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前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距骨倾斜角(TT)。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分(平均92.8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分(平均91.5分);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0、19.62,P值均<0.001)。结论 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患者21例(21足),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63 (31.34±12.17)岁,右侧13例、左侧8例。21足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手术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了4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均行改良Brostrom手术,术后采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9~17个月随访,平均(12.7±3.5)个月。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能正常参与日常跑步等训练任务。2例合并距骨软骨损伤者运动水平较伤前下降,余40例能参加对抗性训练。全部病例术后AOFAS评分(88.4±4.9)分较术前的(43.3±7.8)分提高,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手术在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满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6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72岁;骨折AO/OTA分型 44-B2型4例,44-B3型7例,44-C1型10例,44-C2型10例,44-C3型11例。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探查确定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均断裂,均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加三角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42例中,30患者获得18~72(36.4±10.3)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9~16(12.4±2.4)周。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79~100(85.3±6.2)分,疼痛VAS为0~3(1.3±0.4)分,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炎。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内侧间隙为2.5~3.6(3.0±0.3)mm。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尤其是复杂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同期修复三角韧带,可以降低术后疼痛、踝关节不稳定等中远期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3例(33侧),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6~55(30.3±5.7)岁;右侧22例,左侧11例。病程12~48(25.6±14.2)个月。受伤原因:扭伤28例,车祸伤5例。所有患者进行全关节镜下的改良Broström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踝关节活动情况,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检查踝关节稳定情况及步态。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Karlsson 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评价踝关节功能。对比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2个月VAS、AOFAS、KAF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80(50.3±12.6)min。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肌腱损伤等并发症。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25.0±10.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置入物排斥反应或线结反应;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良好;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均恢复正常步态。术后12个月依据AOFAS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优27例、良6例;依据KAFS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优28例、良5例。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2±1.93)分降低到(1.33±0.16)分,AOFAS评分由术前(61.75±13.08)分提高到(92.37±4.15)分,KAFS评分由术前(64.46±10.81)分提高到(93.19±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65, -13.303, -12.346, P值均<0.05)。结论 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手术创伤小,是一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应用于踝关节修复重建的报道目前较少。 目的:分析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26例,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或松弛18例,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或松弛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及Good评级评估踝关节功能,并进行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后足活动度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同时修复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48.4±3.7)分,治疗后(88.2±3.8)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8分;单独修复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50.0±6.4)分,治疗后(89.5±3.4)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5分。Good评级优 19例,良 6例,可 1例,优良率 96%。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增大了腱骨接触面积,增加了骨腱愈合的概率,增强了踝关节的稳定性,其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评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固定踝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以一种新型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固定踝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内收型4例,旋后外旋型9例,旋前外旋型5例。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内踝撕脱性骨折13例,用于固定外踝撕脱性骨折5例。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满1年者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行踝关节功能评定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18例患者随访12 ~ 27个月,骨折均I期愈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93.6分(80 ~ 100分)。1例内踝骨折患者和1例外踝骨折患者偶感内/外踝轻微刺痛,1例内踝骨折患者和1例外踝骨折患者感长距离行走后内/外踝轻微疼痛,行内固定取出术。结论 新型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固定踝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有固定稳定、软组织友好的特点,可作为踝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固定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有限元建模探究不同类型的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以及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的影响。方法:将1名27岁志愿者足踝CT扫描数据DICOM文件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及曲面拟合,再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含有骨骼、关节软骨和韧带的完整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比正常、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4种不同工况下的踝关节稳定性和距骨软骨接触应变的改变。结果与结论:(1)在前抽屉试验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前移距离明显大于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P <0.05),而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在距骨倾斜试验中,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倾斜角度明显大于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而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距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距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距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 距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人踝关节外踝韧带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踝关节扭伤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3侧成年国人尸体踝关节标本外踝韧带进行应用解剖观察,其中男34侧、女9侧,左踝20侧、右踝23侧。观察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外侧距跟韧带(LTCL)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各韧带止点的相互关系,并在中立位上...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and describe precise anatomy of the lateral ankle ligam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djacent osseous structures.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on 42 legs of 22 adult human embalmed cadavers. The lateral ankle ligaments were carefully dissected using a 2.5× surgical loupe. Mean values for the length, width and angle of the individual lateral ankle ligaments were measured.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insertion points and course of each ligament was observed and noted with ankle placed in neutral position.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and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s were coated with radio-opaque material. Radiographs were then taken in the anteroposterior, mortise and lateral projections.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 was a flat, quadrilateral ligament and it made mean angle of 25° (range 5°–45°) with horizontal plane, and a mean angle of 47° (range 45°–56°) with sagittal plane. The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was oriented in a nearly horizontal plane.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 was a flat oval ligament. It made a mean angle of 40° (range 30°–58°) with horizontal plane, and mean angle of 51° (range 32°–60°) with sagittal plane. The angle between CFL and ATFL was approximately 132° (range 118°–145°). These data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diagnosing injury and reconstructing lateral ankle ligam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6侧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侧新鲜标本上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起止点及走行径路、髌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摹拟重建手术。  结果 髌韧带位置恒定,解剖层次表浅,切取方便,髌骨膜-髌韧带-骨瓣的髌韧带长度(4.1±0.4) cm,距腓前韧带长度(2.4±0.5) cm,跟腓韧带长度(3.1±0.4) cm。 结论 (1)髌骨膜-髌韧带-骨瓣的髌韧带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形成移植供体;(2)髌骨膜-髌韧带-骨瓣复合体两端分别与骨及软骨创面固定,容易成活和恢复功能;(3)采用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外侧韧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3月,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3例,在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块。通过1年以上随访行疗效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以Lysholm评分系统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6m(12~25m)。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3~65分,平均(48.45±5.23)分;术后83~96分,平均(91.34±6.53)分。优11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2.3%。结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手术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 方法 对1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术后对病人的资料进行随访、分析。 结果 随访时间11~45个月,平均24.7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本组病例中优6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6.47%。 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手术修复三角韧带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获取青年男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者行走时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探讨损伤者行走步态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Qualisys MCU500三维运动影像捕捉系统与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者与健康者各15名的行走步态进行三维同步测试。结果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者竖直方向的地面反力变化平缓;在支撑时相中前期,损伤者前后方向的力要比健康者大;在步态周期的60%之前,损伤者左右方向的力明显大于健康者。损伤者关节跖屈力矩变化与健康者相似,患侧外翻力矩、外旋力矩最大,损伤者健侧输出功率最大。结论 损伤者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行走时步态异常,为减少患侧负荷,健侧出现代偿效应,足着地瞬间加速过度到垂直支撑时相。本研究为预防踝关节以及损伤后的临床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