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各科一样十分注重辨证施治。故《素问·缨刺论篇》说:“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凋之。不调者,经利之,……”《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又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经脉》亦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就是说针灸治病必须要诊其脉证,审其虚实,深究疾病的性质、部位,然后确定治疗法则(包括各种手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刺血疗法的临床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血疗法 ,又称刺络法、刺血络。具有开窍泄热 ,活血理气止痛 ,清热解毒消肿 ,祛风散寒除湿等作用。该法操作简便 ,疗效迅速。古人非常重视刺络法 ,如《灵枢·九针论》 :“泻热出血。”《素问·血气形志篇》云 :“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及《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宛陈则除之”的治则。并在《灵枢·官针》中运用不同的针具 ,方法来达到刺络放血的目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 1次性注射针头作为针具 ,行刺血法治疗多种疾病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采撷几点 ,简述如下 :1 交通阴阳、引邪外出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4 0天 ,自出生时始即全身…  相似文献   

3.
针灸有关祛淤活血法的运用,是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宛陈则除之”。《素问·针解篇》说:“宛陈则除之者,出其血也”的治疗法则。宛即积也,陈即久也,言络脉之中血积而久者,应该放出恶血。《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  相似文献   

4.
刺血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菀陈则除之”就是指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中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中还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之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可见古人对刺血疗法极为重视,其应用范围广泛,是针灸临床中常用操作方法之一。1 痤疮齐某,女,25岁,学生。于2001年5月10日就诊。主诉:患面部痤疮1年余。每于月经来潮、…  相似文献   

5.
刺络放血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鸥 《中国针灸》1998,18(7):419-419
刺络放血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早在《内经》中对刺络放血法的原则机理就有阐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宛陈则除之”。《素问.血气形志篇》:“凡治病必先出其血。”《灵枢.血络论》进一步阐明了刺络法的应用范围,如血脉“盛坚横以赤”“小者如针”“大者如筋”等。有明显郁血现象的才能“泻之万全”。刺络放血法治疗眼科疾病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疏通经络、消肿散结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眼肌麻痹、青光眼等疾病。1 麦粒肿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因风热邪气客…  相似文献   

6.
<正>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疗法,即指用针具直接施刺于瘀滞的络脉,使之出血,从而达到驱除血中瘀滞,使气血运行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古代先贤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仅《内经》中论述此方面的内容就近30余篇。《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载道“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灵枢·脉度篇》云“盛而血者疾诛之”。明确地提出了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并从血络的形、色等表现为本证的诊断提出了理论依据。如《灵枢·经脉篇》曰“凡诊经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在治疗方法上,《内经》亦予以精辟的论述,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的原则,运用络刺,赞刺、豹文刺等方法,以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调和气血、清热开窍的作用,臻使“经脉流行、营复阴阳”。刺血疗法有其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临床上除单纯刺血外,尚有配合拔罐、体针、中药、艾灸等方法,从而扩大了其治疗范围。现将近六年来临床各科应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皮肤科 (一)刺血法:有人用三棱针点刺颈7、胸1.2的棘突旁开2寸处的方法,治疗枕后硬结性毛囊炎97例,治愈率为86.6%。以耳背近耳轮角处小静脉放血之法治疗扁平疣100例,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7.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是针灸疗法中的操作手法之一。《内经》中不少篇幅都记载了刺血疗法,可见古人极为重视此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篇中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方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或热毒蕴结,或气血逆乱所致昏厥,皆可用此法治之。刺血疗法具有开窍醒神、泄热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临床  相似文献   

8.
“宛陈则除之”即刺络放血疗法,是针灸临床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本文从《灵枢.官针》针法的临床应用、十二经气血常数对刺络放血的指导作用、先贤刺络放血理论经验对临床的指导进行讨论,并指出“宛陈则除之,无宛陈则不除之”作为“除之”法使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刺血精义     
刺血,也称刺络。它是根据“血实宜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宛陈则除之”(《灵枢·九针十二原》),“其受邪气蓄则肿热,砭射之也”(《难经·第二十八难》)的治疗原则而直接针刺于络脉,并使之出血的一种方法。古人对刺血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黄帝内经》中有30余篇谈及刺血,尽管零星分散,然而对于刺血的依据、作用、方法、临床运用、注意事项等,阐述得非常清楚,并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具体刺法。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刺血具有泄热开窍,宣通经脉,调和营卫,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高热、神昏、中暑、癫狂、头痛目疾、急性扭伤、丹毒、喉痹、风湿痹痛等属热属实的病证,可引起“先行宫”的治疗作用,《素问·血气形志篇》所谓“凡  相似文献   

10.
《儒门事亲》体现了张氏的学术特点和治疗经验,他认为“灸、熏、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儒门事亲》卷二),其中砭射即是用针刺络放血的方法。刺络放血法符合“邪去则正安”,“血实宜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灵枢·小针解》)等中医经典理论,其主治头面、五官及外科病症等属于实证者,刺血大多取多血之太阳、阳明经穴位,刺血量以“逐邪务尽”为度。兹从治验病案谈谈对张氏砭刺法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1.
“宛陈则除之”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是针灸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一般理解和运用,往往以“刺血”为唯一要义。如《中国医学大辞典》解:“宛陈:脉中蓄血也……。”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针灸学》解·“……”宜用三棱针刺十二井及局部的脉络出血,以祛淤泻实……”;《刺血精义》解:“血盛宜决之”。  相似文献   

12.
刺血疗法古称"刺血络",现代亦称"刺络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或"刺络疗法".是用三棱针或其他粗而尖的针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使之出血少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刺血疗法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的"砭术".其理论奠基于战国时期,成书于这一时期的《黄帝内经》对其有不少相关的描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菀陈则除之."《索问·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索问·调经论》:"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人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此外,《灵枢·官针》中还提出了"络剌"、"赞刺"、"豹文剌"等刺血之法.历代医家如孙思邈、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薛己等都十分重视刺血疗法.尤以善攻下而闻名的张从正,对刺血之术最为推崇,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作者在自身临床实践中亦发现,刺血疗法对多种疾病疗效确切,且绝非局限于痛证与痹证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13.
针灸在<伤寒论>六经病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 ,六经病流经次序为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是外感病发展变化的规律。针灸治病的原则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凡用针者 ,虚者实之 ,满则泄之 ,宛陈则除之 ,邪盛则虚之”;《灵枢·经脉》:“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者留之 ,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指出针灸治病 ,凡邪气盛满时 ,当用泻法 ,以泻其实邪 ;正气不足 ,身体虚弱时 ,应用补法 ,以补其不足 ,使正气充实。因此针灸在《伤寒论》六经病中的应用 ,要根据四诊合参确立针法 ,现将针灸在六经病中的应用分述如下。1 太阳病太阳病提…  相似文献   

14.
<正> 补虚泻实,自古以来就是针灸施治始终不易的根本大法。《内经》早就确立:“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九针十二原》),“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灵枢·经脉》)等施治原则,明确指出虚实在辨证施治上的重要性。经过古今医家两千多年来的反复实践检验,虚实既是机体病变反应的两种不同状态,又是鉴别疾病与机体邪正盛衰的两个基本要素和决定针灸补泄的前提。现就虚实在施治方面的应  相似文献   

15.
刺络法刺络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遵循《素问·针解篇》“宛陈则除之者 ,出恶血也”的理论 ,凡是瘀血、热邪阻滞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致体内阴阳失调者 ,均可选用此法。临床报道有 1 0 0多种疾病可用刺络法治疗。《儒门事亲》中有“故出血者宜太阳、阳明 ,盖此二经血多故也 ,少阳一经不宜出血 ,血少故也”的记载 ,故实践中行刺络法多选用太阳、阳明经穴位为主。下举应用本法治愈五官疾病验案二例 :例 1 :王某 ,男性 ,3 8岁。双目畏光、流泪、刺痛、不能视物半日 ,诊见双眼睑结膜、球结膜充血 ,诊为急性结膜炎。经点刺攒竹 (双 )、…  相似文献   

16.
《素问·血气形志》篇“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所指即刺络出血法,古称“锋针”疗法。《灵枢·官针》篇则说:“病在经络痼痹者……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可见锋针刺络的应用在古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中主要被用于治疗因邪痹经络而导致的痼痹顽症。而现代的临床实践也证明刺络放血具有泻热、止痛、消肿、镇静和急救等作用。笔者在临床中,亦常用刺络法,现报道如下。1咳喘患者,男,38岁,2002年1月26日初诊。咳嗽、气喘反复发作30余年,再发4d。来诊时见:患者神疲懒言,喘促汗出,张口抬肩,动则气紧尤甚,喉间痰鸣漉漉。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经…  相似文献   

17.
郭朝印 《中医杂志》1990,31(3):24-26
按经络体征的表现而施用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经》等古籍中论述较多。《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意思是说,用针刺治病,在经脉或经穴局部,如表现虚陷软缓等虚象时,当采用补的手法;如表现盛满、充实  相似文献   

18.
扬刺针法,出自内经《灵枢·官针篇》,经云:“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五日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又云:“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清代名医张志聪也对本法作了解释,如“扬刺者,从中而发扬于四傍也。”它是在病变正中刺一针,而后在病变周围下四针,进针较浅的一种刺法,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浅的病证。《素问·刺要论》的“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名至其理,无过其道。”《素问·刺齐论》的“……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以及《素问·长刺节论》的“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再结合“而浮之”三字,不难悟到进针之浅深当视具体病情而  相似文献   

19.
刺血疗法也称刺络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或梅花针刺破患者身上的穴位或浅表血络和病变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外治方法。刺血疗法是根据《灵枢·官针》所云:"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血络即络脉,是体表的表浅血管,包括小静脉、微静脉、毛细血管。《素问·调经论》指出"视其血络,刺其出血,无令恶血得人于经,以成其疾",《灵枢·九针十二原》则说"宛陈则除之"即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积极的治疗作用。然而刺血疗法毕竟是有创伤性的,首先要与病人沟通好,消除不必要的顾虑,病人若不能接受,则不能勉强。其次放  相似文献   

20.
刺络法在针灸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治疗某些急证,每每取效神速,且选穴少,易于掌握。所谓刺络法,俗称放血法,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宛陈则除之”,《灵枢·官针》篇“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均为刺络法的记载。临床实践证明,此法确有醒脑开窍、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等作用。一、刺络法的操作依据选用的针具及病情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1.点刺法: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圆利针点刺穴内一分左右,操作要迅速,随即挤出少许血液。 2.散刺法:用皮肤针重重叩打或用小三棱针轻轻点刺数针,使皮肤表面出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