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对3例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穿刺液中的瘤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以及AP、MPO两项超微细胞化学的观察.骨髓瘤细胞表现为细胞分化不良,高核浆比例,核内常染色质为主.浆内多种细胞器发育异常,粗面内质网丰富,排列形式多样化,常见扩张现象.胞浆内易见形态各异的包涵体及Russell小体.瘤细胞的表面结构以半球形和小泡状突起为主.其超微细胞化学表现为MPO弱阳性,AP强阳性.文中讨论了瘤细胞各种超微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与正常浆细胞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一例男性患者,诊断为IgG_1-K型MM,骨髓片瑞氏染色43%的瘤细胞浆内有Russell小体和/或核内包涵体。组化观察这些包涵体有共同的反应;电镜观察又有一致性的电子致密度和嗜锇性表现,这些包涵体有的表面光秃,有的被有单层光滑的膜。复习文献,讨论了骨髓瘤细胞发生包涵体的原因,并认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8例骨髓瘤的超微结构研究。分化较好的瘤细胞接近正常浆细胞;分化越差,异常形态特征越明显。8例中,1例有大量核内包涵体,3例有Russell小体。另1例见到结晶体,具有周期性排列时线条结构。在4例骨髓瘤细胞中见到微丝,核周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Yi Y  Zhang G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13-1316
目的 研究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A(NMMHC-A)在May-Hegglin异常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定位及表达,以确定包涵体的本质。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碘化内啶染色技术,对患者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进行非肌性肌球蛋白亚细胞定位;用Western印迹技术揭示患者及正常对照中性粒细胞NMMHC-A表达的差异。结果 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中荧光分布显示了“梭形”包涵体的形态和轮廓,与Wright-Giemsa氏染色显示的包涵体形状、大小基本一致,但更为清晰;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患者NMMHC-A表达量(60.9)强于正常对照(29.2)。结论 建立了一种对May-Hegglin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展示”的新方法。May-Hegglin异常患者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的主要成分是非肌性肌球蛋白突变体。NMMHC-A在患者中性粒细胞中表达强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5.
以钙离子荧光指示剂Quin 2测定胞浆游离钙,研究细菌脂多糖对骨髓瘤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骨髓瘤细胞与脂多糖孵育后,胞浆游离钙浓度显著增高,植物血凝素升高胞浆游离钙浓度的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十四脂酰佛波乙酸酯对骨髓瘤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无影响,但对植物血凝素升高胞浆游离钙浓度的作用有明显抑制。提示脂多糖引起细胞钙平衡失调,并干扰细胞钙信号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人巨细胞病毒接种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后20分钟,可见病毒吸附和穿透过程。感染后18小时,在核内已出现包涵体,在其网眼内和网架上有核衣壳复制和装配。胞浆包涵体是病毒成熟时在胞浆中引起的一种细胞局灶性变性。溶酶体只吞噬和灭活小部分病毒,大部分病毒和致密体在囊泡内成熟时已获得包膜。它们以胞吐方式和细胞溶解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恶性肿瘤细胞核中常可见到核内胞浆性包涵体,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最为常见。为了解核内包涵体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分布规律,对甲状腺上皮性肿瘤进行了回顾性观察,重点比较了核内胞浆性包涵体在甲状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出现率,进而探讨核内包涵体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材料 从我院的外检切片中,抽取1992~1998年的甲状腺上皮性肿瘤112例,其中乳头状癌33例,滤泡性癌29例,嗜酸细胞癌5例,髓样癌2例,鳞癌1例,乳头状腺癌3例,滤泡性腺瘤39例。12 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每例抽取肿瘤切片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6例组织学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针吸细胞学标本,总结8项细胞学特征:排列结构、细胞数量、核内胞浆包涵体、核沟、核仁、毛玻璃样核、多核巨细胞及砂粒体。结果:1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细胞学特点是:①乳头状结构;②核内胞浆包涵体;③核沟;④细胞数量多;⑤大或小核仁;⑥毛玻璃样核;⑦多核巨细胞;⑧砂粒体。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依据是:乳头状结构、核内胞浆包涵体、核沟、细胞数量多、大或小核仁、毛玻璃样、多核巨细胞和砂粒体。针吸细胞学可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间明确诊断的4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首发症状及形态学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首发症状呈多样性;形态学特征为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核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浆丰富,可见泡沫感,见火焰状骨髓瘤细胞。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首发症状呈多样性,及时进行形态学分析,对明确诊断及早期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病毒感染目前确已列为性传播疾病之一。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组中一种大的病毒,感染人体后出现巨大细胞,有典型的胞浆内和核内病毒包涵体,故称为巨细胞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数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14例健康人、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血清TPO,同时检测血小板数。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前组、化疗后组TPO、PLT值均低于对照组,TPO水平化疗后组高于化疗前组,TPO水平与PLT数均呈不相关。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使用rhTPO治疗血小板减少可能有效,化疗前开始rhTPO使用可能提升血小板数量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要 :目的 探讨CT在早期诊断脊柱骨髓瘤中的影像价值。方法 搜集 2 7例临床检查可疑脊柱骨髓瘤的患者 ,应用GE SYTEC16 0 0C型CT机平扫。结果 骨质疏松 11例 ,13例诊断为骨髓瘤 ,3例诊断为转移性骨肿瘤。结论 CT平扫对脊柱骨髓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尤其是对脊柱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及其受体(IL-17R)在骨髓瘤细胞表达,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M患者不同病程血清IL-17水平,对IL-17与MM预后及肿瘤负荷指标IL-6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初治患者骨髓瘤细胞IL-17R表达。结果 IL-17在MM初治组、MM复发组及MM进展组呈高表达,随疾病稳定而下降,各期MM患者血清IL-17与同期IL-6呈正相关;MM初治患者骨髓瘤细胞IL-17R高表达。结论 MM患者IL-17水平明显增高,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CD38及CD5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38及CD56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上的表达。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1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表型。结果13例MM标本的CD38均为强阳性;70%(9/13)骨髓瘤标本CD56和CD38双阳性。结论CD38及CD56有助于对MM的诊断,并且为MM亚型的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中瘤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关系及最终造成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形成MM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末端脱氧核着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毒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12例MM中瘤细胞的凋亡与增殖的情况。结并MM瘤细胞增殖水平低,凋亡水平也低于常见人类肿瘤的平均凋亡水平,在瘤细胞聚积成给节或弥漫浸润时,给节中无TUNEL阳性标记细胞,瘤细胞的凋亡与增殖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MM中,造成瘤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形成肿瘤的重要原因是凋亡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沙利度胺联合MP及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MP及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对应用沙利度胺联合MP及VAD方案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治病例32例给予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81.2%;复发病例10例给予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及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缓解率优于以往的常规(MP或VAD方案)治疗,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临床特点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在M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0例MM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其骨髓及外周血涂片,观察骨髓瘤细胞的比例和形态特征。结果:130例MM患者临床表现中主要有贫血99例(76.2%)、骨痛81例(62.3%)、骨质破坏83例(63.8%)、肾功能损害70例(53.8%)、出血6例(4.6%)等。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比例≥10%的126例(96.9%),骨髓瘤细胞比例在6.0%~10.0%的3例(2.3%),骨髓瘤细胞比例不增高的1例(0.7%)。结论:MM的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同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生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舒心 《河北医学》2008,14(4):428-43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M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②大部分患者表现骨痛和贫血,免疫分型以IgG和IgA最常见;③COP/CTHPOP化疗方案治疗5例初治患者有效率达80%;④三氧化二砷治疗1例难治复发进展期的MM患者在2个疗程后取得完全缓解。结论:①中年以上不明原因的骨痛、贫血、反复感染、白蛋白正常而白球蛋白比例降低、蛋白尿、血沉快等应考虑MM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②COP/CTHPOP化疗方案对初治MM有较好疗效;③三氧化二砷可用于治疗难治复发的MM患者。  相似文献   

19.
谢瑜  谭琳  吴迪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36-237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认识,改进治疗措施,减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率、死亡率。方法:分析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2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病原菌以白色念球菌为主,22例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后总有效率为68.2%,死亡率为22.7%。结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