颧弓和上颌骨。颅脑损伤是颌面骨折最常见的合并伤。结论: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面部骨折的首要原因;颌面部骨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男性高于女性,近年来,女性性颌面部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上升的趋势;颌面部骨折好发于中轻年人,尤以21 ̄30岁为著;下颌骨是面部诸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多发伤,多处伤是颌面部骨折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角膜溃疡清创术,治疗组(48例)加用氟康唑.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和视力改善治疗组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比较P<0.05.愈合时间、眼前指数、手动—光感、手术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3.
徐瑱  李秋明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1):68-69,72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并发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搜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现的硅油填充眼并发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16例(16眼),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眼经药物治疗治愈,占93.75%,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眼经药物及羊膜移植手术联合治疗治愈,占6.25%。均遗留有不同程度角膜斑翳。结论:硅油填充、术后用药、特殊体位可能致角膜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4.
肺部真菌感染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2005~2009年收治54例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结果 95%(51/54)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慢性肾病为多见;肿瘤性疾病也占有重要位置;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59.3%).病原菌主要以酵母菌属为主(79.5%),早期诊断困难.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结论 多种疾病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较困难.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发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6例真菌感染的种类、感染部位及药物治疗疗效。结果:20例肝移植患者中6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7例次(1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0%。发病中位时间为术后26d(3~101d)。其中,念珠菌6例次(86%),曲霉菌1例次(14%)。感染部位:肺部6例次(86%),泌尿系统1例次(14%)。大扶康治疗6例患者中,4例(67%)经顺利康复,2例(33%)死亡。结论:真菌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真菌性角膜病高发区致病真菌种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真菌性角膜病高发区的致病真菌种类以及致病菌种在各地区间的差异。方法:对我国华中的郑州地区、华北的石家庄地区以及华南的广州地区1975年1月至1997年6月间61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进行分析并分类到种。结果:615例菌分为18属47种。华北及华中地区的主要致病菌属基本相同,依次为镰孢菌属、曲霉属、青霉属,但主要致病菌种两地区略有差异。广州地区1975年1月至1986年12月的资料显示主要致病菌依次为曲霉属、镰孢菌属、青霉属,近8年则依次为镰抱菌属、曲霉属、弯孢霉属。结论: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首位致病菌为镰抱菌属。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肺部真菌感染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莉  董碧蓉 《四川医学》2009,30(2):171-173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真菌感染的类型、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7月我院老年科共62例老年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痰病(COPD)、晚期肿瘤、糖尿病为多见,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病原菌主要以酵母菌属为主(98.39%)。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是其常见的危险因素,其发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Etiological analysis on ocular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eriod of 1989-2000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distribution and shifting trend of fungal of culture specimens isolated from eyes of patients at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Tongren Hospital,Beijing, China.Methods The fungal culture-positive r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of isolates of 2609 specimens collected in a 12-year period (1989 -200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775 positive cultures, 707 specimens (91.2%) were from the cornea, 22 (2.8%) from the conjunctiva, 15 (1.9%) from the anterior chamber, 9 (1.2% ) from the vitreous body, 3 (0.4%)from the lacrimal sac, and 19 (2. 5%)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eye. The average culture-positive rate was 29. 7%. The ratio of the positive cultures in the first half year (from January to June) to those in the second half (from July to December) was 1:2.1. The main genus cultured was Fusarium sp(58.7%), followed by Aspergirum sp (16. 8% ). The percentage of Fusarium sp was increased from 53. 6% (1989 - 1994 ) to 60.2% (1995 - 2000 ), whereas the percentage of Aspergirum sp was decreased from 22. 3% ( 1989 - 1994) to 15.1% ( 1995 - 2000).Conclusions Fusaruim sp is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 pathogens of ocular fungal in fection in northern China and its incidence tends to increase, but that of Aspergirum sp to decrea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distribution and shifting trend of pathogenic fungi in the 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ungal keratitis.  相似文献   

19.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砂粒样、小斑片状钙化;可有窦壁骨破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该病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