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与尿激酶 (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6 6例AMI病人均采用静脉溶栓 ,随机分为rt-PA组 (观察组 )和UK组 (对照组 ) ,两组都用肝素。结果 A组与K组相经血管再通率为 76 %、6 3%,差异有显著性。发病 3~ 12h溶栓 ,再通率为 6 2 %、42 %,差异非常显著。除心律失常外 ,其它重症症状发生率不显著。结论 rt-PA溶栓疗效优于UK ,从统计学上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故临床上rt-PA有推广的必要时 ,尤其对发病时间 >3~ 6h者 ,疗效明显优于UK。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2例老年人AMI患给予UK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结果:溶栓再通率为72.7%,较再通率较非溶栓组高(P<0.05),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结论:UK溶栓治疗AMI疗效较,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静脉溶栓方法在AMI(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及PLT(血小板)变化。方法将95例AMI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UK(尿激酶)30万U静推,120万U静滴溶栓治疗AMI;对照组47例,UK静滴溶栓治疗AMI,研究两组治疗后再通率和PLT变化。结果观察组溶栓再通率和PLT聚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再通率为64.58%,对照组为51.0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比对照组溶栓再通率高且PLT聚集显著。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1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A发病3h内(含3h)予UK100万U+N.S100ml,2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B发病3~6h内(含6h)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C发病6~12h内,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对照组:未应用UK溶栓治疗。二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改善率及死亡率分别为52.44%、91.4%及4.88%,较对照组的7.69%、66.67%及20.51%,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不同溶栓时间上述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方便安全,且愈早愈好,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最佳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溶栓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r-PA组25例、rt-PA组32例和UK组18例,分别采用瑞替普酶、阿替普酶、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3组患者溶栓后不同时间段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r-PA组与rt-PA组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与rt-PA组上述指标均优于C组,尤其是在早期血管开通率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PA、rt-PA及UK治疗急性STEMI均有较好疗效,但r-PA及rt-PA早期血管开通率均高于UK。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112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年龄35~55岁,B组年龄56~75岁,各组按发病距溶栓时间≤3、3~6、6~12h,再通率比较。结果尿激酶溶栓再通率≤3h为84.2%~88.2%、3~6h为83.3%~86.9%、6~12h为60.0%~62.5%,6~12h与前两者比较,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不同年龄组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再通率高,溶栓再通率与时间密切相关,距发病6h以内为溶栓最佳时间,溶栓再通率与年龄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瑞替普酶(rt-PA)和尿激酶(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于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rt-PA和UK进行溶栓治疗,即分为rt-PA组和UK组,比较2组溶栓再通率、并发症发生、心肌酶学指标、心电图、心功能预后等情况。结果 rt-PA组12 h内溶栓成功率为78.8%,UK组12 h内溶栓成功率为56.7%,前组显著高于后组(P<0.05),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rt-PA组比UK组更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h后,ST段回降情况rt-PA组优于UK组,且cTn-T峰值水平前者低于后者(P<0.05),血管再通时间前者短于后者(P<0.05)。治疗30 d后,rt-PA组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UK组(P<0.05)。结论 rt-PA组在溶栓成功率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UK组。  相似文献   

8.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并与尿激酶比较。方法将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45例、尿激酶组52例。rt-PA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rt-PA溶栓治疗;尿激酶组在rt-PA组的基础上改rt-PA为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胸痛缓解程度、消失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电图变化;溶栓开始至发病20h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两组对比。结果rt-PA组总再通率为82.2%(37/45),溶栓开始时间<6h再通率为90.3%(28/31),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开始时间6~12h再通率为64.3%(9/14),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并发症情况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t-P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但仍应强调早期溶栓,以争取更高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t-P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rt-PA,对照组用尿激酶溶栓,观察2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6h和总开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是AMI溶栓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同属于第一代溶栓剂,对比研究链激酶(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将70例患者发病12小时内入院的AMI患者,随机分为SK150万^U/60分钟静脉溶栓组(40)例。及UK150万^U/60分钟静脉溶栓组(30)例。根据临床血管再通指标判断SK再通率75%(30/40),而UK组再通率为63.3(19/30)。SK的不良反应中出血表现为皮肤,胃肠道和泌尿道轻微出血10%(4/40),低血压7.5?/40),过敏反应5%(2/40)。UK组为13.3%(4/30),3.3%(1/30),6.7%(2/30)。结果表明:SK150万^U?60分钟静脉溶栓与UK150万^U/6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的,SK溶栓的疗效优于UK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8月我院住院 AMI 患者69例,随机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γt-pA 组)34例与尿激酶组(UK 组)35例。分别采用γt-pA 及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γt-pA 组总再通率67.6%(23/34),优于 UK 组的48.6%(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γt-pA 组住院4周病死率3例(8.8%)低于 UK 组的5例(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牙龈轻度出血或消化道小量出血,未见脑出血等重大不良反应事件。γt-pA 组2例(5.9%);UK 组4例(1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γt-pA 治疗 AMI 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溶栓疗效优于 UK,适合作为基层医院 AMI 溶栓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溶栓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0—6h)和延迟治疗组(6~12h)。结果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率(79.17%)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5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时机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AMI患者根据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分A组(<6h)30例和B组(6~12h)28例.2组均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再通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溶栓治疗的时间与AMI的再通率、病死率具有相关性,确诊为AMI具有溶栓适应证,无溶栓禁忌证,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应尽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徐冬梅  李琼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11-3113
目的 比较尿激酶(U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借助SAS统计分析系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组和UK组,每组36例.记录两组患者冠脉血管再通率、出血事件、不良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T(cTnT).结果 rt-PA组患者溶栓开始后0.5h、1h、2h冠脉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2、6.12、5.81,均P<0.05).rt-PA组出血事件3例、病死2例,UK组出血事件5例、病死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均P>0.05).rt-PA组共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6例,对照组14例(x2=4.56,P<0.05).rt-PA组病死2例,UK组死亡3例,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P>0.05).两组患者cTnT在入院6h、12h时均较入院时有显著升高(t=6.67、6.30、4.11、4.22、4.40,均P<0.05),两组比较,rtPA组在入院6h、12 h时cTnT显著低于UK组(t=5.92、6.61,均P<0.05).结论 相比UK,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不良事件少,心肌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再通与早期T波例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4例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例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治疗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2例AMI患者均行溶栓治疗,4组均用常规药物,此外,A组采用rt-PA50mg30min方案,B组采用rt-PA50mg90min方案,C组采用rt-PA100mg90min方案,D组采用UK方案。结果给药60min时A组的ST段回降率高于B组(P<0.05),且A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B组;B、C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时间均优于D组(P<0.05);C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B、D组(P<0.05);溶栓时间窗越短,效果越好。结论 rt-PA小剂量,短时间溶栓疗效最佳,且应尽早行溶栓。  相似文献   

19.
石继红 《中国医药》2006,1(12):714-716
目的探讨急诊溶栓(ET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1例患者分为急诊溶栓组和住院溶栓组。观察不同时问宙的溶栓与再通率,行补救性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例数及死亡情况,院前及院内耽搁时间。结果急诊溶栓组院内耽搁时间比住院组少(P〈0.05),发病2h内获得溶栓率显著高于住院组(P〈0.05)。各时间窗溶栓再通率以2h内为最高。各时间窗血管再通率、补救性PCI数及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死亡原因均为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结论AMI患者院前就进入AMI急诊绿色通道进行ETT,可有效缩短就诊至溶栓时间,提高再灌注成功率,更好地挽救濒死心肌。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者病死率高,宜首选PCI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rtPA静脉溶栓与直接PTCA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72例,PTCA支架术84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IRA的再通率溶栓组56例(77%),PTCA组84例(100%),P<0.01。PTCA治疗降低了出血并发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发心梗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VEF溶栓组0.51±0.18,PTCA组0.56±0.14(P<0.01)。住院病死率溶栓组4例(5.5%),PTCA组2(2.5%)无显著差异。1年期观察PTCA组治疗降低了心绞痛、再发心梗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LVEF PTCA组0.58±0.18,溶栓组0.50±0.09,P<0.01。结论:直接PTCA支架治疗AMI与rtPA静脉溶栓相比具有较高的IRA再通率及良好的近期及1年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