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爱民  鲁保才  吴志燕  周秋萍 《医学信息》2009,22(2):125-126,130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8例乳突手术后不干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例术后1个月干耳15例,2个月干耳19例,3个月干耳4例;随访半年以上,乳突腔均干燥,听力与术前相近。结论术后不干耳的原因为病变组织清除不彻底胆脂瘤残留,咽鼓管感染,面神经嵴过高术腔引流不畅,外耳道狭窄,换药不当等诸多因素。术中应用显微镜及电钻,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术腔引流通畅,重视术后术腔换药是提高乳突手术后干耳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面神经鼓乳段在斜矢状位最佳显示的扫描基线,为面神经鼓乳段疾病的影像诊断和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利用HRCT对16例(32耳) 外观无异常的成人颅骨标本行斜矢状位扫描获得层厚为0.625 mm的HRCT图像后,再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颞骨标本切制层厚为1mm的连续斜矢状断面标本,选取面神经鼓乳段显示良好的CT图片与对应的切片标本对照观测。 结果 16例(32耳)在斜矢状位均可完整显示面神经鼓乳段全程,面神经鼓乳段全长为(23.58±1.44)mm,鼓室段到外半规管的距离为(0.75±0.12)mm,面神经鼓室段到鼓室的距离为(0.34±0.08)mm,鼓室段和乳突段的夹角为(108.88±2.49)度。 结论 颞骨斜矢状位HRCT图像结合对应切片标本能良好显示面神经鼓乳段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以与正中矢状面成(21.40±4.35)度为扫描基线作斜矢状位扫描显示面神经鼓乳段最佳,对颞骨的影像诊断和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颞骨内面神经管的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避免中耳手术中对面神经的损伤。方法对50例(100侧)成人尸头颞骨内面神经管进行解剖测量。结果面神经管迷路段为4.53±1.21mm,鼓室段为9.32±1.25mm,乳突段为13.25±1.53mm,面神经管总长为29.86±0.57mm。结论熟悉颞骨内面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可避免对面神经的损伤,减少和避免面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颞骨手术相关的面神经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中的定位方法。方法 (1)在15例尸头标本上(30侧)模拟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面神经隐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手术,迷路下入路,颅中窝入路内耳道等手术,观察面神经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2)30例干颞骨标本采用断面方法观察面神经管与周围主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1)面神经垂直段中点距离乙状窦前壁(6.42±2.65)mm,距离颈静脉球外侧壁(3.58±1.33)mm。(2)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明显存在者86.67%(26例),不明显者13.33%(4侧),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可以定位面神经与面神经隐窝。(3)在外半规管中后1/3交点下方(1.70±0.33)mm可定位面神经锥段,向下与二腹肌嵴前端连线是面神经垂直段位置。(4)膝神经节位于匙突前(2.48±0.23)mm。(5)弓状隆起外侧端前方是内耳道底位置,岩浅大神经方便定位面神经迷路段。结论利用面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根据面神经走行特点及面神经管周围颜色、骨质改变在颞骨部位手术中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面神经,同时也可以将面神经作为其它手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颞骨岩部后骨板的解剖及其变异情况对颞骨相关手术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进行颞骨解剖 ,观察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的发生情况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颞骨岩部上嵴与面神经水平段之间夹角为 (4 .61± 1.99)°、与矢状线之间夹角为 (63 .0 7± 9.3 0 )°。气化程度高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距离相对较大 ,相对而言发生乙状窦前移的几率较小。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发生率为 17.5 %。结论 :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于颞骨岩部上嵴 ,气化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较大 ;当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距离较小时 ,乙状窦位置更靠前 ,更易出现高位颈静脉球。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颞骨内段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面神经颞骨内段进行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10例20侧。结合手术入路对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面神经颞骨骨质内分支分为四段,即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分别长为(10.11±1.41)、(3.81±0.74)、(10.51±1.44)、(15.51±1.94)mm。内耳道段与位听神经伴行,鼓室段与骨迷路和中耳关系密切,经茎乳孔出颅。结论(1)经岩前入路中可利用弓状隆起和岩大神经定位。(2)经迷路入内耳道底的Bill嵴是寻找面神经内耳道段的重要标志。(3)岩大神经起点内侧5mm的垂直线是定位耳蜗方便、可靠的标志线。(4)弓状隆起和岩大神经的夹角平分线是从颅中窝寻找内耳道的最好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耳显微解剖标志与面神经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相关的显微解剖结构,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30具(60侧颞骨)中国人成年湿性头颅标本经乳突入路对颞骨进行显微解剖,重点观察面神经并根据其周围的固定解剖标志对其进行定位。 结果 面神经乳突段前缘和后缘至假想定位线的距离分别为(-0.11±0.36)mm和(-0.14±0.38)mm,鼓室段面神经下缘与假想定位线的距离为(0.31±0.12)mm,砧骨短脚末端至外半规管下缘的距离为(1.73±0.24)mm,外半规管至面神经锥段上缘的距离为(2.65±0.25)mm,砧骨短脚最末端至面神经锥段上缘的距离为(2.20±0.41)mm,镫骨头上缘至面神经水平段下缘的距离为(2.24±0.23)mm等。结论 外半规管、砧骨短突、鼓环、二腹肌嵴、前庭窗、匙突、卵圆窗、锥隆起和鼓索神经等是中耳显微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并与面神经关系极其密切和恒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侧颅底手术中乙状窦相关解剖标志的位置,为进一步提高侧颅底手术安全性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取成人头颅标本40个,采用耳后切口行标准乳突根治术。充分暴露颅中窝及颅后窝硬脑膜、外半规管、面神经膝部、乙状窦、颈静脉球、乳突、茎乳孔、二腹肌嵴、外耳道后壁等重要解剖结构。使用双脚规测径器或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相关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 结果 乙状窦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是(1.41±0.32)cm,乙状窦外侧壁至乳突外侧壁的距离是(1.02±0.38)cm,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是(1.28±0.13)cm,面神经乳突段起点(即面神经膝部)到乙状窦的距离是(0.56±0.20)cm,面神经乳突段终点(即茎乳孔部)到乙状窦的距离是(0.62±0.22)cm,二腹肌嵴至乙状窦的距离是(0.52±0.18) cm,茎乳孔至乙状窦的距离是(1.02±0.24)cm。 结论 面神经乳突段起点和终点至乙状窦的距离及乙状窦至二腹肌嵴和茎乳孔之间的距离均呈正相关;乙状沟的深浅、宽窄及骨壁的厚薄因乳突气化程度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颅底或中耳手术时防止伤及面神经管内段提供形态学依据,并积累中国人体质资料.方法:解剖测量15具正常人头颅标本的面神经颅内段、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长度和外径,并观察记录各段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具体观测包括三叉神经后外侧缘与面神经入内耳门处和岩大神经起点处的间隔;迷路动脉与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的位置关系;膝神经节的形态和位置;岩大神经;鼓索的起始部位;面神经鼓室段与鼓膜内面的距离以及面神经乳突段与横窦和颈静脉孔间的距离等.结果:面神经颅内段、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长度依次为 (12.02±1.95)mm, (1 40±0.31)mm;(7.57±1.52)mm,(1.32±0 22)mm;(2.21±1.14)mm,(1.29±0.37)mm;外径依次为(7 .79±3.28)mm,(1.31±0.26)mm和(17.81±3.94)mm,(1 55±0.38)mm.结论:观测了面神经颅内段及管内段,各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颅底和颞骨(中耳、乳突等)手术时保护面神经提供了应用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透视下确定顺行股骨髓内钉大转子进钉点的技术方法。方法 2007年12月—2008年6月选取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髋部湿标本8具,男5例、女3例,观察股骨大转子解剖特征,标记大转子上臀中肌、梨状肌的附着情况,观察股骨大转子嵴拐点凹陷、髓腔中轴线与梨状窝的解剖关系。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收治的44例股骨转子间及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25~85岁,平均 (66.9± 15.7)岁。患者均行顺行髓内钉固定术,术中根据标本解剖中发现大转子嵴拐点凹陷和梨状窝的关系,非透视下通过手法触摸确定髓内钉开口位置。结果 尸体标本解剖研究发现,股骨大转子在与股骨颈结合部形成一个向外侧凸出类似“C”形的山嵴样结构。股骨大转子嵴呈后方高、前方平坦下降似斜坡样结构,中间凭借手指就可以感觉有一个类似拐点的凹陷切迹。臀中肌附着在大转子嵴的外侧部分,梨状肌腱附着在大转子嵴拐点切迹的内侧部分。梨状窝就是梨状肌附着点的骨质凹陷,梨状窝基本位于髓腔中轴线上、大转子嵴拐点凹陷的内侧。44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中无法满意确定骨折近端髓腔朝向,开口过程中采用X线透视检查髓腔开口器的方向;43例均在非透视的情况下将髓内钉导针置入髓腔,髓内钉均置入良好。术后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8.4个月;除1例股骨干骨折愈合迟缓,动力化后愈合外,其他患者均愈合良好;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髓内钉松动、股骨头切出等并发症。结论 在股骨干和股骨转子区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治疗术中,非透视下通过手法触摸,可以利用大转子嵴拐点凹陷切迹代替梨状窝参考定位,确定髓内钉开口位置,避免反复透视,降低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11.
耳颞部矢状塑化薄片与HRCT图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耳颞部重要结构在矢状断面上的形态规律及影像学表现,为该区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取6例成人耳颞部组织块,应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成层厚1.2mm的矢状位连续薄层断面标本,并与对应的HR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 塑化薄层断面与HRCT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矢状断面可良好显示颞骨结构及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面神经鼓室段及垂直段、前庭导水管等结构显示尤佳。结论 耳颞部矢状面扫描是补充横、冠状面扫描缺陷的一个重要扫描方法。结合塑化薄片、HRCT进行对照研究,可深入了解耳颞部矢状断面的解剖结构,为耳颞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手术提供翔实准确的断层形态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观察面神经隐窝径路手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手术剖面及解剖标志,利用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探讨面神经隐窝径路关键手术剖面主要解剖标志同层显示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在尸体头颅标本上模拟面神经隐窝手术径路,观察手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手术剖面及解剖标志.利用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对80例患者进行面神经隐窝径路中关键手术剖面重建观察,其中成人55例(110耳),儿童25例(50耳),对4个不同方位图像(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及双斜矢状位)同层显示解剖标志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对重要解剖标志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进行影像学测量,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测量值有无差异.结果 面神经隐窝入路手术中涉及到4层关键手术剖面,其方位均为双斜矢状位.4层关键手术剖面双斜位多平面重建图像中主要解剖标志同层显示程度均优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同层显示成功率均为100%.水平半规管上缘中点与中颅窝脑板的垂直距离、乙状窦最前缘与外耳道后壁前缘的垂直距离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小于成人.面神经水平段下缘与前庭窗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及乳突段前缘与圆窗龛后外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清晰同层显示面神经隐窝径路手术剖面相关解剖标志,结合手术入路及手术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剖面双斜位多平面重建及测量,能为术者提供更有实用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Intramembranous tympanic membrane cholesterol granuloma (CG) occurs infrequently. Here,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CG in the tympanic membrane presenting as a blue eardrum in the right ear. In addition, a pinhole perforation noted in the anterosuperior area revealed a brown discharge. High-resolution temporal bone CT showed a bulging mass shadow in the middle ear and a soft tissue dense lesion that filled both the epitympanum and mastoid cavity. Tympanomastoidectomy wa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New bone formation was confirmed in the mastoid antrum and epitympanum, and the epitympanum was blocked by new bone. The tympanic membrane revealed a round, brownish mass with a glistening surface and a severely thickened pars tensa. We herein report this case and review pertinent medical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42例(45耳)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的HRCT扫描表现。结果 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有:(1)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影,多表现为团块状;(2)听骨移位和破坏;(3)骨壁破坏:盾板骨及鼓室外侧壁破坏常见,后期可出现乙状窦壁、鼓室天盖、半规管和面神经管等的破坏;(4)鼓膜增厚、内陷;(5)乳突硬化和骨质破坏。结论 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特征性CT表现。HRCT扫描能准确诊断早期胆脂瘤,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是中耳乳突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面神经椎曲段成为当前最容易受损伤的部位,这些案例中,部分患者存在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使得在乳突切除过程中,面神经位置高于水平半规管平面,我们通过活体解剖观察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揭示汉族人群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的发生率,为更安全地开展耳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2005年4月-2011年4月在我科接受单侧面神经减压术的302名成年汉族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分析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的情况。对比术前高分辨率CT检查,探讨CT在发现这种畸形的价值。 结果 14例患者术中发现有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占全部患者的4.6%。术前颞骨CT的轴位平扫只发现其中1例有这种畸形,而冠状位重建可以100%在术前诊断出这种畸形。 结论 汉族人群中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并不罕见。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的冠状位重建能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这种畸形,应列为乳突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在乳突切除术中,以水平半规管平面作为安全解剖深度平面的这一传统技巧在汉族人群并不可靠,存在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在矫形外科和颅面重建中已有脱钙骨基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应用,但用于乳突腔填塞尚缺乏研究。 目的:探寻异种脱钙骨基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乳突腔的成骨效能。 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近交系雌性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牛股骨头松质骨制备牛髂骨脱钙骨基质。20只豚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鼓泡腔的实验组和取自体髂骨植入鼓泡腔的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植入1个月后两组的成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植入后2个月实验组成骨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说明异种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乳突腔能有效促进乳突填塞后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s Some disorders, such as otitis media and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may cause the temporal bone to become sclerotic. A sclerotic temporal bone has the tendency to shrink.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that result from sclerosis of the temporal bone. Methods We measured 9 variables on 2 axial images, and 8 variables on 2 coronal images in healthy ears and diseased ears in 37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hronic otitis media. We also measured the volume of mastoid pneumatization. Results The distance from sigmoid sinus to Henle’s spine was cor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volume reduction, and it accounted for about 17.7%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volume reduc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sigmoid sinus type in comparisons between sclerotic and pneumatic mastoids. Conclusions The sclerosis of the temporal bone was observed to reduce the volume of the mastoid pneumatization. However, a large portion of the volume reduction may result from the sclerotic change in the air cell system, rather than from shrinkage of the mastoid bone. Therefore, the location of surgically-important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 and inner ear, is only rarely changed in sclerotic temporal bone. Presented as a poster titled as “analysis of morphologic changes in the sclerotic temporal bone by spiral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t XVIII IFOS World Congress (June 25–30, 2006, Rome, Italy).  相似文献   

18.
张珂  柯嘉  陶立元  潘滔  马芙蓉 《解剖学报》2020,51(5):670-676
目的 基于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建立以圆窗为核心的解剖学特征测量方法,以预测人工耳蜗植入(CI)术中圆窗暴露的难易程度。方法 对60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CI手术患者的术前颞骨HRCT及术中圆窗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CT上以圆窗为核心的8个解剖学特征参数,分别将其与CI术中圆窗暴露程度进行比较,并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耳蜗底转线-中矢状线、耳蜗底转线-外耳道线、外耳道线-中矢状线之间的角度,以及面神经与外耳道线的垂直距离对圆窗暴露难易程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圆窗-面神经连接线和经面神经的冠状位线之间的角度、圆窗与此线的垂直距离、经面神经且平行于外耳道的延长线与圆窗的位置关系,以及耳蜗底转延长线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对圆窗暴露难易程度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颞骨HRCT上圆窗-面神经连接线和经面神经的冠状位线之间的角度越小,圆窗与此线的垂直距离越近,CI术中圆窗暴露越困难;通过经面神经且平行于外耳道的延长线与圆窗的位置关系以及耳蜗底转延长线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可以预测CI术中圆窗暴露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