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连续入选的421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OAST分类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共分为5个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73例)、心源性栓塞型(CE,39例)、小动脉闭塞型(SA().130例)、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例)和不明病因型(SUE,178例)。分析各亚型构成、相关危险因素及复发的关系。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结果与其他各亚型比较,CE年龄高,男性比例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 1年复发率最高(33.3%)、SAO最低(6.9%);各亚型之间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TC、LDL-C、纤维蛋白原、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AST病因分型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急性脑卒中早期,经常可以见到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性恶化的病例。资料显示脑卒中加重发生率约为20%-40%,临床观察发现血糖水平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不仅临床表现重,而且预后也差,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脑卒中者。现将我院收治的15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话、信访等方式随访,改良Rankin评分为结局指标,2006年1月完成随访工作,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485例。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85例患者中,随访时间最短1天,最长47个月,失访37例(7.6%)。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与高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有脑卒中史及低文化程度有关,其中NIHSS评分对预后不良的影响最大。结论NIHSS评分高、高龄、低文化程度、有脑卒中史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血糖对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入院的脑血管患者进行常规血糖测定,分为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对其病情、预后进行观察。结果伴高血糖的急性脑血管患者较正常血糖患者病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血糖升高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水平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6h内完成血标本收集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47例,分为临床结局良好组(24例)和临床结局不良组(23例)。MMPs指标包括MMP-2、MMP-9和MMP-13;90天后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临床结局良好定义为mRS0~1分,临床结局不良定义为mRS2~6分。结果临床结局良好组患者MMP-2、MMP-9和MMP-1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41.88±69.34)μg/L、(80.83±67.24)μg/L和(74.25±26.51)ng/L,临床结局不良组患者分别为(243.57±88.48)μg/L、(147.39±132.64)μg/L和(94.80±61.49)ng/L,仅MMP-9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MMP-9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临床预后,而MMP-2和MMP-13水平同患者临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病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高医疗费用的特点,但到目前为止,对其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仍很有限,因此寻找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及早进行预测、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已知的众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吸烟、脑卒中家族史及老龄等之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尚待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脑血管反应性降低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证实,但尚未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国内的相关研究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病因分型与临床分型是否有关。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6例,分别在急性期行临床分型,和完善辅助检查后行病因分型,通过统计学处理了解二者是否相关。结果早期的临床分型与病因分型有关(P=0.012),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中有44.12%的患者具有颅内大动脉的异常,而腔隙性梗死中病因为小动脉闭塞的占48.72%,未发现部分前循环梗死与病因的明确关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分型能部分预示病因,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发病30天内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超早期(3~6 h)、早期(3~5天内)以及直至30天。这段时间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故急性期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循证医学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1恢复或改善脑血流灌注的措施1.1恢复或改善脑缺血区域的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02年3月1日~2009年3月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发病至入院并接受评价时间≤24h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收集患者入院随机血糖以及其他与预后相关的临床资料。高血糖定义为入院随机血糖〉18mmol/L。盲法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年的死亡、残疾(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3)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脑出血患者661例。①661例中,高血糖患者194例(29.3%),正常血糖患者467例。糖尿病患者65例(9.8%)。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与入院随机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00)。③与血糖正常的患者相比,高血糖患者1年死亡的风险是正常血糖患者的4.357倍(OR=4.357;95%CI:2.586—7.340),1年死亡/残疾的风险是正常血糖患者的3.117倍(OR=3.117;95%CI:1.888~5.144)。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入院随机血糖增高可能是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年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CSP)临床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OCSP临床分型并进行随访,分析各亚型与复发和死亡的关系。结果OCSP各亚型构成比分别为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占10.6%,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占24.0%,后循环脑梗死占4.3%,腔隙性脑梗死占61.1%。各亚型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完全前循环脑梗死1年病死率(63.6%)显著高于其他3型(P<0.05)。OCSP临床分型(HR=1.91,95%CI:1.09~3.34)、有并发症(HR=4.04,95%CI:1.52~10.76)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HR=3.79,95%CI:1.24~11.63)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OCSP临床分型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加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4个区6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北京市五家医院急性脑梗死的亚型构成为:腔隙性脑梗死46.5%,小梗死38.1%,中梗死9.4%,大梗死6.0%。结论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的分布以腔隙性脑梗死为多发,提示小动脉病变是北京市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病理改变。根据影像学的分型法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血糖变化,了解血糖情况与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12 h,经头颅MRI证实的首发或再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 6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56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111例(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根据血糖正常、基线高血糖、平均高血糖、持续高血糖4个不同血糖水平进行比较,评估各项危险因素,动态观察入院时及发病3 d内的血糖情况,发病30 d以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预后。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mRS评分明显降低。与血糖正常患者比较,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平均高血糖和持续高血糖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与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是否发生合并症及血糖情况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持续高血糖预示着脑卒中预后不良,脑卒中后的血糖水平是动态变化的,与单个血糖值比较,持续血糖变化情况能够更充分的预测脑卒中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性期组织因子途径(TFP)各指标及比值的变化。方法选择AIS患者46例(AIS组)和健康体检者84例(对照组)。检测血浆复钙时间、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比值,凝血因子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患者血浆复钙时间明显缩短(P<0.01);TF抗原及全长TFPI(fl-TFPI)含量明显增加(P<0.01),截短TFPI(tr-TFPI)含量明显降低(P<0.05);TF/tr-TFPI比值升高,tr-TFPI/fl-TFPI比值降低;血浆FⅦ:C和FⅦ:C/FⅦAg与FⅦa/FⅦAg比值明显升高,FⅦa/FⅦ:C比值明显降低(P<0.01);D-二聚体明显增高(P<0.01)。结论AIS患者急性期血液呈高凝状态,TFP比值作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素,多项综合检测比单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所示有无大血管闭塞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超早期(发病6 h内)完成MR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MRA显示,将患者分为大血管闭塞组和无大血管闭塞组。患者行MRA检查前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在3个月时,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44例患者中大血管闭塞组21例,无大血管闭塞组23例,两组3个月随访时,mRS 0~2分的比例分别为28.6%和82.6%,两组临床结局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MRA所示有无大血管闭塞可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对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ABCDE策略,观察患者出院后1年能否维持高水平药物治疗符合率。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178例,采取ABcDE策略进行规范的二级预防。观察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符合率。结果 178例患者中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126例,其住院前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41.3%,服用降压、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89.9%、83.3%和13.5%;155例完成出院1年随访,降压治疗符合率为100%,抗血小板治疗符合率为97.2%,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符合率为98.2%和84.3%。结论采取ABCDE策略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进行规范干预后,明显缩小二级预防循证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患者出院1年药物治疗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